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淳安县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工作理念,按照“坚持环境立县,打造生态淳安,争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战略要求,深化生态创建,彰显生态优势,做强生态经济,共建生态文明。20xx年,该县被环保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x年,该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并立即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20xx年11月该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技术评估。近日,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组来淳正式对该县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进行考核验收,经现场踏勘和查阅资料,考核组一致同意该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
一、成立组织,制定政策,强化宣传,积极营造生态创建“软环境”
(一)强化组织保证。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淳安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均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严格工作考核。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齐推共进,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创建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近年来,该县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千岛湖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淳安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淳安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从政策制度上对生态建设提出总体方向、具体要求,切实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强化宣传引导。以宣传为抓手,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为生态县创建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机制上,建立环境宣传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宣传合力。载体上,以纪念“6·5”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生态环保系列宣教活动。举措上,举办各类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益讲座,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认知度。同时,着重以“多绿”创建为抓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全县绿色创建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91个单位被命名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工地”、“绿色饭店”等,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5个,市级115个,县级360个。
二、科学规划,精细布局,明确导向,悉心培育生态发展“内生力”
(一)注重优化经济布局。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淳安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淳安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淳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规划。全县23个乡镇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全覆盖,425个行政村中369个县级以上生态村均制定实施了生态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分工,严格产业导向,科学界定禁止、限制、重点及优化准入的范围。
(二)注重空间集聚发展。进一步强化紧凑型、集聚式发展思路,将扶持政策、设施建设重点倾向功能区块,适时启动了青溪新城、旅游度假区、姜家产业区块等平台建设,实施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容提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建设项目审批中,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从严控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新增量。近年来,全县所审批的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县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三)注重生态经济培育。以生态为导向,立足千岛湖特色,大力发展以大旅游为龙头的服务经济,积极培育生态工业,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为生态建设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服务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扎实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社区中介服务、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生态工业方面,积极做强做大水业,改造提升丝绸纺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环保型、资源型、富民型、科技型工业。生态农业方面,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设施农业,扶持发展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品牌。
三、完善设施,强化基础,优化模式,全力确保生态建设“强基础”
(一)多方筹资抓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全省首个县级环境保护专项基金,设立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利用结对帮扶、城乡统筹等多途径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以来在环保方面的地方财政投入达到12.66亿元,为生态县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多点布局搞建设。在城镇,南山、坪山、汾口、城西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入5.5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4万吨/天,全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15%以上。在农村,已建成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微动力以上)23套,日处理量达9000余吨。建成沿湖、沿河、沿溪各类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87套,设计处理能力达6000吨/天以上。
(三)多元管理控能耗。为减少工业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优化发展模式,该县于上世纪90年代就先后主动关停了造纸、化工、电镀等40余家污染企业,是浙江省首个实现“一控双达标”的县,全县境内无高污染企业。加大项目技术改造,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万元GDP能耗比持续下降,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与新鲜水耗大幅下降。“十一五”期间共投入2.93亿元,实施减排工程47项,到20x年底全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3391.89吨和1406.55吨,分别比20xx年减少19.44%和31.96%,完成“十一五”总任务的158.5%和294.3%。
四、特色整治、源头控制、标本兼治,从严施行生态治 理“铁手腕”
(一)开展五大整治行动。该县于20xx年启动实施千岛湖保护五大整治行动,举措创新,成效明显。湖区采砂,采取定点、定时、定量的办法,科学制订采砂规划,严把湖区采砂准入关,将采砂作业对千岛湖水体的影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网箱养殖整治,除保留300亩老口鱼种和200亩科研渔业网箱外,目前,全县890户、118.77万平方的网箱全部退出千岛湖水面。水域垂钓,科学划定垂钓区域,明确除划定区域外其他水域及沿岸均为禁钓区,且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船舶生活污水上岸,投资3500万元,实施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工程”,目前,123艘船舶已全面完成污水收集工作。千岛湖“游船艇污水零排放”工程已成为国内内陆湖泊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示范性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按照“户保洁、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工作思路,在全县23个乡镇全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从源头控制垃圾入湖对千岛湖水质造成影响。
(二)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进一步科学削减养殖规模,对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废水综合处理达标排放。散养户废水通过户用沼气池净化处理,并实现还田还地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牧业,深入实施规模畜禽场污染治理,组织推广有机肥加工和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到20xx年底,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97.5%,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均实现100%处理。
(三)深化肥药双控和生态修复。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和绿色产品基地建设,开展沃土工程和“肥药双控”示范村建设,化肥施用强度逐年递减。目前我县化肥施用强度为245千克/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7%。大力实施“营造、改造、补植、封育”等生态修复工程,林相改造面积达5.2万亩。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公益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 相关推荐
【县生态建设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县环保调研工作简报03-20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06-11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范文11-08
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简报06-20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范文(精选7篇)12-15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通用26篇)12-16
县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简报(通用11篇)04-01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