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0-12-13 工作总结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吧,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相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措施

  1、辩证把握课程目标。教学中,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本学科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要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了成绩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质。

  3、使学生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5、教学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道德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使学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初步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

  2、积极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继续关注言行不良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

  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

  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以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教学个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1、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2、尊重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3、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

  4、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二、目标达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困惑问题

  1、如何让孩子们知行统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他们在品德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努力地忠实地实践着,他们做好事,家长不让,说那是傻,长此以往没有了热情。再如有孩子什么都很积极地配合着老师,可班里却有学生认为他在讨好老师。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家长和社会来帮助我完成这件看似平凡却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一代代孩子们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漫不经心的熏陶下长大,他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对社会负责任呢?针对学生这种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途径,表面上说可以看书、看电视,调查访问、或是上网,但四十几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有条件上网。还有一部分别说上网了,家里没有可助性工具书,家长忙活于生计,没有精力与能力去帮孩子,学生们好多时候无法自主学习,有的根本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知识点靠探究是永远也探究不出来的,所以还是要老师讲,讲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动,这是矛盾的。

  3、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下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总结

2.《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4.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

6.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示例

7.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工作总结

8.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9.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历史科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0-12-13 工作总结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吧,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相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措施

  1、辩证把握课程目标。教学中,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本学科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要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了成绩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质。

  3、使学生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5、教学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道德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使学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初步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

  2、积极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继续关注言行不良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

  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

  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以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教学个性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1、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2、尊重儿童生活。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3、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

  4、点面结合,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二、目标达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困惑问题

  1、如何让孩子们知行统一。

  在当今社会,由于物欲膨胀及虚拟世界的冲击,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淡化了同情心,感恩心,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有许多同学他们在品德课上认真听课,课下努力地忠实地实践着,他们做好事,家长不让,说那是傻,长此以往没有了热情。再如有孩子什么都很积极地配合着老师,可班里却有学生认为他在讨好老师。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而且需要很多人: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家长和社会来帮助我完成这件看似平凡却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一代代孩子们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漫不经心的熏陶下长大,他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怎样对社会负责任呢?针对学生这种道德的缺失,我很失落。

  2、教材中的实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在农村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途径,表面上说可以看书、看电视,调查访问、或是上网,但四十几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有条件上网。还有一部分别说上网了,家里没有可助性工具书,家长忙活于生计,没有精力与能力去帮孩子,学生们好多时候无法自主学习,有的根本获取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有些知识点靠探究是永远也探究不出来的,所以还是要老师讲,讲得太多,又缺少了互动,这是矛盾的。

  3、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下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

  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总结

2.《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4.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

6.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示例

7.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工作总结

8.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9.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历史科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