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2021-08-13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师德工作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小学生的礼仪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全面发展、可堪重任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学校学生德育合格率达99%以上,犯罪率控制为零。

  三、主要工作

  1、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长形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从树立“以德立校、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拓展师德教育内容,宣传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意识,进一步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切实提高师德水平。

  2、礼仪常规教育。切实开展好礼仪常规系列教育活动。要继续抓好“五四三”活动(升好旗、唱好歌、做好操、行好礼、写好字;主动拾纸屑、主动扫垃圾、主动擦污迹、主动管卫生;校内校外一样、家里学校一样、有无老师在场一样),开展“新三好”(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争创活动。

  3、行为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组织开展“学常规(规范)、正言行”系列知识大赛。

  4、法制教育。开展“警校共建”、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活动,要落实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和教师,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知法、守法、扎实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5、家庭教育。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领导机构,领导层中必须要有学生家长和社区干部参与。家长学校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活动、有考试、有成绩、有总结。每期家长学校授课不得少于8节。

  6、强化德育实体建设。重点抓好“三个三”的德育实体建设,即形成三个序列(班会序列、团队系列和学科渗透德育序列)、完善三个基地(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基地)、搞好三个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四、工作措施

  1、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要求,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德育目标层次体系。

  2、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4、开展“两优”评选活动。在全校开展班会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一次班会优质教案评选活动。

  5、认真抓好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工作。一是认真评选市县级德育个人;二是评选市县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确定了这学期的德育理念:引领快乐,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活动目标:坚持规范,实现自我管理(层级部门、班级、个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着力加强行为规范的培养,并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 —— 《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工程、《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务实、细致、严谨,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使德育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

  1.建设团队: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艺术管理的实效性,让大家重视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民道德教育,人人有责”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在大家的帮助下,德育科上学期的工作非常顺利,但是在纪律管理、校园卫生等日常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大家这学期能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意识,立即停止违纪行为,带头在卫生维护方面以身作则,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纪律会大大提高,教学楼会变得安静有序,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学校会有新的局面。

  2.贯穿一个主旋律:引领快乐与坚持规范有机结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在我校成立德育课题组,全面实施我校特色教育树鹰教育。

  3.加强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规范教育,加强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秀校风的形成。

  4.重视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雅、仁爱、公正、礼貌、智慧和诚实的宽广情怀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3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教育变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角色在发生重大转型,也必然引发师德建设的实质性改变。教师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临现代社会的转型变革,现代教师如何敏锐反应,积极应对,超前实践,是一项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教师角色转型

  1.既老又新的问题

  在关乎人生、关乎国家命运的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所谓“老”,就是数千年的教育中,不断有人探索,并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古代“师傅”型角色,到近代“园丁”型角色,再到现代初期的“雕塑家”型的角色,这一切探索和回答表明教师角色是一个老问题;所谓“新”,就是面临社会由近代化或半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型,教育的性质、功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角色发生实质性变化,引发教师角色做出新的重大转型。

  2.从师傅、园丁到雕塑家

  那么,教师角色必须做出什么转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教师曾经或正在拥有的角色进行剖析。古代“师傅”型角色是简单、机械教育的产物,是原始“手工业”的角色。而近代“园丁”型角色,虽然较“师傅”型有进步,因为教育对象规模扩大了,同时在“园丁”的含义中也包含了对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尊从,使教师工作逐步走上艺术化、科学化之路。在近代教育末期和现代教育初期,人们常常把教师角色视为“雕塑家”,完成塑造学生的身体与灵魂的任务(当然更主要的是塑造灵魂),这又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比“园丁”更复杂了,更有创造性了。但是,这一角色在现代化进程背景下又落后了,不合时宜了,因为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是尊崇主体、唤醒人性、张扬个性、鼓励自我生长与合作发展的社会,教育也不例外,其中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提升,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开发和发挥。学生再也不是教师这位“雕塑家”所去雕塑的人了。历史事实表明,教师所“雕塑”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模式单调的“小大人”,缺乏少年儿童的天性。这样的学生是不合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因此,教师的角色面临新的历史性转型,这就是要转变为“合作者”型的角色。

  3.合作者

  “合作者”型教师角色内涵丰富,至少主要有如下三点:首先,从教育活动来看,它已不是单向的教师活动,而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第二,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发展要求,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而学生要伴随教育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作为主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任务。师生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减少工作和放弃责任,相反教师负有使学生逐步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扩大其兴趣、爱好,鼓励其表现个性的职责。这种职责与过去角色中的类似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这是从学生发展出发,最后落实到学生所需要的发展上,而过去则是从大人出发,最后落实到大人所需要的发展上。

  第三,从教育教学的活动形式与方式上看,教师与学生是双向、多向互动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影响着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互相影响,因为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有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影响形式和方式的具体内容来看,教师与学生是有区别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和个性、人格的感染,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特点的表现、发展要求的表达、自我学习的设计与完成、对教师影响的反馈与调节等。因此,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则成为主要的师生影响的形式或方式。

  上述三点内涵对教师新型角色的定位、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现在倍受人们关注的“师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师德建设

  1.传统教师师德

  我国教育自古到今一直很重视师德问题,甚至把它放在教师资格条件的首位。这是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好传统。那么,新形势下,适应新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呢?这个问题已经受到特别重视,并且有了很好的探索。例如,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提出,现代师德的主要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八条师德内容反映了一些新形势的要求,例如“法”的要求,“廉洁”的要求等,对师德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在国外,也有许多研究和成果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教师的师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提倡教师要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是教师价值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道德与人格的综合反映。“专业精神”就是教师角色转化过程中所提出来的一种新要求。

  此外,美国还根据教育公平、均等的时代要求,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8点道德准则: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学生的各种意见;不准故意歪曲或不教自己负有责任的学科、科目的内容;面对有害于学习、健康、安全的各种情况,必须为保护学生而作相应的努力;在执行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时,不准毫无必要地使学生为难,或挫伤学生的心灵;不得以人种、肤色、信仰以及出身为理由,禁止学生参加特定的活动,或阻止其受到特定活动的关怀,或在照顾和利益上区别对待;不得着眼于个人利益来利用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教育者通过工作获取的情况,不得公开向人泄露。除了没有物色到合适的教师外,不得对自己所担任的年级学生个别指导并接受报酬。这八条准则反映的是对于学生主体的尊严、人格、需求等的尊重,显示出教师角色的转化。

  2.合作型教师师德

  不同时代,教师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师角色,有不同的师德要求,这是一条规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师在师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观。教育观指: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成长与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成长与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再就是社会的发展。学生观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办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输送适应教育的学生。专业观指: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专业行为,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事业。作为专业,要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等。这“三观”是奠定教师确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属于教师的专业伦理范畴,所以,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师敢不敢创新、勇不勇于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综合体现,是创新情意与创新意志的结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教师才能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从陈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敢于担当新角色,发挥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三,教师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与学的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这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我怎么教的,这么笨!”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古代有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的比喻,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议,例如倡议教师要拒绝收费性家教,拒绝推销违反规定的学习材料,拒绝向学生收取任何不该收的费用,等等,“金钱关系”作为物质关系的体现进入了师德的内容之中,被列入拒绝的范围。但是,作为“合作者”角色的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在与学生合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心尽力,承担主要的教育劳动,甚至艰苦困难的劳动,也就是奉献身与心,奉献时间与空间,奉献精力、甚至财力(自己花钱做事),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是现代教师的天职,也是福分,是爱心。以上四种精神,是现代师德的最重要的内容。

  3.加强师德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这样的师德呢?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角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树立典范,示范引路。通过树立具有现代角色形象和师德水平的教师典范,做出示范,引导所有教师学习榜样,落实行动,争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师。第三,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体验、升华。师德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行动、自我锻炼而完成的,因此,现代教师要勇于实践,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动中体验师德的真谛与快乐,完善自己的师德结构。第四,对外开放,中西结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看,去学习,直接吸取国外教师的优秀品质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三篇】相关文章:

1.小学师德个人工作计划

2.小学生师德工作计划

3.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4.小学教师师德工作计划(精选5篇)

5.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6.学校师德工作计划

7.幼儿师德工作计划

8.师德师风工作计划

上一篇:社区环境工作计划 下一篇:仓库工作计划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三篇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2021-08-13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师德工作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小学生的礼仪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全面发展、可堪重任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学校学生德育合格率达99%以上,犯罪率控制为零。

  三、主要工作

  1、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长形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从树立“以德立校、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拓展师德教育内容,宣传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意识,进一步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切实提高师德水平。

  2、礼仪常规教育。切实开展好礼仪常规系列教育活动。要继续抓好“五四三”活动(升好旗、唱好歌、做好操、行好礼、写好字;主动拾纸屑、主动扫垃圾、主动擦污迹、主动管卫生;校内校外一样、家里学校一样、有无老师在场一样),开展“新三好”(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争创活动。

  3、行为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组织开展“学常规(规范)、正言行”系列知识大赛。

  4、法制教育。开展“警校共建”、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活动,要落实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和教师,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知法、守法、扎实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5、家庭教育。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领导机构,领导层中必须要有学生家长和社区干部参与。家长学校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活动、有考试、有成绩、有总结。每期家长学校授课不得少于8节。

  6、强化德育实体建设。重点抓好“三个三”的德育实体建设,即形成三个序列(班会序列、团队系列和学科渗透德育序列)、完善三个基地(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基地)、搞好三个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四、工作措施

  1、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要求,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德育目标层次体系。

  2、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

  4、开展“两优”评选活动。在全校开展班会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一次班会优质教案评选活动。

  5、认真抓好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工作。一是认真评选市县级德育个人;二是评选市县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确定了这学期的德育理念:引领快乐,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活动目标:坚持规范,实现自我管理(层级部门、班级、个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着力加强行为规范的培养,并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 —— 《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工程、《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务实、细致、严谨,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使德育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

  1.建设团队: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艺术管理的实效性,让大家重视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作为教师,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民道德教育,人人有责”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在大家的帮助下,德育科上学期的工作非常顺利,但是在纪律管理、校园卫生等日常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大家这学期能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意识,立即停止违纪行为,带头在卫生维护方面以身作则,并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纪律会大大提高,教学楼会变得安静有序,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学校会有新的局面。

  2.贯穿一个主旋律:引领快乐与坚持规范有机结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在我校成立德育课题组,全面实施我校特色教育树鹰教育。

  3.加强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规范教育,加强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秀校风的形成。

  4.重视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雅、仁爱、公正、礼貌、智慧和诚实的宽广情怀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 篇3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教育变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角色在发生重大转型,也必然引发师德建设的实质性改变。教师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临现代社会的转型变革,现代教师如何敏锐反应,积极应对,超前实践,是一项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教师角色转型

  1.既老又新的问题

  在关乎人生、关乎国家命运的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所谓“老”,就是数千年的教育中,不断有人探索,并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古代“师傅”型角色,到近代“园丁”型角色,再到现代初期的“雕塑家”型的角色,这一切探索和回答表明教师角色是一个老问题;所谓“新”,就是面临社会由近代化或半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型,教育的性质、功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角色发生实质性变化,引发教师角色做出新的重大转型。

  2.从师傅、园丁到雕塑家

  那么,教师角色必须做出什么转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教师曾经或正在拥有的角色进行剖析。古代“师傅”型角色是简单、机械教育的产物,是原始“手工业”的角色。而近代“园丁”型角色,虽然较“师傅”型有进步,因为教育对象规模扩大了,同时在“园丁”的含义中也包含了对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尊从,使教师工作逐步走上艺术化、科学化之路。在近代教育末期和现代教育初期,人们常常把教师角色视为“雕塑家”,完成塑造学生的身体与灵魂的任务(当然更主要的是塑造灵魂),这又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比“园丁”更复杂了,更有创造性了。但是,这一角色在现代化进程背景下又落后了,不合时宜了,因为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是尊崇主体、唤醒人性、张扬个性、鼓励自我生长与合作发展的社会,教育也不例外,其中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提升,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开发和发挥。学生再也不是教师这位“雕塑家”所去雕塑的人了。历史事实表明,教师所“雕塑”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模式单调的“小大人”,缺乏少年儿童的天性。这样的学生是不合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因此,教师的角色面临新的历史性转型,这就是要转变为“合作者”型的角色。

  3.合作者

  “合作者”型教师角色内涵丰富,至少主要有如下三点:首先,从教育活动来看,它已不是单向的教师活动,而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第二,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发展要求,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而学生要伴随教育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作为主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任务。师生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减少工作和放弃责任,相反教师负有使学生逐步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扩大其兴趣、爱好,鼓励其表现个性的职责。这种职责与过去角色中的类似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这是从学生发展出发,最后落实到学生所需要的发展上,而过去则是从大人出发,最后落实到大人所需要的发展上。

  第三,从教育教学的活动形式与方式上看,教师与学生是双向、多向互动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影响着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互相影响,因为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有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影响形式和方式的具体内容来看,教师与学生是有区别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和个性、人格的感染,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特点的表现、发展要求的表达、自我学习的设计与完成、对教师影响的反馈与调节等。因此,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则成为主要的师生影响的形式或方式。

  上述三点内涵对教师新型角色的定位、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现在倍受人们关注的“师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师德建设

  1.传统教师师德

  我国教育自古到今一直很重视师德问题,甚至把它放在教师资格条件的首位。这是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好传统。那么,新形势下,适应新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呢?这个问题已经受到特别重视,并且有了很好的探索。例如,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提出,现代师德的主要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八条师德内容反映了一些新形势的要求,例如“法”的要求,“廉洁”的要求等,对师德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在国外,也有许多研究和成果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教师的师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提倡教师要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是教师价值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道德与人格的综合反映。“专业精神”就是教师角色转化过程中所提出来的一种新要求。

  此外,美国还根据教育公平、均等的时代要求,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8点道德准则: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学生的各种意见;不准故意歪曲或不教自己负有责任的学科、科目的内容;面对有害于学习、健康、安全的各种情况,必须为保护学生而作相应的努力;在执行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时,不准毫无必要地使学生为难,或挫伤学生的心灵;不得以人种、肤色、信仰以及出身为理由,禁止学生参加特定的活动,或阻止其受到特定活动的关怀,或在照顾和利益上区别对待;不得着眼于个人利益来利用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教育者通过工作获取的情况,不得公开向人泄露。除了没有物色到合适的教师外,不得对自己所担任的年级学生个别指导并接受报酬。这八条准则反映的是对于学生主体的尊严、人格、需求等的尊重,显示出教师角色的转化。

  2.合作型教师师德

  不同时代,教师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师角色,有不同的师德要求,这是一条规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师在师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观。教育观指: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成长与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成长与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再就是社会的发展。学生观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办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输送适应教育的学生。专业观指: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专业行为,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事业。作为专业,要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等。这“三观”是奠定教师确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属于教师的专业伦理范畴,所以,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师敢不敢创新、勇不勇于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综合体现,是创新情意与创新意志的结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教师才能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从陈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敢于担当新角色,发挥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三,教师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与学的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这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我怎么教的,这么笨!”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古代有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的比喻,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议,例如倡议教师要拒绝收费性家教,拒绝推销违反规定的学习材料,拒绝向学生收取任何不该收的费用,等等,“金钱关系”作为物质关系的体现进入了师德的内容之中,被列入拒绝的范围。但是,作为“合作者”角色的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在与学生合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心尽力,承担主要的教育劳动,甚至艰苦困难的劳动,也就是奉献身与心,奉献时间与空间,奉献精力、甚至财力(自己花钱做事),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是现代教师的天职,也是福分,是爱心。以上四种精神,是现代师德的最重要的内容。

  3.加强师德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这样的师德呢?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角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树立典范,示范引路。通过树立具有现代角色形象和师德水平的教师典范,做出示范,引导所有教师学习榜样,落实行动,争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师。第三,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体验、升华。师德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行动、自我锻炼而完成的,因此,现代教师要勇于实践,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动中体验师德的真谛与快乐,完善自己的师德结构。第四,对外开放,中西结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看,去学习,直接吸取国外教师的优秀品质

【小学师德工作计划三篇】相关文章:

1.小学师德个人工作计划

2.小学生师德工作计划

3.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4.小学教师师德工作计划(精选5篇)

5.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6.学校师德工作计划

7.幼儿师德工作计划

8.师德师风工作计划

上一篇:社区环境工作计划 下一篇:仓库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