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2-25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同时,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

  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17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数学与体育:3课时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

  第五单元统计: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生活中的数:2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小学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几何概念的教学对于引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几何概念背得相当熟练,但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现状,我提出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研究本课题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一是调研省、市、区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二是调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调研数学教师的结构及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四是对我校几个课题研究,借鉴成功经验。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中找到一个有效的策略,一是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教育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促进我们专业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改;

  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

  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以指导高段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们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研究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几何概念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存在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略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根据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间的联系将其分为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测量”、“图形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对高段“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研究:

  1、提供材料,设计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帮助理解单个概念。

  2、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概念网络,内化概念,应用概念,促进完善概念。

  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策略整理出教学高段“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通过《空间与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的数学本质或核心意义去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建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模式。

  3、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从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中体现教师的引导策略和学生学习行为。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几何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结合课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方法。寻找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完善课题方案和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实施方案,开展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

  2、课题实施阶段(5月 ——7月)

  (1)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整改提高。

  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课题深化总结阶段(8月—9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等形式表达。

  4、交流阶段(10月——11月)

  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和交流。写出实践报告,接受学校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课题研究甚至只是“闭门造车”。为了确保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使课题研究有实效,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高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实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到学期结束,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关总结。

  (二)、分类研究,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

  由于高段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将课题分平面图形认识、立体图形认识中的概念教学目标设计,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

  (三)、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深入课堂,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预设:

  1、探索出在六年级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2、有案例分析、反思、论文、公开课的课例与反思。

  3、通过实践和积累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报告。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4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

  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异常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经过相应的练习,帮忙学生构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景,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本事。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本事。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资料,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一天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半年里,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和辅导,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能看图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按数群计数,5的组成,6和7的组成,5的加减,6的加减,数的记录,制作统计表,单数和双数,7的加减。8的组成和加减,测量,9的组成和加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二等分和四等分,10的组成和加减、认识时钟、认识人民币等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1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四、教学目的要求

  六、教学安排

  第一、二周按群数计算、复习3和4的组成与加减法第三周学习5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四周学习6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五周数的记录和统计,单双数的认识

  第六周学习7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七周学习8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八周测量、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第九周学习9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十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变与不变

  第十一周 二等分和四等分、复习8和9的组成和加减第十二周 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三周 认识时钟、认识日历

  第十四周 复习分类、复习排序和序数

  第十五周 复习形体、区分形体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1、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节

  2、求平均数2节

  整理和复习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1节

  机动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节

  >4、最大公约数2节

  5、最小公倍数5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6节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节

  4、约分和通分6节

  整理和复习2节

  实践活动:1节

  机动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六、总复习

  5节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教学内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流程:

  活动一:说一说

  看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

  活动二:练一练。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动三: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教后记: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善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必须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可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进取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2.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

3.【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八篇

4.【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5.【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编10篇

6.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5篇

7.【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

8.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上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
【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2-25 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6人,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的同时,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

  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

  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17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数学与体育:3课时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

  第五单元统计: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生活中的数:2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小学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几何概念的教学对于引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几何概念背得相当熟练,但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现状,我提出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研究本课题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一是调研省、市、区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二是调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调研数学教师的结构及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四是对我校几个课题研究,借鉴成功经验。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中找到一个有效的策略,一是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教育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促进我们专业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改;

  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

  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以指导高段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们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研究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几何概念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存在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略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根据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间的联系将其分为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测量”、“图形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对高段“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教学目标设计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研究:

  1、提供材料,设计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帮助理解单个概念。

  2、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概念网络,内化概念,应用概念,促进完善概念。

  主要研究内容:

  1、通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策略整理出教学高段“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通过《空间与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的数学本质或核心意义去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建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模式。

  3、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从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中体现教师的引导策略和学生学习行为。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几何概念的教学目标设计结合课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方法。寻找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完善课题方案和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实施方案,开展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

  2、课题实施阶段(5月 ——7月)

  (1)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整改提高。

  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课题深化总结阶段(8月—9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等形式表达。

  4、交流阶段(10月——11月)

  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和交流。写出实践报告,接受学校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课题研究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课题研究甚至只是“闭门造车”。为了确保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使课题研究有实效,就做到每学期开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大计划,结合高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实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到学期结束,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关总结。

  (二)、分类研究,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

  由于高段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将课题分平面图形认识、立体图形认识中的概念教学目标设计,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

  (三)、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深入课堂,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不断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效预设:

  1、探索出在六年级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2、有案例分析、反思、论文、公开课的课例与反思。

  3、通过实践和积累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报告。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4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

  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异常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经过相应的练习,帮忙学生构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景,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本事。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本事。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资料,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一天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半年里,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和辅导,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能看图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按数群计数,5的组成,6和7的组成,5的加减,6的加减,数的记录,制作统计表,单数和双数,7的加减。8的组成和加减,测量,9的组成和加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二等分和四等分,10的组成和加减、认识时钟、认识人民币等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1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四、教学目的要求

  六、教学安排

  第一、二周按群数计算、复习3和4的组成与加减法第三周学习5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四周学习6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五周数的记录和统计,单双数的认识

  第六周学习7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七周学习8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八周测量、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第九周学习9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十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变与不变

  第十一周 二等分和四等分、复习8和9的组成和加减第十二周 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三周 认识时钟、认识日历

  第十四周 复习分类、复习排序和序数

  第十五周 复习形体、区分形体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1、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6、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节

  2、求平均数2节

  整理和复习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1节

  机动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节

  >4、最大公约数2节

  5、最小公倍数5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6节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节

  4、约分和通分6节

  整理和复习2节

  实践活动:1节

  机动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节

  整理和复习2节

  机动2节

  六、总复习

  5节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教学内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流程:

  活动一:说一说

  看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

  活动二:练一练。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活动三: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教后记: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善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必须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可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进取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2.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

3.【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八篇

4.【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5.【推荐】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编10篇

6.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5篇

7.【精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八篇

8.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上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舞蹈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