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小衔接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
(一)每年3月-9月,活动时间为六个月。
(二)活动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年级。
三、活动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方面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四月份开始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逐步增长,生活、游戏时间逐步缩短。如集体活动时间由每节25分钟可延长为30-35分钟,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教师方面
1.学习幼小衔接文章,精通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掌握小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要求。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三)家长方面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定时作息;如: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3月)
(一)我园成立幼小衔接指导小组。
(二)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4月-6月)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任务、安全意识。
(二)参观小学、体验生活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6月份组织大班幼儿参观第八小学,主要包括:
(1)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2)回园后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三)课间衔接、社会适应,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布置、玩具投放以及教师跟从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们在小学的课间活动与幼儿园"课间"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适应困难所引起的,甚至会导致孩子们在小学一日长达40分钟的课间活动中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础。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6月-9月)
(一)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得整改措施。
(二)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分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写一篇有关"幼小衔接"的教育心得。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教师充分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我园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五、幼儿园幼小衔接具体活动内容
1.组织学习幼小衔接的理论,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3月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3.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
4.逐步延长上课时间,每节课30-35分钟,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5.学记口述日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6.开展"小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为他人服务意识。
7.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8.带领大班的幼儿参观第八小学。主要内容包括:
(1)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2)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
(3)旁听一年级的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4)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9.开展"快乐课间十分钟"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能力。
10.请家长为幼儿带简易书包,开展"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幼儿整理文具、爱护文具、保管文具、认清楚自己的文具的能力。
11.开展"离园倒计时"主题活动,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养成"自己的事自6月
幼小衔接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目标,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衔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能有意识的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为幼儿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通过活动,使幼儿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通过活动,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三、具体措施
教师
1、做好幼小衔接知识的培训学习,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要能与小学衔接。
2、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要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幼儿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逐步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早睡早起,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同时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可适当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完成穿脱衣服、鞋袜;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正确使用手帕,保持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级管理工作【值日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二)培养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培养幼儿做事要有计划,井然有序,不拖拉。
2、培养幼儿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通过各种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与品质。
(三)重视幼儿情商发展
1、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主动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增强幼儿获得成功的信心。
3、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往,鼓励幼儿建立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四)提高幼儿学习适应性
1、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
3、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课堂环境接轨,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
4、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
家长
1、班级通过家园联系栏、校信通、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并开展“幼小衔接”主题系列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2、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作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物质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幼小衔接”主题系列活动安排
1、"我心中的小学"。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回园后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根据主题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时间:暂定6月20日周一)。
2、“大手拉小手”。邀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幼儿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3、“珍贵的一分钟”。让即将入小学的幼儿感知时间,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及珍贵,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4、毕业典礼及汇报演出。时间6月底,具体活动要求见幼儿毕业典礼方案
四、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上交(主题展板布置、活动照片。
幼小衔接方案3
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幼小衔接方案4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招生推广活动,走近生源终端,快速扩大招生生源,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行业领导地位,维护行业利益持续增长。
二、活动形式:
(一)加大咨询师打电话邀约量,每天要打30通以上的电话;(二)加强外联力度,和学校周边幼儿园、小学搞好关系;(三)增加超市、广场、主要道路、小区等设咨询台和发传单;(四)学校楼下设咨询台;(五)多形式的合作和广告。
三、活动主题:
今天我上小学了
四、活动策略:
用参观小学校园并体验小学生活为噱头,帮助孩子提前认识并感受小学生活,给孩子一个彩排的机会。
很多幼儿园都会带学前班的孩子参观小学的活动,我们就要赶在幼儿园做这个活动前,以这样的方式邀约家长带孩子来参与。
五、具体步骤:
(一)吸引到访:参观小学校园并体验小学生活1、时间:幼小衔接的第一次课(周末)2、当日课程设计:小学生活的第一天
3、招生对象: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小朋友(5--7岁)(二)现场讲解和体验幼小衔接课程1、两个目标
(1)争取现场报名:通过现场讲解和体验,结合激励方案,促进现场成交(包含定金)。(2)为下次跟进做铺垫:当家长参观完小学没有及时报名,我们告知其开课时间,在开课前追踪跟进。 2、现场流程
(1)公开课
公开课老师要提前过课,将公开课试讲到炉火纯青,保证现场效果。(2)幼小衔接讲座
可提及公开课时孩子们的表现,抓一些典型案例来进一步分析,再结合幼小衔接讲座文本里面的内容可从专业上学术上抓住家长的心。(3)注意事项
30分钟公开课(家长孩子在一起)20分钟幼小衔接讲座(带着孩子参观学校)10分钟注意事项(带着孩子休息)30分钟促单(家长孩子在一起)
幼小衔接方案5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加强幼小衔接,能使幼儿园孩子快乐融入小学生活。一年来,“清小”和“清幼”结成牵手单位,定期交流探讨,组织学生活动,在幼小衔接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次活动的开展,能使更多的家长了解两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效,使更多的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小学生活中,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两校在幼小衔接教育上的深层研讨,共赢共享幼小衔接的成果。
二、活动时间:
(周五)下午2:30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承办单位:幼儿园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安排:
(一)清清水,殷殷情——家长篇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清河路幼儿园家长来校活动,使家长们感悟“清小”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校风校貌,了解“清小”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效,进一步推进两校幼小衔接教育的深入研究。
活动主题:
真诚沟通,互动双赢
活动对象:
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
活动地点:
活动负责人:
组长:组员:
活动过程:
1、观看小学录像资料片:(2:30之前)
2、领导致辞:(2:30~2:35)
3、校园长讲话:(2:35~2:50)
4、家校互动采访:(2:50~3:00)
5、两校特色展示:(3:00~3:25)
(1)沪剧:《罗汉钱》
(2)锡剧表演:《唱支山歌给党听》
(2)趣味诗朗诵:《数字诗》
(3)情景剧:《我和海宝做朋友》
(4)小组唱:《年少的味道》
6、领导点评:(3:25~3:30)
活动前期准备:
播放资料片、相关音响调试:
活动主持:
家校互动采访:
两校特色展示:
会场安排:
家长停车安排:
清清水,暖暖情——学生篇
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大班小朋友开展活动,让他们学念一首儿歌,学做一个游戏,感受小学教室文化,了解简单的小学生活常规,充分体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
活动主题:快乐学习、快乐游戏
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小朋友
活动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
活动负责人:组长:
组员:
活动过程:
1、分组(2:30~2:45)
(1)幼儿园小朋友到达清水路小学后,按照班级分成6个活动小组。
(2)每个活动小组分别进入一年级6个班级中的1个班级。
(3)每个班级由清水路小学1名老师负责安排好小朋友们的座位。
(4)幼儿园的带班教师和保育员负责好幼儿园的常规及文明礼仪等教育。
2、活动(2:45~3:30)
(1)快乐学规范(2:45~3:00)指导感受教室文化、学习简单的小学生活规范
(2)休息(3:00~3:10)
(3)快乐学儿歌(3:10~3:20)进行生字儿歌教学
(4)快乐做游戏(3:20~3:30)通过游戏的形式互相沟通,融入快乐的小学生活
教师安排:
小学:
幼儿园:大一班——大六班(两位班主任老师和保育员)
活动前期准备:
1、清水路小学课程教学部组织6名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研讨落实工作。
2、清河路幼儿园大班组教师开展一次幼小衔接的研讨活动,落实相关工作。
3、后勤保障部负责幼儿安全工作。
幼小衔接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 ;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四、研究措施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五、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幼小衔接方案7
幼小衔接一直是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
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大班幼儿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
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相关知识,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4、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家园同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具体实施方案:
1、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在环境布置上,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
(3)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请小学教师来园做讲座或者上课、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4)加强纪律教育
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备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
(3)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4)增强文明礼貌
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幼儿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学习工具。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次,通过适当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4、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并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幼儿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同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幼儿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
(3)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4)利用家校互动和班级主页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互相交流幼小衔接的一些困惑和心得。
(5)借助家委会的平台,向家长进行推广幼小衔接的信息,由家委会代表向家长征集一些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并通过家委会来进行反馈和解决,更有效、更快捷地做好家长工作。
(6)与小学教师沟通,或邀请来园做讲座等形式,互相交流幼小衔接的要点,探讨出具体措施,帮助幼儿更好的习惯小学的学习方式。
(7)请小学教师来班级为幼儿上一节语文课,让幼儿感受小学生的上课模式,激发幼儿对小学
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小衔接方案8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 二楼 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吕寒珊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衙幼青年教师—施茵茵)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对话研讨
11:00~11:30 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幼小衔接方案9
(一)课程
1、学习适应方面
2、社会性适应方面
(二)环境
1、物质环境
2、软环境/人际环境(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作息制度)
(三)家园合作、家校合作
课程实现双向联动的方式方法
(一)课程对接
1、源自小一的教学目标
(1)分析小一的教材(重点看语文与数学,对应读写与数学适应困难)。总结读写与数学方面的核心学习经验。
(2)分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提炼出一般性的行为习惯与专门针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核心习惯两大类,前者如独立意识、自我控制等,后者如按时完成作业等)
联动的方式方法
2、长期性一般性的对接
(1)学习方面
初步设想:角色游戏、早期阅读→语文
建构游戏、美术活动→数学
绘画活动 →前书写
(2)社会性方面
初步设想:一般性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应该可具有连续性与性。这里可以谈一下终身教育的观点。收集中班与小班1-2个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联动的方式方法
3、大班阶段专门性的对接(入学准备期)
(1)学习方面
同课异构。读写与数学领域内,各呈现一个成功的例子。
(2)社会性方面
总结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核心行为习惯。
4、小一初期专门性的对接(学习准备期)
(1)学习方面
设置学科课程。重点培养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2)社会性方面
设置综合活动课程。重点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与师生交往
七、具体的研究方案
(一)成立实验小组
组长:陈建民 (黄龙中心校 )副组长:肖小雀(黄龙中心校副校长)刘盛容 陈南珍
组员:小中班年级组长、大班全体保教人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对小学教师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了解新入学儿童存在的典型不适应方面;对大班教师的幼小衔接经验以及对教育行为与《指南》提出的实施要求相结合。
2.培训学习。在省、市、区教育部门贯彻《指南》实验工作培训学习中,特别是在园本培训中,专题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实验培训。
3.行动研究。以《指南》为依据,以《湖南省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体系(建议稿)》为基础,充分借鉴各地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经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持续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系列活动。
(二)研究方法
4.课题研究。在“幼小衔接”专题实验中,开展有关专题研究,主要选题是:①以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小衔接②以小学为主体的幼小衔接;③如何指导家长做好 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5.园际交流。通过送教、送培、QQ群等方式与全省进行《指南》实验的部分幼儿园交流共享实验资源。
6.专家指导。邀请专家指导小组的成员,专家通过培训讲课、现场指导、网上答疑等方式对幼儿园实验进行指导。
(三)研究步骤与进度
1、20xx年9月——10月,动员学习阶段。组织教师、家长认真学习《指南》,领会《指南》精神实质。防止幼小衔接工作中小学化倾向。
2、20xx年9月——20xx年2月,学习《湖南省幼小衔接活动体系要点(建议稿)》。找到幼小衔接的切合点。
(三)研究步骤与进度
3、20xx年3月——20xx年8月,小中班继续围绕长期性一般对接工作进行衔接教育,调整大班作息时间表,提早入园,延长教学活动时间,缩短午休时间等;大班则开展专题性对接活动,进行相对专门的衔接教育:我要升学了;参观小学(我心中的小学);我要毕业了;我是值日生;红领巾的作用。大班老师做好相关专题的设计、实施、记录,进行实录、教育叙事、经验总结等工作。
(四)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幼儿园将自筹经费,确保实验需要经费。
2、制度保障:建立“幼小衔接体系”专题实验的各种制度,推进实验计划在一日活动中的'落实;落实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中的激励措施鼓励老师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确保研究的持续进行。
对照《指南》寻找不足之处
以往,我们更多的工作关注孩子知识学习方面,跟上小学的步伐,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忽视了幼儿人际关系的培养,《指南》关注孩子心理方面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还没有从幼儿身心全方位认识幼小衔接问题,尤其是孩子的心里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班际之间的交往活动太少);对孩子的观察、个别指导方面还做得太少,因人而异的指导工作还没有做好;而这一系类工作对于幼教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我们该怎么办?
对小学课程要求没有了解;对家长的指导还滞留于表皮,需要进一步深入;我们用什么好方法引领家长转变的家庭教育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1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指南》,领会指南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2 关注幼儿生活能力与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3 双向联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大班作息时间表等,多方面与小学慢慢靠近。
4 加强老师幼儿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加强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5 引领、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家园合作。
6 正确评价幼儿,引领幼儿正确自我教育。
(五)本学期已做好的幼小衔接工作
1 组织好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省级试验精神
2 召开大班家长会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3组织大班老师走进小学一年级课堂
幼小衔接方案10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学生及小学老师的视频录像及录音、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入学前的准备与担心。
1、欣赏绘本故事第一部分,引发幼儿共鸣,表述自己对入小学的担忧。
2、关注幼儿入学前的心理状况,梳理孩子对入学前的担忧。
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准备好了吗?做了哪些准备哦?进小学前还有没有担心的事呢?
小结:大家都为入小学准备了很多,可是也有那么多的担忧。
二、解决担忧并交流分享
1、故事导入:《小阿力上学》
(1)老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引出阿力对入小学的三个担心。
(2)呈现3幅担忧的图片,过程中关幼儿对情景图片的观察及合理推断。提出问题:你能看出阿力在担心什么吗?
生活方面:找厕所
情感方面:交朋友
学习方面:做作业
2、尝试解决
请幼儿想办法尝试帮助阿力解决担心,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规则:后面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阿力担心的问题,每人选一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有3分钟的`时间,请把你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下来,然后贴到黑板上。(认识时钟,开始记录)
3、交流汇总
分别对这些“担忧”进行交流,各组表述出罗列的应对方法,教师加以梳理。
(1)生活方面——先请幼儿介绍记录,交流后以小学老师的录音来为幼儿进行小结。
(小学每一层楼都有男、女厕所,根据标志找到厕所,下课时分钟时能够去上厕所。)
(2)情感方面——请幼儿解读记录卡。
小结:交朋友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能够去试一试,一定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3)作业方面
a观看小学生做作业的视频,幼儿从中观察梳理出正确的学习方法。
(视频中包括的学习方法:抓紧时间,先做作业后玩,做完后自己检查,完成后整理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
b幼儿的记录中是否有视频中没有提到的学习方法,请幼儿进行补充。
三、延伸活动
1、告诉幼儿如果有其它的担忧能够记录下来,然后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2、欣赏故事的结尾部分,感受小阿力鼓气勇气面对担心,引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小结:上小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困难、担心,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不要把担心都藏在心里,要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办法总比担心多。这样困难会越来越少,本事会越来越大,你们会很快成为快乐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方案11
一、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的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一定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xx市课程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xx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针对我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我园原有的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心理品质。
2、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5、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活动时间:
xxxx年4月中旬——xxxx年6月中旬
五、活动对象:
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
六、具体措施与内容:
1、入学前的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等方式深入小学,多方面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并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小学的事情。
2、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想办法,自己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请求教师、家长等成人的帮助;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处理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让他们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培养儿童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在儿童对小学产生向往的前提下,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让儿童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并期待到新环境中;通过对儿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养,以及对规则的`认同,让儿童能适应新环境的新规则和新的要求。
3、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养成爱思考、专心、愿意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儿童正确的握笔写字、读书的习惯,以及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学会使用学习用具。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试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要特意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方案中也特别强调这两方面的知识准备。
4、家长工作
首先,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及实施进度,取得家长的支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然后,对家长进行理论指导,更新其观念。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为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了解入小学除了需要知识的准备,还应重视儿童心理的准备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全面理解幼小衔接工作。
继而,在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同步衔接。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幼小衔接的专栏,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及时跟进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一起参与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幼小衔接方案12
转眼间,孩子们在星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很快将步入小学的大门,做一名小学生!我园为了激发孩子们入小学的欲望,缓解孩子和家长入小学的心理压力,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园教研组根据《上海市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将20xx年6月、7月作为幼小衔接月。从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小学生礼仪等方面制定了《星晨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从而,为孩子们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内容如下:
一、物质准备系列(文具标准仅供参考)
1、书包:适合小学生的书包。
2、铅笔盒: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尽量不要准备卡通、好玩的铅笔盒,以免上课时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3、铅笔:准备2只HB六棱形的铅笔,方便孩子握笔。1只自动铅笔。
4、卷笔刀:简单、方便。
5、橡皮:颜色单一、无味的,质地较软的。
6、水壶:样式自定!
7、跳绳:一根跳绳,请选择在跳绳时不易打结的类型。
二、参观小学系列活动
1、参观小学环境。
2、了解小学生一日生活安排。
3、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作息制度、上课时间等)
4、与小学生面对面。(请已从我园毕业现已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讲讲幼儿园与小学不同的地方并为孩子解答他们需要知道的问题)
三、小学生礼仪系列活动
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开展情景模拟小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如上课、值日生、户外活动等。
3、小学教师进课堂。届时邀请小学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进课堂,为小朋友上实践课。
四、学习习惯系列活动
1、遵守上学的时间制度,不迟到、不早退!
2、能够认真完整的记录作业内容。
3、回家第一时间认真完成作业。
4、正确的握笔姿势、看书姿势及坐姿。
5、召开幼小衔接家长座谈会。
五、生活习惯系列活动
1、学会安排课间十分钟。
2、认识钟表。
3、学会整理书包、整理铅笔盒。
4、知道常备的自我保护常识(熟背家庭地址、家长联系电话、紧急电话110、120、119等)。
5、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沟通策略,如与同伴、教师、陌生人等。
6、改变作息时间:午睡时间的'缩短、集体活动时间的延长、课间游戏让幼儿自由活动等。
六、知识储备系列活动
1、语文:
每周一本故事书,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故事,创编故事内容。旨在重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信心。
2、数学:
幼儿园为孩子购买“幼小衔接数学综合练习册”,由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幼小衔接的数学内容。
为了让星晨的孩子们顺利升入小学,希望您能支持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谢谢配合!
幼小衔接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尝试经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标:
1、经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和谐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向小学顺利过渡。
2、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衔接。(园校行政之间、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小学生等。)
3、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三、活动时间:
5月30日
四、活动地点:
大三班教室
五、参加对象:
全班家长主持:金老师
六、活动准备:
1、班主任写好方案和发言稿 。
2、家长签到表。
3、提前二天给每位家长发一份邀请函。
4、会场标语:幼小衔接家长会。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辞介绍活动流程。
2、由蔡老师讲座《幼小衔接》。
3、由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
4、有家长填写反馈表。
5、与家长交流。
附:家长会讲话稿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和我们一起共同探导幼小衔接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这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5、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三个个老师整天与她们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问老师哪里去了?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发现小草发芽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机的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观察,寻找除了小草发芽了,还有哪些东西也发芽了呢?银杏树发芽了、柳树发芽了、柿子树也发芽了,小桃树也发芽了等等,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春天来到了。而小学以课堂教学和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一般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举个例子:我班有个小朋友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她突然下位请假小便,老师真是左右为难。批准了好好的教学秩序被她打乱了,再有你离开教室老师总不能把课停下来让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来再上,说不定后面关键的知识你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不批吧,万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办?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试要95分以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
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
接着向在座的家长汇报一下我们两个班的老师具体已经做了的,还有即将要去做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孩子们的学习方面
1、写字时,我们请小朋友将本子放直,眼睛离本子一尺距离,胸离桌沿一拳距离,握笔姿势正确。
2、看书时,请小朋友把书拿在手里,头不能靠在桌上,并保持一尺的距离。
3、小中班时,我们是说“小手放在小腿上”。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像小学生一样坐,双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动的时间延长到30或35分钟。
5、还有算术时,就像小学生一样开火车。
6、在活动中有问题要举手,而且回答问题要响亮。
(二)、孩子们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师等“职务”,有了这样的“权力”,小朋友会很积极地参加班里的活动。
2、每次做完作业后会整理记号笔、油画棒、并分组摆放整齐。
3、用餐时尽量保持安静,而且能吃完,有节约粮食的意识。
4、餐后擦嘴巴,并知道餐后不能跑,要参加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分享玩具,能培养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并体验其中的快乐;阅读,主要是看图说话,并让孩子与小朋友自由地交流;听故事,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思维能力;折纸,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让个别能干的小朋友起到带领作用。
5、午睡时请小朋友安静地进入午睡室,而且脱穿衣服要有顺序,并叠放整齐。午睡起床请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三)、孩子们的心理方面
我们已经带孩子参观过小学了,活动中既能扩大幼儿园孩子的接触面,增强她们对学校的兴趣,激发求学的欲望,也能够帮助她们尽快尽早地熟悉校园生活。熟悉校园的环境,了解校园和我们幼儿园的区别,而且看小学生上课,哥哥姐姐坐的姿势、发言是怎么样的等等。让孩子知道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要立正,而且声音要响亮。我们还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觉哥哥、姐姐不像我们小朋友需要老师的带领。她们是班长带队的,心里就在想我以后也要当班长。我们还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感觉对小学非常向往。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现在侧重于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培养想象力、观察力、表示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四)、关于幼小衔接的小贴士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众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其实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切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现在开始要吃苦头了”,“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
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她们对小学的了解都是经过成人的介绍和她们的一些参观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读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幼小衔接方案14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幼小衔接方案15
尊敬的家长朋友: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科学探究子目标中有以下行为表现和教育建议:
“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
“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可见,难点在于用符号记录孩子的发现结果。因此,本周的重点是让孩子用多样化的`测量方法记录生活中各类物品的长度、宽度、甚至高度。
本周课题:
《小小测量师》
小贴士:
1.您可以和孩子玩“立定跳远”的游戏,比一比谁跳的远,用脚或鞋子作为测量单位,协助孩子用图画和数字记录下来,如“妈妈能跳6只鞋子那么长,我能跳4只鞋子那么长”。
2.您可以问问孩子“咱们家的圆桌一圈到底有多长”,用什么办法可以测出来,协助孩子用布条、绳子等进行测量。比如“我们家的桌子要10段这么长的绳子才能测出来/比10段还多,但是不到11段”。
3.您可以给孩子提问“同样的桌子,用这根绳子只要4段就够了,用那条为什么要6段呢?”在问题中对孩子进行分数、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启蒙,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自己思考。
4.相信经过四次的调查,您已经养成签名和时上交的习惯,以身作则,培养了孩子的守时习惯和任务意识。
任务解析:
1.用非标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手指头、胳膊、手掌、瓶子、鞋子等作为基础单位);
2.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思考和比较(爸爸的桌子有4段绳子那么长,我的桌子只有3段)。
3.能用有意义的符号记录。
【幼小衔接方案】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方案04-08
幼小衔接宣传方案03-10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05-10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04-13
幼小科学衔接方案04-11
幼小科学衔接方案07-07
幼小衔接幼儿园方案04-14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15篇)03-31
幼小衔接教研方案(精选16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