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1-11-17 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执行办公室主任: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范文

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

3.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

4.2016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6.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范文

7.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8.小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

上一篇:绘本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下一篇:小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1-11-17 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执行办公室主任: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二)学做园艺师

  (三)吃自己种的蘑菇

  八年级:

  参观调查

  (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

  (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

  实践探究

  (一)培育绿化苗木

  (二)嫁接

  (三)试种良种

  综合应用

  致富参谋

  三、实施建议

  (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所有资料都以资料库的形式保存在学校电脑服务器中,以备师生随时调用,并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二)修学内容:

  1、必学部分:是在两年的生物学习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以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增减。

  2、选学部分: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生物教师补充,二是镇农技术员提供,三是学生在网站上下载。内容同样要根据形势,作适当增减。教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中的课题开展活动。

  3、助学部分: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或家长的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本套教材是必学部分,共分三个大类型十一个主题,即每个年级设参观调查和实践探究,八年级加设综合应用,主题的实施均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同类型的主题之间采取梯级开发方式(已在每个主题前注明一、二、三)。

  参观调查属于调查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两个梯级:第一级是在教师的示范下,把调查的内容、调查目的、方法与过程(含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调查的时间、调查的路线、调查的过程)、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全部告诉学生,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调查的方法;第二级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在第一级中学会的方法,合作或独立完成,达到完全掌握生物科学调查方法的目标。

  实践探究属于探究类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主题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学生整理探究报告,从中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级主题由教师把活动的主题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材料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完善方案,使学生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三级主题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部分资料,探究的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主题的梯级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致富参谋是专门针对农村学生而设计的一个大主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项综合检验,它要求运用调查、探究等手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了本地经济建设。

  (三)授课安排:

  注:1、网络信息收集由电脑教师协助,图书信息收集由图书管理员协助。

  2、可以利用的时间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生物课,还有学生的假期。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季节特点,灵活安排活动时间。

  (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场地资源有:校内有绿化植被、生物园、学校种养基地、计算机教室、农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校外有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苗圃园、特种养殖场、优质果园、学生家庭承包的种养园场;人才资源有生物教师、聘请的农技员、校外生物科技辅导员。

  四、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

  2、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分工组织、计划步骤完善等。

  3、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包括参观调查报告、探究报告、技能考核等。

  4、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评价方案对教师考核。

  (二)形式:

  1、小组评价。学生对本组成员自参加活动以来的变化进行评价。

  2、自我评价。本人对自己参加本组活动以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3、教师评价。一是口头考核;二是问卷法(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三是观察法,即观察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态度表现。

  4、建立档案夹。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资料和个人评价结果保存在档案夹中,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1.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范文

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

3.跳绳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

4.2016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6.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范文

7.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8.小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

上一篇:绘本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下一篇:小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