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5-02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8、 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棕北中学初中20xx级3班,现有学生48人,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数学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2分,及格率是100%,优生率是100%,其中90-100分有37人,80-89分有6人。入学考试数学成绩: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45分,及格率是94.3%,优生率是71.4%,其中90-100分有7人。80-89分有18人,70-79分有7人,60-69分有1人,50-59分有1人,40-49分有1人(参考人数为35人)

  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教书型教师为教育科研型教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教书育人.

  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奋斗目标:

  搞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教育,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成长为优秀学生,尽力避免出现差生。在期末的全区统一考试中,各项指标都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本期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看书学习,学大纲,学教材,学优秀教案,学经验文章.备课时注意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指导,备方法技巧,备拓广加深。

  2、认真上课;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追求课堂语言的准确、规范、生动、有趣。讲练结合,加强常规训练,及时反馈,力戒出现两级分化。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积极铺垫,滚动前进;注重实质,追求实效;引导读书,培养能力。

  3、认真布置作业:注意作业布置中的层次性问题,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主要的途径是:认真备课,认真讲清、讲活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4、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归纳、分析、小结,及时纠正,及时强化训练。

  5、认真辅导:由于没有专门安排的数学辅导课,因此更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多安排课堂练习,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兴趣,指导学法,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活动课时间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6.认真组织考查和检测:及时分析,认真总结;增添措施,完善计划,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习,深化认识;积累素材,总结经验;坚持教研,提高能力;注意练笔,厚积薄发;以自学促教学,以科研带教学.用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

  六、教学进度:

  1、根据学校的计划和教务处的安排,本期工作20周,其中新课授课时间为16周。每周开设数学课5节,能够按时完成本期的数学教育教学任务。

  2、代数教科书第一册(上)各章的授课时间(每周5节)大致分配如下:

  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约10课时第二章有理数约28课时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约11课时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约28课时

  机动约3-8课时

  3、具体安排如下(周次,章节,单元,课题;计划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预备周:通读教学大纲,联系小学内容;一周;了解教学目标,进行总体构思;努力进入角色,浏览教科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1班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2班学生50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4人;通过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进数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整式的加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实际问题。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五、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的已有知识的复习。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六、本单元内容可以用12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具有以下特点:1。“亲和力”:激发兴趣和美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发学习。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学中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简约化等数学思维方法,尽可能培养逻辑思维习惯。

  四,学术条件分析:

  1、基本情况:两个班属于普通高中班,学习情况不错,但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弱,教学中要不时提醒,培养自我意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计算问题,所以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课文之间的衔接有所减弱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从头到尾进行教学的四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二、教材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一年级共有三个班,由于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八篇

2.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3.【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合集9篇

4.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7篇

5.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八篇

6.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六篇

7.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8.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5-02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8、 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棕北中学初中20xx级3班,现有学生48人,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数学成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2分,及格率是100%,优生率是100%,其中90-100分有37人,80-89分有6人。入学考试数学成绩: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45分,及格率是94.3%,优生率是71.4%,其中90-100分有7人。80-89分有18人,70-79分有7人,60-69分有1人,50-59分有1人,40-49分有1人(参考人数为35人)

  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教书型教师为教育科研型教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教书育人.

  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奋斗目标:

  搞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教育,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成长为优秀学生,尽力避免出现差生。在期末的全区统一考试中,各项指标都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本期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看书学习,学大纲,学教材,学优秀教案,学经验文章.备课时注意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指导,备方法技巧,备拓广加深。

  2、认真上课;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追求课堂语言的准确、规范、生动、有趣。讲练结合,加强常规训练,及时反馈,力戒出现两级分化。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积极铺垫,滚动前进;注重实质,追求实效;引导读书,培养能力。

  3、认真布置作业:注意作业布置中的层次性问题,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主要的途径是:认真备课,认真讲清、讲活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4、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归纳、分析、小结,及时纠正,及时强化训练。

  5、认真辅导:由于没有专门安排的数学辅导课,因此更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多安排课堂练习,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兴趣,指导学法,利用课间或自习课,活动课时间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6.认真组织考查和检测:及时分析,认真总结;增添措施,完善计划,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加强学习,深化认识;积累素材,总结经验;坚持教研,提高能力;注意练笔,厚积薄发;以自学促教学,以科研带教学.用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

  六、教学进度:

  1、根据学校的计划和教务处的安排,本期工作20周,其中新课授课时间为16周。每周开设数学课5节,能够按时完成本期的数学教育教学任务。

  2、代数教科书第一册(上)各章的授课时间(每周5节)大致分配如下:

  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约10课时第二章有理数约28课时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约11课时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约28课时

  机动约3-8课时

  3、具体安排如下(周次,章节,单元,课题;计划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预备周:通读教学大纲,联系小学内容;一周;了解教学目标,进行总体构思;努力进入角色,浏览教科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1班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2班学生50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4人;通过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进数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整式的加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实际问题。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五、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的已有知识的复习。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六、本单元内容可以用12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具有以下特点:1。“亲和力”:激发兴趣和美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发学习。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学中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简约化等数学思维方法,尽可能培养逻辑思维习惯。

  四,学术条件分析:

  1、基本情况:两个班属于普通高中班,学习情况不错,但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弱,教学中要不时提醒,培养自我意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计算问题,所以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课文之间的衔接有所减弱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从头到尾进行教学的四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二、教材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一年级共有三个班,由于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八篇

2.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3.【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合集9篇

4.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7篇

5.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合集八篇

6.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六篇

7.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8.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