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1. 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 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综合楼、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岳阳步行街部分景图。(新世纪商场、肯德基、广场、大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蜡笔小新将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还想到我们岳阳的步行街去看一看呢。
1. 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蜡笔小新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 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年轮、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1.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2. 师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3.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4.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西)、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5. 师:我们已经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6. 游戏:找礼物。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1.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小明上学路线图)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多人练习)
2.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啦!这是教学楼,这是我们的综合教学楼、小操场、大操场、植物园和乒乓球台等。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3. 问:综合楼在教学楼的哪一面?小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一面?校长办公室在小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蜡笔小新想去我们岳阳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6路车站(一人民医院站)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图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场所所在地的位置。
第二课时
情境模拟:陪蜡笔小新逛步行街
活动过程:
一、 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们都设计好了没有?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分小组检查作业,并改正不对之处。)
二、 小组派代表上电脑显示台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并且介绍游玩路线图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场所所在地的位置。
三、 1. 欢迎蜡笔小新的到来。
2. 活动:陪蜡笔小新逛步行街。边走边说出所在地的方向,用上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四、小结:小客人蜡笔小新在岳阳玩得很开心,谢谢你们小朋友。蜡笔小新欢迎你们去日本旅游,他也会当好你们的小向导。
教学目标:
1. 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2.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__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说说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五(4)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_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
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8.4cm)。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
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师:课前老师想进行一个小调查,都有谁的父母买过彩票?有没有中过奖?中了彩之后他们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中彩时的心情吗?
二、揭示课题,纠正读音
是不是每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师板书课题)。师强调“中”的读音。(生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词,理清脉络
1、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你觉得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音,请你提醒全班同学。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学懂,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指名汇报。
3、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语,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四、学习重点,直奔中心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中彩那天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文章的3-8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读3-8自然段,注意读得准确、流利。读后想一想,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提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解决。
3、提问题,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提了些什么问题?(生: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生:我不理解母亲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师:中彩了,我们应该是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激动、兴奋才是,可是同学们看看图中的父亲,他高兴吗?这又是怎么回事?父亲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出示句子1)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师: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请学生仔细阅读,想一想,并和小组的成员说一说。
师:这个道德难题难就难在是留下奔驰轿车,还是还给库伯,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当我迷惑不解的时候,母亲让我看了什么?
(出示句子2)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请学生齐读。这句话中连用了(3个看)从这三个看中,你又看出了什么?谁能走进这位父亲的内心世界。
师:“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从这句话请你们揣测一下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出示崭新鲜亮的奔驰汽车图)
师:面对如此的奔驰汽车,父亲确实想把它留下来,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父亲,如果你是以一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父亲,如果你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作个记号。(出示句子3):“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指导读:“梦寐以求”要读出那种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读)
指名汇报:用上句式:因为……所以,也许我可以……
师:面对一辆如此充满诱惑力的车,同样是面对这些看起来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汽车是留还是还呢?从这“淡淡”的K字上,可见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句话怎么读呢?“淡淡”应读得慢一些,显得意味深长(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就是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父亲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有没有作决定呢?
师:父亲的道德难题解开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读九自然段)
师:为什么父亲打了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请同学们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出示句子4)“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你怎样理解母亲这句话的?
师:虽然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父亲有将车据为己有的好机会。但是,“诚实、有信用”的做人原则又不允许父亲把车留下,所以父亲选择了还车。(引读)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生)最富有的时刻。“最富有的时刻”是什么意思?(生:是说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坚持了诚实、有信用的原则。)师:这个道德难题就是作一个人的——诚信。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句话。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心里。我们已完全被父亲的这种诚实打动,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是我们所要好好琢磨的,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研究。
六、作业
1、熟读生词和课文。
2、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 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 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 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 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 VCD 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二、感知内容
配乐朗读:播放陈星演唱的《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读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也许会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从而产生共鸣。
教师用语言描述这幅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昏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学生闭目想像,感悟其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活而不乱),并要求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创意作简笔画,加深思考。(学生的简笔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工笔,有的写意。)
配乐朗读,调动情绪;描绘情景,引导想像;交流发言,表达情感;作简笔画,加深印象。
三、研读与赏析
请一位学生模拟费翔的声音小声地唱《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小声哼唱,充满感情。)
播放凯丽金的钢琴曲《回家》,烘托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请一位女同学将自己搜集的有关小令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并举例说明。(女学生们争先恐后)同时,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请一位男同学介绍《秋思》的意境,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学生深入意境,进入角色。)
学生配乐(《望乡》:“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袅袅炊烟飘来了思乡愁……”)朗读。启发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孤独而思乡。)
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播放轻音乐《江南好》和《采花》,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进行扩展性学习。
1、介绍20世纪初以庞德为先导的英美意象派诗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的情况。(学生静静地听。)
2、《秋思》的意象分析及《秋思》对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3、比较意象与意境的异同。(学生纷纷发言,教师正面激励。)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5、提问:游子为什么思乡思亲呢,哪一首诗可以作证?(分组讨论《游子吟》。组织学生朗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扩展学习,开发教学资源。
五、课后延伸
1、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并低声播放《窗外》曲子。
2、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3、组织学生齐唱《常回家看看》,掀起高潮,结束新课。
搜集诗歌,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改写诗歌为散文,进行创新作文练习。
【课后反思】
这堂课我注重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这一节课还渗透了音乐和美术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2、感知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 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 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① 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 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⑴ 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⑶ 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⑴ 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⑵ 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 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惧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远行靠什么吗,你还了解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吗,科学技术的发情,交通工具越发先进,人类将会走得更快更远,今天我们学习《远行靠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1、轻声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用你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
3、小组或同桌用识字卡检查生字,并相互交流。
4、按自然节小组内读课文,检查字音。
(二)识字
1、读卡片。学生读一个,老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2、说说自己最得意的识字方法。
3、游戏识字。同桌你读我找,我找你读,练习组词语。
(三)交流
1、学习1-3自然段,读文思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什么流通工具。
学生读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们远行时靠步行,骑马,后来是马车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和轮船。
2、让学生知道独木舟、蒸汽机词语的意思,理解奔驰、天涯海角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四)诵读
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骑马、乘独木舟发展到使用马车、帆船及火车和轮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内燃机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接着学习以下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交流
1、读第4、5、6自然段,思考:人类远行靠什么?
第四段首先理解内燃机的意思,然后从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看出或体会到什么?一是说有了汽车、军舰和快艇,二是说车多、军舰、快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驶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让学生理解了飞机,人们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现在又有了电力机车,核潜艇,还有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让学生把现在和最初比较一下,现在和二百年前比较,说明了什么?
2、学习最后一段,齐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是全文的中心句,从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二)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
2、小组赛读,读出骄傲、自豪的情感来。
3、指名朗读。
(三)评价
结合学生诵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价。从情感的投入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写字
1、复习巩固字形,认读生字卡。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3、老师指导。内、艇、界。
(五)练习
1、说一说。
军舰在海面上巡逻。
在天空中_______。
在海底_______。
在轨道上________。
在宇宙里_________。
2、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什么样?画出来向同学介绍。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28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2-0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6-09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10-2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09-1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1-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推荐)08-07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