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

2021-01-09 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听从领导安排,上好视导课

  四月尾,县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已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品社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意图

  三年级本学期的教材,全书以图片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补充相关内容以充实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对而言,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重综合性的.知识开发,生活化的图片场景有利用于学生认识的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和根据地方特点来补充教材作为开发使用本教材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课堂注重活动的开展

  结合学生实际,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诸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活动形式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且常因出新出奇而倍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本学科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示

  学生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即学习的主动性,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性激活。为此,我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课堂上决不放过一个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重视本学科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我也在尽力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一种科技产品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让学生内心生发出共鸣,这共鸣中有着责任感和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义务。也就是说,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 的形成,品社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识。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3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思想汇报专题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反思与思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摒弃缺点、发扬优势,我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品社教学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小学思品教学的工作总结

3.思品教师年度总结

4.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5.小学科学思品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6.最新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7.小学思品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8.品社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结对帮扶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篇:初中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

2021-01-09 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听从领导安排,上好视导课

  四月尾,县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已近尾声,现将本学期品社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体会编者意图

  三年级本学期的教材,全书以图片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补充相关内容以充实孩子的求知需要。相对而言,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重综合性的.知识开发,生活化的图片场景有利用于学生认识的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处理教材和根据地方特点来补充教材作为开发使用本教材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课堂注重活动的开展

  结合学生实际,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诸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活动形式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并且常因出新出奇而倍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本学科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示

  学生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即学习的主动性,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性激活。为此,我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课堂上决不放过一个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重视本学科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我也在尽力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一种科技产品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让学生内心生发出共鸣,这共鸣中有着责任感和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义务。也就是说,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 的形成,品社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识。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3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思想汇报专题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反思与思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摒弃缺点、发扬优势,我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品社教学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小学品社教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小学品社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2.小学思品教学的工作总结

3.思品教师年度总结

4.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5.小学科学思品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6.最新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7.小学思品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8.品社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上一篇:结对帮扶教师工作总结 下一篇:初中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