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工作计划

2022-04-26 工作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烟草工作计划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烟草工作计划 篇1

  20xx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应该将学习内容贯穿到工作中,强化业务能力,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此,对今后的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抓好卷烟的销售工作。深入市场,通过对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科学合理的把握好本店卷烟品牌结构,切实提高应对客户需求的.能力,确保目标任务有序完成。

  二、深入开展卷烟精准营销工作。加强新引入品牌的宣传,引导社会消费,努力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接受度。

  三、充分发挥出直营店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零售终端的价值。充分发挥服务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特点,扎实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加强客户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充分挖掘零售终端的价值,有效提高终端在品牌培育的作用。

  四、遵守内部监管机制。要在夯实思想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内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责任,一着不让地完成好日常管理工作。梳理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和实施细则,突出对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检查,有效推动专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进一步加大上级文件的宣贯和实施力度。牢固掌握上级文件有关规定,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并严格的贯彻执行,真正实现日常管理工作与上级要求相结合。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工作,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烟草销售人员,决不辜负组织和领导对我的期望。

烟草工作计划 篇2

  20xx年的专卖工作仍然要以打假破网工作为重点,内管工作不放松,队伍素质上台阶,使市场净化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打假破网

  长期以来,在暴利驱使下,假冒卷烟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整个市场经济的肌体,有的畅销品牌几乎是以假取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此,我们烟草专卖稽查人员,要针对卷烟市场贩假销假的新动向,在今年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思路,认真思考分析,围绕“打窝点、查网络、堵源头”的经营案件开展专项整顿活动,对重点区域、重点嫌疑对象特别是经常查获到假烟窝点的重灾区,进行有的放矢的布控排查,利用节假日、八小时外超常规巡查,寻找非法经营线索。要特别注重老烟贩及屡教不改烟贩的新动向,并密切注意他们同违法违规零售户的活动。一旦发现线索深挖细查,顺藤摸瓜,决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二)制度建设规范化,保证队伍的作风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与限制,我们专卖队伍的作风将是懒散、无任何战斗力可言。针对目前我们这支专卖队伍建设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是细化执法制度,强调执法文明化。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与细化,结合当前行政执法环境的变化,将市场检查制度、文明执法制度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做到定岗定位定责,具体到队员们的每一个行政执法细节,确保队员们在日常市场管理与生政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水平。

  另一个方面是完善考核制度,强调工作责任化。随着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造成先前的考核制度不能完全见效,必须对一些考核细则与标准进行调整与完善,以规范化、适用化为主,以可操作化为辅,这样可以使考核制度起到标本兼考,适效并存的`作用,对队员可以起到规范与促动,对队伍可以起到整体推进。

  第三方面是严格规章制度,强调力度深入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必须本着严格化的宗旨与要求,达到对队员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工作细节、流程进行管制与约束的效果,对违规违纪的队员一律依据制度来进行处理,该辞退的要坚决予以辞退,该留用察看的坚决执行。总之,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这样才显现公平性,公正性,不能让制度成为“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这会让队员有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想法,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内管工作常抓不懈

  全面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既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把这次国家局重点抽查作为加强专卖内管的一个新起点,长抓不懈,不断深化,按照国家局、省局的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抓好内部专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实现专卖内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对于已制定的制度措施,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狠抓落实,确保相关人员按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使专卖内管长效机制得以落实,使内管全员化得到有效开展,并继续按照我局林锦光局长内管工作的要求,把好八大关:一是把好问题关,做到手续完备,规范操作;二是把好需求关,妥善解决卷烟未落地销售问题;三是把好合理定量关,及时跟踪和分析,解决代购问题;四是把好交接关,把卷烟真正送到经烟户手中;五是把好检查关,比如对许可证未注销现象进行处理;六是把好管理关,解决代放点问题,建立管理监督制度;七是把好规范关,要规范退货流程,做好记录和审批;八是把好教育关,加强学习内管内控制度。

  (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继续完善

  要加强法规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内容上要突破专卖法规、行政法规的范围,全面涉及与行政执法、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以贯标工作为契机,规范法规行政应诉、行政复议等各项法规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标准;积极开展内部制度审查、合同审查和法律咨询工作,积极提高法规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法规工作由局部服务向全局服务转变。

  (五)用贯标来规范我们工作的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局的贯标工作已经到了第二次内审阶段,“写我所做”已经面临尾声,接下来将面临“做我所写”的阶段,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了贯标认证,肯定了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体系运行是有效的,对运行中存在问题企业具有自我完善或纠正的能力和机制。至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的实施、保持、不断改进和持续改进,任重而道远。我们所制定的作业指导书符合实际,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在符合实际的指导书的指引下,按照标准完成工作,即“做我所写”;二是发现文件有不符合实际的部分,要及时修改或换版,即不断改进。贯标是一场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层次变革,是一场长期的战争,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要搞好贯标,特别是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有效,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应该并重而不能偏废。

  (六)市场监管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我国有句古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如果用在烟草行业的市场监管上面,同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从目前市场状况看,卷烟市场管理更加复杂化,涉烟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市场监管形势仍然严峻,违法经营卷烟行为更具流动性和隐蔽性,给做好卷烟市场监管工作提出新的任务,要保持稳定有序的卷烟市场秩序,必须积极加强和改进卷烟市场监管工作。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很难适应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当前,要认真关注卷烟市场供需形势,及时掌握违法违规动向,做好无证取缔工作,全面落实温州市局下发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案件查处的积极性,保持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着力提高卷烟市场监管质量。

烟草工作计划 篇3

  日前,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基础管理上水平”目标任务,深入谋划20xx年财务工作,明确20xx年市局(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为扎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做精做细会计核算、提升财会队伍综合素质,推动大连烟草“卷烟上水平”。

  一、进一步夯实预算管理软硬件基础,扎实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组织做好成本费用标准定额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重点控制易受外部价格因素影响、标准不确定、数量波动较大、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费用,将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做好预算执行分析与评价工作,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预算硬约束;积极实施预算管理软件,为预算管理上水平搭建先进的信息平台。

  二、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动企业资产管理上水平。

  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操作,严格落实省级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产使用管理效率;以行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为契机,切实强化资产动态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强化对多元化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积极参与多元化企业管理审计、落实多元化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多元化经营管理评价工作,加强对所属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监管,促进多元化企业规范运作、效益提升。

  三、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财务监管工作水平。

  继续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企业资金内控制度,积极实施行业资金监管软件,进一步提升资金监管水平。

  四、做精做细会计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应有的财务信息支撑。

  继续在“细”上下功夫,从基础数据录入过程开始细分,为会计核算信息的.多口径归集与汇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财务信息查询、提取效率;从以往单纯使用财务软件完成日常核算的状况,向深入挖掘财务软件功能,加强数据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翔实的数据参考方向转变。

  五、以提升综合素质为保证,提高财会队伍的履职水平。

  认真查找在基础管理、体制机制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自身规范,提升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升财会人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业务交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继续深入开展财务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会队伍职业素养。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