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2020-12-25 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篇1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设计方案 篇2

  一、设计背景:

  一天晨间活动时,一个小朋友把一张色彩鲜艳的广告纸顶在头上,一边跑一边喊:“看我的帽子好漂亮,飞了、飞了?.”。当时我没有太注意她的举动,一会儿工夫,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所谓的“帽子”顶在头上,有的将捡来的树叶当帽子,有的拿小人书当帽子,还有把自己的衣服顶在头上当帽子?? 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帽子”。于是我就想,既然小朋友对帽子很感兴趣,那就设计一个与帽子有关的活动吧。现在已经是大班了,幼儿都会进行单一的绘画、吹画、剪贴、撕纸和折纸,而且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没有尝试过用多种方法综合作画。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想借这个机会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工具和多种材料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的帽子。《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设计帽子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工具和丰富的活动材料,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设计和装饰帽子。通过此活动,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多种美术技法相结合来设计帽子,并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装饰。

  2、通过设计和装饰帽子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交流中提高幼儿的表述能力,增强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 情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大胆地用各种美术技法及不同材料来设计帽子和进行装饰、展示作品时能用流利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观看别人作品后的感受。

  2、难点在于幼儿对帽子的设计和装饰时,很多小朋友很可能会考虑不到帽子的整体效果,会出现脏、乱的现象。

  四、活动准备:

  1、家长工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帽子和图片,并带到幼儿园来。

  环境创设:将老师和幼儿收集的帽子和图片摆放在活动室里。

  2、物质准备:课件《帽子舞会》 各种形状硬纸块 绘画纸 广告纸 小盒子 彩色毛线 浆糊 水彩笔或油画棒 彩色皱纹纸 蜡光纸 闪光纸 音乐磁带 录音机 剪刀 订书机 松紧带 多媒体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随着音乐进入教室。

  1、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地上有很多脚印,你们知道是谁

  的吗?”这时故意留下悬念,让幼儿对活动充满想象。

  2、“我们跟着脚印一起去看看吧!”教师直接用语言导入法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来。

  (二)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1、讲一讲、说一说自己见过那些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

  2、你制作过帽子吗?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利用经验法和回忆法加深幼儿对各种帽子的印象。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前教师准备了多种工具、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的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操作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遵循幼儿的自选性和自主性原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喜欢的技法和喜欢的活动材料来设计和装饰帽子。

  2、幼儿作品展示。

  六、活动延伸:举办《帽子舞会》

  教师让幼儿把自己装饰好的帽子戴在头上,随着音乐进入到布置好的舞会中尽情的玩耍??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不一样的高一 有你更精精彩

  2、活动背景:高一的学生,开始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言行上不尊重,特别是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说教的时候,甚至对一些日常的规章制度也抱有挑衅心理。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分享不一样的高一生活,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

  三、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尊师重教的素材。

  2. 搜集有关伟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3. 准备歌曲《感恩的心》。

  4. 联系高年级的学生或已毕业的学生。

  四、活动形式

  1、故事分享

  2、爱的感受传递——请高年级或者已毕业的毕业生分享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和事迹

  3、朗诵

  4、动手写

  五、活动内容

  1、《感恩的心》,我来说一说对教师的认识和评价

  2、我熟悉的名人尊师活动

  3、高年级学长或者已毕业学生对对教师的尊重与感恩,还有遵纪守法对学生的益处

  4、高一学生的初期理性心理与潜在感性心理的分析,分享心理教师提供的视频。

  六.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2. 写下你对老师感恩的理解,并分享你的看法。

  3. 诗歌朗诵《让尊师重教在校园同行》。

  4. 男女小合唱《忘不了你》。

  5. 换位思维,假如你是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

  6. 全班宣誓《班级共勉誓词》。

  7.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抢眼,积极踊跃的投身到活动准备中,并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些是可喜的事情。

  班委会对于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参与和活动的后勤方面做的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但是在人员安排和调度上,表现出准备的不够充分和思维的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反思和总结的事情。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体会和反思:高一是精彩的,但高一不一定能精彩,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初三这个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

  高一的新生,又如何做精彩生活的主人,我们要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

设计方案 篇4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设计方案 篇5

  【适用教材】宁教厅审定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软件frontpagexx

  【适用年级】初二年级

  【适用单元】网页制作第1节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了解网页的基本概念;

  (2)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方法;

  (3)学习制作只包含文字的网页。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网站的建立与创建文字网页的操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和分类汇总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建立网站

  (2)难点:将网页存在网站内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网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先前我们学习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我们所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以网页形式存在于网络中,大家想不想拥有自己创建的网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回答: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制作网页,到底什么是网页呢?

  二、新授

  任务一:大家打开课本p57-58,通过阅读了解网页概念,网页与网站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2分钟)并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

  小结:

  1.网页使用文字、图形、声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形式表达信息,使表达的信息更加鲜活;2.网页如同大家一样都必须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网站;

  3.存在网站中的网页之间采用了链接式的方法将网页串接起来。

  任务二:在我们了解网页与网站后,会有疑问:使用什么软件制作网页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p58,同时跟随课本启动这个软件。

  学生阅读并实践……

  小结:

  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选择它,还有别的软件吗?有,如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等,课本中使用了frontpage这个软件简单易学,并且窗口与我们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都是基本一致的。

  任务三:我们知道了网页的制作软件,我们将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这就需要我们确定一个网站的主题,并以此主题准备网页的素材。我们以课本p64的4题为以“锦绣中华”为主题创建网站,结合课本p60-61在d盘下创建自己的站点,站点名可以自己取,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英文或数字做为站点名。

  学生小组讨论并实践……

  (提示)站点默认是在mydocuments下,在此也可以输入自己要想建文件夹名称,也可以输入已经存在的文件夹名称,系统可以把它转换为站点。

  可以将易错点进行广播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

  任务四:我们通过打开一个网站,网站中的第一个网页清晰明了地对网站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这样的网页通常人们称之为“主页”,那么我们也开始创建自己简单的“锦绣中华”主页并保存在自己的网站中。结合课本p61完成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

  (提示)敲回车时两行文字间距大,按住shift键再敲回车键就是正常行距了。

  广播教学:我们建立网页默认名称是new_page_1.htm,但是通常使用的主页文件名是index类型,是web页。除了主页以外,其他的网页名称大家可以自由命名(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英文或数字做为网页名,上传到网上后易于检索到,地址不易出错。)保存时有两个文件夹,_private文件夹用来存放制作网页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一些文件,请大家不要随意删除,以免影响网页的浏览效果;images文件夹用来存放网页中用到的图片文件,大家在今后的网页中使用到的图片全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这样有利于网页文件的管理。主页保存在建立站点的文件夹中,此文件夹有它独有的图标。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语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知识点训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 识记训练:背诵本诗。

  八,作业 。

  1, 背诵课文。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1.【精华】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2.【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八篇

3.【精华】设计方案范文7篇

4.【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

5.【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

6.【精华】设计方案范文七篇

7.【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8.【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国际象棋比赛活动方案 下一篇:亲子活动方案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设计方案

2020-12-25 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篇1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一。教案内容:《观潮》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四.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五.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感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

  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八、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设计方案 篇2

  一、设计背景:

  一天晨间活动时,一个小朋友把一张色彩鲜艳的广告纸顶在头上,一边跑一边喊:“看我的帽子好漂亮,飞了、飞了?.”。当时我没有太注意她的举动,一会儿工夫,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所谓的“帽子”顶在头上,有的将捡来的树叶当帽子,有的拿小人书当帽子,还有把自己的衣服顶在头上当帽子?? 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帽子”。于是我就想,既然小朋友对帽子很感兴趣,那就设计一个与帽子有关的活动吧。现在已经是大班了,幼儿都会进行单一的绘画、吹画、剪贴、撕纸和折纸,而且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没有尝试过用多种方法综合作画。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想借这个机会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工具和多种材料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的帽子。《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设计帽子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工具和丰富的活动材料,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设计和装饰帽子。通过此活动,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多种美术技法相结合来设计帽子,并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装饰。

  2、通过设计和装饰帽子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交流中提高幼儿的表述能力,增强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 情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大胆地用各种美术技法及不同材料来设计帽子和进行装饰、展示作品时能用流利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观看别人作品后的感受。

  2、难点在于幼儿对帽子的设计和装饰时,很多小朋友很可能会考虑不到帽子的整体效果,会出现脏、乱的现象。

  四、活动准备:

  1、家长工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帽子和图片,并带到幼儿园来。

  环境创设:将老师和幼儿收集的帽子和图片摆放在活动室里。

  2、物质准备:课件《帽子舞会》 各种形状硬纸块 绘画纸 广告纸 小盒子 彩色毛线 浆糊 水彩笔或油画棒 彩色皱纹纸 蜡光纸 闪光纸 音乐磁带 录音机 剪刀 订书机 松紧带 多媒体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随着音乐进入教室。

  1、老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地上有很多脚印,你们知道是谁

  的吗?”这时故意留下悬念,让幼儿对活动充满想象。

  2、“我们跟着脚印一起去看看吧!”教师直接用语言导入法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来。

  (二)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1、讲一讲、说一说自己见过那些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

  2、你制作过帽子吗?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材料、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利用经验法和回忆法加深幼儿对各种帽子的印象。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前教师准备了多种工具、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的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操作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遵循幼儿的自选性和自主性原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喜欢的技法和喜欢的活动材料来设计和装饰帽子。

  2、幼儿作品展示。

  六、活动延伸:举办《帽子舞会》

  教师让幼儿把自己装饰好的帽子戴在头上,随着音乐进入到布置好的舞会中尽情的玩耍??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1、活动主题:不一样的高一 有你更精精彩

  2、活动背景:高一的学生,开始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言行上不尊重,特别是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说教的时候,甚至对一些日常的规章制度也抱有挑衅心理。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分享不一样的高一生活,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

  三、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尊师重教的素材。

  2. 搜集有关伟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3. 准备歌曲《感恩的心》。

  4. 联系高年级的学生或已毕业的学生。

  四、活动形式

  1、故事分享

  2、爱的感受传递——请高年级或者已毕业的毕业生分享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和事迹

  3、朗诵

  4、动手写

  五、活动内容

  1、《感恩的心》,我来说一说对教师的认识和评价

  2、我熟悉的名人尊师活动

  3、高年级学长或者已毕业学生对对教师的尊重与感恩,还有遵纪守法对学生的益处

  4、高一学生的初期理性心理与潜在感性心理的分析,分享心理教师提供的视频。

  六. 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2. 写下你对老师感恩的理解,并分享你的看法。

  3. 诗歌朗诵《让尊师重教在校园同行》。

  4. 男女小合唱《忘不了你》。

  5. 换位思维,假如你是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

  6. 全班宣誓《班级共勉誓词》。

  7.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抢眼,积极踊跃的投身到活动准备中,并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些是可喜的事情。

  班委会对于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参与和活动的后勤方面做的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但是在人员安排和调度上,表现出准备的不够充分和思维的局限性,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反思和总结的事情。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体会和反思:高一是精彩的,但高一不一定能精彩,因为学生刚刚经历了初三这个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

  高一的新生,又如何做精彩生活的主人,我们要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要在身心、纪律和情感上适应高一的生活。

  尤其是要明白老师在高中生涯中的引领、塑造和催生功能。

设计方案 篇4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设计方案 篇5

  【适用教材】宁教厅审定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软件frontpagexx

  【适用年级】初二年级

  【适用单元】网页制作第1节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了解网页的基本概念;

  (2)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方法;

  (3)学习制作只包含文字的网页。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网站的建立与创建文字网页的操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和分类汇总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建立网站

  (2)难点:将网页存在网站内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网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先前我们学习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我们所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以网页形式存在于网络中,大家想不想拥有自己创建的网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回答: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制作网页,到底什么是网页呢?

  二、新授

  任务一:大家打开课本p57-58,通过阅读了解网页概念,网页与网站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2分钟)并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

  小结:

  1.网页使用文字、图形、声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形式表达信息,使表达的信息更加鲜活;2.网页如同大家一样都必须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网站;

  3.存在网站中的网页之间采用了链接式的方法将网页串接起来。

  任务二:在我们了解网页与网站后,会有疑问:使用什么软件制作网页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p58,同时跟随课本启动这个软件。

  学生阅读并实践……

  小结:

  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选择它,还有别的软件吗?有,如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等,课本中使用了frontpage这个软件简单易学,并且窗口与我们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都是基本一致的。

  任务三:我们知道了网页的制作软件,我们将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这就需要我们确定一个网站的主题,并以此主题准备网页的素材。我们以课本p64的4题为以“锦绣中华”为主题创建网站,结合课本p60-61在d盘下创建自己的站点,站点名可以自己取,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英文或数字做为站点名。

  学生小组讨论并实践……

  (提示)站点默认是在mydocuments下,在此也可以输入自己要想建文件夹名称,也可以输入已经存在的文件夹名称,系统可以把它转换为站点。

  可以将易错点进行广播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

  任务四:我们通过打开一个网站,网站中的第一个网页清晰明了地对网站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这样的网页通常人们称之为“主页”,那么我们也开始创建自己简单的“锦绣中华”主页并保存在自己的网站中。结合课本p61完成操作。

  学生动手实践……

  (提示)敲回车时两行文字间距大,按住shift键再敲回车键就是正常行距了。

  广播教学:我们建立网页默认名称是new_page_1.htm,但是通常使用的主页文件名是index类型,是web页。除了主页以外,其他的网页名称大家可以自由命名(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英文或数字做为网页名,上传到网上后易于检索到,地址不易出错。)保存时有两个文件夹,_private文件夹用来存放制作网页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一些文件,请大家不要随意删除,以免影响网页的浏览效果;images文件夹用来存放网页中用到的图片文件,大家在今后的网页中使用到的图片全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这样有利于网页文件的管理。主页保存在建立站点的文件夹中,此文件夹有它独有的图标。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语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知识点训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 识记训练:背诵本诗。

  八,作业 。

  1, 背诵课文。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1.【精华】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2.【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八篇

3.【精华】设计方案范文7篇

4.【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

5.【精华】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

6.【精华】设计方案范文七篇

7.【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8.【精华】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国际象棋比赛活动方案 下一篇:亲子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