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2-24 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做好工作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教学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1-6和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2、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了解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以及10以内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对于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 教幼儿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 通过反复练习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以及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教幼儿学习相同数相加,为以后学习乘法做准备。

  5、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多少来目测数群以使幼儿快速又准确的看出物体的数量。

  6、 教幼儿学习等量代换,平均分配了解“平均”的含义,为以后学习除法打了基础。

  7、 教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8、 引导幼儿学习100以内的整10加法、减法。

  9、 帮助幼儿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10、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式加减、坚式加减法。

  11、认识圆锥体,区别圆锥体与圆柱体。

  12、认识椭圆体,区别椭圆体与球体。

  13、认识时钟,巩固对一刻钟和45分钟的认识。

  14、复习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5、引导幼儿通过数格子、涂格子,感知面积的守恒。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高三十个理科班,总人数462人。相当多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数学的气氛不太浓,学习不够刻苦,除两个奥赛班外,其余各班几乎没有尖子生,且各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差生面特别广,很多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培优辅差任务非常重;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困难,且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较差,复习任务很艰巨。

  二、复习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结合知识与能力要求及学生实际,采用小步子、递进式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检查落实为切入口,不走过场,抓好落实,收到实效;以培优辅差为特色,让优生更优,让有弱科的学生克服瓶颈与木桶现象的不足,脱颖而出;争取本学年高三数学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时间为第一学期,大约在三月初结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加强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适当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3月(中,下)、4月、5月初。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重点在沟通数学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针对性训练与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第三轮为应试训练,主要功能是培养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积累应试经验。要求回归课本,再现知识点,巩固所学,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查漏补缺,调控心态,轻松应考。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深入钻研教材,准确解读课程标准,一轮复习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适当提升的方式,连接高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 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把握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特别注意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及能力要求,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难度,夯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切入点,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3、 加强备课。

  1)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2) 备重点、难点、热点,备广度和深度;

  3)备学生的实际,备教学的切入点,备教学的针对性;

  4)精选例题和训练题:

  a) 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b) 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c)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d) 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e)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f)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g)体现典型性和全面性,便于归纳总结;

  h) 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说明以外的东西。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切实做好课堂练习、例题、作业、周练,月考的精选工作,提高解题能力,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强化复习效果。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中心,以教导处和教科室计划为指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热情。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继续认真系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牢固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的行动策略,努力构建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和多元化、多形态的教学课型。

  3、每个年级都要认真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交流经验体会。

  4、抓好备课组活动,搞好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业务水平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新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校本培训机会加强对教师进行新课标理论的学习,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全组教师在充分抓住学生在校的有效时间外,要聚焦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基础,培优补差并举。小学数学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应有所侧重。与此同时配合培优补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掌握小学数学必备的知识,让优等生在数学上有进一步发展。老师们不仅要有培优补差的意识,而且要有培优补差的时间和措施。培优补差的重点是补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补差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培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优等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真诚地帮助老师改正。各备课组长要抓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阶段性质量检测,使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并及时解决,不把问题拖到无法补救的地步,并根据问题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月份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科组会议,安排本学期学科组的活动内容。

  2、制订学科组工作计划。

  3、教师制订个案研究计划。

  4、专题沙龙:如何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

  十月份:

  1、组织参与20xx年下半年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2、案例剖析。

  3、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课例研讨(1)。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课例研讨(2)。

  2、教学常规检查。

  3、一、二、六年级数学学科竞赛周。

  一月份:

  1、学科组工作总结。

  2、备课组工作总结。

  3、教学常规检查。

  4、资料收缴及归档。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风。

  2。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争取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争取高考出优良成绩。

  二、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明确重点,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科学地制订备考计划。

  (1)计划在学科组教研活动期间专门学习研讨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研究每一章节的考点,热点,研究每一章考题新题与旧题,内容稳定型与迁移型等关系以此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尽量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新考纲的研究之后,我们觉得,高考对知识难度在逐年减小,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其基本知识结构不会变,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变。根据这一点,在每堂课都制定明确的并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不求过难,过繁,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做到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3)在复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目标,而应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注重过程和联系,注意建立知识网络。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

  (4)高中的'重点知识'在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原来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三角及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等。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练。新增的内容:向量、概率等内容在复习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为主体进行复习。

  (5)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科能力,《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2。注重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1)参加集体备课前,要求每位教师一定要自己充分备好课,经过集体备课,互相交流,形成共识,修改教案,再上课。

  (2)文科、理科要分别统一进度,统一单元教学重点和练习要求,统一练与讲评,统一印制单元练习题,统一补充课本以外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每一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3)课堂教学模式,堂上练习及课后作业,具体内容可不一致,但教学目标要做到统一。

  (4)备课要备单元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的技巧。

  (5)备课时要注意每节课内容的容量,时间的安排,做到每一节课堂教学都要分层次,高效益。

  (6)以轮换的形式定好每周集体备课时的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及时交换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外来资料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合理配置复习资料,科学地筛选习题进行考练,做到高效,优质,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1)周练习与单元测试题预先安排好,不能盲目搬用外来资料和沿袭旧资料。所有给学生做的练习及检测卷都要进行重组,以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一方面要做一定量的新练习,另一方面要重温以往练习、考试过的题,做错的固然要订正,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要求重新熟悉思路;

  (3)抓主干知识与全面复习的关系;抓高考的热点与冷僻点的关系。

  (4)考练讲求质量,练后要加强评讲的针对性,要结合评卷情况,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伸,讲答题技巧,讲书写等,以便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4。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注意师生沟通。

  (1)平常通过多和学生交流,坐谈等形式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考练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工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有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注意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学生成绩退步时,教师要及时主动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积极开展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所以我们将经常下班解决学生的疑惑,并指导学生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冷静地分析考试情况,让自己的复习计划与教师的课堂复习计划合拍。

  5。注意研究教学,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堂课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大课堂的容量。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做到情讲精练。同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目标,而应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因此要注意教材的内涵,注重过程和联系,注意建立知识网络。所以每位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重点突出,摒弃面面俱到,坚持打好基础,摒弃追求高,深,难,坚持讲练结合,摒弃独占讲台,一讲到底,坚持启发引导,摒弃注入灌输,坚持因材施教,摒弃千篇一律,坚持精选习题,摒弃题海战术。

  6。加强课下辅导,注意尖子生的培养。

  对学生的课下辅导要耐心细致,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觖疑答难,同时要格外注意尖子生的培养,为尖子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7。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1)每位教师要从我校实际出发,设法激出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布置作业要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认真独立完成,选做题要求中等生努力去尝试,尖子生必做。

  8。多方收集高考信息:保持与教研员的联系,多请教研员来听课,多向外面的学校学习,保证课堂复习的正确方向和效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100以内),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内容基础。表内乘法,这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在量的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重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初步认识长的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和统计表。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比较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 表内乘法的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适时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

  4、 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

  5、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 有步骤的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8.30—9.5、暑假作业检查、例1、例2、例3、2

  2、9.6—9.12、例4 练习一、两位数加两位数、2

  3、9.13—9.19、两位数减两位数、4

  4、9.20—9.2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5、9.27—10.3、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2

  6、10.4—10.10、角的初步认识、2

  7、10.11—10.17、乘法的初步认识、3

  8、10.18—10.24、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2

  9、10.25—10.31、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2

  10、11.1—11.7、整理和复习、观察物体、1

  11、11.8—11.14、例1、 例3、观察物体、1

  12、11.15—11.21、例4、练习一、7的乘法口诀、2

  13、11.22—11.28、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2、2

  14、11.29—12.5、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2、2

  15、12.6—12.12、9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看一看摆一摆、1、1

  16、12.13—12.19、统计、3

  17、12.20—12.26、教学广场、2

  18、12.27—1.2、复习迎考

  元旦

  19、1.3—1.9、复习迎考

  20、1.10—1.16、考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20xx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计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用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简单的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层层深入,从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渗透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后的形式简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法、比较法、剖析法,在比较和剖析中,不断纠正错误,从而树立牢固的计算方法.

  2.学生学法 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体会、比较、二次根式加减法中,正确的方法使用,并注重小结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运算.

  2.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

  3.疑点及解决办法 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在适当复习二次根的化简后进行一步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从而最后引入同类,可进行阶梯式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通过具体例题的计算,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去伪存真,这种比较法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运用更加准确和熟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最简二根式整式及的加减运算,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通过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并引入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定义.

  3.再通过较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出的法则.

  4.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及解决的方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学内容:

  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表面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单位,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2、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条形、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3、 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含比例分配)。

  4、 总复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概括,整理;第二部分是配合知识的复习。进行多种形式的联系,最后综合,作复习后的检查之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上述几何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 掌握统计的简单知识,会填写统计表,在老师的帮助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3、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4、 通过小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答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编排特征:

  1、 加强了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特征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实物→模型→标准图形这一认识总过程中会说名称,找出特征,并能用文字描述特征与公式。

  2、 加强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看懂统计图表回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要求独立绘制统计图表,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3、 突出比和比例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重在概括教学上,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要用知识联系来弄清概念,但不能相等而言,只能说“相当于”。

  4、 总复习安排:十分加强数学知识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且覆盖面大,本册分四部进行(数与计算;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比和比例;量与计量;简单统计图表;几何图形)每课

  时复习内容都分成知识整理和练习两部分,而在练习中既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有综合内容。

  四、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比和比例及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解应用题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有关应用题。

  六、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班有学生本42人,其中19名女生。学习态度大多端正,上课专心听讲的有40%,积极举手发言的;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7名学生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过硬。有10%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75%左右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自觉完成,有十来个同学要老师监督下才能完成,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不理想,4、5名学生甚至次次不及格。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大多数学生计算没有过关,粗心大意,往往接近胜利而告失败;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特殊情况不会分析;应用题中,理解不深刻,数据不同平时实际问题不会解答,编题形式发生变化,就目瞪口呆,学得不活。

  为此,本学期实施以下措施:

  1、 提高四十分钟上课的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跟上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上课时,做到精讲精练,面向全体同学。

  2、 每次的新授内容讲透,即多让新授展开讨论,象几何多动手操作,制作立体图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而理解题意,提高解题能力。

  3、 数学兴趣课上尽量多给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兴趣题,几种典型的类型的解题方法教给他们,发展他们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

  4、 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中午等时间给他们个别指导,并且随时鼓励他们,上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知识的迁移,重点突出算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单元、重点、难点、关键:

  八、教学进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在学生方面,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推荐的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3.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4.【精品】数学工作计划四篇

5.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6.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7.最新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8.数学秋季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幼儿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班主任高一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1-02-24 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做好工作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教学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1-6和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2、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了解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以及10以内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另外对于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 教幼儿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 通过反复练习计算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以及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教幼儿学习相同数相加,为以后学习乘法做准备。

  5、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多少来目测数群以使幼儿快速又准确的看出物体的数量。

  6、 教幼儿学习等量代换,平均分配了解“平均”的含义,为以后学习除法打了基础。

  7、 教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8、 引导幼儿学习100以内的整10加法、减法。

  9、 帮助幼儿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10、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式加减、坚式加减法。

  11、认识圆锥体,区别圆锥体与圆柱体。

  12、认识椭圆体,区别椭圆体与球体。

  13、认识时钟,巩固对一刻钟和45分钟的认识。

  14、复习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5、引导幼儿通过数格子、涂格子,感知面积的守恒。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高三十个理科班,总人数462人。相当多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数学的气氛不太浓,学习不够刻苦,除两个奥赛班外,其余各班几乎没有尖子生,且各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差生面特别广,很多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培优辅差任务非常重;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困难,且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较差,复习任务很艰巨。

  二、复习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结合知识与能力要求及学生实际,采用小步子、递进式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检查落实为切入口,不走过场,抓好落实,收到实效;以培优辅差为特色,让优生更优,让有弱科的学生克服瓶颈与木桶现象的不足,脱颖而出;争取本学年高三数学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时间为第一学期,大约在三月初结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加强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适当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3月(中,下)、4月、5月初。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重点在沟通数学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针对性训练与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第三轮为应试训练,主要功能是培养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积累应试经验。要求回归课本,再现知识点,巩固所学,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查漏补缺,调控心态,轻松应考。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深入钻研教材,准确解读课程标准,一轮复习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适当提升的方式,连接高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 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把握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特别注意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及能力要求,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难度,夯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切入点,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3、 加强备课。

  1)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2) 备重点、难点、热点,备广度和深度;

  3)备学生的实际,备教学的切入点,备教学的针对性;

  4)精选例题和训练题:

  a) 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b) 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c)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d) 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e)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f)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g)体现典型性和全面性,便于归纳总结;

  h) 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说明以外的东西。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切实做好课堂练习、例题、作业、周练,月考的精选工作,提高解题能力,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强化复习效果。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中心,以教导处和教科室计划为指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热情。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继续认真系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牢固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的行动策略,努力构建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和多元化、多形态的教学课型。

  3、每个年级都要认真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交流经验体会。

  4、抓好备课组活动,搞好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业务水平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新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校本培训机会加强对教师进行新课标理论的学习,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全组教师在充分抓住学生在校的有效时间外,要聚焦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基础,培优补差并举。小学数学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应有所侧重。与此同时配合培优补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掌握小学数学必备的知识,让优等生在数学上有进一步发展。老师们不仅要有培优补差的意识,而且要有培优补差的时间和措施。培优补差的重点是补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补差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培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优等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真诚地帮助老师改正。各备课组长要抓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阶段性质量检测,使问题能及时得到发现并及时解决,不把问题拖到无法补救的地步,并根据问题反思自己教学的成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月份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科组会议,安排本学期学科组的活动内容。

  2、制订学科组工作计划。

  3、教师制订个案研究计划。

  4、专题沙龙:如何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

  十月份:

  1、组织参与20xx年下半年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2、案例剖析。

  3、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课例研讨(1)。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课例研讨(2)。

  2、教学常规检查。

  3、一、二、六年级数学学科竞赛周。

  一月份:

  1、学科组工作总结。

  2、备课组工作总结。

  3、教学常规检查。

  4、资料收缴及归档。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风。

  2。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争取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争取高考出优良成绩。

  二、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明确重点,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科学地制订备考计划。

  (1)计划在学科组教研活动期间专门学习研讨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研究每一章节的考点,热点,研究每一章考题新题与旧题,内容稳定型与迁移型等关系以此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尽量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新考纲的研究之后,我们觉得,高考对知识难度在逐年减小,能力考查比重逐年增加,其基本知识结构不会变,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变。根据这一点,在每堂课都制定明确的并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不求过难,过繁,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做到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3)在复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目标,而应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注重过程和联系,注意建立知识网络。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

  (4)高中的'重点知识'在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原来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平面三角及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等。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练。新增的内容:向量、概率等内容在复习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为主体进行复习。

  (5)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科能力,《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2。注重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1)参加集体备课前,要求每位教师一定要自己充分备好课,经过集体备课,互相交流,形成共识,修改教案,再上课。

  (2)文科、理科要分别统一进度,统一单元教学重点和练习要求,统一练与讲评,统一印制单元练习题,统一补充课本以外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每一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3)课堂教学模式,堂上练习及课后作业,具体内容可不一致,但教学目标要做到统一。

  (4)备课要备单元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的技巧。

  (5)备课时要注意每节课内容的容量,时间的安排,做到每一节课堂教学都要分层次,高效益。

  (6)以轮换的形式定好每周集体备课时的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及时交换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外来资料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合理配置复习资料,科学地筛选习题进行考练,做到高效,优质,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1)周练习与单元测试题预先安排好,不能盲目搬用外来资料和沿袭旧资料。所有给学生做的练习及检测卷都要进行重组,以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一方面要做一定量的新练习,另一方面要重温以往练习、考试过的题,做错的固然要订正,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要求重新熟悉思路;

  (3)抓主干知识与全面复习的关系;抓高考的热点与冷僻点的关系。

  (4)考练讲求质量,练后要加强评讲的针对性,要结合评卷情况,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伸,讲答题技巧,讲书写等,以便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4。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注意师生沟通。

  (1)平常通过多和学生交流,坐谈等形式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考练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工作,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有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注意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学生成绩退步时,教师要及时主动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积极开展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所以我们将经常下班解决学生的疑惑,并指导学生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冷静地分析考试情况,让自己的复习计划与教师的课堂复习计划合拍。

  5。注意研究教学,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堂课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大课堂的容量。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做到情讲精练。同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目标,而应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因此要注意教材的内涵,注重过程和联系,注意建立知识网络。所以每位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重点突出,摒弃面面俱到,坚持打好基础,摒弃追求高,深,难,坚持讲练结合,摒弃独占讲台,一讲到底,坚持启发引导,摒弃注入灌输,坚持因材施教,摒弃千篇一律,坚持精选习题,摒弃题海战术。

  6。加强课下辅导,注意尖子生的培养。

  对学生的课下辅导要耐心细致,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觖疑答难,同时要格外注意尖子生的培养,为尖子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7。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1)每位教师要从我校实际出发,设法激出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布置作业要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对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认真独立完成,选做题要求中等生努力去尝试,尖子生必做。

  8。多方收集高考信息:保持与教研员的联系,多请教研员来听课,多向外面的学校学习,保证课堂复习的正确方向和效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100以内),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内容基础。表内乘法,这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在量的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重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初步认识长的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和统计表。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比较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 表内乘法的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适时调整乘法口诀的教学顺序。

  4、 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

  5、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 有步骤的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8.30—9.5、暑假作业检查、例1、例2、例3、2

  2、9.6—9.12、例4 练习一、两位数加两位数、2

  3、9.13—9.19、两位数减两位数、4

  4、9.20—9.2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5、9.27—10.3、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2

  6、10.4—10.10、角的初步认识、2

  7、10.11—10.17、乘法的初步认识、3

  8、10.18—10.24、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2

  9、10.25—10.31、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2

  10、11.1—11.7、整理和复习、观察物体、1

  11、11.8—11.14、例1、 例3、观察物体、1

  12、11.15—11.21、例4、练习一、7的乘法口诀、2

  13、11.22—11.28、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2、2

  14、11.29—12.5、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2、2

  15、12.6—12.12、9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看一看摆一摆、1、1

  16、12.13—12.19、统计、3

  17、12.20—12.26、教学广场、2

  18、12.27—1.2、复习迎考

  元旦

  19、1.3—1.9、复习迎考

  20、1.10—1.16、考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20xx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计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用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简单的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层层深入,从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渗透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后的形式简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法、比较法、剖析法,在比较和剖析中,不断纠正错误,从而树立牢固的计算方法.

  2.学生学法 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体会、比较、二次根式加减法中,正确的方法使用,并注重小结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运算.

  2.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

  3.疑点及解决办法 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在适当复习二次根的化简后进行一步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从而最后引入同类,可进行阶梯式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通过具体例题的计算,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去伪存真,这种比较法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运用更加准确和熟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最简二根式整式及的加减运算,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通过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并引入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定义.

  3.再通过较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出的法则.

  4.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及解决的方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教学内容:

  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表面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单位,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2、 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条形、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3、 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含比例分配)。

  4、 总复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概括,整理;第二部分是配合知识的复习。进行多种形式的联系,最后综合,作复习后的检查之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上述几何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 掌握统计的简单知识,会填写统计表,在老师的帮助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3、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4、 通过小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答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编排特征:

  1、 加强了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特征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实物→模型→标准图形这一认识总过程中会说名称,找出特征,并能用文字描述特征与公式。

  2、 加强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看懂统计图表回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要求独立绘制统计图表,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3、 突出比和比例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重在概括教学上,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要用知识联系来弄清概念,但不能相等而言,只能说“相当于”。

  4、 总复习安排:十分加强数学知识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且覆盖面大,本册分四部进行(数与计算;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比和比例;量与计量;简单统计图表;几何图形)每课

  时复习内容都分成知识整理和练习两部分,而在练习中既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有综合内容。

  四、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比和比例及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解应用题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有关应用题。

  六、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班有学生本42人,其中19名女生。学习态度大多端正,上课专心听讲的有40%,积极举手发言的;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7名学生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过硬。有10%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75%左右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自觉完成,有十来个同学要老师监督下才能完成,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不理想,4、5名学生甚至次次不及格。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大多数学生计算没有过关,粗心大意,往往接近胜利而告失败;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特殊情况不会分析;应用题中,理解不深刻,数据不同平时实际问题不会解答,编题形式发生变化,就目瞪口呆,学得不活。

  为此,本学期实施以下措施:

  1、 提高四十分钟上课的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跟上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上课时,做到精讲精练,面向全体同学。

  2、 每次的新授内容讲透,即多让新授展开讨论,象几何多动手操作,制作立体图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而理解题意,提高解题能力。

  3、 数学兴趣课上尽量多给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兴趣题,几种典型的类型的解题方法教给他们,发展他们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

  4、 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中午等时间给他们个别指导,并且随时鼓励他们,上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知识的迁移,重点突出算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单元、重点、难点、关键:

  八、教学进度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在学生方面,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推荐的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2.【精品】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3.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4.【精品】数学工作计划四篇

5.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6.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7.最新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8.数学秋季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幼儿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班主任高一第一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