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2021-06-28 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师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校依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最新一年工作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奠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学习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成课堂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具有新鲜感,对本学科知识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数较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教学环节的操控和管理。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在我校活页教案书写日渐成熟,结合我的课题,对实验教案进行改动,本学期继续撰写课题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案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备课:

  ①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书面的教案。

  ②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利用学案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④每单元写教学反思、及时写实验后记。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经过协商,由历史课代表布置每节课的作业,老师监督,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讲评:形成讲评课的一般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进行汇总、评比。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对于提问情况,教师及时记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与上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汇总、评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个人提高计划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将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深入。认真撰写实验教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些随笔、心得(或者是案例手记,每学期各一篇)、反思(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做到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有质量的论文。

  2、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进修活动,并做好反思。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争取出一节县级观摩课。

  4、本学期岗位练功选择了简笔画和计算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幻灯片的制作,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增添色彩。

  5、认真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帮助两位青年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坚持做到向他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课达到15节。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基本国情建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共22课,每课时一课,本学期有20个周,实授课为18周,段考前授课1—11课,第18周全部结束本学期课程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备课组在每星期一下午集中备课一次.探讨教学方法与措施

  2,定时考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段考前的第四周和第八周各测试一次,段考后第十四周和第十八周各测试一次,教师要认真讲评.

  3,上公开课和听课,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次数不少于5节.段考前后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集中进行评议工作.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4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三、复习进度:

  (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四、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5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20xx初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习

  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习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习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市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为依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科主题教研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注重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本备课组充满新课程的改革激情和活力。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常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开学初召开备课组全体成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本学期高二年级将完成必修三的教学工作,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教材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讲评练习的节数,加强巩固复习,合理安排考试。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备课组确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主题、内容、中心发言人以及要解决的重难点;备课时,大家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备课质量。此外,备课组组长要增强责任意识,要求组员在选材、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检测练习等方面力争做到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要求。

  3、落实“星光计划”,促进教师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以学校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契机,鼓励本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时,深化对“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探讨可操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在组织教学中,鼓励备课组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重点放在落实分层教学、落实教学常规上,作业布置一定要做到适量恰当,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

  (二)加强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成员按计划完成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围绕科研课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研究,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促使备课组成员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积极参加市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全市范围内的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最优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兄弟学校之间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10月份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大赛”活动,鼓励本组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做好资源共享工作,促进共同进步

  1、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由本备课组成员根据已教内容所编写的练习、测试加以整理,形成本备课组的试题库,以供资源的传承与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发动备课组成员创建个人博客,及时将各模块各阶段练习、测试、教学设计、案例、备课资料等上传,鼓励教师原创教案、练习等,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并鼓励教师能够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教研的论文,并上传网站。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7

  一、教学时间安排

  1、2月份完成选修3、4的复习

  2、3--4月完成二轮复习

  3、5月初--中旬进行热点复习

  4、5月中旬--5月底:回归课文,落实课文基础,尤其是课文中的习题

  5、6月初,对做题方法的总结(课件已做好)

  二、复习框架

  1、选修3、4

  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以自学(这是高二学习的内容,学生比高一时要重视,因此,知识结构相对完整),重点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目标部分,配以自编练习。

  2、二轮复习

  共分13个专题,每个专题4节课。做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按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改革、遗产等子目要求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第二节课,教师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体现的知识盲点做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第三节课,讲评配套练习。第四节课,讲评历史组集体汇编相关新题和经典题目,重点是选择题。

  3、热点复习

  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引入历史,对热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学以致用。

  4、回归课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点来自课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课文提供的相关材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8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xx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础、典型新颖、题量适中。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辅导能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9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

  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课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习,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三、自我提高

  1、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引资料、学经验。多听骨干教师的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加深交流,取长补短,并做好听课后的对比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水平。在本学期要做到听课20节以上的标准。

  2、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提前一周备好课程教案,并做到书写详案。

  3、充分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并能利用远程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上网查资料、阅读重要参考书等方式积累教育教学资料,扩大课程资源,并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设计、制作电子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4、响应学校对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的要求,坚持每周120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读书,且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更多地阅读中国历史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等,另外阅读历史教学中提到的一些著名的作品,会扩宽自己的视野,有利于自身对教材的解析,也是在进一步的促进自己的教学。多搜集有益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料,并整理细化,便于及时学习。

  5、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师德90问》和《教师礼仪》等来严格要求自己,自查自纠自省,并作好反思体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6、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反思,本学期争取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争取在省、州或县级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7、每天坚持练习书法、简笔画等基本技能,练好基本功。

  8、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博客,以此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通过博客更好的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法和理念,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重点:

  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

  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第一种课型,新授课。它的基本环节:课标导航,制定学案,创设情境,模式学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落实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知识。

  第二种课型,复习课。它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第三种课型,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3)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课前精心编制的学案,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课堂高效落实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后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延展功能。

  (4)在巩固环节上,力求做到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

  (1)每堂课最后留一些时间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每课一练。

  (2)每单元总结测查,把前面所学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单元一练。

  (3)利用学校教导处、级组组织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补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知道得与失。

  2。虚心向科组的其他历史老师学习。

  根据科组的安排,教学结对子活动中,与夏培荣老师结成教学伙伴,互相之间多听课、多指导,加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互相学习,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成长。

  3。充分利用科组教研活动,展开高效交流。

  历史科组人数少,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就本人一人,集体备课的落实只能在科组教研活动或课后进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做到课前一周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0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对历史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具体工作

  1、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

  八年级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课改心得和体会,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有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学校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要求,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主题、中心发言人,要保证落实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各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认真组织好教师之间听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鼓励教师多听多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对教学薄弱的教师重点帮扶,群策群力,使其尽快赶上,通过这两项工作,形成组内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四、本学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学期主要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从而更好的来学习。

  五、具体安排 (略)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4

  本学期我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研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先导,聚集课堂,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学质量

  一、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

  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

  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

  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2、不断调整。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①目标上,由单纯的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在活动中思考、发现、认识、提高;在活动中教学、反思、历练、成长。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

  2、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

  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2、备好历史教学案。

  十月份:1、期中测试命题;2、七八年级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十一月份:教学活动(备课、上课、听、评课)

  十二月份:1、做好期末复习工作2、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

  20xx元月份:做好本学期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xx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主题。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_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_”的内乱。

  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

  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

  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_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七、教学进度

  略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2.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3.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4.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5.历史教师述职报告

6.历史教师实习报告

7.高中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8.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

上一篇:学期工作计划 下一篇:销售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2021-06-28 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师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校依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最新一年工作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奠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学习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成课堂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具有新鲜感,对本学科知识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数较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教学环节的操控和管理。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在我校活页教案书写日渐成熟,结合我的课题,对实验教案进行改动,本学期继续撰写课题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案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备课:

  ①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书面的教案。

  ②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利用学案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④每单元写教学反思、及时写实验后记。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经过协商,由历史课代表布置每节课的作业,老师监督,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讲评:形成讲评课的一般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进行汇总、评比。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对于提问情况,教师及时记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与上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汇总、评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个人提高计划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将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深入。认真撰写实验教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些随笔、心得(或者是案例手记,每学期各一篇)、反思(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做到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有质量的论文。

  2、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进修活动,并做好反思。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争取出一节县级观摩课。

  4、本学期岗位练功选择了简笔画和计算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幻灯片的制作,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增添色彩。

  5、认真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帮助两位青年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坚持做到向他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课达到15节。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基本国情建设,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共22课,每课时一课,本学期有20个周,实授课为18周,段考前授课1—11课,第18周全部结束本学期课程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备课组在每星期一下午集中备课一次.探讨教学方法与措施

  2,定时考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段考前的第四周和第八周各测试一次,段考后第十四周和第十八周各测试一次,教师要认真讲评.

  3,上公开课和听课,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次数不少于5节.段考前后上一节公开课,课后要集中进行评议工作.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4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三、复习进度:

  (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四、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5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20xx初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习

  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习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习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市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为依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科主题教研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注重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本备课组充满新课程的改革激情和活力。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常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开学初召开备课组全体成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本学期高二年级将完成必修三的教学工作,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教材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讲评练习的节数,加强巩固复习,合理安排考试。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备课组确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主题、内容、中心发言人以及要解决的重难点;备课时,大家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备课质量。此外,备课组组长要增强责任意识,要求组员在选材、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检测练习等方面力争做到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要求。

  3、落实“星光计划”,促进教师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以学校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契机,鼓励本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时,深化对“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探讨可操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在组织教学中,鼓励备课组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重点放在落实分层教学、落实教学常规上,作业布置一定要做到适量恰当,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

  (二)加强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成员按计划完成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围绕科研课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研究,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促使备课组成员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积极参加市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全市范围内的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最优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兄弟学校之间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10月份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大赛”活动,鼓励本组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做好资源共享工作,促进共同进步

  1、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由本备课组成员根据已教内容所编写的练习、测试加以整理,形成本备课组的试题库,以供资源的传承与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发动备课组成员创建个人博客,及时将各模块各阶段练习、测试、教学设计、案例、备课资料等上传,鼓励教师原创教案、练习等,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并鼓励教师能够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教研的论文,并上传网站。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7

  一、教学时间安排

  1、2月份完成选修3、4的复习

  2、3--4月完成二轮复习

  3、5月初--中旬进行热点复习

  4、5月中旬--5月底:回归课文,落实课文基础,尤其是课文中的习题

  5、6月初,对做题方法的总结(课件已做好)

  二、复习框架

  1、选修3、4

  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以自学(这是高二学习的内容,学生比高一时要重视,因此,知识结构相对完整),重点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目标部分,配以自编练习。

  2、二轮复习

  共分13个专题,每个专题4节课。做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按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改革、遗产等子目要求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第二节课,教师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体现的知识盲点做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第三节课,讲评配套练习。第四节课,讲评历史组集体汇编相关新题和经典题目,重点是选择题。

  3、热点复习

  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引入历史,对热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学以致用。

  4、回归课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点来自课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课文提供的相关材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8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xx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础、典型新颖、题量适中。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辅导能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9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

  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课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习,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三、自我提高

  1、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引资料、学经验。多听骨干教师的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加深交流,取长补短,并做好听课后的对比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水平。在本学期要做到听课20节以上的标准。

  2、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提前一周备好课程教案,并做到书写详案。

  3、充分利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并能利用远程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上网查资料、阅读重要参考书等方式积累教育教学资料,扩大课程资源,并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设计、制作电子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4、响应学校对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的要求,坚持每周120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读书,且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更多地阅读中国历史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等,另外阅读历史教学中提到的一些著名的作品,会扩宽自己的视野,有利于自身对教材的解析,也是在进一步的促进自己的教学。多搜集有益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料,并整理细化,便于及时学习。

  5、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师德90问》和《教师礼仪》等来严格要求自己,自查自纠自省,并作好反思体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6、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反思,本学期争取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争取在省、州或县级的教育刊物上发表。

  7、每天坚持练习书法、简笔画等基本技能,练好基本功。

  8、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博客,以此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通过博客更好的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法和理念,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重点:

  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

  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第一种课型,新授课。它的基本环节:课标导航,制定学案,创设情境,模式学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落实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知识。

  第二种课型,复习课。它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第三种课型,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3)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课前精心编制的学案,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课堂高效落实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后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延展功能。

  (4)在巩固环节上,力求做到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

  (1)每堂课最后留一些时间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每课一练。

  (2)每单元总结测查,把前面所学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单元一练。

  (3)利用学校教导处、级组组织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补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知道得与失。

  2。虚心向科组的其他历史老师学习。

  根据科组的安排,教学结对子活动中,与夏培荣老师结成教学伙伴,互相之间多听课、多指导,加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互相学习,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成长。

  3。充分利用科组教研活动,展开高效交流。

  历史科组人数少,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就本人一人,集体备课的落实只能在科组教研活动或课后进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做到课前一周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0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对历史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具体工作

  1、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

  八年级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课改心得和体会,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有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学校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要求,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主题、中心发言人,要保证落实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各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认真组织好教师之间听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鼓励教师多听多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对教学薄弱的教师重点帮扶,群策群力,使其尽快赶上,通过这两项工作,形成组内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四、本学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学期主要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从而更好的来学习。

  五、具体安排 (略)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4

  本学期我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研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先导,聚集课堂,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学质量

  一、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

  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

  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

  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2、不断调整。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①目标上,由单纯的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在活动中思考、发现、认识、提高;在活动中教学、反思、历练、成长。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

  2、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

  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2、备好历史教学案。

  十月份:1、期中测试命题;2、七八年级教研活动(听课、评课)

  十一月份:教学活动(备课、上课、听、评课)

  十二月份:1、做好期末复习工作2、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

  20xx元月份:做好本学期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一)教材体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xx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主题。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_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_”的内乱。

  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

  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

  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_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七、教学进度

  略

【历史教师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2.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3.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4.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5.历史教师述职报告

6.历史教师实习报告

7.高中历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8.高三学期工作计划历史教师范本

上一篇:学期工作计划 下一篇:销售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