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多方面进行,有助于加快进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总结一
根据浙扶贫办〔20xx〕57号文件精神,现将县20xx年金融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情况
1、互助组织基本情况。20xx年我县新增英川镇英川村、毛垟乡毛垟村和秋炉乡半山村三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加上08-12年的梧桐乡梧桐坑村、澄照乡三石村、景南乡忠溪村、鹤溪镇三枝树村、郑坑乡郑坑村、沙湾镇叶桥村、东坑镇马坑村、大漈乡茶林村、葛山乡葛山村,鹤溪街道惠明寺村和大均乡伏叶村,共计成立14个省级资金互助会组织。14个村共有农户2833户,其中低收入农户719户;加入资金发展互助会的农户527户,其中入社低收入农户131户,累计收取会费19、23万元。
2、资金互助组织资金运行情况。我县20xx年底前启动的省级资金互助会共有14个,其中有11个互助会已通过民政部门审核并正式登记注册,3个正在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过程中。
3、主要措施。一是完善政策。结合已经出台的《关于印发自治县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景政办发[2011]48号),明确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资格和权利、义务,以及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章程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等意见。同时今年结合我县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任务,出台了《中共自治县委办公室自治县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景委办〔20xx〕10号)和《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一定区域内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进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支持效果。
二是部门协作,确保互助社健康发展。为确保村级互助社健康发展,首先由扶贫、财政部门对各村的章程、实施意见、财务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完善和备案。其次由各村统一制定了互助社操作流程图,以方便试点村按科学流程运作,避免走弯路。再次进行民政注册,确立村级互助社的法人地位,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最后建立资金专帐。由乡农经站到信用社建立专用集体帐户。
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试点村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交流。主要培训工作方法,业务技能。同时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通过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互助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控制互助风险,实现持续发展。互助会一方面严把会员入口关、严格限定互助金使用方向、及时掌握会员交纳的互助金不同情况及信用、资产情况;另一方面制定了互助会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资金互助运行制度、部门监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实行互助金审批权限,明确各级审批权限,设定单笔互助最高限额,对受理、调查、审查、发放等各环节作了明确规定,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我县农民收入较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成本偏高、手续繁杂。村级互助组织把农户个体零散的资金特别是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再按照章程,在本村内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会员手中,使会员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
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利用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引导农户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如鹤溪街道三枝树村、梧桐乡梧桐坑村等借资金给农户发展茶叶、香菇、高山蔬菜等,促进了当地农民就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实现增收。
三是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的成立提高了村民及低收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也为生产发展注入了一定的资金,为农民发展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有效促进了农户的自我发展。
5、存在问题。
一是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是导致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的主要原因。各别乡镇及试点村工作人员对互助会的开展目的、意义、原则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入会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知晓较少。
二是工作人员知识不全、业务不精、运作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互助会管理人员对政策法律、经营管理、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管理混乱,程序不到位,潜伏风险较大。如,账务处理不规范,做帐不及时,资金管理不严,业务操作缺乏约束行为,发放借款随心所欲。
三是互助组织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四是金融部门对互助组织的认同度还不够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广泛宣传互助会相关政策,使互助会的性质、用途、管理、使用及运转程序等政策规定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知。及时总结推广互助会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先进典型带动新的试点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成效、鼓舞士气、展望未来、振奋人心,为开创试点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确保互助资金规范、安全、有序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抓好互助资金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能力、政策法律、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使全县互助资金管理能力及业务技能上一个新水平。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简便、易操作的资金管理新办法,进一步简化借贷程序,方便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项目。对互助会资金运行质量、效益、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完善村级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审查评估。
二、扶贫小额贷款情况
1、扶贫小额贷款执行情况。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计对1970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339、5万元。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2、主要措施。一是建立机制。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发展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景政办发[2011]59号),每年安排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中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特扶资金1000万元,对全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产业发展贴息贷款,确保有发展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基本的资金保障发展。
二是认真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备选户的筛选工作。通过认真细致把关、筛选,把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全部提供给信用社,并对低收入农户每家每户制定发展规划,采取金融机构贴息贷款、保险公司参保的方式,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短平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三是严格审查把关。为了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我县严格审查把关,首先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控制发放范围、对象。其次是确定放贷的对象必须是项目已经启动,或者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在发放的额度上,充分考虑项目资金总投入,提倡小额、多户、短期放贷。再次是充分考虑还贷能力,一般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见效快、周期短、增收明显的项目,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3、主要成效。
一是拓宽了农户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农户用于发展生产的贷款一直比较困难,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出台,开辟了筹资发展的新途径。20xx年,我县通过县信用社和县邮政储畜银行为全县48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69万元。
二是扩大了农户的产业规模。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求生产发展。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直接经济收入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为当地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存在问题。
一是低收入农户承债能力弱。低收入农户依赖性强,认为反正是政府倡导扶持支持,经营成功与失败无关重要。甚至有部分贫困户仍存在“能拖就拖,救济款不用还”的错误思想,存在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归还的风险。
二是扶贫贷款期限短。低收入农户自有资金薄弱,项目启动主要靠贷款,且大部分扶贫贷款投向的是种植业,属于季节性收益项目,而且发展的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资金回笼时间慢,因此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帮助也有限。
三是贫困户分布面广且分散,农信社力所难及。由于贫困户一般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山村,路途远且交通不便,农信社信贷人手不足,难以及时进行贷款跟踪管理,只能依靠村委及时反馈信息,存在信息滞后或缺失现象。
5、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以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发放贷款的形式,结合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
二是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明晰扶持资金的责任边界,抓好贷前摸底调查、贷中严格审查、贷后反复核查三个重要环节,明确贷款对象、贷款条件、操作程序等。在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总结二
金融扶贫是社会扶贫体系的重要力量。自20xx年以来,我行按照省分行统一部署,在市、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针对扶贫点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业优势,做到了思想上帮扶、行动上帮扶、感情上帮扶,从开展“献爱心 送温暖”活动,到协助扶贫点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低收入人口经济收入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到改善村容村貌、倾注真情、竭尽全力地为帮扶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圆满完成了定点帮扶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为推进扶贫点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融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们知道,在北京举行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定点帮扶工作是省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号召,为实施综合治贫,全面推进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省分行历来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副行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每年年初制定《省分行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计划》,解决贫困乡村实际困难。我们组织召开扶贫攻坚大会,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组建驻村工作队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我们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将增收减贫单独列出并提高了考核分值,逗硬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制度,扶贫成效与干部使用、奖优罚劣挂钩。
(二)定期报告,解决困难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地区和扶贫领域更严重。扶贫政策的落地,往往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提高信贷可及性,强化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的攻坚内容。我行将定点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省分行党委每月听取一次定点帮扶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创新农户贷款产品。我行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农户贷款运行规律,推出了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双联农户贷款、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三农“市场+商户”贷款等多项特色农户贷款产品,满足了农户金融需求,推动了农户贷款投放。例如,我们开展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以“铜、银、金、钻”农牧户贷款证为标识,发放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有效满足了广大农牧民不同层次的信贷资金需求
(三)率先垂范,带头帮扶
党委成员每季度至少一次深入到定点帮扶村了解帮扶情况,慰问帮扶村困难群众。省分行领导还定期看望帮扶工作队员,并在生活上照顾工作队员,工作上支持工作队员,政治上关心工作队员,做到了“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三位一体”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扶贫机制,有效提高透明度和办贷效率。通过向农户公开贷款种类、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和贷款程序等,使农户清楚了解互助资金贷款的基本信息。同时,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开辟互助资金贷款“绿色通道”,优先发放互助资金贷款,确保项目村贫困农户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创新工作,精细实施。我们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贫困农户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六大扶贫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还健全干部驻村工作队、落实干部帮扶责任人制度。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原则,让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责任人,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驻村工作队依据村情,充分尊重民意,制定帮扶规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民居改造、产业发展、能力提升。
(四)深入调研,增强动力
摸清底数,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在去年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20xx年的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摸底排查,共排查出9个人于2014年底已经脱贫可以摘帽,识别出9名贫困人口作为拟新增建档立卡对象,列入帮扶名册,对摘帽的和拟新增的对象予以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了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档、进退明。按照县扶贫办分配的任务,经村筛选、乡把关,确定了20xx年要脱贫摘帽的300个贫困人口名单、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具体目标。帮扶队员在年初就及时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查看实况,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村经济工作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坚持“摸实情、办实事、解疑难”的工作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帮助群众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借助外力、激发内力、提升实力,努力实现突破,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在农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提高,在乡风民俗上树立新风尚,在乡村面貌上呈现新变化。我们利用优势送信息、广覆盖。充分发挥银行点多面广、覆盖高的优势,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把金融政策、扶贫信息送到贫困农户家中。通过将“金融夜校”与政府职能相结合,在引导广大群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同时,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致富能手、创业大户。三是利用优势送服务、见实效。选派优秀人员担任驻村干部,利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熟悉金融工作的优势,帮助村寨理清发展思路,让农户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有本“明白账”,明确脱贫致富的重点及方向。以“信合村村通”为载体,推动金融服务延伸,确保贫困地区群众享受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五)多措并举,做好帮扶
在帮扶中,我们立足做实事,围绕“五难”(生活难、务工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外出务工人员维权难)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多轮驱动,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增加帮扶形式。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我行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缓解城乡居民融资难为己任,充分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有效服务广大城乡居民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各类贷款业务,具体包括小额贷款、小额质押的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等。贷款用途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服务对象更广泛,产品要素更灵活。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涉农部门的业务合作。积极与省财政厅、农委、扶贫办、人社厅、卫计委、工商局等10多家涉农部门开展业务合作,有效聚合扶贫资源,放大了扶贫政策效应;同时积极发挥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与农发行、国开行、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有效促进了金融资源向“三农”配置,增强了金融扶贫精准度。
二是结合实际情况,我行因地制宜,不断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大力推广“小额贷款”等贷款品种,有效提高农民工贷款可获得性。我行信贷员坚持“八不准”制度,对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并不断改进贷款流程,建立了限时审批限时发放的“绿色通道”。同时,我行积极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推出“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持续扩大信贷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三是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先后帮扶了当地的AA个贫困家庭,定期为他们送去了米、油、杂粮等慰问物资,共近BB万元。期间,我行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四是持续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工程建设,实现农民取款不出村。截至20xx年末,全省共设立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6267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8、7%;发放涉农银行卡1789万张,共惠及xx60万人,已授信银行卡3、6万张,授信额度12、68亿元,通过银行卡办理“新农合”、“新农保”缴费、就医、购药、取款等业务达39、6亿元,支付惠农成效明显。
五是坚持了服务优化,防范风险。借助政府平台,通过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千村信贷”项目资金等扶贫资金规模,不断延伸金融机构服务领域,延长金融服务链条,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增强了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了金融支持贫困户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因为逾期、担保等只要不是恶意借贷,借款已经还清而在金融机构“黑名单”不能享受金融机构服务的人员,我们设计了依托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和村两委班子、启动闽宁扶贫资金风险代偿功能的“诚信复活”功能。对“黑名单”人员贷款前置程序设计为:互助资金合作社社员--个人申请--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保--互助资金合作社审核推荐--扶贫办、信用社复核--办理手续、发放贷款。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六是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以信贷资源催生发展动力。“扶贫先扶智”,我们通过“金融夜校”传递金融知识和致富信息,以送服务、送知识、送信息到村到户,着力提升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开办“金融夜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向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和政策信息,让贫困地区群众切身感受到金融资源和扶贫政策的有效利用对自身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激发扶贫对象的干事创业热情。今年力争实现“金融夜校”行政村全覆盖、三年内达到户户全覆盖。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熟悉金融工作的优势,帮助村寨理清发展思路,让农户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有本“明白账”,明确脱贫致富的重点及方向。
二、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
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
三、扶贫工作的建议
1、当前,“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在农村地区和扶贫领域更严重。扶贫政策的落地,往往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提高信贷可及性,强化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的攻坚内容。这样一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最为关键:进则驱动,发挥先行前导作用;退则制动,成为制约因素和推进障碍。正是由于这一特殊地位,金融扶贫在扶贫攻坚中就具有了更强的资源整合和创新驱动能力,承担更大社会责任亦在情理之中。
2、通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在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扶贫资金需求量大,县域资金回流少,导致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二是贫困地区信贷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支持后还款能力无法得到保障,信贷风险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由于缺乏成型的农业产业带动,扶贫信贷资金主要被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用于推动生产、发展的较少,信贷资金推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投向难寻找;四是贫困地区银行业金融扶贫财务成本难持续。金融扶贫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应搞“一刀切”。
二是在贫困地区,鼓励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和项目参与扶贫,如尽量设法使现有的近两万个贫困村资金互助项目规范化、长期化发展,培育其中有条件有潜力的贫困村资金互助项目发育成新的合作金融机构。
3、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重发展到户增收项目和产业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活力,全面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充分发挥群众深度、全程参与的重要性,执行“一事一议”制度,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坚持脱贫计划由群众来评,帮扶措施由群众来议,主导产业由群众来定,资金项目由群众来管,真正让广大贫困农户成为扶贫项目建设的规划者、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充分调动广大贫困农户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积极性。
4、要在“三对接”中增强精准扶贫力度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部门对接、市场对接、政策对接,才能产生扶贫力度的倍数效应。
一要加强部门对接。针对“三大连片特困地区”经济规模小、发展水平低、项目资金缺乏的特殊困难,银行要加强与监管部门、扶贫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整合各部门扶贫资源,为有效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在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实现金融资源与财政资源整合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以银行金融扶贫为支点,撬动多方扶贫资源的高效运用。
二要加强市场对接。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贫困地区更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市场链接。如何更好地实现贫困地区与外部市场的有效对接,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农户发展生产,将是下一步扶贫开发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要把信贷资金作为产业与市场粘合剂,引导农户、合作社等生产主体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引导农村经营主体走向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对 接,构建新型发展模式。三是加强政策对接。积极争取相关方面给予“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域法人机构的信贷规模倾斜,保证扶贫开发的信贷投放满足需求。取消对银行的
地方法人机构开户歧视政策,引导涉农资金通过银行向“三农”、向扶贫重点区域流动。加大财税政策的减免优惠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正向激励效果。
5、要树立“一种理念”。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真扶贫”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真致富”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良好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理思路。根据当地实际广泛征求帮扶村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因村制宜,认真分析该村的优势、劣势在哪?如何发展帮助帮扶点理清今后发展的思路,使帮扶点干部群众明白向哪发展,如何发展?
2、建班子。继续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村级班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使之成为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传播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为所住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3、保稳定。积极主动的深入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愿,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构建和谐安定新农村。
4、开展金融扶贫,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撑、需要从机制上给予保障、需要从措施上给予扶持。尽管在今后的金融扶贫工作中仍困难重重,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银行更重要的使命与担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是利用优势送资金、求精准。按照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要求,结合信用工程建设,深入农村一线,对农户开展深入调查,精确识别农户的贫困程度,把贫困农户的情况弄清摸实,把贫困原因把准看透。将农户信用信息和扶贫信息结合使用,以信用评级“联姻”精准扶贫,创新研发“特惠贷”信贷品种,精准定位信贷资金投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精准滴灌”。
- 相关推荐
【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12-13
市扶贫办扶贫工作总结06-15
扶贫工作总结06-22
扶贫工作总结12-06
旅游扶贫工作总结05-20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05-20
文化扶贫工作总结05-20
乡镇扶贫工作总结02-14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