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

2024-09-25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学期随着牛年的钟声开始了,我校继续以“减负增效”为教学工作的指南,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的改革,深化学科教研,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继续着力于“营造书香校园,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多年来,学校励耕在语文教学这片热土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活动,走出了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路。

  一、探究新型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如何在课堂变得扎实、简练、高效,还在于对文本的解读、裁剪得当。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意识到要把文本的取舍权交给老师,提出“三精三补”的教学思想,提倡课堂要减掉教师烦琐的讲解,提倡大阅读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精”:精简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补充相关美文佳作、相关文化背景、相关人物(作家)资料。

  我们组织相关老师在作探究,逐步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项目招标式、一课一得式、一篇带多篇式、把一篇课文教厚式、分类重组式……例如:“项目招标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针对五、六年级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当小老师,小组学习。具体方法,将一单元(或整合后的单元)课文,向学生招标,给予中标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后,由学生执教,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进行实践,随时反思,以随笔的形式流下研究的痕迹。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1、营造读书氛围,明确制度做保障。

  学校图书馆,是书海的来源之本。每学期,图书馆的老师,总要邀请各个年级段的“小书迷”到书店,为他们采购书籍做向导,购买大量孩子喜欢看的书籍,让孩子有鲜活的书海源泉。班级也成立相关的好书推荐角、书友会,明确分工,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交流。每学期开学初,结束时,老师总是为孩子推荐相关的优秀书籍,能够指引他们阅读有益的书籍。让孩子在读书培养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品味。

  2、构建阅读体系,搭建平台展书香。

  (1)因人制宜形成方案

  读书,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所以,学校教导处让每个年级根据各自年级特点,每学期制定有个性的读书活动方案,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方案中,首先要求做到一月一本必读书,一本必读一活动(根据必读书进行的考核、读书会、知识抢答、小报等形式的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有收获。同时,在读书方案中,还要针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给予“加餐”,更要推荐四到五本其他有益书籍,满足他们阅读的需求,这些书可以是从课文中衍生出来的,如课文有《三顾茅庐》,我们就推荐《三国演义》,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顺理成章举荐《西游记》等。当然,古诗文的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学生的文学熏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引进《日有所诵》,作为学生的诵读教材,让学生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浸润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

  (2)纳入常规开展活动

  读书,贵在坚持。全校性的阅读,更贵在平时。我校把阅读当作大事来抓,从宝贵的午休时间中,挤出15分钟时间,让班级的各个小书友会,进行读书检查,诗文的朗诵,真正做到扎实有效。读书的展示活动也丰富多彩,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有的整个年级开展“品三国”的系列活动,低年级结合阅读童话,自扮自演“走进童话王国”阅读展示活动等等,让阅读在活动中更加灵动得丰满。同时学校开设了博爱语文网,让大家在阅读探索的过程中,把经验与他人分享,把困惑与他人共商,真正在实践中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从阅读上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语文的改革,精简课堂,精简作业,取消语文书面家庭作业,把更充裕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找到浓浓的书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阅读能力。

  (3)与时俱进创新考核

  班级考核: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制定有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及时对学生的必读书籍进行相关的检测。可以书面考核。也可以就书中的人物、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及写读后感、知识抢答等形式,更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份答卷,作为考核的内容。当然班级对于学生的有严格的等级考核(如星级)和奖励条例。

  学校考核:

  学校从宏观考虑,进行全校性的个性阅读考核检测。如一年级,当场给予100多字带拼音的课外阅读材料,5分钟准备,先进行全班朗读,再指名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评委在进行打分;二年级在20分钟内查30个生字比赛;三年级对于必读书籍中的一本内容进行20分钟的书面考核;四年级5分钟速读10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15分钟作相关的题目;五年级5分钟速读15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15分钟作相关的题目;六年级检查平时各书友会的检查记录本。从测试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相当喜人的。

  (4)打造品牌引领阅读

  在全校普及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始打造阅读品牌项目,开设博爱讲坛,建立博爱文学社,使这些孩子成为了整个学校阅读的中流砥柱和潮流的引领者。其中文学社成员还和大作家零距离接触,参观北大,进行“世纪舌战”辩论赛,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学底蕴。博爱讲坛已开讲了十几期,分别由各年级的孩子主讲,再请老师,家长也走进博爱讲坛,把讲坛变成阅读中的一个常规亮点活动。

  三、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研究

  学校有原生态作文的课题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着让学生释放写作的本色童心。

  1、改进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就要撤消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习作的“生态场”才能建构起来。因此我们的课堂作文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1)话题作文,让童心精彩飞扬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课堂上,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老觉得无话可写;而在生活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童心稚趣,见多识广。因此,我们在作文课上给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说个痛快,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片断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轻轻松松地进行了片断小练笔,又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

  (2)想象作文,让奇思妙想张开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缺乏想像力的作文犹如一潭死水。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原生状态,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想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甚至物品人格化,自编自演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如我们让孩子对色彩展开想象,用不同的体裁来描述对颜色的感受。

  (3)现场作文,让题材鲜活亮丽勃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观光、调查研究等等。同时我们还把生活中的场景搬进课堂,让孩子进行体验。进行体验作文和现场作文。这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做好启发者、点拨者角色,以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帮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2、习作指导的过程——注重平衡多样

  平衡性与多样性是任何生态系的共同特征,因而,在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平衡性与多样性,凸现作文指导过程本身的原生态。

  (1)注重平衡性。任何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习作教学是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习作指导的过程也应该注意平衡。

  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平衡。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更不是命令被命令的关系。在过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指手画脚,习惯于发号施令。这种“你应该怎么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的指导方式,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例如教师经常为学生读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写同题作文,和学生一起经历习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习作建议,师生一起在作文的园地里交流、吸纳与欣赏。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师生语言与精神同步发展的生态过程。

  其次,注重“放”与“收”的平衡。过去的习作教学,学生的文章为什么如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那是因为教师指导时“收”得太多“放”得太少。因此,在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放与收的适度平衡。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视野,打开学生习作思路,而不要在技术上,语言上做过多的指导,尽量做到先放后收。

  (2)注重多样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乏了多样性,该系统就不再具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因而,在习作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握好多样性。

  首先,从习作指导的角度来说,要倡导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选择习作话题的时候,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在鼓励孩子创新的时候,力求避免单调,注重多样。

  其次,从习作的内在机制来说,鼓励孩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多样性。学生习作一般都要经历“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因此,他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各异的,教师没有必要强制他们的习作如出一辙。有的孩子喜欢静静观察,独享发现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集体活动,感受合作的快乐;有的孩子喜欢理性思索;有的孩子喜欢感性抒情……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习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

  第三,从习作指导的流程来说,我们注重计划-指导-评价的多样性。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注意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可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队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推荐到刊物发表……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四、推广人文性的语文评价

  1、综合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生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操、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为了体现“全面”、“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时候,淡化分数概念,在关注学业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交际合作、如何做人,以及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人生价值观等品质。

  2、多元性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而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不同,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显现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并且在多元化的理解中不乏正常认识,也同样不免存在超越常规的想象,违背逻辑的“悖论”。此时只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同时巧妙地加以引导。例如,教学《三袋麦子》时,孩子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有同学都认为它们的做法都不妥,认为最巧妙的办法就是,吃掉一半,还有一半就种到地里,这样就可以一直有吃的了。这样有创新的发言,教师当场给予表扬。它凸显了当代学生思想个性,在解读文本核心的同时,又超越了文本,在课堂上闪出了智慧的光芒。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有的学生认为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知道乘客的谈笑风生来源于艄公的沉着冷静,所以艄公才是真正黄河的主人。所以在孩子独特见解的碰撞下,教师的多元性评价是一剂最好的鼓励良药。

  3、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当我们把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时,评价才能深入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把课文读一读。”“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吗?”“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

  (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5)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行走在课改的新形势中,我们不断学习着,不断变通着,争创适合我们学校的语文特色之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懈努力!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研组工作总结07-14

小学语文优秀教研组工作计划10-14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1-25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6-15

优秀关于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5-18

小学语文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06-05

关于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05-19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07-11

优秀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