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磨课工作总结

2023-03-05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磨课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磨课工作总结1

  接到磨课通知后,我们组的几个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我们的收获:

  1、磨课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这对于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紧张、忙碌。但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数学磨课工作总结2

  学校三月教研月活动已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对一堂好的数学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课的设计,到课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情况,再到课堂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有效数学思考等,收获很多。让我们数学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来评价一节课,同时也让磨课教师领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境界。现将本次磨课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分成低中高段3个组,低段数学吴晓燕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陶中元、刘成春、彭维、王一林负责指导。中段数学黄正坤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马林香、张学炎、张兴明老师负责指导。高段数学袁红梅老师负责定位,执教课堂,陈智蓉、李在容、马林香老师负责指导。数学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三位教师上台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老师们在一起充分讨论、交流,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教师们各抒己见,津津乐道。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二、建言献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借助集体力量和智慧,听、上、评,修改,多次磨课。老师们认真参加评课活动,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课做到了“三个一”: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反复磨练,深度议评,磨出精品。如在吴晓燕老师的执教的《锐角与钝角》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课堂中。导入新课就做了二次修改。第一次试教通过动画小房子的引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角,但同组老师感觉学生兴趣不高,吴老师和磨课组的老师重新设计,打磨出了第二个教学设计方案,于是建议用学生动手剪去手中的长方形一个角看能得到哪些角?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让学生亲自感知,这样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袁红梅老师执教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分糖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探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第一次试教,这个环节由小组长具体分工,但小组成员急于操作,不听小组长安排,造成学生操作不准确,小组活动比较混乱。表面看似热闹,却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第二次试教学生在小组动手分糖环节时,同组教师感觉操作规则太多、不够清晰,让学生理解较困难,同组教师建议精简规则,由老师引导分工再进行活动。怎样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同组的老师又坐下来,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操作规则进行了第三次试教,本次试教让我们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也许从袁老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上,能让我们感受到小学高段数学的魅力!

  磨课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老师们学习了教学的相关策略,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以补充,解决了一些在以往教学中的困惑。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如何不在众多的老师面前把课上砸而丢了脸,这无形给了执教教师压力。然而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三位教师都精心定位、备课,执教。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本次磨课让老师们从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使教师明白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自己教学的策略和风格,教师的教学实践离不开交流和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磨课也让教师反思了自己在课堂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教师是否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这些问题都是以前我们没有关注的,这次磨课让老师们对这些课堂现象进行了深入透视。

  三、精心磨课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磨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评议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磨课是教师个人反思与相互学习的结合,是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在磨课活动中同组的老师反复推敲,确定更加清晰地数学课堂操作规则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试教,在不断的试教中让磨课组颇感欣喜,达到了预期目标。俗话说:“刀越磨越锋利,课越磨越精彩”。我们相信,在这次磨课活动中的打磨上,我们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