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30 工作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普通班,1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角差,有待于加强,学的好的还特不错; 2班没有学的特别好的,但中间势力较大;平均成绩2班较强于1班。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图,展示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整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理解性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组为龙头联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思辨阶段时间:3月底

  (1)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网上发布。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篇以上。

  (2)交流心得与收获(时间3分钟以上)。做好摘录。时间:第五周

  (3)确定研讨教学内容,撰写心得,资料存档。

  实践探索阶段时间:4月中旬

  (1)分高、低段各位教师备课一节。

  (2)集中交流,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时间:第七周

  (3)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上课实践,写出课后体会:课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

  (4)第二次集中:交流备课、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实践情况及反思,形成教研组的方案

  研讨交流阶段时间:4月底

  (1)镇主题教研活动,课堂展示,互动式评课。时间:第十周

  (2)参加城区主体研训展示活动。地点:岳林中心

  (3)组长完成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时间:5月初

  (1)交流教学论文

  (2)提出问题,商量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1)参加市“与课改同行”征文比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撰写论文、随笔。(3月25日之前)。

  (2)推荐精兵,能手参加镇“与课改同行”演讲比赛。(4月初)

  (3)5月中旬市优秀论文评比。

  (4)积极培训参加下学期教坛新秀的教师。

  (5)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重点要求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课堂作业本。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4、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共59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现在的中专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让他们不同层次的有所提高,让他们有所收获。现制订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任计算机班、石化1班、石化2班、土木工程班的数学课,更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从网上搜集资料,寻找更好的方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六、做好检测工作

  加强平时的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认真组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树立我校的诚信意识,严格考风考纪,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要进行复测。期中、期末检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身为学校的年轻老师更要不断充电,多读教育教学著作,多学教育教学理论,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服从领导安排。争取成为金桥中专的优秀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中心校和学校工作思路为依据,坚定“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这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来更新观念,促进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这学期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理论杂志,坚持写好学习体会,要求每们教师每月在博客上至少发表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剪贴本上每周至少剪贴2篇文章,并及时写下不少于50字的所思所想。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2、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

  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2、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识别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与垂直等有关概念,从事折纸、模型以及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几何工具,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制作七巧板、图案设计等活动。

  (三)统计与概率

  1、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

  通过对报纸中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第七单元“可能性”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事件的发生存在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名学生,该生为女生。从性格上看,该生内向、腼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学习,但欠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数学基础较差。该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建模,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四)开展针对教学实验,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在两个半期复习中穿插复习

  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2课时(10月16日、10月23日))

  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1课时(10月30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11月6日)

  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课时(11月13日)

  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11月20日)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1课时(11月27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12月4日、12月11日)

  第七单元可能性1课时(12月25日)

  期末总复习2课时(1月8日、1月15日)

【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2.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3.【实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4.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

5.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0篇

6.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7.【实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8.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7篇

上一篇: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
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30 工作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 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普通班,1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角差,有待于加强,学的好的还特不错; 2班没有学的特别好的,但中间势力较大;平均成绩2班较强于1班。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图,展示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整合本校的校本研修,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规范数学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展“理解性教材与教法的和谐性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发挥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龙头作用,扎实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组为龙头联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思辨阶段时间:3月底

  (1)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网上发布。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篇以上。

  (2)交流心得与收获(时间3分钟以上)。做好摘录。时间:第五周

  (3)确定研讨教学内容,撰写心得,资料存档。

  实践探索阶段时间:4月中旬

  (1)分高、低段各位教师备课一节。

  (2)集中交流,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时间:第七周

  (3)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上课实践,写出课后体会:课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

  (4)第二次集中:交流备课、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实践情况及反思,形成教研组的方案

  研讨交流阶段时间:4月底

  (1)镇主题教研活动,课堂展示,互动式评课。时间:第十周

  (2)参加城区主体研训展示活动。地点:岳林中心

  (3)组长完成研究报告,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时间:5月初

  (1)交流教学论文

  (2)提出问题,商量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2、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1)参加市“与课改同行”征文比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学撰写论文、随笔。(3月25日之前)。

  (2)推荐精兵,能手参加镇“与课改同行”演讲比赛。(4月初)

  (3)5月中旬市优秀论文评比。

  (4)积极培训参加下学期教坛新秀的教师。

  (5)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重点要求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课堂作业本。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4、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共59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现在的中专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让他们不同层次的有所提高,让他们有所收获。现制订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任计算机班、石化1班、石化2班、土木工程班的数学课,更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从网上搜集资料,寻找更好的方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六、做好检测工作

  加强平时的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认真组题,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树立我校的诚信意识,严格考风考纪,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要进行复测。期中、期末检测后要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身为学校的年轻老师更要不断充电,多读教育教学著作,多学教育教学理论,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服从领导安排。争取成为金桥中专的优秀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中心校和学校工作思路为依据,坚定“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这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本学期将继续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来更新观念,促进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这学期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理论杂志,坚持写好学习体会,要求每们教师每月在博客上至少发表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剪贴本上每周至少剪贴2篇文章,并及时写下不少于50字的所思所想。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2、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

  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2、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识别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与垂直等有关概念,从事折纸、模型以及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几何工具,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制作七巧板、图案设计等活动。

  (三)统计与概率

  1、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

  通过对报纸中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第七单元“可能性”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事件的发生存在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名学生,该生为女生。从性格上看,该生内向、腼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学习,但欠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数学基础较差。该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建模,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四)开展针对教学实验,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在两个半期复习中穿插复习

  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2课时(10月16日、10月23日))

  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1课时(10月30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11月6日)

  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课时(11月13日)

  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11月20日)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1课时(11月27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12月4日、12月11日)

  第七单元可能性1课时(12月25日)

  期末总复习2课时(1月8日、1月15日)

【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2.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3.【实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4.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八篇

5.实用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0篇

6.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7.【实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8.实用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7篇

上一篇: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