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0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难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广;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知识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考查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记忆和套用,而是通过具体情境,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师理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二、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重视探究过程的学习

  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 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2. 探究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探究内容选择的原则:

  (l)适度性原则。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

  (2)趣味性原则。探究教学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乐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则。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应是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证明。

  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3. 科学探究的评价

  建议围绕着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所对应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评价,避免机械背诵七个环节的内容,所设计的'科学探究应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即为什么要控制小车在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要选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来研究小车的运动。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渗透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五、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强调教学反思

  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联系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大致统一的教案和学案,注重从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练习完成情况的集中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我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周次 章节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一 十一、分子热运动

  2-1 演示分子无规则运动

  2-2 观察布郎运动

  实验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5-1 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5-2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二 十二、固体和液体

  1-1 云母晶体和玻璃非晶体的导热特性

  3-1 液体的表面张力

  4-1 毛细现象

  三 十三、气体

  2-1 玻意耳定律

  2-2 查理定律

  5-1 气体压强的产生

  四 十四、电场

  1-1 静电感应

  1-2 带电小球受力情况

  六 4--1 静电平衡

  4-2 静电屏蔽

  七 8-1 电容的充放电

  8-2 平行板电容器

  九 10-1 静电除尘

  十二 实验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十三

  十五、恒定电流

  2-1 电阻定律

  实验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四: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五: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4-1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十四

  实验六: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实验七: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八:练习使用示波器

  实验九: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实验十: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十五 十六、磁场 1-1 奥斯特实验

  1-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3 通电导线之间通过磁场发生作用

  十六

  2-1 安培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4-1 电子束在磁场中偏转

  十七 5-1 洛仑磁力演示

  二十七、电磁感应

  1-1 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

  1-2 磁铁抽插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1-3 线圈电流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一)第一周:

  1、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课时。

  3、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

  (二)第二周:

  1、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课时。

  2、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课时。

  3、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课时。

  4、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课时。

  5、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课时。

  (三)第三周:

  星期四:测平均速度。

  (四)第四周:

  1、星期二:

  (1)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课时。

  (2)利用内能来做功。

  2、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课时。

  (四)第五周:

  1、星期一:摩擦起电,3、4课时。

  2、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课时。

  3、星期三:

  (1)电流的形成,2、7课时。

  (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4、星期四:

  (1)观察熔化现象,3、4、6、7课时。

  (2)导体和绝缘体,3、4课时。

  (五)第六周:

  1、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2、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

  (六)第七周:

  1、星期二: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课时。

  (2)电流,6、7课时。

  2、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课时。

  3、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

  (七)第十一周:

  1、星期三:

  (1)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课时。

  (2)用电压表测电压。

  2、星期四: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八)第十二周:

  1、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

  (1)光的折射实验,2、3、5、7课时。

  (2)变阻器,6、7课时。

  (九)第十三周:

  星期二:照相机。

  (十)第十四周:

  1、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课时。

  2、星期四:幻灯机放大镜。

  3、星期五:伏安法测电阻。

  (十一)第十五周:

  1、星期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星期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课时。

  (十二)第十六周:

  1、星期一:电功,3、4)

  2、星期二:

  (1)额定功率,6、7课时。

  (2)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星期三: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4、星期五:焦耳定律,5、6,课时。

  (十三)第十九周:

  1、星期二: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课时。

  2、星期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课时。

【精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

2.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最新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4.初二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5.高三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6.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7.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计划

8.初中物理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上一篇: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小学教务主任工作计划
精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1-04-20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难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广;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知识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考查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记忆和套用,而是通过具体情境,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师理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二、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重视探究过程的学习

  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 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2. 探究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探究内容选择的原则:

  (l)适度性原则。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

  (2)趣味性原则。探究教学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乐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则。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应是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证明。

  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3. 科学探究的评价

  建议围绕着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所对应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评价,避免机械背诵七个环节的内容,所设计的'科学探究应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即为什么要控制小车在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要选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来研究小车的运动。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物理教学中应重视渗透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五、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强调教学反思

  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联系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大致统一的教案和学案,注重从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练习完成情况的集中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我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周次 章节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一 十一、分子热运动

  2-1 演示分子无规则运动

  2-2 观察布郎运动

  实验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5-1 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5-2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二 十二、固体和液体

  1-1 云母晶体和玻璃非晶体的导热特性

  3-1 液体的表面张力

  4-1 毛细现象

  三 十三、气体

  2-1 玻意耳定律

  2-2 查理定律

  5-1 气体压强的产生

  四 十四、电场

  1-1 静电感应

  1-2 带电小球受力情况

  六 4--1 静电平衡

  4-2 静电屏蔽

  七 8-1 电容的充放电

  8-2 平行板电容器

  九 10-1 静电除尘

  十二 实验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十三

  十五、恒定电流

  2-1 电阻定律

  实验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四: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五: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4-1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十四

  实验六: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实验七: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八:练习使用示波器

  实验九: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实验十: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十五 十六、磁场 1-1 奥斯特实验

  1-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3 通电导线之间通过磁场发生作用

  十六

  2-1 安培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4-1 电子束在磁场中偏转

  十七 5-1 洛仑磁力演示

  二十七、电磁感应

  1-1 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

  1-2 磁铁抽插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1-3 线圈电流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一)第一周:

  1、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课时。

  3、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

  (二)第二周:

  1、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课时。

  2、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课时。

  3、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课时。

  4、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课时。

  5、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课时。

  (三)第三周:

  星期四:测平均速度。

  (四)第四周:

  1、星期二:

  (1)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课时。

  (2)利用内能来做功。

  2、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课时。

  (四)第五周:

  1、星期一:摩擦起电,3、4课时。

  2、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课时。

  3、星期三:

  (1)电流的形成,2、7课时。

  (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4、星期四:

  (1)观察熔化现象,3、4、6、7课时。

  (2)导体和绝缘体,3、4课时。

  (五)第六周:

  1、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2、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

  (六)第七周:

  1、星期二: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课时。

  (2)电流,6、7课时。

  2、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课时。

  3、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

  (七)第十一周:

  1、星期三:

  (1)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课时。

  (2)用电压表测电压。

  2、星期四: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八)第十二周:

  1、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

  (1)光的折射实验,2、3、5、7课时。

  (2)变阻器,6、7课时。

  (九)第十三周:

  星期二:照相机。

  (十)第十四周:

  1、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课时。

  2、星期四:幻灯机放大镜。

  3、星期五:伏安法测电阻。

  (十一)第十五周:

  1、星期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星期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课时。

  (十二)第十六周:

  1、星期一:电功,3、4)

  2、星期二:

  (1)额定功率,6、7课时。

  (2)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星期三: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4、星期五:焦耳定律,5、6,课时。

  (十三)第十九周:

  1、星期二: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课时。

  2、星期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课时。

【精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

2.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3.最新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4.初二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5.高三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6.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7.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计划

8.初中物理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上一篇: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小学教务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