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2024-09-03 工作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篇1

  在当前,紧紧围绕我校“搭设舞台、尊重差异、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德育目标,不断更新观念,坚持德育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服务,努力开拓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2、深入开展“爱我自己校园树我文明形象”为主题的道德养成教育活动,从小处着手,落实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推进创建文明学校的进程。

  3、以创建人文学校为契机,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底蕴、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4、逐步构建立体教育网络,完善机制、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二、重点工作: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本学期将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强化政治学习制度。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政治学习计划,对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学习内容的落实。通过学习,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

  (2)加强师德建设,结合县局开展的“师德”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师德文章,开展“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

  (3)开展“爱心日记”记载活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我们拥有第一手的最鲜活的`题材,最前沿的问题。通过撰写“爱心日记”,分析透视事件过程,从中知成败,明得失。(“爱心日记”要求把日常教学生活中感触较深的事或人记录下来,字数不限,真情实感,文笔流畅,记录在专用本子上。)

  2、班主任队伍建设

  培养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本学期通过量化,完善班主任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明确、规范班主任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期末依据《量化标准》评选优秀班主任。

  (1)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通过交流、学习、总结,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为推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本学期开展“结对带教”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优秀班主任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共同研讨、互帮互学,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促使青年班主任教师奋发向上、迅速成长。

  (3)为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家访活动。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小为学生打下做人基础的一项奠基工程,为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立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借鉴上学年的工作情况,本学期开展“爱我自己校园树我文明形象”为主题的道德养成教育,从小处着手,以“班队窗口树形象、行为举止讲礼仪”为活动主要内容,落实规范,注重实效。

  1、播种文明,养成习惯。

  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在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存在问题,制定《小学生日常管理章程》,通过对《章程》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个大家庭,作为大家庭的一分子,应人人遵守有关规定,才能保证每个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其乐融融,也才能使学校更强。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个辅挡案,各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与孩子们及时沟通、交流。(建议周一:行为规范教育;周二:心理健康辅导;周三:卫生教育;周四:做五小公民教育;周五:为学生”一周自我表现评价”,请学生畅谈班级同学的优点,教育自己向他人学习,也使被表扬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自信的激励自己不断上进。每周把谈话内容以标题的形式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中。)

  3、营造浓厚的绿色文明校园氛围。

  利用各种载体与形式深入开展“爱我自己校园树我文明想象”为主题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把推进我校环境教育工作和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教育学生做到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从优化环境,养成习惯等具体环节入手,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丰富他们的课余知识,陶冶他们的爱美情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学期继续推行“晨午检”检查制度,由值日教师负责领导“晨午检”检查工作。“晨午检”检查成员选择各年级中品学兼优,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学生担任,做到公平、公正,充分发挥其监督育人功能。

  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 篇2

  我们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教育变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角色在发生重大转型,也必然引发师德建设的实质性改变。教师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临现代社会的转型变革,现代教师如何敏锐反应,积极应对,超前实践,是一项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

  教师角色转型

  1.既老又新的问题

  在关乎人生、关乎国家命运的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所谓“老”,就是数千年的教育中,不断有人探索,并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古代“师傅”型角色,到近代“园丁”型角色,再到现代初期的“雕塑家”型的角色,这一切探索和回答表明教师角色是一个老问题;所谓“新”,就是面临社会由近代化或半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型,教育的性质、功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角色发生实质性变化,引发教师角色做出新的重大转型。

  2.从师傅、园丁到雕塑家

  那么,教师角色必须做出什么转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教师曾经或正在拥有的角色进行剖析。古代“师傅”型角色是简单、机械教育的产物,是原始“手工业”的角色。而近代“园丁”型角色,虽然较“师傅”型有进步,因为教育对象规模扩大了,同时在“园丁”的含义中也包含了对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尊从,使教师工作逐步走上艺术化、科学化之路。在近代教育末期和现代教育初期,人们常常把教师角色视为“雕塑家”,完成塑造学生的身体与灵魂的任务(当然更主要的是塑造灵魂),这又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比“园丁”更复杂了,更有创造性了。但是,这一角色在现代化进程背景下又落后了,不合时宜了,因为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是尊崇主体、唤醒人性、张扬个性、鼓励自我生长与合作发展的社会,教育也不例外,其中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学生的地位与作用提升,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开发和发挥。学生再也不是教师这位“雕塑家”所去雕塑的人了。历史事实表明,教师所“雕塑”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模式单调的“小大人”,缺乏少年儿童的天性。这样的学生是不合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因此,教师的角色面临新的历史性转型,这就是要转变为“合作者”型的角色。

  3.合作者

  “合作者”型教师角色内涵丰富,至少主要有如下三点:首先,从教育活动来看,它已不是单向的教师活动,而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第二,从师生关系的性质来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发展要求,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而学生要伴随教育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作为主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任务。师生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减少工作和放弃责任,相反教师负有使学生逐步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扩大其兴趣、爱好,鼓励其表现个性的职责。这种职责与过去角色中的类似作用的根本区别是:这是从学生发展出发,最后落实到学生所需要的发展上,而过去则是从大人出发,最后落实到大人所需要的发展上。

  第三,从教育教学的活动形式与方式上看,教师与学生是双向、多向互动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影响着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互相影响,因为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有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影响形式和方式的具体内容来看,教师与学生是有区别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和个性、人格的感染,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特点的表现、发展要求的表达、自我学习的设计与完成、对教师影响的反馈与调节等。因此,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则成为主要的师生影响的形式或方式。

  上述三点内涵对教师新型角色的定位、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现在倍受人们关注的“师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师德建设

  1.传统教师师德

  我国教育自古到今一直很重视师德问题,甚至把它放在教师资格条件的首位。这是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好传统。那么,新形势下,适应新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呢?这个问题已经受到特别重视,并且有了很好的探索。例如,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提出,现代师德的主要内容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八条师德内容反映了一些新形势的要求,例如“法”的要求,“廉洁”的要求等,对师德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在国外,也有许多研究和成果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教师的师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提倡教师要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是教师价值观、学生观、教育观、职业道德与人格的综合反映。“专业精神”就是教师角色转化过程中所提出来的一种新要求。

  此外,美国还根据教育公平、均等的时代要求,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8点道德准则: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学生的各种意见;不准故意歪曲或不教自己负有责任的学科、科目的内容;面对有害于学习、健康、安全的各种情况,必须为保护学生而作相应的努力;在执行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时,不准毫无必要地使学生为难,或挫伤学生的心灵;不得以人种、肤色、信仰以及出身为理由,禁止学生参加特定的活动,或阻止其受到特定活动的关怀,或在照顾和利益上区别对待;不得着眼于个人利益来利用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教育者通过工作获取的情况,不得公开向人泄露。除了没有物色到合适的教师外,不得对自己所担任的年级学生个别指导并接受报酬。这八条准则反映的是对于学生主体的尊严、人格、需求等的尊重,显示出教师角色的转化。

  2.合作型教师师德

  不同时代,教师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师角色,有不同的师德要求,这是一条规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师在师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观。教育观指: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成长与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成长与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再就是社会的发展。学生观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办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输送适应教育的学生。专业观指: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专业行为,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事业。作为专业,要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等。这“三观”是奠定教师确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属于教师的专业伦理范畴,所以,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师敢不敢创新、勇不勇于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综合体现,是创新情意与创新意志的结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教师才能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从陈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敢于担当新角色,发挥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三,教师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与学的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这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我怎么教的,这么笨!”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古代有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的比喻,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议,例如倡议教师要拒绝收费性家教,拒绝推销违反规定的学习材料,拒绝向学生收取任何不该收的费用,等等,“金钱关系”作为物质关系的体现进入了师德的内容之中,被列入拒绝的范围。但是,作为“合作者”角色的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在与学生合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心尽力,承担主要的教育劳动,甚至艰苦困难的劳动,也就是奉献身与心,奉献时间与空间,奉献精力、甚至财力(自己花钱做事),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是现代教师的天职,也是福分,是爱心。以上四种精神,是现代师德的最重要的内容。

  3.加强师德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这样的师德呢?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角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树立典范,示范引路。通过树立具有现代角色形象和师德水平的教师典范,做出示范,引导所有教师学习榜样,落实行动,争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师。第三,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体验、升华。师德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行动、自我锻炼而完成的,因此,现代教师要勇于实践,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动中体验师德的真谛与快乐,完善自己的师德结构。第四,对外开放,中西结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看,去学习,直接吸取国外教师的优秀品质

【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05-19

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03-20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03-23

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计划03-26

加强师德建设方案03-02

师德建设述职报告11-30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03-22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简报08-28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