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5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

  2、发展学生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能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显性目标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对数学更加感兴趣。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我希望高二14班的数学成绩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平均分排在全级前4名,高二15班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能在期中、期末平均分的排名中排在全级前8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通班,学生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15班的好几位学生,基本不学数学。所以上课难度有点大。

  四、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积极思考每一道例题,记录下与老师不同的思路,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6)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构建的和谐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基础、时代、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并具有以下特征: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激发学习热情。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一班学习不错,但是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力弱,需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培养自我意识。上课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差。学生不喜欢算题。他们只关注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够强,需要在新的教学时间补充一些内容。所以时间可能还是比较紧。同时它的基础比较薄弱,只能在教学中先注重基础再注重基础,力求每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实施整体建设,和谐教学。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题为“简单随机抽样”,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是指抽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获取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性,即要求样本的每个分量Xi与所考察的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F(X);(2)独立性,X1,X2,…,Xn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也就是说,每个观察结果不影响其它观察结果,也不受其它观察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有限总体中,样本的各个观察结果可以是不独立的.在本节课中,要将这些关于随机抽样的理论,用浅显的例子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使抽取的数据能代表总体,即抽取的样本要能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两个特征展开,要求抽取的样本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要适当,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其次,要体现独立性,在简单随机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说明这种抽样的方法是独立的.抽取的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相似度越高,样本的代表就越大.这就为后续学习三种抽样方法的形成与评价提供基础.

  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关注人文内涵是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即数学的理念,体验用算法思想解决模式化问题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这里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在此处学习正是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里提出的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应该更加理性.

  (4)通过实例分析随机抽样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要使所抽取的样本能估计总体,抽取数据的方法要根据对数据的要求而定,方法应该是量身定做的.

  (5)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囿于教材顺序的限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2.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3)和(4)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建立一种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形成推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的一种基本思维过程,经历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活动。

  教学目标(5)是学生初学时不易达到的目标,教学时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熟悉的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是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应该关注的要点,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抽样方法,各种方法适用情况,及对比

  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等可能性及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随机数表法应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四、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课教学支持条件首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随机抽样的概念,因此教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材例题的选取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投影和计算机,扩展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问题引导、事例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利用随机数表法从40件产品中抽取10件检查。

  (2)分小组进行社会问题的实际调查,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业的设置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和性质及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和古典概型的概念后,进一步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思想。它是对古典概型问题的一种模拟,也是对古典概型知识的深化,同时它也是为了更广泛、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新增的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难点:建立概率模型,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模拟试验的方法近似计算概率,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2)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布置练习:

  课本练习 3、4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问题解答: 课堂检测: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

  (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

  (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

  五、教学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

  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

  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

  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

  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

  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

  (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

  教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

  教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

  学生:······

  教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如果必有一个发生,则两者的关系如

  何?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

  学生:·······

  教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的概念,并说明三

  者的关系?

  学生:······

  教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

  教师:问题3:比较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

  给出的下列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

  学生:······

  (四)课堂:教师善于变题,学生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迅速完成巩固案的强化练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

  学生:······

  教师:问题2:解答概率习题的规范?

  学生:······

  [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习题之后,教师发放巩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

  (1)矫正反馈中练习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

  (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规范有所欠缺.

  (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 经过习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

  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 ······

  教师:.

  教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

  学生:, ······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

  (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思考,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

  (六)课后:学生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及时巩固,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业布置] 1.巩固案必做题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理可学生共有926人,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强,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较差。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复习不及时,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五、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三.主要措施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x3,y=1/x,y=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 b))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

  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

  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和数学小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基础,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3、脚踏实地做好实施工作。内容和消化当天,加强检查和实施每日和每月的通关演习。每周练习,每次考试一章。通过每周一次的练习,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考试的每一章检查差距和填空,考完试再对每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

  4、周练章考,认真把握试题选择,认真把握高考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的层次性(即解题的多样性),及时引入一些新题型,加强应用题的考察。每次考试都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效率。

  5.注意所选的例子和练习:

  6.精心规划合理安排,根据数学的特点,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增强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提高解题探究能力。

  7.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给学生更多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基础扎实的学生,不脱离基础知识,能力未必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三、对自己的要求——实施各方面的教学

  1.认真教每一节课

  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节课,分工协作,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教学,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考试,认真做好每次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材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点评,教师要提前指出自己没有做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习题(大习题、限时训练、月考)试题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月考试卷由备考组制作,大习题、限时训练试卷由其他老师制作),经组长严格把关后才能使用。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考组老师分析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找到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批改作业,加强疏导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⑵、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上一篇:工作计划 下一篇:教师工作计划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9篇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5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

  2、发展学生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能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显性目标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对数学更加感兴趣。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我希望高二14班的数学成绩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平均分排在全级前4名,高二15班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能在期中、期末平均分的排名中排在全级前8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通班,学生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15班的好几位学生,基本不学数学。所以上课难度有点大。

  四、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积极思考每一道例题,记录下与老师不同的思路,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6)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构建的和谐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基础、时代、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并具有以下特征: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激发学习热情。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一班学习不错,但是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力弱,需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培养自我意识。上课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差。学生不喜欢算题。他们只关注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够强,需要在新的教学时间补充一些内容。所以时间可能还是比较紧。同时它的基础比较薄弱,只能在教学中先注重基础再注重基础,力求每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实施整体建设,和谐教学。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题为“简单随机抽样”,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是指抽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获取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性,即要求样本的每个分量Xi与所考察的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F(X);(2)独立性,X1,X2,…,Xn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也就是说,每个观察结果不影响其它观察结果,也不受其它观察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有限总体中,样本的各个观察结果可以是不独立的.在本节课中,要将这些关于随机抽样的理论,用浅显的例子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使抽取的数据能代表总体,即抽取的样本要能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两个特征展开,要求抽取的样本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要适当,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其次,要体现独立性,在简单随机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说明这种抽样的方法是独立的.抽取的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相似度越高,样本的代表就越大.这就为后续学习三种抽样方法的形成与评价提供基础.

  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关注人文内涵是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即数学的理念,体验用算法思想解决模式化问题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这里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在此处学习正是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里提出的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应该更加理性.

  (4)通过实例分析随机抽样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要使所抽取的样本能估计总体,抽取数据的方法要根据对数据的要求而定,方法应该是量身定做的.

  (5)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囿于教材顺序的限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2.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3)和(4)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建立一种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形成推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的一种基本思维过程,经历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活动。

  教学目标(5)是学生初学时不易达到的目标,教学时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熟悉的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是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应该关注的要点,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抽样方法,各种方法适用情况,及对比

  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等可能性及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随机数表法应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四、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课教学支持条件首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随机抽样的概念,因此教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材例题的选取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投影和计算机,扩展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问题引导、事例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利用随机数表法从40件产品中抽取10件检查。

  (2)分小组进行社会问题的实际调查,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业的设置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和性质及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和古典概型的概念后,进一步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思想。它是对古典概型问题的一种模拟,也是对古典概型知识的深化,同时它也是为了更广泛、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新增的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难点:建立概率模型,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模拟试验的方法近似计算概率,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随机数的概念;

  (2)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布置练习:

  课本练习 3、4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3.2.2(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问题解答: 课堂检测: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

  (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

  (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

  五、教学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

  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

  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

  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

  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

  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

  (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

  教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

  教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

  学生:······

  教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如果必有一个发生,则两者的关系如

  何?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

  学生:·······

  教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的概念,并说明三

  者的关系?

  学生:······

  教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

  教师:问题3:比较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

  给出的下列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

  学生:······

  (四)课堂:教师善于变题,学生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迅速完成巩固案的强化练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

  学生:······

  教师:问题2:解答概率习题的规范?

  学生:······

  [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习题之后,教师发放巩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

  (1)矫正反馈中练习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

  (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规范有所欠缺.

  (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 经过习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

  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 ······

  教师:.

  教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

  学生:, ······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

  (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思考,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

  (六)课后:学生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及时巩固,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业布置] 1.巩固案必做题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理可学生共有926人,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强,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较差。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复习不及时,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尖子生少,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五、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三.主要措施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x,y=x2,y=x3,y=1/x,y=x的导数。

  ②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 b))的导数。

  ③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

  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

  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和数学小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基础,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3、脚踏实地做好实施工作。内容和消化当天,加强检查和实施每日和每月的通关演习。每周练习,每次考试一章。通过每周一次的练习,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考试的每一章检查差距和填空,考完试再对每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

  4、周练章考,认真把握试题选择,认真把握高考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的层次性(即解题的多样性),及时引入一些新题型,加强应用题的考察。每次考试都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效率。

  5.注意所选的例子和练习:

  6.精心规划合理安排,根据数学的特点,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增强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提高解题探究能力。

  7.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科技等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给学生更多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基础扎实的学生,不脱离基础知识,能力未必强。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三、对自己的要求——实施各方面的教学

  1.认真教每一节课

  备课时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节课,分工协作,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服务教学,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考试,认真做好每次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材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点评,教师要提前指出自己没有做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习题(大习题、限时训练、月考)试题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月考试卷由备考组制作,大习题、限时训练试卷由其他老师制作),经组长严格把关后才能使用。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考组老师分析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找到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做好批改作业,加强疏导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⑵、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上一篇:工作计划 下一篇: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