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

2024-06-27 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1

  xx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个重点实施之年,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目标,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开展我镇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作,现自查总结于下:

  一、工作机制

  根据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建立了以副镇长为组长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小组,并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议事议程。

  二、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支持有势力的业主租赁农村土地兴办经济实体,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转包农村土地发展生产。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村土地朝着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率正在提高。据各村统计,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流转土地,多数外出务工农民正逐步转变观念,把承包的耕地转包给在家农户发展生产,土地撂荒的状况较以前有所改善。

  三、农村散居正在逐步减少

  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教育农民转变传统的.居住习惯,引导农民走出散居相对集中居住。9月,我镇在17个行政村规划了农民集中居住点。

  四、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镇党委、政府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劳务输出实现9754人;劳务收入实现6029万元。劳务开发工作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城乡居民就医得以保障

  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了宣传力度,务实开展工作,xx年全镇参合农民23991人,参合率达97.3%。新农合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重点民政对象同时还进行了新农合补助后的大病救助,缓解了弱势群体的就医压力。

  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推进统筹城乡战略重点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精神,按照“工业发展标准化、城市管理品牌化、生态园林精品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社会服务人性化、管理决策阳光化”的工作要求,认真对照我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方案》,紧密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这一目标,强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两大战略,突出保增长、保投资、保民生、保稳定四项重点,全力抓好104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其中重点项目72项,目前已开工61项),着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业富民示范区,全区经济实现了逆中有升、平稳较快发展。1—5月份,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同比增长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4亿元,同比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亿元,同比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50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工作进展情况

  xx年是我区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年”。区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全市统筹统筹城乡启动大会精神,在进一步落实xx年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启动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及时召开了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对“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年”7个大的方面,25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精心打造星海经济区。

  我们按照建设“湖东新区”的.标准,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成都规划设计院对星海经济区全面进行科学设计,编制了星海经济区整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镇特色、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内部路网、基础设施、村庄布局等分项规划,着力打造以星海湖为中心、以湖西城区和湖东新区为两大板块的“一湖两翼”城市体系,形成一城两区、环湖而列,分工协作、布局合理,板块拉动、错位发展的城市格局。

  规划中,我们坚持以宁夏理工学院和石嘴山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主导打造文化教育中心,以沙湖、“五七干校”博物馆和星海文化创业城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配套产业,以石嘴山火车站迁建为契机打造宁蒙交界的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把星海镇打造成为连接沙湖与**的“中转站”、招商引资的“停机坪”、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城乡统筹的“示范区”。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专家评审会已通过,正等待区市相关部门批复。

  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后劲。

  严格按照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试点要求,牢固树立“大整合”观念,捆绑使用所有项目和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2亿元。在配合搞好石嘴山火车站迁建及战略装车点建设的同时,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了农村住房、路网、供排水、供热、天燃气等基础设施。在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方面,星海家园三期11栋838户住宅楼主体工程进展顺利,425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完成150户,丽日小区主体建设已基本建成,煤机一二三厂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在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方面,今年计划实施隆湖大道扩建、长城路扩建、机械装备区二号路等7条63公里道路建设。目前,已经开工建设6条57.2公里。在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方面,隆湖一站垃圾处理房正在建设,供排水、供热、天燃气正在与市星瀚市政集团协商。年内可将一站村、兴民村、六站村等中心村路灯全面纳入城市公共照明智能化管理系统。

  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农村产业新格局。正在争取与自治区农垦局合作开发建设万亩农垦工业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高新技术、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组装、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打造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目前,食品加工产业园供排水、道路、电网工程已开工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已流转土地6161亩。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及园艺、“适水”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城郊型现代观光农业,1000亩设施农业已完成规划和征地,长胜“适水”产业项目已扩挖湖面100亩,龙泉村“农家乐”、“五七干校”博物馆等景点带动了乡村旅游的逐步升温。

  四是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努力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

  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和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的要求,我区进一步统筹规划城乡生态建设,在完善提升建成区绿化的同时,加大城乡绿化力度,坚持“早行动、重规划、高密度、大规格、保成活”的原则,实施了舍予园(万亩星光生态园)、千亩北武当生态景区、10公里世纪大道、森林大道、农村社区街路置绿等11项重点绿化项目,绿化总面积达2.2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及草花398万株,树木成果率达到85%以上,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五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奋力推进农村民生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逐步将农村优势教育资源向城区及农村大社区集中;统一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师生公用经费标准;认真落实城乡联校行动及教师轮岗等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建成了隆湖一站青年文化中心和星海文化创业城,并于6月6日成功举办石嘴山市文化产业论坛暨星海文化创业城开业庆典,进一步推介了石嘴山。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了城乡特困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养老保险、卫生及计划生育等救助扶持政策,共发放城市低保5107户11659人1276.4万元,发放农村低保977户2126人95.8万元;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大力实施殡葬救助政策,已经救助15人7500元。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01%。加快农村大社区建设,在隆湖一站大社区实施了“一园带动五个一”工程(以星海文化创业城带动建设幼儿园、文化中心、图书馆、农民影院、养老中心),建设了隆湖一站三星级宾馆,将逐步实现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社会服务集中管理目标。

  六是统筹城乡就业,大力推进惠民富民措施。

  严格按照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要求,牢固树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的理念,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了2.3万名农村劳动力和8000余名农民工信息台账;加大城乡劳动力培训力度,实行了企业与城乡劳动力定向培训就业制度,今年已开展电焊工、绿化工、设施园艺等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城乡劳动力2160人,85%以上的人员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建设了“一城两街六园”九大创业基地,开展了创业培训班23期,参加培训人员1026人,开发创业项目209个、就业岗位600个,全民创业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是加强农村大社区党建,以党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切实抓好隆湖一站农村大社区党总支和长胜龙泉农村大社区党总支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大社区党组织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发展经济、推进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确保农村大社区党建工作出亮点、出经验、出典型。

  • 相关推荐

【城乡共同体发展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城乡共同体方案11-16

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具体活动实施方案08-12

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小学项目工作简报10-07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简报06-05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总结12-05

城乡建设工作总结07-07

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总结06-30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总结09-22

社区城乡治理工作总结10-15

城乡交流学校工作总结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