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2020-11-03 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工作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促进备课组、学生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积极挖掘学生的成功智力因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科研引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以点带面,逐步深化。继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在课改进程中,探索历史备课组的特色建设;继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课程教学服务。做好以下常规工作:

  1.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听课节数在数量上保证,在质量上提高。

  2.备课组计划的有效订制:针对备课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学期工作学习的计划。

  3.充分利用我校导师及学科教研员的力量,开展各类公开课,历史备课组本学期主要是开展3-4节公开课,保证质量。

  4.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发现、及时总结与反思,逐步培养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教科研意识。

  5.备课组活动制度化: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原则,备课组二周一次,时间定在周二下午活动课;活动的要求:四定(定时、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统一(教学中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难点和突破方法、统一基本作业和测验)。

  6.积极参与历史科组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色,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学科间的密切交流、彼此借鉴、相互渗透。为做好历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出谋划策,积极实践。

  7.配合落实好学校教研组的各项考核与检查。

  8.同备课组加强听课,取长补短。听课者做好相关评课记录,上课者作反思记录。

  9.注重日常教学经验积累,争取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10、教学中,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做好学习习惯培养,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情趣激发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作业上保证人人上交,及时订正等。初二年级的历史教学要从本学期始就为下学年的历史中考做好准备。

  11.继续参与进修校举办的历史教师培训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自己。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2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3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一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三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七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八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九

  10.10-10.16

  复习第二单元

  十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4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历史备课组成员7人,5人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为中学一级教师,皆能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20xx-20xx年度是教学质量年,在教育局“双提升”的号召下,我们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精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水平。

  工作目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紧抓教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落实常规,优化课堂,大力开展教学教研,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将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1、着眼新课改,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2、加强集体备课,提升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3、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搞好教科研,提高历史备课组的教科研水平。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5

  一、多更新观念

  观念即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历史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样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历史教育如何渗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样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如何对待历史学科“学困生”?如何处理、运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视历史学法指导?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批改历史作业?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认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办法。

  二、多实践创新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们历史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试验田,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 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历史教学境界。

  三、多学习完善

  一位不善于学习的历史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另外,自身不学习也不可能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基本理论要笃学,本职业务要深学,修身知识要勤学,急需知识要先学。专业知识是一名历史教师外在美的依托!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历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上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读后肯定能受益匪浅。总之我们历史教师要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多训练提高

  训练提高主要是指专业水平的提高。对历史教师自身来说,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听说能力、词汇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历史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历史教师必须做好;要求学生做好,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学生历史书写要认真,整洁,流畅,你自己就必须练就一手美观的历史书法,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你要求学生读音正确,老师自己必须读的不仅准确,还要有洋腔洋调。

  五、多交流改进

  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交流才能产生启迪或省悟;交流才能发现不足。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片断教学、专题研讨等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我们应该向同行学习,既可以向名师学习,又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六、多了解沟通

  了解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多元智能理论用于学生。语言教学离不开情感活动。历史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平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在交谈中,很容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七、多教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那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作改进和创新?等等。

  八、多勤于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种学习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能够防止许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积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

  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记,教育**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

  如果一名历史教师,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功底,他的课就一定能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历史教学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①教材培训实效化;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③教研活动专题化;④教师培训能力化。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

  要求全区历史教师了解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扎实学习领会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升自身的师德和素养、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深化推广 三步导学创建高效课堂

  强化xx区中小学教师常规质量要求落实,加大 三步导学课堂模式推广力度。认真学习 三步导学第四次修改稿,按要求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历史课,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利用好听课笔记本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研究,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践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开展有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按要求做好有关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历史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结合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深化小课题研究,加强立足课堂的小课题、真问题的研究,特别突出教学行为有效性和减负增效的研究;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从无效到有效再到高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4.优化联片教研强化集体备课

  综合分析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历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挥牵头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智慧互补,成果共享,积累教研资源,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态化、规范化,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确实把每月一活动落到实处,每次活动都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有主持、有考核、有资料,使联片教研活动深入优化开展起来。学校对集体备课要加强指导、管理和考核,遵循 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讲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历史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讲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5.转变教研方式推广网络教研

  全区初中历史教师都要在学校和历史学科中心组指导下尽快建立自己博客工作室并与学科中心组互联,学会上传资源、发表文章、参与评论、分享成果,要定期上传,真实原创,使网络教研得以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如专题评论、网上评课、教学反思、博客大赛等打磨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全区历史教师群体成长。

  5.关心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为历史教师成长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引领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备课、上课到课下指导方面加强交流与学习,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局面,给他们创造展示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发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研讨会、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机会,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以弥补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相对薄弱,骨干力量相对缺乏的现状。

  6.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搞好中考复习研讨

  瞄准中考,积极组织全体初中历史教师参加各级中考复习研讨会。加强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中考考纲的特点和变化,重大热点问题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等进行分工研究。精心命制初三模拟试题及初一二期中期末试题,指导历史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轮基础过关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适时、适当、适量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加强学科能力培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帮助初三教师在综合复习阶段进一步把握中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初中历史工作计划模板集合八篇

2.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3.初中历史老师工作计划

4.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5.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6.初中历史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7.学年下册初中历史的工作计划范文

8.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上一篇:秋季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春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集合7篇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2020-11-03 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呢?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工作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促进备课组、学生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积极挖掘学生的成功智力因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教材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科研引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以点带面,逐步深化。继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在课改进程中,探索历史备课组的特色建设;继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课程教学服务。做好以下常规工作:

  1.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听课节数在数量上保证,在质量上提高。

  2.备课组计划的有效订制:针对备课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学期工作学习的计划。

  3.充分利用我校导师及学科教研员的力量,开展各类公开课,历史备课组本学期主要是开展3-4节公开课,保证质量。

  4.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去发现、及时总结与反思,逐步培养起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教科研意识。

  5.备课组活动制度化: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原则,备课组二周一次,时间定在周二下午活动课;活动的要求:四定(定时、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统一(教学中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难点和突破方法、统一基本作业和测验)。

  6.积极参与历史科组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色,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学科间的密切交流、彼此借鉴、相互渗透。为做好历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出谋划策,积极实践。

  7.配合落实好学校教研组的各项考核与检查。

  8.同备课组加强听课,取长补短。听课者做好相关评课记录,上课者作反思记录。

  9.注重日常教学经验积累,争取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10、教学中,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做好学习习惯培养,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情趣激发的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作业上保证人人上交,及时订正等。初二年级的历史教学要从本学期始就为下学年的历史中考做好准备。

  11.继续参与进修校举办的历史教师培训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自己。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2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3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一

  8.15-8.21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

  8.22-8.28

  3华夏之祖单元复习检测

  三

  8.29-9.4

  4夏、商、西周的兴亡5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

  9.5-9.11

  6春秋战国的分争7大变革的时代

  五

  9.12-9.18

  8中华文化的勃兴(1)9中华文化的勃兴(2)

  六

  9.19-9.25

  单元复习检测

  七

  9.26-10.2

  10“秦王扫六合”11“伐无道,诛暴秦”

  八

  10.3-10.9

  复习第一单元

  九

  10.10-10.16

  复习第二单元

  十

  10.17-10.23

  综合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12大一统的汉朝13两汉经济的`发展

  十三

  11.7-11.13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十四

  11.14-11.20

  16昌盛的秦汉文化(1)17昌盛的秦汉文化(2)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4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历史备课组成员7人,5人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为中学一级教师,皆能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20xx-20xx年度是教学质量年,在教育局“双提升”的号召下,我们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精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科研水平。

  工作目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紧抓教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落实常规,优化课堂,大力开展教学教研,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将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具体措施

  1、着眼新课改,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2、加强集体备课,提升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3、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搞好教科研,提高历史备课组的教科研水平。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5

  一、多更新观念

  观念即认识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对我们历史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怎样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历史教育如何渗透情感智力教育?怎样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如何对待历史学科“学困生”?如何处理、运用教材、教法?如何重视历史学法指导?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批改历史作业?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认真思考、深入探究、找出更好的办法。

  二、多实践创新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们历史教师要多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试验田,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教学案例” 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技巧,不断达到新的历史教学境界。

  三、多学习完善

  一位不善于学习的历史教师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另外,自身不学习也不可能体会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我认为基本理论要笃学,本职业务要深学,修身知识要勤学,急需知识要先学。专业知识是一名历史教师外在美的依托!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历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中有不少新知识、新实验、新方法,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系统地读一些东西,特别是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上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新颖,思想深刻,读后肯定能受益匪浅。总之我们历史教师要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四、多训练提高

  训练提高主要是指专业水平的提高。对历史教师自身来说,假如不注意自我提高,听说能力、词汇量等就很容易下降。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学历,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历史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历史教师必须做好;要求学生做好,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完美。如你要求学生历史书写要认真,整洁,流畅,你自己就必须练就一手美观的历史书法,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你要求学生读音正确,老师自己必须读的不仅准确,还要有洋腔洋调。

  五、多交流改进

  语言教学是外向型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多学习。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交流才能产生启迪或省悟;交流才能发现不足。我们可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片断教学、专题研讨等等形式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切磋教艺。我们应该向同行学习,既可以向名师学习,又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六、多了解沟通

  了解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多元智能理论用于学生。语言教学离不开情感活动。历史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平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聊聊天。通过聊天的方式多接触他们,往往在交谈中,很容易发现、感悟和收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许多“教然后知困”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七、多教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学的自我反思,是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教后反思,往往是反思中最具活力的时刻,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现了那些教学灵感与顿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地方作改进和创新?等等。

  八、多勤于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教师如能坚持在教后将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学偶得和各种学习所悟,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能够防止许多经验和教训流失,更能在聚沙成塔般的积累中,感受和享受到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

  教后动笔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写教学后记。二是写教育**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记,教育**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教师终身受益。”三是写教学随笔。四是多动笔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加以总结、升华,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好方法。

  如果一名历史教师,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扎实的功底,他的课就一定能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在历史教学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教学质量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①教材培训实效化;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③教研活动专题化;④教师培训能力化。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

  要求全区历史教师了解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扎实学习领会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升自身的师德和素养、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深化推广 三步导学创建高效课堂

  强化xx区中小学教师常规质量要求落实,加大 三步导学课堂模式推广力度。认真学习 三步导学第四次修改稿,按要求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历史课,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利用好听课笔记本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研究,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践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开展有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按要求做好有关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历史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结合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深化小课题研究,加强立足课堂的小课题、真问题的研究,特别突出教学行为有效性和减负增效的研究;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从无效到有效再到高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4.优化联片教研强化集体备课

  综合分析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历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挥牵头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智慧互补,成果共享,积累教研资源,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态化、规范化,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确实把每月一活动落到实处,每次活动都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有主持、有考核、有资料,使联片教研活动深入优化开展起来。学校对集体备课要加强指导、管理和考核,遵循 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讲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历史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讲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5.转变教研方式推广网络教研

  全区初中历史教师都要在学校和历史学科中心组指导下尽快建立自己博客工作室并与学科中心组互联,学会上传资源、发表文章、参与评论、分享成果,要定期上传,真实原创,使网络教研得以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如专题评论、网上评课、教学反思、博客大赛等打磨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全区历史教师群体成长。

  5.关心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为历史教师成长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引领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备课、上课到课下指导方面加强交流与学习,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局面,给他们创造展示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发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研讨会、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机会,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以弥补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相对薄弱,骨干力量相对缺乏的现状。

  6.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搞好中考复习研讨

  瞄准中考,积极组织全体初中历史教师参加各级中考复习研讨会。加强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中考考纲的特点和变化,重大热点问题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等进行分工研究。精心命制初三模拟试题及初一二期中期末试题,指导历史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轮基础过关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适时、适当、适量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加强学科能力培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帮助初三教师在综合复习阶段进一步把握中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历史工作计划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初中历史工作计划模板集合八篇

2.初中历史工作计划

3.初中历史老师工作计划

4.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5.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6.初中历史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7.学年下册初中历史的工作计划范文

8.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上一篇:秋季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下一篇:春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