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

2024-06-09 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实施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实施方案 1

  有一方佳园,撑过往云帆,浇万木春水,播洒知识琼浆在学生心田;有一座殿堂,用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化,成就学子多彩的梦想,这就是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我们开发区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根据这一理念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不追求人人都考满分,竭力让每一个学生开心快乐的度过初中生活。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课程是实现这一理念和目标的重要平台和极佳切入点。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近年来,在教体局领导和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史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省里也小有名气。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为立足于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我们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此,我们在过去两年实施学校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向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吸取以前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此课程。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二、培养目标

  (一)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修身养志”、“经典诵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此项内容是否属于学校课程,专家有争议,我们学校暂且划为学校课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发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

  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舞蹈、音乐、象棋、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编织、书法、英语、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阅读、数学、微机,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现在所开设的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对非常支持我校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今年可以继续开发。

  2、我校未开设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包括未申报过、申报过未开设两种情况)

  (1)过去开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不够细化,多数情况只是笼统的称为趣味数学、趣味化学、趣味英语、趣味地理等,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往往成果就不够明显。今年可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环节,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如:语文语法、汉字拼写、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表演、数字速算、代数题归类、存钱利率、数学测量、化学魔术、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物理的电工常识、实验改进、生活中的力、光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招生对象可以是同一个级部的)。我校学生的薄弱方面,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2)手工类如:编织、粘贴画、创意制作、纸艺、布艺等,也可细化。例如,针对某一个品种的学习。

  (3)航模制作、机器人足球、科技发明、礼仪、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属于目前的薄弱课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了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欢迎老师们在这些项目上加强研究。

  (二)组建学生社团

  1、组建社团的宗旨:

  为丰富我校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这学期将成立学生社团,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相聚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同时,给社员提供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种文化领域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美好人生奠基。

  2、组建社团的步骤

  (1)调查学生意向,确立成立社团的领域。

  (2)每个社团撰写要成立的学生社团章程草案。

  (3)招募成员。

  (4)确立社团的指导老师。

  (5)社团撰写申请书。

  (6)向学校提交申请,并获得回复。

  (7)召开成立会,并开始活动。

  四、课程开发

  (一)规范学校课程开设模块。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青岛市《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和《莱西市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青岛、我市教研室的.指导谋划下,我校的学校课程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1、必修模块:课程名称是《中华诵经典诵读》。原因:一是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二是拥有青岛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和莱西市“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单位的师资优势和物质基础;三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必修模块进入班级课程表,每周一节课。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兴趣需求,遴选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五大领域,按照因地制宜、宁缺毋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调整、拓展和优化选修课程内容。选修课程采用“四定一动”的模式进行。四定:定时间(全校选修学校课程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课间活动)、定地点(各班教室和各种活动场地)、定教师、定学生;一动:学生选课走班。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和空间,便于管理和考评。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培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品牌亮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学校课程教化中不断彰显和提升。

  (二)严格学校课程开发流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按照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了以下开发实施步骤和程序:

  1.学期初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指南》。编制开发指南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高效课堂和四项活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配置和校内外资源等综合因素。

  2.教师申报。教师根据开发指南所列的课程种类,结合专业背景和特长爱好,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程省报表进行审查评估。

  3.编写学校课程纲要。通过审查评估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学校课程纲要。纲要包括:课程名称、拟开课级部、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课程管理和评价等。

  4.编制课程目录和简介。学校课程业务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以级部为单位编制学校课程目录和简介,目录和简介由班主任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征求教师和家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修课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合理搭配选课人数。

  5.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背景分析、课程种类和介绍、开课教师和地点、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

  6.学生走班上课。每周四下午,以级部为单位学生选课走班。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或教材,组织上课并负责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

  五、实施与管理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关键在领导,“一把手”尤为重要。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建立了四级组织领导:一是配齐领导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抓教学的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史校长始终将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坚持亲力亲为,每学期亲自为全校师生做学校课程专题报告;每学期初亲自参与指导学校课程编审和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每月定期亲自听取学校课程专题汇报,为学校课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每周深入班级听评学校课程,亲自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二是配强由教导处人员、学校课程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业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开课场地安排、教师搭配、上课查岗、学生意见反馈、教师学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长组建的督查小组,每周邀请部分督查小组成员到校旁听老师上课,实地督查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用并实施。四是成立由教导处、政教处和学生会人员组成的新闻宣传报道小组,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校会等形式和途径宣讲学校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总结推广我校学校课程的成果和经验。领导决策推动、业务组织实施、家长过程监督、新闻及时宣传报道的管理体制,为学校课程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六、课程评价

  评价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两年来,围绕调动师生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断完善修订师生考评办法,特别是巧妙利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将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工资发放、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干劲和热情。

  (一)赏罚分明的教师评价

  1.参照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课程纲要评估合格、学生选课达到开课要求、按时备课上课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按国家课程任课课时工作量的2倍记分。

  2.学期末学生评价为合格等级、档案材料上交齐全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加记5分作为奖励。

  3.在期末被评为“优秀学校课程”的教师加记3分作为奖励。

  4.在家长、学生调查问卷中,通过率不到半数的课程,下学期坚决取消。

  5.两年后,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须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具“近两年成功开发过学校课程”的资格证明。

  6.周四下午教导处、督查室联合对教师上课进行专门检查考核,累计两次无故不上课者,上课无故外出接打手机者,无精心备课者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

  (二)鼓励参与的学生管理

  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开课教师从学习兴趣、参与态度、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由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优秀、合格的,发给盖学校印章的结业证书,存入学生的地校课程档案袋。在同学科比赛获奖的,享受学校奖励。

  2.召开成果展示会。每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各种技艺比赛为主体的成果展示会,表彰在学校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学生上课等级证书,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上课的热情。

  3.强化学生过程管理。针对走班式上课,学生上课人数难以管理的问题,学校严格了考勤制度,上课教师每一节必须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学生无故不上课扣班级千分赛分数,学生请假必须要有班主任的请假条制度。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纳入班级千分赛考核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人正满怀激情与梦想,在思考中奋勇前行,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踏上一个又一个事业的新高峰!

  课程实施方案 2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课程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课程实施方案 4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课程实施方案 5

  为了提高我校的足球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广大学生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积极性,根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具体要求,为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校园足球学校,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委和校园足球办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足球比赛制度,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工作方针

  依据重庆市教委、校园足球办的文件精神;在全校掀起足球热潮,充分发挥各年级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选拔和推选热爱足球的学生、不论大小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校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特成立本校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成立校园足球训练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

  3、成立校园足球宣传保障小组:

  组长:

  四、职责分工

  1、由校长负责学校足球工作的全面开展,总务处全面实施校园足球活动的教学与比赛工作。

  2、班主任负责组建班级足球队,体育老师协助。

  3、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校内竞赛组织安排工作,并保障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他成员协助。

  4、江元隆、何申效负责组建校园足球队,并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足球技术、足球战术的培训与指导,负责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外比赛及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和注册管理。

  5、负责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关的图片、信息报道。

  五、工作计划

  (一)开展活动班级的选取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20xx年我校开展活动的班级选在三、四、五年级,组建足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二)具体要求:

  1、各部门统一协调,保证具备足球教学、训练、比赛所场地及器材等条件;

  2、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根据情况对其他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3、在校学生每周应不少于3小时足球活动时间,全校保证不少于4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放寒暑假时体育教师不少于一半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足球训练。

  4、将足球教学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保证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为足球教学。

  5、利用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校园足球比赛,三至四年级为中段足球比赛,五至六年级为高段足球比赛,各段比赛每年保证不少于4场比赛。

  6、各班班主任负责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7、体育活动课教师将足球教学作为首选内容。

  (三)1、各班组建啦啦队,制定班级特有的标语、口号、队服和队旗,在班级的文化墙上设立特有的足球板块,选出班级的足球明星,队班级足球队进行宣传,建立好明星效应。

  2、学校足球文化方面,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建立学校足球文化墙,设立学校足球标语,选出校级足球小明星,成立校级足球啦啦队。

  3、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啦啦队比赛,提升学校啦啦队水平。

  六、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所有经费全部来自财政全额拨款。

  (二)经费管理

  1、建立独立的账目,确保专款专用;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规定。

  (三)经费用途

  1、足球运动员训练时饮用水、训练器材等费用。

  2、足球运动员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营养补助等费用。

  3、足球教练员带队训练加班费和带队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费用等。

  4、校园足球开展活动组织、宣传等活动费用。

  5、校园足球设施的添置与维护费用。

  6、表彰和奖励优秀足球教练员、运动员、校园足球管理人员。

  课程实施方案 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

  1、要体现地域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2、要体现针对性特征

  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四、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区划;

  3、自然资源;

  4、季节特征;

  5、风土人情;

  6、交通运输;

  7、政治、经济;

  8、工业;

  9、文化、教育;

  10、商业、科技;

  11、畜牧、养殖;

  12、旅游、环保;

  13、历史;

  14、名胜、古迹;

  15、主要成就

  五、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3—6年级每周1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成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导组,完善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机制,确定地方课程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

  2、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3、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4、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5、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县教育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

  6、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8、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10、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课程。

  课程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构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潜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带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职责、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向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盼。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潜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用心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必须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潜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潜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思考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取。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资料、方法应以学生实际状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潜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资料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思考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思考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思考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一样,设置不一样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光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xx年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修改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状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理解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资料。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我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能够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我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

  成员: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资料。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资料。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资料:《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资料。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资料: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光(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资料: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贴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推荐: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修改教师自主选取。

  学校向修改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资料、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取进行修改。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务必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资料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状况,从学习资料的选取、诵读资料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实施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2、通过开展教研工作,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开展教研工作,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动形式:

  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教师间交流、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等基本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现问题——建立课题——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为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学研究的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

  建立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王天杰为组长,段永雄、韩德余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教研的督导;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另设学校教研指导组,由王天杰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全体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我校教研的指导;与校外教研人员的协调;过程管理与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研管理机制。

  确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八个教研组,21个备课组。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体系,整合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加强对教学研究的管理。以教研室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学校领导要实行包级包组责任制,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教研活动,发现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保证我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会议,各教研组、备课组每月采取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汇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学科间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不断进步。

  课程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习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 练声的要领

  2、 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一、平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实施勤奋教育,实现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我校德育课程,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本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级部以及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原则

  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二十字”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适应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的情况下,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我校德育课程也要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的'认同。这对我们实施“二十字”德育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4、校本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我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基层学校的鲜明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5、操作性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校选取“德育二十字”为德育课程的抓手,课程内容的选择切入口小、课程实施的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教较强,有望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形成“学校、家庭”联合互动格局,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得到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

  3、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因势利导,激励、教育学生,助力其塑造良好人格。

  4、团结互助,注重合作性: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5、坚持“无痕”,突出实效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抓住各种契机,有机、有序地进行教育,不求形式,追求效果。

  四、德育课程在教学时的要求

  以国家德育教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加强教师“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个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让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实施方案 1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浙江省教育厅日前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观我校课程建设现状,在进一步梳理学校办学思想的同时,我们认为依托课程建设,能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内涵,助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精彩的世界。基于此,从当前学校办学思想、师生发展诉求、现有课程资源出发,遵循《意见》相关精神,构建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经验与优势

  温州市江岠小学是一所老学校,坐落在杨府山涂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创办于1946年,随着体制改革,20xx年由村小变为鹿城区区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79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753平方米,绿化面积约达1000平方米,校园布局比较合理,一年四季洋溢着花香,xx年获得“温州市绿色学校”称号,是一所有着园林特色的学校。xx年又被评为“温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8个,667多名学生,50名专任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有37人,专科毕业有12人。“绽放心中的爱”是我们的校训,“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和谐”是我们的校风,“乐于奉献乐于探索乐于分享”是我们的教风,“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生存”是我们的学风。学校目前正引来学校发展的最大机遇,随着鹿城新城新金融区的建设,学校将拆迁重建为与金融区匹配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办学理念,以“绽放心中的爱”为校训,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在学校管理方面,倡导规范加特色;教师管理方面,倡导达标加专长;学生管理方面,倡导合格加特长。

  同时,学校基于教师特长、学生兴趣爱好,由学生、教师双向选课产生所开设的20个社团活动以及各文化节活动都趋于课程化建设,这为我校xx学年的拓展性课程设置提供了参照版本。

  学校要努力让孩子喜欢上学、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幸福、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欢乐,使学校焕发出了“爱“的华彩。

  (二)问题与挑战

  1、从课程结构看,之前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开发较为单一,只依赖于三爱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微型化有待加强,如德育课程,艺术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的开发步伐尚未跟上。关于特长类课程本校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比较低下。

  2、从课程评价看,学校有关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奖励制度尚未出台,这对于扩大课程建设的教师参与面有不利影响。

  3、从课程特色看,对提高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的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体艺学科的拓展性学习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学科与学业成绩提升需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学科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4、从课程实施条件看,虽然学校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学校领导也重视课程的纲领性建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案的设计和资源的积累,很多老师还存在观望、等靠的畏难思想,教师仅把课程当作科目,没有形成一种开放、自主、科学的课程意识,其课程发展能力的欠缺和意识的淡薄是学校课程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

  二、课程总体目标设定

  1.学校发展目标。

  办有爱的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是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

  如果说“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那么“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对于教师,就是要用满腔的爱去爱事业,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教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爱的把握上。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但是,爱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一是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学生,教会学生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影响学生去爱学习,爱劳动,爱助人,爱创新。二是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理解能冲破师生间的冰封,信任会交融师生心灵,爱护会点燃师生的友谊之火。三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四是真诚公正,严爱相济。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同时,教师爱工作、爱学生更要爱自己。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对教育爱的热潮,在爱的教育过程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课程实施方案 12

  一、指导思想

  借鉴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体现“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教学,我校拟开发建设符合学生需求的,展现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多种拓展型课程,使得学生在扎实基础的时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讲义(教材)的编写,培养一批专业型的教师,让他们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大显身手,从而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此改进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开发学习潜能,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整体性。拓展课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体现人的个体的内在整合,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再“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学生的生活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拓展型课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拓展性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事先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计划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为了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拓展性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呈现的方式,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型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

  2、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校园环境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体验过程,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尝试问题的解决。

  3、鼓励探究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和体验性,由质疑而探究,由自学加请教,由尝试加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突出生动愉悦。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和精神充实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身心和谐的美感和愉悦。

  五、评价策略

  1、重视发展,淡化选拔与甄别,事先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4、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并由教导处全面管理课程开展情况,做好过程记录,引导教师学生做好评价,填好有关材料。

  六、实施计划

  我们的拓展型将在原有基础上做以下的计划:

  (一)课程内容体现丰富多彩

  1、班级年级层面的拓展型课程,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至二节课,开设学科类、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等2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后开展学习,参与率达到100% 。

  2、选择型拓展课:统称“愉快的`周末”

  围绕专题进行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动手实验、实践制作等等。有关专题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供,让学生选择确定,并且聘请专家授课,利充分用资源,让学生有所兴趣达到有所专长。

  (二)课程管理力求规范有序

  1、三个层面:每一个班级有拓展型课程;年级组和学校层面的拓展课;学校与社会、社区携手开展的拓展型课程。

  2、四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其一是课程的设置依托基础型课程知识,由教师申报科目,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适当调控,形成课程系列;其二是拓展型课程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整合、渗透,形成知识系列;其三是通过一学期二次选修对象的调整,形成学生系列。

  (2)发展性原则:其一是拓展型课程是学生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而非基础型课程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其二是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为主;其三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潜能和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为主。

  (3)开放性原则:其一是课型开放,或理论研讨式,或辅导讲座式、或自由辩论式;其二是上课地点开放,或校内调查采访,或校外考察访问,图书馆、实验室、社区等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其三是教学过程开放。

  (4)多样化原则:其一是课程设置多样,必选、自选相结合,突出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与知识学问的层次性;其二是教学方法多样,或师生相互研讨,或教师指导实验,或学生自主实践;其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动手实验、卷面测试与撰写论文相结合。

  3、五种方式:

  (1)形态上,将大型课程与微型课程相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

  (2)时间上,将长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确保学生有序流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3)组织上,将指定性课程与自选课程相结合,确保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

  (4)方式上,将课表的定时课程与非定时讲座课程相结合,确保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5)内容上,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智育课程与德育课程、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确保课程开设的广泛性与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师培训刻不容缓

  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能胜任拓展型课程的设计、组织、调控、评价等要求,做到是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学习的服务者,方法的指导者,启发而不代谋,引导而不指令,点拨而不强加,解惑而不灌输。

  (四)互相学习深入研究

  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整理、开发专题探究课的“项目库”,使之受到学生喜欢,符合小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资源建设不遗余力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资源,在校外用好社区资源,并开发家长资源。

  (五)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时代呼吁创造型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老师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机制上有更多方法,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案例撰写,微型短课开发,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七、具体实施步骤

  (一)实施准备

  1、组织管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成立拓展型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

  2、课程开发: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课程体系。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特长申报一门课程,学校统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

  3、教师培训:开设拓展型课程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每个教师都需要学习和培训。为此,学校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同时还聘请学者和专家来校讲课,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自培,从而使更多教师有能力上好一门拓展型课程,并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

  4、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拓展型课程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校把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打入教学工作量,并按照上级要求排入课表,把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同时与课时工资挂钩,以调动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具体运作

  1、第一阶段:全面启动阶段

  本学期我们将在以有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拓展型课程的建设,每位教师在开学初将申报的课程上交,校方进行筛选、归并或更改,统筹安排,开设具有时代特点、儿童特色、生活气息浓厚的课程,然后执教者制定教学要求,整理编写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我们还设想开设一些有系列的、成模块化发展的课程,自然组的环境教育、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已经有了雏形,体育组的乒乓课程更是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我们将更多关注与扶持它们,期待成为学校的特色。

  2、第二阶段:规范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要求着力于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配套教材的编写,形成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拓展型课程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规范运作,科学评价;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拓展型课程开发为契机,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第三阶段:创特色阶段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修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拓展型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和学校的教育特色是紧密相联的。为此,在这一阶段中将把学校特色的创建和拓展型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和基础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整合,形成具有普少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拓展型课程的运作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我们的目标

  1、课程设置丰富。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

  2、校本教材丰厚。上学期我校的自编教材获得了区的多个奖项,说明这方面的实力,因此我们将再接再厉,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讲义和教材,规范教材编写的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要求,收集整理资料,编写符合课堂教学的讲义教材。

  3、师生共同丰收。期待拓展型课程能给予师生一块崭新的天地,教师能展现自己特长,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了这一领域的“领先者”乃至“权威”,而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既能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展现个性,又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4、精品课程展风采。在全面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将关注并扶持其中的精品课程,对于课堂质量好,内容生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将进行展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课程理念先进,工作卓有成效,具有开发建设能力的教师委以重任。

  总之,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我们将刻不容缓,奋发有为,全面发动教师,全面启动课程,切实抓好师资建设,保证课堂质量,落实评价机制,使得普小拓展型课程红红火火开展下去。

  课程实施方案 13

  一、美术校本课程学习项目:漫画、陶艺

  我对项目的认识:

  A、漫画:夸张、搞笑,符合孩子的思维观念,贴近孩子生活,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B、陶艺:学生兴趣浓厚,更具有创造性;我校有电瑶、练泥机、泥板机、拉抷机、云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学习项目目标:

  A、漫画:

  (1)本期目标: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简单的绘画(简笔画)练习,培养造型能力;教会学生基本的涂色方法。中高年级从简单的漫画入手,先从拟人化的动植物入手,逐渐过渡到漫画人物的学习,多练习,培养造型能力;学习色彩搭配知识,练习色彩搭配。

  (2)一年目标:低年级除了基本造型外,学习绘画装饰,用各种符号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丰富画面内容;涂色整洁、干净、美观。中高年级能较准确的临摹漫画作品,能把握住人物的比例、动态;能搭配出丰富、统一、美观的色彩效果。

  (3)三年目标: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我校能形成大的漫画绘画环境。学生能较熟练的完成漫画作品,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服务。能把漫画这一绘画形式渗透到新郑市美术活动中去,并获得优异成绩,形成我校少儿漫画特色课程。

  B、陶艺:

  (1)本期目标:教师个人学习探究陶艺,认识陶艺,掌握陶艺基本技法。

  (2)一年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陶艺引入教学,先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陶艺小能手。

  (3)三年目标:将陶艺推广到课堂,在全校掀起学习陶艺的浪潮。

  三、实施措施:

  1、整体思路:

  (1)漫画课程分两个学段:低年级学段和中高年级学段。采用课堂上普及,课下强化的手段。每班的课堂教学按照一周国家课程,一周校本课程的规律推广、普及漫画校本课程。课下以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习为主,进行强化学习。

  (2)陶艺课程先从兴趣小组学习探索,逐步深入推广到各个班级,形成我校特色美术课程。

  2、实施方法: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依据学情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段,主要学习简笔画造型及简单上色的方法。

  欣赏优秀漫画图片、动漫视频,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摆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可以讲童话故事,让孩子发挥想象,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对象。如:苹果姐姐、茶杯弟弟等。

  教师根据孩子的绘画表现,进行演示指导。给苹果姐姐带上头饰、穿上花衣。

  ④上色指导,涂色的时候一定要一笔一笔的涂,要顺着一个方向涂,教师示范讲解。

  (2)、中高年级学段。依据学情确定三至六年级为中高年级学段,主要练习造型能力,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掌握漫画的绘画技法,学习色彩搭配知识。

  欣赏漫画作品,认识漫画的形式、特点。

  形式: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包括四格漫画)、连环漫画、插图小说和漫画条。

  特点:线条简练含蓄、构图巧妙、造型夸张、内容搞笑等。

  临摹漫画作品,先从简单的入手,可以分局部练习,比如:单独训练眼睛的画法,各种感情的眼睛;单独训练嘴巴、手、脚的不同形态画法。然后将单个局部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人像。

  临摹练习环境、物体的画法,如:树木、房屋、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④完整作品的创作,画面主体、背景的完整表现。

  ⑤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色彩的'情感等。优秀套色的搭配练习。

  B、陶艺:

  (1)教师自身学习研究。

  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自主探究学习。

  寻找陶艺培训班、民间艺人,学习陶艺技能。

  (2)学生陶艺学习。

  以橡皮泥、粘土等常见工具,进行立体艺术学习。先从简单的造型入手,培养孩子兴趣,为陶艺学习打下基础。

  组建陶艺兴趣小组,小范围实验教学,学习陶艺简单技法。 增加学习难度,使用云台、拉抷机等专业工具。

  3、教学阶段安排:

  A、漫画:

  (1)三月份。培养好习惯,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低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以欣赏课为主,激发学习热情,初步认识、学习简笔画。

  中高年级学段:学习开学课程,培养学科学习习惯;通过欣赏课,认识什么是漫画,漫画的形式、特点是什么,初步尝试漫画学习。

  (2)四月份。漫画入门,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

  低年级学段:教师用语言引导,启发学生以拟人化手法描绘常见物品。如:苹果姐姐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尖尖的鼻子、红红的嘴巴,头上带一朵黄色的小花,脚上穿着一双粉红色的鞋子……

  中高年级学段: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先从眼睛入手,学习不同眼睛的画法;再学习鼻子、嘴巴、耳朵等的画法。

  (3)五月份。深入学习,独立完成漫画作品,尝试人物表现技法。 低年级学段:小组合作编故事,并根据故事分工作画,再把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组合加工,创作出小组作品。

  中高年级学段:将人物各个部分进行组合,能完整表现漫画人物,并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人物描绘。

  (4)六月份。整理装裱,汇报展示;进行期末测试。

  低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个人作品、小组合作作品,简单装裱,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中高年级学段:整理学生作品,学习简单的装裱方法,布置汇报展;进行期末测试。

  B、陶艺:

  (1)三月份。学习探究陶艺基础知识,观看有关文字、视频资料。

  了解陶艺所需工具、材料。

  了解陶艺制作工序、方法技巧。

  (2)四月份。锻炼立体造型能力,深入学习陶艺制作方法。

  用橡皮泥、粘土等材料,练习立体造型能力,锻炼手感。

  尝试使用陶泥制作陶艺作品。

  (3)五月份。制作陶艺,掌握制作方法、技巧。

  深入学习陶艺,练习各种制作方法、技巧并能熟练掌握。

  能做出成功的陶艺作品。

  (4)六月份。让学生接触陶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下半年看展陶艺课打基础。

  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制作陶艺的过程,可以是现场看,也可以是视频观看。

  学生尝试玩陶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本期预计效果:

  A、漫画:

  (1)低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20幅优秀作品。

  (2)中高年级学段期末能完成15幅优秀作品。

  B、陶艺:

  (1)教师对陶艺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有能力进行陶艺教学。

  (2)教师出5件陶艺作品。

  5、期末汇报展示:

  A、漫画:将选出的35件优秀作品进行装裱,举办校园漫画展,邀请学生、教师参展。

  B、陶艺:教师展示制作陶艺的过程,可现场、可视频。

  课程实施方案 14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总体目标

  1、开发具有学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

  2、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

  4、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型校本课程。

  三、课程原则

  1、主体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5、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1、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启动、筹备。

  (2)评议、审核。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2、学生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出学生的优点。评价的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帮扶最好的小组等。

  3、教师评价:

  对授课教师的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七、校本课程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做好示范。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

  4、时间上的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4)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04-14

德育课程实施方案06-02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04-14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3-07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0-08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20篇)01-10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12-10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2-26

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09-16

最新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5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