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1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 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2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使命和责任。了解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与方法,增强了自己应对紧急突发安全事件和防灾避险的意识。对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增强了信心。现根据我校现状做如下改进方案。
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我校办成较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就要有一支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团结向上,大公无私的班子队伍,让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绩效挂钩,奖惩分明。建议组织考虑组建新的领导班子,使之带领全体教师把我们的学校办成一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2、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的好坏在教育,教育的好坏在教师,我们的现状是教师年龄偏大人员富裕,闲散劳动力过多,主要劳动者业务能力不均匀。因此通过改组把年龄大的调剂到后勤、总务、安保、门卫等方面。把年富力强的、业精人勤的调在第一线,合理安排工作量,奖罚严明,质量与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与职称相连,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后勤保障队伍。
经过教师队伍的调整,把责任性强,身体好,教学能力相对弱的中老年教师编排在后勤、门卫、图书、仪器的管理和相应岗位的治保工作。使全体教师人尽其用,用其在岗。齐心协力搞好教学服务工作。
4、聘用一支身体健康、责任性强、热心服务于餐饮工作的饮食服务人员。保障师生饮食服务与安全。
二、建设一批安全的教学与服务设施。
1、坚固的校舍
借助“危改项目长效机制”建设坚固而几静的教室和办公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2、安全的住宿设施
建造两栋教师宿舍和学生公寓,为寄宿制学校的师生提供安全的住宿条件。
3、建设一支精良的安全保障队伍
依据学校实际挑选一批责任性强,爱岗敬业的教师组成学校的治安队伍,确保门卫、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4、利用和当地村委会紧密联系,和家长签订责任书的方式确保当地社会环境不影响学生或学校的正常秩序。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3
为了加强的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教职工工作秩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现依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作如下要求:
一、作息时间制度:
1、 教职员工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中午12:55上班,下午4:15下班。
2、 实施晨间管理制度,班主任 7:20进入班级管理,并安排好晨扫事宜。
3、 总护导7:00上岗,护导老师7:10上岗,指导学生课间安全活动。
4、 二分钟预备铃响,任课老师即进教室,带好所需用品,组织管理眼保健操、室内操,课内不随意离开教室,无特殊原因不得擅自让学生离开教学课堂。
5、 每月的第一周为大升旗仪式,全体教师7:35到达指定地点。
二、考勤制度:
1、 建立考勤登记表,各部门设立考勤负责人,将每位教职员工的出勤情况用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作为考评的依据。
2、 实施考勤的基本单位由各部、处、室自行确定。
3、 考勤表由考勤单位保存一年,以备查询统计。
4、 教师每月迟到累计5次以上(含5次),免于当月全勤奖奖励,情节严重者另下浮结构工资5%——20%。
5、 教师未经部门请假无故离校者视为旷工处理(按教育局相关规定执行),免于当月全勤奖奖励,并视情节轻重及态度好坏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如与考核、岗位聘任挂钩)。
6、升旗仪式、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外出听课、培训)擅自缺席者视矿工处理。
三、几种休假制度及待遇:
(一)病假:
1、 工作时间因生病出外就诊需要先向所在年级部登记请假,离校就诊半天以上或每月离校就诊时间累计超过24小时则按照病假处理)
2、 教职员工请病假必须有医院出具的病假单,经部门领导批准(特殊情况应及时电话告知所在部门领导),方为有效。
3、 病假的批准权限及手续:
(1)、两天以内(含2天),持病休证明,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并登记备案,同时报校长室备案。
(2)、3天以上,报校长办公室,经主管校长批准,并登记备案。
(3)教师病假相关资料,部门应每月上报校办存档。
4、 病假待遇:
(1)、教师休病假应按有关规章扣除相应课时工资,免发当月全勤奖奖励。
(2)、教师持有病假单,如能按学校安排的课表上完当天的课,在完成工作量的情况下,经部门主管同意回家休息则不扣课时工资。
(3)、长病假按上级部门统一规定办。
(二)、事假:
1、 教职工因事请假,必须事先向有关部、处、室提出申请,说明原因,得到批准者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请假。
2、 有事需离校2小时以内者经年级部批准,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方可离校。
3、 事假的批准权限及手续:
(1)、事假在2天以内(含2天),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并上报校长办公室。
(2)、事假在3天以上,由所属部、处、室主任签署意见,并报主管校长批准。
(3)、部、处、室负责人请假,需经校长批准。
(4)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外出开会,需把会议通知交校办备案。
4、 事假待遇:
(1)、事假一天以上扣课时工资,免于当月全勤奖奖励,月累计3天,按规定扣除相应国发工资。
(2)、事假累计超过5天者,扣除当月部分结构工资外,还要扣除当年部分的年终考核奖,并按规定扣除部分国拨工资。
四、加班奖励制度:
1、 教师加班,在学校认定的情况下,带学生外出活动(如参加各类比赛、演出,进行社区服务等)校内加班1天30元,校外加班一天40元。
2、 职员加班,在学校认定的情况下来校完成工作者,加班费20元。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管理措施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6
一、课程管理的含义:
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 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 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广义而言,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狭义而言,课程管理指对课程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是学校内全体教师对学校内课程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二、课程管理的内容:
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管理,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的重要管理活动和职责。
从课程行政管理角度来说,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关于课程计划: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课时的规定等的管理。
(2)关于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国家课程标准、地方标准、学校评价标准、教科书拟定标准、教科书标准等的理解与探讨。
(3)关于课程编制:主要包括对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年度教学计划的拟订、教学日数与课时的确定、课时表的制作等。课程编制是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
(4)关于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材教具的检点、教案的编写、班级管理的指导等。
(5)关于课程实施的条件:主要包括教材教具的整顿、设施设备的整顿、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选择等。
(6)关于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指导、测验管理、课程的改进等。
三、课程管理政策: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是一个管理层面的概念,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基础教育课管理的主体由单一的国家管理扩大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共同管理,地方和学校也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地方和学校从原来对课程的机械接受、被动执行,转变为分别从自身的角色定位出发,根据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所享有的课程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义务,与中央一起共同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创造性的管理。
四、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1)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开齐开足课程,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2)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间的关系,保证国家课程质量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校本化的进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争取更高更优的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5)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6)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7)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五、学校课程管理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
2、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校长应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立足学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六、实施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办法。给新时期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对国家课程的管理。
1、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
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2、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根据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分科课程或综合课程;同时,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办出有课程特色的学校。
(二)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管理。
1、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2、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反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3、加强校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管理与开发地方课程的能力。
4、地方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加强地方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发展和提高教师参与地方课程实施、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5、地方课程的评价
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将地方课程的教学应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内容。
地方课程的评价。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三)合理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中的一大创举,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成长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我校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1、完善组织。
建立完善组织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并由教导处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2、制定方案。
我们根据校本课程所具有的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学校的特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研究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科研等作了周密而又长远的部署。
【学校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3.学校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