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改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1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20xx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2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
二、当前的课改进展情况:
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高考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三、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认识:
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了内容和要求,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 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个)。
二)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神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恰如其人”“叙事恰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
根据“内容标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园林里,去品尝、品评历史的精神大餐。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四)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原则.新课程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2)“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3)“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4)“让学生的双腿动起来”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
(1)“自学互论法”三个措施:
a: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所拟问题的原则: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b: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对重点问题的说明;四是质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书读懂。
c: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互论”。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用“甲、乙、丙、丁”四个等次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
(2)情境模拟法
强调“身入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那么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
(3)专题研究法:
实施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精选专题。要能涵养教材较多内容,且能引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步:“开放“史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应的史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内“墙报”或“学习园地”,优秀的推荐公开发表。还有:(4)多方辩论法(5)参观日记法(6)调查报告法(7)历史小报法(8)教师互换法(9)自由讨论法。
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
“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关注、关切、关爱学生,更需要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发出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3
打造高效课堂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20xx年启动,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以课程为基础,以课堂为载体,全面高度推进课程改革。
一、改进管理机制,推进课程改革。177中学的高中生源是东城区一录到底的学生,有相当多的学生厌学,这些学生的初中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接受高中新课程非常困难,课程改革要取得切实进展单一靠抓教学肯定是不能提高成绩的,也是与课改精神相悖的,课改重视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只有改进管理才能推进课程改革。为此,我们打通了教育、教学、教务、总务四大块,使四者紧密结合。教育为教学保驾护航;教务、总务科学地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平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每一个工作者都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推进者,各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各部门相互协调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强化校本研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教师课改实施力。课程改革需要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群体作为实施者和推进者,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20xx年北京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我校便把校本教研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老师们通过校本教研,转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了课改新理念。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过各级培训,使老师们在教学观上树立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理念。老师们在教学中自觉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重视学生独立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质量观上,注重素质教育,老师们树立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观念。三年来,我校以课堂实效为主题,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我们通过主题报告、经验交流、专家指导、教研组研讨、青年教师培训、主题校级公开课、质量分析诊断会等等多种教研模式加以引领,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助推了教师课改实施能力;以“有效精彩,确保课堂质量”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以“课堂有效性的探索--来自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中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反思,老师们认识到高效课堂是学校发展的内涵,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教师们深深领悟到自己要通过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有效批改、有效考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之外,我们还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之制度化,快速提升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根据学校学习制度,每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至少五千字的有关课程改革的读书笔记。每学期的读书活动都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多年来,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通过严格的管理,确保学习实效,确保业务提高。读书学习已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教师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快速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模块教学科学化,聚焦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校课堂教学主思路: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以学定教”,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开放性,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高中的模块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采用适合于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稳中求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追求讲多、讲深,而是讲浅、讲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了“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多指导,抓基础,重落实”的教学方法。为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们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生活中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摸得着、够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加强德育渗透,各学科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运用鼓励性、多元化的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学生。我校以“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为研究课题推动模块教学。通过实践、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避免了情境创设的低效化、课堂提问的无效化、合作探究的形式化、课堂评价的泛滥化。我校要求教师在细致、规范的教学基础上寻求有效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老师们精心实施科学的、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注重反馈与落实,老师尽量精讲、少讲,讲课时间控制在25分钟之内,其余时间加强知识点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四、规范三级课程体系,整合补充校本课程。我校坚持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化课程管理,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的连续性与均衡性,确保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协调发展。我校以课程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丰富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库。挖掘教师潜力,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学校把能否开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级、奖励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深度调研我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校高中的《心理健康》、《礼仪》、《职业生涯》等已成为固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申报、批准、实施、评价这一完整的实施过程,初步形成了我校的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规范性,克服随意性,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按着要求撰写校本课程纲要,规范教案、规范上课,有学生考勤记录,有学生作业成绩,有期末考核成绩,学校专人组织进行校本课程的检查考核。学生们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非富了学习内容,提升了素质。
五、以校为本,突出特色,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认真开展并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我们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我校是一所普通校,多年来一直受到生源问题的困扰,学生少--高中每年级平均五六十人,每班二十多个学生;成绩差--高一学生入学分数220分;受学校办学规模的限制,教师人数少,跨年级兼课教师多,教师教学负担重。面对现实,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现存条件而决定,教师的组织指导也因地点、学生、问题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为了使研究性学习在我校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采取“一师多题”“多组一题”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把实施方案重点放在课程的开发启动计划、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师工作考核和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多年来,我校推进研究性学习措施有力、效果良好。我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了一批具备新课程理念和掌握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教师队伍,也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管理制度。我们每学年召开教师培训会和学生培训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有计划、有总结。开课教师认真研究开发方案,并按课表认真组织学生研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准确领会新课程理念,提高实施课程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外请专家、学者为师生作专题报告、辅导;聘请兼职教师开发课题;与其他学校联合选题等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几年来,我校开设了《品红楼》、《调查保险公司养老保险金及分红方法》,《中西方文化对比》、《化学实验研究》、《古代文学赏析》、《生活中的化学》等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合理运用导学目标,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着力学法指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质量监控精细化,实施全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实行进班听课制度。注重对常态课的研究和分析,认真落实薄弱学科和教师的跟踪反馈制度。听课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听课后进行及时评课,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我校注重对期中、期末考试、一模、二模、月考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诊断和反馈,让老师们从多角度、多方位掌握整体班级的教学状况,及时了解和分析自己的不足,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要求老师做到作业要全批全改,重点题详批细改,个别生面批面改。学校定期进行抽查,对态度认真、批改细致的老师进行表扬,并在全体会上予以展出。期中、期末组织教案检查,并要求教研组长进行详细的记录,将优秀教案收集整理,出版“优秀教案集”。坚持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组织全体学生开展评教活动,将生评、自评、互评、校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及时向老师反馈。抽查班日志,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全程质量监控,带来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20xx学年为例:初三学生全部合格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高三学生顺利完成高考,5人考入本科,文理科上线率为88。7%,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七、各级考试层次化,关注每个学生。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对于三个层级考试(模块考试、会考、高考),我们突出了不同级别考试的特点,重视学生发展指导。利用模块教学与模块考试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为提升学生素质和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关注每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在模块考试中掉队,我们抓课堂、抓作业、抓考勤,重态度、重思想、重习惯。评价模式建立起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卷面成绩不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为依据。会考任务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非常重要,我校分别召开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形成合力推进会考。为迎接会考,我们将学生分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实行导师制,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盯。针对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们为每个学生中学阶段的最后发展目标负责,抓好临界点,减少尾部生,打好整体仗。学校多次开行政会、年级会进行研究,想办法、找对策,力争提高尾部生的成绩。认真抓好高三毕业年级每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输导。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制度,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中心工作,了解学校的有关要求,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综合位势,帮助家长更客观地分析孩子并指导孩子制定成长目标,通过和谐家校关系的建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
八、实施多元性、过程性评价,促进师生发展。在传统的师生评价中,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我校适应新课改,努力构建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元性、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已逐步建立。课改之初,我校就编制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对学生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模块学分认定中重视并体现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体现,以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中得到发展。每学期期末我校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各评价者不仅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评价者均能从中受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成了一种互动的过程。
对于教师,我校将“教师业务档案袋”变为“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内容逐步改变,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重视教师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艺术的提高。
总之,新的评价是在努力弥补传统教学评价不足的基础上确立的更具人文性、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能促进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4
从xxxx年下半年开始,我市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在全市高中一年级执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实验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在省教科所统一安排下,我市有50多名高一音乐教师参加了xxxx年暑期在xxxx市进行的高中音乐新课程培训活动。虽然此次培训活动的时间有限,但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新旧课程对比、课堂参与互动,把新的意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法传递给每一个受训者,提高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教材特点、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认识、理解,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思想,为我市顺利成功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促进高中音乐课的发展
为了解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我市于xxxx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对全市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农村高中、民办高中等不同类型的21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看材料、座谈、听课、实地观看等方式,对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各个学校在建立组织、课程开设、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施,从组织上、制度上、物质上为课改实验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比如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有的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师资短缺问题严重,由于校内同行少,同教材的少,教研活动不能经常性开展等。
高中新课改实验的启动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既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要求,对老师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有力的促进了高中音乐课的顺利实施。
三、成立高一年级中心备课组,制定课改实验计划。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我市高中音乐课改实验工作地顺利进行,我们于xxxx年11月成立了各个县区的高一年级中心备课组,20xx年3月成立了市级高一年级中心备课组。目的就是解决同一学校高中音乐教师少,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市级备课组活动一学期两次活动,县级备课组每周一次,并且制定了工作计划,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学习课标、研究教材、探索教法;
2、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备好课、说好课、上好课;
3、做好专题研究、写好专题论文和实验总结;
4、上好研究课例,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具体要求: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2、各组做好四定工作: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计划;
3、根据教师特点、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工协作,把研究课具体落实到人,实行责任制,每个单元至少有两位老师负责研究工作,
4、课改实验工作采取分散(个体)准备与集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5、召开课改优秀课例现场交流和工作总结会;
6、收集整理教案、论文和课录。
备课组的活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上课老师的反应是:收获大、体会深,课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大好条件和机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锻炼与提高、成材与实现价值的绝好平台。听课老师的反应是:启发大、鞭策大,并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使人坐立不安,纷纷表示在此轮课改实验中不敢等闲视之,坐失良机,惟恐掉队落伍;通过优质课评选活动与课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高中音乐课改实验工作。
四、真做好高一年级音乐学科模块学分认定工作
根据省、是有关文件精神,为了保证高一年级音乐学科模块学分认定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并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高一年级音乐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工作指导意见。我们从学分认定的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各县区根据认定办法和各自不同情况,采取了自评、他评、卷面考试等多种有效方法,为高一年级学分认定工作做了初步的尝试。
五、课改中需思考的几个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解决了实验过程初期出现的部分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又面临了许多新的课题,希望与大家商讨:
1、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继承这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根据课改理念进行创新,使课改理念落实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如何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学有效统一,让学生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同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如何将开放程度高的新教材与起点较低地区学生水平合理衔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4、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鼓励教师主动提升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总之,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该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努力奋斗的方向。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并尽力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5
一、培训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构培训组织实施的保障机制。
我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慎重确定了项目单位,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职成教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职成教股、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及各高中负责人为成员,切实保障了培训的组织实施。
(二)积极主动,全力开展有关管理工作。
为了积极抓好项目培训前、中、后期各项工作,我市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及时出台了《汉川市暑期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实施方案》,认真挑选项目单位,确定各班培训人数、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本次培训项目单位为汉川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汉川高中、实验高中,培训对象语文63人、数学57人、英语56人、物理40人、化学41人、生物21人、政治16人、历史18人、地理14人、信息技术9人、通用技术6人、综合活动4人、音乐10人、体育13人、美术9人。
2、分别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我们分别组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工作专班会议,确定了各项目学校领导蹲点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各项目单位分别召开了各培训工作专班会议,布置工作,强调责任,解决问题。
3、充分作好技术设备后勤保障。7月15-17日,工作专班分别到各项目单位检查了收视设备、教室学习场地等准备情况,及时派技术人员到培训点帮助检修设备,确保各培训点的正常接收。7月19日前,各项目单位作好了充分准备,都能通过网络下载培训资源,保障了培训的顺利开展。7月21日开始之时,项目领导小组严局长带头,职成教育股组织专班到培训点巡查,督促各培训点按时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各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学,参与研讨,收到较好效果。如:汉川一中刘其林主任、汪四坤副主任、汉川二中副校长雷亨亮、张广洲、工会主席陈艳平、教务主任尹汉桥、综合高中副校长何正金等。
(三)注重实效,确保培训各项管理到位。
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环节,为使管理到位,我市以培训制度为制约手段,以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为引导,管理学员学习,同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是加强制度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了《远程培训班级管理办法》,建立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班级管理员(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严格签到考勤,实行考勤汇报、通报制,每次集中在线学习之后,通报学员出勤情况。
其次是加强沟通引导。项目管理办公室向学员公布了班级管理员手机、电子邮箱等有关信息,指导学员向网络交流平台发送信息,方便学员及时、快捷地反映问题,促进沟通交流。
最后是健全档案。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各培训点,及时收集整理培训材料,如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学员信息,发言稿、考勤记录、照片、简报、学员心得、论文等分类归档。同时,我们各培训点建立好电子档案,方便管理。
二、培训成绩与效果
首次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工作在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使我市在教师远程培训组织和管理上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在我市开展更大规模的远程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本次参与培训的单位和教师收获较丰,教师们对高中课改有了较深的认识。参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有效的。
一是更新了观念。短短10天培训,给了广大教师全新的思想空间,他们在网上向专家提问,在课余与同仁交流,利用完成作业的机会思考自己平时教学的得失和课改的前景,思想观念有了革命性的飞跃。
二是开阔了视野。这次培训不仅让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升华,更通过网络让教师们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教学片段的实录视频,让教师近距离的体验到一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他们看完后的讨论交流,让整个培训活动变成一个合作、探究的大课堂。
三是解决教学中的.困惑。讲座的专家都是深入教学或来自一线教师,案例分析贴近教学实际,分析切中时弊,指导得法,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解决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苦恼与困惑。
三、工作体会与建议
这次远程培训,规模大、节奏快、成本低、质量高,对于创新培训形式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我们认为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加强如下几方面工作:
1、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保障
教师远程培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培训,不是将教师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而是组织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这对培训管理提出挑战,如果不能进行到位的管理,就难以保证学员学习的真正实现,要进一步探索过程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强过程性管理,有效的制约和激励学员学习。
2、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是基础。
培训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做到远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学员的学习要求,富有针对性。适应性,才能真正调动起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自觉转轨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行为。本次远程培训从内容到形式结合了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实际,针对了新课改的新情况,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富有理论指导性和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3、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
远程培训不是被动的听听评评,而应该有管理学员学习的全部过程的科学考核评估体系,要对学员学习时间和交流情况、思考习题和作业成绩全面进行评价考核,要求学员网上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间,应要求学员每个学习模块都要提交学习交流的文章,并积极评论其他学员的文章,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每个学习模块要完成相应作业和思考题。培训结束根据各项成绩评定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6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精选10篇)08-30
中学课改工作总结05-21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1-14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05-21
课改工作总结11篇06-16
数学课改工作总结08-12
小学课改工作总结优秀05-19
中心小学课改工作总结07-21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精选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