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5-27 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解锁了新的工作,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 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四、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 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实践活动安排:

  教材51页安排了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设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七、学生辅导计划: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 (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7课时)

  七、找规律 (5课时)

  八、总复习 (5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40名。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数学,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基本上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较弱,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能力差,不会检查,不及时改正错误等等。学习时间保持不能长久。但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能按老师要求去做。

  四(1)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发言,课后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书写干净、整齐,学习态度端正。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计算比较准确。但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一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一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提高听讲效率。

  四(2)班:学生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课上积极发言,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通过几天的接触和假期作业的判阅及开学的测试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不够认真,错误率较高,注意平时加强训练。

  四(3)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具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善于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发言质量比较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作业质量比较高。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

  四(4):学生的数学知识整体掌握得不错,根基比较扎实。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竖式计算、托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把握好不同水平学生的知识难易程度。

  四(5)班:由于是新接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体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气氛浓厚,上进心强,书写较工整。这学期应加强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概念的综合运用,混合运算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册知识体系列表

  知识分类

  知识大点

  知识小点

  应达到的要求

  知识基础

  数与代数

  几何初步知识

  多位数的认识

  1. 生活中的多位数

  2. 多位数的读写法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改写及近似数

  5. 用计算器表示多位数

  6. 用计算器作多位数的加减法

  7.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及估算

  8.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估算

  9. 成法分配率及简算

  10. 商不变的性质

  11. 乘除法的关系

  12. 抽象数量及关系

  13. 运用两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 运用三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5. 一个多位数乘十位、各位相加的九的积的规律

  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使学生感受多位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这学期就要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教与学的历程,总体觉得还行。现在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从九次的单元检测中可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前段时间因为学生排练经典诵读及六一节目,学习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模拟考试中,表现出基础掌握不牢靠,应用能力差,成绩普遍低下。为了使这次复习更加有效,对学生总体掌握知识情况分析如下: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除乘法分配律外、统计、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都掌握得不错,但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很容易混淆,这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予以重点对待;数学广角和图形运动中的内容掌握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对鸡兔同笼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要作为复习中的难点来突破。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内化,进一步巩固数的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

  2、难点:(1)整数小数的简便运算、图形的运动。(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内容:

  本册的复习包括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图形的运动,平均数和统计,数学广角,三角形。其中“数学广角”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简要说明。

  1、“小数的认识”的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概念和方法方面去掌握,包括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此外,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等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一种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方法类似,复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但小数又有着和整数不同的特点,如在小数、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复习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最后,着重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图形与运动”的复习。本册教材涉及“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轴对称和平移,三角形。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所学的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平均数与统计”的复习。“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条形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数学广角”的复习。“数学广角”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以知识点为复习要点,以题型为复习思路,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牢靠的知识结构,增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通过复习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优生的再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把重点精力放在了学困生身上,对优生没有过高的要求,导致他们的思维没有创新,在复习中要把精力移向优生,分层布置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提高。

  6、重视家校联系,利用校讯通多和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向,和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学生。

  7、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复习课堂,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每天都有满满的进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y=kx+b)和反比例函数(y=k/x,k≠0)的解释式和图像特征来引出二次函数的解释式和图像。

  ㈠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特征是一条直线,

  ⑵正比例函数(y=kx,k≠0)是一次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⑶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是双曲线

  二、生活中的范例

  例1: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问:

  (1)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2)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解:(1)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量

  (100+x)(600-5x)

  (2)y与x 的函数式为y=(100+x)(600-5x)

  =-5x2+100x+60000

  例2: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a(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a(60/2-a)=a(30-a)

  =30a-a2= -a2+30a

  三,由观察这些例题的函数式y=-5x2+100x+60000。S=-a2+30a的特征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定义:

  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温馨提示:

  (1)关于自变量的代数式一定是二次整式,a,b,c为常数,且a≠0.

  (2)等式的右边最高次数为2,可以没有一次项和常数项,但不能没有二次项

  四,小试牛刀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2+1; (2)y=x+1/X

  (3) s=3-2t2 (4)y=1/x2-x

  (5)y=(x+3)2-x2 (6)v=10πr2

  (7) y= x2+x3+25 (8)y=22+2x

  五,问题在探究

  1,在种树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解:在种树问题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y=-5x2+100x+60000

  不妨制作表格对x不同取值求出数据作出猜测:

  X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Y - 60375 60420

  6045560480

  60495

  60500

  60495

  60480

  60455 60420 60375

  -

  你发现了吗??

  ① 当x在0~10时随着x值增加,橙子总产量y也不断增加

  ② 当x10时随着x值不断增加,橙子总产量y却不断减小

  所以,当x=10时,橙子总产量y取得最大值为60500

  六,扩展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几种不同表示形式:

  (1)y=ax2(a≠0,b=0,c=0,).

  (2)y=ax2+c(a≠0,b=0,c≠0).

  (3)y=ax2+bx(a≠0,b≠0,c=0).

  2.定义的实质是:ax2+bx+c是整式,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二次,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七,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八,作业

  (1)P36 习题2.1 1,2,3

  (2)查找资料编一道有关二次函数定义的小题,小组内讨论解答

  以上即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苏科版初三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1节二次函数,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6篇】相关文章:

1.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五篇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3.【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0篇

4.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计划

5.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6.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7.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8.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七篇

上一篇:高一第一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6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5-27 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解锁了新的工作,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 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四、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 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实践活动安排:

  教材51页安排了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设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七、学生辅导计划: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 (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7课时)

  七、找规律 (5课时)

  八、总复习 (5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40名。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数学,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基本上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较弱,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能力差,不会检查,不及时改正错误等等。学习时间保持不能长久。但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能按老师要求去做。

  四(1)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发言,课后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书写干净、整齐,学习态度端正。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计算比较准确。但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一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一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提高听讲效率。

  四(2)班:学生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课上积极发言,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通过几天的接触和假期作业的判阅及开学的测试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不够认真,错误率较高,注意平时加强训练。

  四(3)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具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善于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发言质量比较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作业质量比较高。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

  四(4):学生的数学知识整体掌握得不错,根基比较扎实。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竖式计算、托式计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把握好不同水平学生的知识难易程度。

  四(5)班:由于是新接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体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气氛浓厚,上进心强,书写较工整。这学期应加强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概念的综合运用,混合运算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册知识体系列表

  知识分类

  知识大点

  知识小点

  应达到的要求

  知识基础

  数与代数

  几何初步知识

  多位数的认识

  1. 生活中的多位数

  2. 多位数的读写法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改写及近似数

  5. 用计算器表示多位数

  6. 用计算器作多位数的加减法

  7.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及估算

  8.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估算

  9. 成法分配率及简算

  10. 商不变的性质

  11. 乘除法的关系

  12. 抽象数量及关系

  13. 运用两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 运用三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5. 一个多位数乘十位、各位相加的九的积的规律

  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使学生感受多位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这学期就要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教与学的历程,总体觉得还行。现在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从九次的单元检测中可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前段时间因为学生排练经典诵读及六一节目,学习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模拟考试中,表现出基础掌握不牢靠,应用能力差,成绩普遍低下。为了使这次复习更加有效,对学生总体掌握知识情况分析如下: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除乘法分配律外、统计、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都掌握得不错,但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很容易混淆,这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予以重点对待;数学广角和图形运动中的内容掌握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对鸡兔同笼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要作为复习中的难点来突破。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内化,进一步巩固数的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

  2、难点:(1)整数小数的简便运算、图形的运动。(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内容:

  本册的复习包括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图形的运动,平均数和统计,数学广角,三角形。其中“数学广角”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简要说明。

  1、“小数的认识”的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概念和方法方面去掌握,包括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此外,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等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一种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方法类似,复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但小数又有着和整数不同的特点,如在小数、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复习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最后,着重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图形与运动”的复习。本册教材涉及“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轴对称和平移,三角形。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所学的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平均数与统计”的复习。“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条形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数学广角”的复习。“数学广角”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以知识点为复习要点,以题型为复习思路,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牢靠的知识结构,增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通过复习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优生的再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把重点精力放在了学困生身上,对优生没有过高的要求,导致他们的思维没有创新,在复习中要把精力移向优生,分层布置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提高。

  6、重视家校联系,利用校讯通多和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向,和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学生。

  7、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复习课堂,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每天都有满满的进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

  2.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二次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y=kx+b)和反比例函数(y=k/x,k≠0)的解释式和图像特征来引出二次函数的解释式和图像。

  ㈠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特征是一条直线,

  ⑵正比例函数(y=kx,k≠0)是一次函数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⑶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是双曲线

  二、生活中的范例

  例1: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问:

  (1)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2)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解:(1)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量

  (100+x)(600-5x)

  (2)y与x 的函数式为y=(100+x)(600-5x)

  =-5x2+100x+60000

  例2: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a(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a(60/2-a)=a(30-a)

  =30a-a2= -a2+30a

  三,由观察这些例题的函数式y=-5x2+100x+60000。S=-a2+30a的特征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定义:

  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温馨提示:

  (1)关于自变量的代数式一定是二次整式,a,b,c为常数,且a≠0.

  (2)等式的右边最高次数为2,可以没有一次项和常数项,但不能没有二次项

  四,小试牛刀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2+1; (2)y=x+1/X

  (3) s=3-2t2 (4)y=1/x2-x

  (5)y=(x+3)2-x2 (6)v=10πr2

  (7) y= x2+x3+25 (8)y=22+2x

  五,问题在探究

  1,在种树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解:在种树问题中,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y=-5x2+100x+60000

  不妨制作表格对x不同取值求出数据作出猜测:

  X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Y - 60375 60420

  6045560480

  60495

  60500

  60495

  60480

  60455 60420 60375

  -

  你发现了吗??

  ① 当x在0~10时随着x值增加,橙子总产量y也不断增加

  ② 当x10时随着x值不断增加,橙子总产量y却不断减小

  所以,当x=10时,橙子总产量y取得最大值为60500

  六,扩展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几种不同表示形式:

  (1)y=ax2(a≠0,b=0,c=0,).

  (2)y=ax2+c(a≠0,b=0,c≠0).

  (3)y=ax2+bx(a≠0,b≠0,c=0).

  2.定义的实质是:ax2+bx+c是整式,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是二次,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七,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困惑?

  2.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八,作业

  (1)P36 习题2.1 1,2,3

  (2)查找资料编一道有关二次函数定义的小题,小组内讨论解答

  以上即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苏科版初三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6章第1节二次函数,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6篇】相关文章:

1.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五篇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3.【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0篇

4.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计划

5.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6.关于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7.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8.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七篇

上一篇:高一第一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