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9 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最大化。一、 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 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 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 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 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 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 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 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 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

  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五、 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 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 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初二刚刚涉及到物理,所以学习的应该不会很难。以下是我对这学期的计划和我在这学期的目标。

  物理是一项以数学为基础的学科。首先,在课上的40分钟是最重要的。因为刚开始学习,所以务必要认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记下重点、难点,做好笔记。对于一些新的实验要把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记清楚。概念和公式也要熟记,因为考试就是不断的运用书本上的公式。老师补充或归纳的题型,不用全部记下来,但是不懂的一定要记。课堂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是补再多的课业补不回来的。所以我在物理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

  作业刚开始应该不会很多,但是一定要做好。因为刚开始一定要认真。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评讲。错了的题要摘抄在错题集上,在作业本上做上记号。不要因为开始就抄答案。

  总的来说,就是要听老师的话。要试图去喜欢他,喜欢这门学科,才可以把他学的更好。而初中物理不是很难,但是要去预习,提前学习后面的课程,才能更好更深的理解。

  我在这学期的目标是:前20名(前10、前5……根据自己情况)希望我能把这门新的学科学好,不落下集体的队伍。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说明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就有了一个初步较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气球、铁块、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视频:拔河、吊环比赛、推土机推土、火箭发射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

  观赏、体会与力有关的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感受力与美的结合,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力的概念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思考: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思考: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

  学生进行实验,积极参与教学。在活动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结得出: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体验: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你背起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的力大约是400N等等。

  从人对物体的作用到一般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观察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手按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

  活动:用磁铁靠近细线下悬吊的铁钉,原来静止铁钉会怎样?

  演示:按图1分别演示,观察小钢珠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没有磁铁和有磁铁的作用下,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

  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物体受力后的表现不过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试着举例说明。

  找一名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分别在A、B、C处用力开门,感受开门的难易程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一个力有三个要素,所以提到一个力,不仅要关心它的大小,还要关心它的方向和作用点,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类比用光线表示光的方法,它是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那么,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生总结: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教师示范一些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规范画图方法和步骤。

  学生容易想到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出力作用的地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进而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物理中通常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出几道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供学生练习。

  通过举例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知道磁铁吸引铁,说明磁铁给铁一个吸引力。那么磁铁吸引铁的时候,铁吸引磁铁吗?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演示实验:(1)(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2)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可以用细线悬吊磁铁,手拿铁块靠近磁铁,如果看到磁铁靠近铁块,说明铁块吸引磁铁。或者把磁铁放在小车上,用铁块靠近,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实验后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

  学生的潜意识里是磁铁吸引铁,铁不吸引磁铁。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设计和进行实验的过程能进一步巩固力的作用效果知识。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学生基本情况:(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思想教育因素、重点、难点分析综合实践内容、师生互动情况。)

  物理是初二年级起始学科,学生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触和应用过物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物理的理论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非常重视物理入门的诱导教学,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升初二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十分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具体情况,我们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总之,教与学双方都应乘新课程改革之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材教法,开拓放宽视野,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程目标达成措施:

  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单科优秀率50%,合格率90%。

  措施: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自己做好随堂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

  2.加强概念规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归纳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尖补差”。

【精选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相关文章:

1.初二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2.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4.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5.初二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6.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合集6篇

7.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

8.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上一篇: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
精选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9 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最大化。一、 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 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 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 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 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 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 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 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 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

  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五、 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 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 注重物理实验。

  (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初二刚刚涉及到物理,所以学习的应该不会很难。以下是我对这学期的计划和我在这学期的目标。

  物理是一项以数学为基础的学科。首先,在课上的40分钟是最重要的。因为刚开始学习,所以务必要认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记下重点、难点,做好笔记。对于一些新的实验要把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记清楚。概念和公式也要熟记,因为考试就是不断的运用书本上的公式。老师补充或归纳的题型,不用全部记下来,但是不懂的一定要记。课堂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是补再多的课业补不回来的。所以我在物理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

  作业刚开始应该不会很多,但是一定要做好。因为刚开始一定要认真。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评讲。错了的题要摘抄在错题集上,在作业本上做上记号。不要因为开始就抄答案。

  总的来说,就是要听老师的话。要试图去喜欢他,喜欢这门学科,才可以把他学的更好。而初中物理不是很难,但是要去预习,提前学习后面的课程,才能更好更深的理解。

  我在这学期的目标是:前20名(前10、前5……根据自己情况)希望我能把这门新的学科学好,不落下集体的队伍。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说明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就有了一个初步较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气球、铁块、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视频:拔河、吊环比赛、推土机推土、火箭发射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

  观赏、体会与力有关的现象,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感受力与美的结合,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力的概念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思考: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思考: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

  学生进行实验,积极参与教学。在活动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结得出: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体验: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你背起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的力大约是400N等等。

  从人对物体的作用到一般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力的概念。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观察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手按桌面,桌面是否发生形变呢?有什么办法观察到微小的形变呢?

  活动:用磁铁靠近细线下悬吊的铁钉,原来静止铁钉会怎样?

  演示:按图1分别演示,观察小钢珠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注意观察没有磁铁和有磁铁的作用下,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有没有改变

  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物体受力后的表现不过两个方面:即形状的改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试着举例说明。

  找一名学生按图2进行实验:分别在A、B、C处用力开门,感受开门的难易程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一个力有三个要素,所以提到一个力,不仅要关心它的大小,还要关心它的方向和作用点,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类比用光线表示光的方法,它是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那么,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生总结: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个图就叫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教师示范一些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规范画图方法和步骤。

  学生容易想到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出力作用的地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进而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物理中通常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加深理解

  出几道作力的示意图的试题供学生练习。

  通过举例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知道磁铁吸引铁,说明磁铁给铁一个吸引力。那么磁铁吸引铁的时候,铁吸引磁铁吗?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演示实验:(1)(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2)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

  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可以用细线悬吊磁铁,手拿铁块靠近磁铁,如果看到磁铁靠近铁块,说明铁块吸引磁铁。或者把磁铁放在小车上,用铁块靠近,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分析得出: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实验后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

  学生的潜意识里是磁铁吸引铁,铁不吸引磁铁。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设计和进行实验的过程能进一步巩固力的作用效果知识。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学生基本情况:(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思想教育因素、重点、难点分析综合实践内容、师生互动情况。)

  物理是初二年级起始学科,学生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触和应用过物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物理的理论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非常重视物理入门的诱导教学,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好物理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升初二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十分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具体情况,我们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总之,教与学双方都应乘新课程改革之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材教法,开拓放宽视野,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程目标达成措施:

  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单科优秀率50%,合格率90%。

  措施: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自己做好随堂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

  2.加强概念规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归纳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尖补差”。

【精选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相关文章:

1.初二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2.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4.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5.初二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6.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合集6篇

7.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

8.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上一篇:初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