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化建设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和《南开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方针,在我校"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多媒体移动电教车9部,信息技术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学校现已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各教室没有固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
3、学校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正在努力形成体系完备、管理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组织建设
成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工作职责,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
四、制度保障
1、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登记使用制度》等。
2、建立健全《学校门户网站管理制度》、《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办公室信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资源制作及存储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等。
3、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校园网络安全制度》。
五、建设内容
1、20xx-20xx年学校教育资源开发计划
①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平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探索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鼓励教师开展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业评价的探索。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学校将组织教师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便捷、实效。
②班级管理的数字化
以校讯通、班级博客为基础,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应用学校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班集体建设,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
③学校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的学校的校务、教务、德育、总务等各类管理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其中包括教职员工、工作学习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业管理信息、评价信息等。
④网站建设的多元化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使校园网站充分发挥体现展示学校形象、集成教育资源、彰显师生发展、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的风采。完善学科教学主页,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交流。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的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校级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①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②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请专家作讲座,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3、完善学校信息化设施条件,为共享区级优质资源创造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为每名教师人手配备一部笔记本电脑;
②各教室(含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③建设1个多媒体会议厅,1个电子阅览室,1个电子语音室,以及1个符合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的信息技术教室。
信息化建设方案 2
一、活动目标
利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依托泉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边远地区,采用点对点、人对人的方式进行优质资源辐射、帮扶、互动。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实现校际、学科、教师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加大对玉湖学校、蓝田中学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各有关学校开展工作,推动建设项目有效落实,特成立“溪安八中帮扶玉湖学校、蓝田中学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名单如下:
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负责协调项目工作的落实;抓紧实施进度,并报送每季度的工作进展情况。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一)工作任务
1.该项目由教研室负责,推选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部分优秀教师,共64人,按照1:1的`比例与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教研结对帮扶活动;根据县教育局的实施方案制定本校具体的辐射、帮扶实施计划;在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之前先做好优质资源储备等相关准备工作。
2.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之后,主动联系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互认为好友,为对方提供本学科各种资源,或根据对方要求帮助建设新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谢章棋副校长负责每季度汇总、填写《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情况表》(附件2)并报送教育局生产装备站进行绩效考评。
(二)实施进程安排
xx年完成本项目建设,并长期开展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具体建设实施进程如下:
二至三月份:项目启动阶段。根据教育局安排确立帮扶关系;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上报需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客户端教师的相关信息。
七至八月份: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泉州市教育局开设的`暑期应用培训;我校初中教师与玉湖学校、蓝田中学教师在信息关联基础上,相互在网络学习空间建立好友关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九月份:组织相关8所项目学校全面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进行回顾总结,并完善持续帮扶方案。
本项目具体工作进程实行季度报告,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向教育局生产装备站书面汇报。
四、组织实施
1.要加强领导,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帮扶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帮扶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4.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并与结对学校达成协议。
信息化建设方案 3
一、现状分析:
校区是20xx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9、选取部分班级,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试验,加快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步伐。
信息化建设方案 4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教育现代化,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焦作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沁阳市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沁教文·20xx·1号)和《20xx年实验小学工作思路》,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构建学校“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共享优质资源,建设智慧教育。
2、实现“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体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
3、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应用常态化。
4、提高校园电视台节目质量,每周更新一期节目,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亮点。
5、学校网站能正常访问,定期更新,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FTP服务器(校级资源库),班班通同年级、同学科及跨年级资源共享。
2、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3、装修校园电视台,提高录播质量。
4、对网站进行升级改造,添加手机客户端功能,增加《实小风景线》电子版和《网络咨询》两个板块。
(二)推进“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探讨,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市信息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骨干教师赛课,语数外各推出1至2节精品课,作为样板课,在全校进行推广。
2、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校“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组,对全校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微课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3、全员进行赛课,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精品课。
4、将ppt课件、微课应用和英语网络教材的使用作为学校赛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师上课能够正确使用班班通设备,凡是上课时不能正确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能评为达标课。
5、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微课制作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进行展示。
(三)大力建设学校资源库及平台
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样本资源库,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和师生信息化成果展示。
1、用好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人人会登陆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能够在线阅读,在线交流。
2、开展班级资源库评选活动。分优秀、合格和差三个等级,并在晨会上进行优秀班级资源库命名,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周评选一次。
3、征集20xx年以来教育教学优秀资源活动,充实学校资源库。
4、建立实验小学微信平台,人人参加微信,教师每周在微信上最少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交流。
5、开展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筛选优秀学生网页作品在学校网站展示。
(四)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在线的运用
1、规范公文流转。上级和学校文件、通知等必须在教育管理在线上进行运转。
2、撰写教学反思。教师和行管人员坚持每天写好教学反思、工作日志。
3、每学期最少开展两次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优秀日志、教育反思评选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信息化优秀科室评选活动。
5、优秀微课作品在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展示。
(五)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
1、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制作节目,实现周周有节目。
2、在教育台指导下,增加师生DV校园、才艺秀和感动实小人物事迹展等版块,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的兴趣,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3、邀请知名节目主持人到校与家长、师生代表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和影响力。
4、围绕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坚持每月将好的.节目和新闻线索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推荐,提高学校知名度。
6、每周将校园电视台节目链接到学校网站上,并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的积极性。
(六)创焦作一流校园网站
建成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平台。
1、对学校网站进行升级改造。美化学校网页,在现有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实风景线》电子版块和师生各类信息运用(网页制作)版块。
2、增加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快速浏览。
3、实现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与学校网站链接,所有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或行管撰写工作日志时,必须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登陆。
4、规范网站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严格网站工作审批程序,建立科室信息员工作制度,重要活动、新闻时效性强的工作要当天活动、当天更新。
5、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选择优秀微视频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信息中心要对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各项教育信息化手段。各处室每周至少向信息中心上报五条信息。
3、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成立信息工作专项督导组,由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参与,对各科室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对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科室或责任人进行责任问效。
信息化建设方案 5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
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方案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学生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②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
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④组织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做到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安排,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2.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中级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加强学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校园网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学校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校内资源库系统、在线教学系统、德育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近期内重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硬件层面:应加强管理,及时监控,确保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顺畅运行,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服务。
②软件层面:加强学校主页建设,确保学校主页拥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对外宣传,一是为扩充各个子系统作相应的准备。
③逐步开展各教研组、部门的网页建设;给有兴趣的教师以适当的培训,大力提倡教师建设个人主页。
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教研组、部门主页建设,两年内有三到五个的教师主页。逐步建设学校行政办公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无纸化办公,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使全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上个新台阶。
信息化建设方案 7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关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校园社区、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实训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
(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
(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职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
(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
(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
(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
(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五)不断加大硬件投入
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电信光纤接入,100兆交换到桌面;为教师配备进行教育教学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年度推进计划
1、20xx年推进计划:
(1)达成指标:
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购置一批校园网的设备,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学校的网站初具规模,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具体措施:
购置搭建校园网的服务器,淘汰一批老旧无法使用的设备,为每一位教师配备教育教学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始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开展教学课件的评比、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承担上级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科研课题任务,切实做好课题申报和开展、实施工作。
2、20xx年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随手可得”,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搭建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
(2)具体措施:
校园网的硬件设备基本达成,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尽量保证24小时不断网。完成OA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教务、学籍、后勤、智能排课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实训管理信息化等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使校园网站在校园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新校区建设的目标,积极参与制订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体教师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
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积极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积累本校的教学精品课例,以点带面,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
3、20xx年推进计划:
(1)达成目标:
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网站建设多元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普及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具体措施:
积极参与制订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新校园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创建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网站建设多元化,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尝试开创“网上名师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校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教师、学生、社会;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开设、发展特色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信息技术论文比赛赛、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今天,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将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全年计划,全面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方案 8
一、背景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盛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五、检查及总结
1.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
2.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
3.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
信息化建设方案 9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针对我校信息化应用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
1、软、硬件基础建设方面:一方面,教育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了区域性的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缩小了因教育投入问题所导致学校之间的信息化软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硬件设备陈旧,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化应用包括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师生成长,家校沟通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导致学校现阶段仅仅实现了多媒体使用记录、大部分教师虽建有自己的博客,但更新不及时,教师资源积累较少,大部分教师经常百度搜索课件,可用性、实用性不强。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教师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以及上网浏览,上传、下载文件,能用ppt制作简单课件进行教学,但处理Flash和视频等问题难度较大,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1、新校址网络建设规划
通过教育局、兄弟校、集成商多方面咨询学校网络建设意见,制定学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2、加强教师培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一,对教师信息化认识,转变教师观念
第二,围绕教学软件及学科工具平台,降低教师制作课件的难度
第三,东师资源库、教师备课、授课平台培训
第四,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培训
3、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平台的深度应用
教育资源开发与积累,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体现,本学期将依托东师资源库,建设本校优质资源库。重点建设学科工具平台课件资源以及各学科微课资源,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共享优质资源,定期统计教师上传下载使用资源情况,及时通告并计入量化。
各管理平台,明确分工,专人负责,通过培训,本学期实现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办公系统(校讯通)、档案管理、设备保修等方面的全应用。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第一,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多媒体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
第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将现有教学资源用足用好。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
5、校园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作为宣传学校的平台,是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和更新,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各部门需求,完善网站功能。
6、信息技术常规工作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积极开展以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为主二课堂活动,积累优秀作品,为来年评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取得好的成绩。
7、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可操作性激励机制。对应用好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奖励,并和评先、晋级挂钩,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总之,要转变观念为先,按照区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要求,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到更好水平。
信息化建设方案 10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重要。特别是二期课改的深入和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现代教育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都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展。为能使学校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组织健全,责任落实
1、学校拟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使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有坚强的组织保证。
2、学校将成立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设主任一名,工作人员若干名,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工作。
3、信息中心人员要有具体的工作分工。对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保养维护等工作落实到人,真正使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的得以开展。
二、挖掘潜力,完善条件
1、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学校在本学年将对电脑房予以改建和完善。按照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配齐学生使用电脑80台,同时实现实验大楼光缆的连接 。
2、利用学校原有的几十台老电脑,建成电子阅览室,使学生能尽早上网学习,查找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教学需要提供条件。避免信息技术课和师生电子阅览的冲突。
3、成立教师课件制作室。学校准备在多媒体教师隔壁设立教师课件制作室,让教师有专门的可见制作设备,并安排专人管理。同时,制作时将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微格教学所需要的录像、光盘制作等工作。
三、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1、学校信息中心成立之后,将会同教导处等相关部门组织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大奖赛、师生课件制作大赛等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各类教学活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2、本学年,学校将会同教务部门组织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校本培训,并将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及能力,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工作常规检查之中。
3、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今年,学校将为各办公室配齐电脑并接入宽带网,积极推进教师网上备课、学校常规工作的信息化,逐步实现校园办公的无纸化目标。
4、完成上级部门的相关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作努力,将学校信息化工作推向深入。
信息化建设方案 11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是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执行组织,担负着学校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建设、管理、服务、维护的智能。具体的工作任务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考核;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了解、研究、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把关负责;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管理及运行服务
二、校园网建设:
负责校园网络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负责校园网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维护,确保校园网出口线路的畅通;负责学校中心机房的安全和环境保障,负责学校应用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措施,及时发现系统安全漏洞,防止网络攻击,保障校园网计算机安全及网络杀病毒系统等;负责学校各职能部门计算机联网、IP地址分配及网络线路的故障维护。
三、网站建设:
承担学校门户网站、教育教研等网站的制作与技术指导;负责网站信息资源的收集、制作、利用、发布,做好网站内容日常更新,做好学校网上宣传。
四、教学服务:
负责网络教学的推广与应用培训,配合学校教研室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课件、教案、试题、教学光盘等);协助教导处及相关老师进行各级精品课、优秀课、教学团队、示范中心、教改成果奖等网上申报工作;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贯彻执行本校的教学计划,提高全省信息技术考试的通过率;承担学生信息学竞赛辅导工作。
五、电教管理:
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多媒体教室设备;负责对学校各职能办公室、广播站、文印室等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负责为全校师生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六、照相录像:
承担校内宣传和教学工作的录像和照相任务,学科研究等专题片的制作,硬盘复制、光盘刻录、图片扫描、视频采集等。
七、信息化培训任务:
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培训工作,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软件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能。
八、团队建设:
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要逐步选聘、培养优秀人才,形成一支由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教育教学、电教、管理及服务等各类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要有很强的业务经验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方案 12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依据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要求,针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规章制度。
2、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全校100%的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校园网将成为校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5、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 加强校园网建设。
(1) 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3) 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6、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7、协助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教研组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教研组的任何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科室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拓创新的工程,是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组织领导必须有力到位。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经费投入
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大教育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年度预、决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
3、建章立制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完善电教器材的管理制度(出借制度、使用制度和赔偿制度);保障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等系统使用率高;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权限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有具体应用的评估、考核和奖励机制,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建设方案 13
一、背景
“十五”期间,全国残接洽统的信息化建设呈疾速发展趋势。技术运用环境笼罩全国,技术应用程度一直进步,信息技术步队扩展。
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踊跃推广应用业务应用体系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余个不同情势的残疾人网站,构成必定范围的网络宣扬平台和信息资源聚集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领》,制订本计划。
二、义务目的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衔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树立和完善同一的残疾人工功课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进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美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系统,增强统计轨制治理跟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阻碍技巧与利用。
三、重要办法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装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职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巧的遍及培训,制定培训打算和考察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盘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尺度,负责全部网络平台的组织实行、和谐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渐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要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持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保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障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畸形交流。
配合重点业务范畴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实现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承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础造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域要建立起城市核心网络,并尽力向基层延长。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应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供给数据。
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然与信息资源共享,充足开发应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计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措施,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干信息的收集、收拾与宣布。
建破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制,标准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盛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效;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本身宣传与推广,加强网站与媒体的配合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习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历、纯熟控制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分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剖析才能的培育,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发展专项课题研讨,做好统计帮助决议服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信息化建设方案04-04
信息化工作建设方案05-16
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08-25
信息化建设方案最新06-04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05-18
智能信息化停车场的建设方案05-29
2023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05-19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01-26
信息化建设工作简报05-12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20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