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2024-10-09 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你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景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

  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

  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

  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

  ……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咱们再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有:

  一共有多少朵花?2x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x5=15(只)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x4=16(只)

  ……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X4=16(只)。

  2.说一说,算式2x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x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

  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个算式解决。 ……

  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2

  教材分析: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儿童在田野间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种种景象,抒发了作者发现春天来了的喜悦之情,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组词。

  2、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要求用钢笔字写的正确、工整。

  3、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要求用钢笔字写的正确、工整。

  2、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录音机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儿歌,理解课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生回答《春天在那里》)

  2、请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园、上学路上我们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儿歌。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4、默读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读。在书上做出标记)

  5、谁来说一说有疑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交流:词语、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里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说出嫩草吐绿,春天的脚步进了理解梦已经被染绿的含义)

  6、你想像一下,田野里还会藏着有关春天的什么秘密?(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蛇冬眠结束了,树发芽了)

  7、小作者发现这些秘密时,心里会怎样想?(指名读14节,读出喜悦的感情)

  8、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老师呢?(指名读5、6小节)

  9、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乐曲,请你伴着音乐,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可以读给同位、好朋友听)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老师用红笔标注)

  2、(学生组词)

  3、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资料,寻找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五、作业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六、板书设计:

  梦已经被染绿

  残、融、嘱、散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检查儿歌的背诵

  2、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儿歌

  1、背诵儿歌(齐背、指名背)

  2、小组内检查生字(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二、《春天的脚步》展示会

  1、上节课布置找资料,下面谁来说一说你都找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说,老师板书,然后进行补充,完成语文天地4,对于容易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意思,并且试着说句话。)

  2、除了描写春天的词语外,有很多古诗也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还能背一些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背,老师给予评价、鼓励)

  3、这些同学真了不起,积累了那么多的诗句,真棒!书上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优美的__,让我们来听一听雨点在唱什么歌?(生自由读短文) 4、你都知道雨点在唱什么歌?谁听懂了它的歌,他都做了些什么?5、多么有趣的__,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你都找了那些__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学生介绍,老师评价)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好词、好句、好篇,收获可真不少!回家后请你们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好吗?

  四、课后记: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3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 ,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教师引导: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体出示:“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为什么?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相机板书“秋天里”。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

  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

  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头发有一次扫地干净回家倒水懂事但是全家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马莎想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____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____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____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____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____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四、拓展活动:

  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出示:

  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你们仔细看看,有谁认识这些汉字?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先让会认读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认识它的?曾在哪儿见过它?再说说这些汉字的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把它们分成三类:左右结构:明、鲜、休、林;上下结构:尘、尖、灭、男、看;品字形:森、众)

  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引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谁愿意接受大家的检查?请三个小朋友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小朋友打分,参与评价)

  4、比赛读。自选一节最喜欢的反复读,然后分组读课文、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5、读着读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一小节有一句话,有两行,第一、二两节与第三节不一样,是把一个字拆开来变成两个字,第三节是把几个相同的字组成新的汉字。)

  6、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让小朋友独立猜猜并相互说说这些汉字的意思,有的可以上讲台到电脑上点击汉字,观看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来领会这些汉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汉字的意思,同时随机用。课件演示汉字的意思。

  (三)复习巩固,强化识字

  1、摘苹果游戏。(出示。课件,指名大声读汉字,读对了,苹果落地。)

  2、飞鸽送信。(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音节,有些小朋友拿的是汉字,让音节找汉字,或让汉字找音节。)

  3、找字擂台赛。(同桌进行,每位小朋友手中都有一些汉字卡片,把这些汉字放在一起,听老师读汉字的音,请小朋友快速找出这个汉字,比比谁先找到。)

  (四)汉字的书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读课后词语。

  (1)自由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找朋友。(老师报词语,学生在词语上标序号,然后校对。)

  4、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读读想想”中的内容。

  (2)跟老师读。

  (3)指名说说还从哪儿看到过像今天所学的汉字一样,也是由两个不相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或者是由三个相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说到品字形的字时,可以从学生的姓名中迁移开去,给学生提供认识更多的认识汉字的机会,例:石头很多就是磊,水很多就是淼等等。)

  (二)自创儿歌。

  1、根据课文形式,自创儿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

  (三)课外拓展。

  课外利用多种渠道去认识汉字,把自己的发现编成儿歌。

  三、设计理念: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四)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教学《日月明》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汉字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

  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朗聚神灿烂幸福。

  “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

  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

  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

  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5、分小组朗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指导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五)拓展活动

  讲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六)作业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集关于周恩来的事迹。

  (七)教后反思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霍金那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有关霍金的补充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展示霍金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霍金)是的,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板书:霍金)

  权威评论:他是一个智慧的大脑,一个神话传奇,一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思想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霍金,感受他的魅力,体味这位“轮椅上的勇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取出课文,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同时留心一下,__中有一个小节概括了霍金的魅力。划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默读,师行间巡视,了解情况。

  三、精读感知:

  1、你们找到概括霍金魅力的那段话了吗?

  学生读,师出示第8小节——找得准!我们一起读(板书:物理天才、生活强者)

  2、指导、交流

  点拨一

  (指“物理天才”)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霍金是“物理天才”,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1、生读句子,说感受(说说你的看法!)(谈谈你的想法)

  2、[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黑洞]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可见……(霍金的思维在不断发展,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不断深入)一起读!

  师(激情地):这是一位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知识英雄。

  3、(……)他在大脑中…………)——就是这样一位仰视苍穹的老人,他的大脑从未停止过对浩瀚宇宙的思考,

  (……)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确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物理天才。

  点拨二:

  1、(出示句子)

  “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果壳中的宇宙》

  人们说,这句话就是霍金的真实写照。你是怎样理解的?联系课文内容,仔细想一想

  “关在果壳里”——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简单了解“卢加雷氏症”

  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有什么危险?(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轻则全身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重则很快丧失生命,现代医学对此病束手无策)

  那时是1963年,当时的霍金才——21岁!正是风华正茂,前程光明的时候呀!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3、——理解两个“彻底”!是呀!命运对霍金真的十分残酷!

  4、读课文(头只能……)现在,这几乎成了霍金的标志性形象。

  5、(翻到图片)看到这样的霍金,你有什么想法?

  引: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边有人遭遇这样的厄运,他会怎么样?(……)

  但霍金仍然在……注意两个“必须”

  学习、工作对霍金来讲,虽然很艰难,但不屈的意志一直支撑着他努力、努力、再努力!

  6、是的,疾病没有击垮霍金,而且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难怪人们赞叹霍金是……,是充满……

  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景仰!怎能没有魅力呢!一齐读——第八小节

  点拨三:

  师:那么,你又从哪儿感受到他作为生活强者的魅力的?

  你想:这位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

  a)霍金听到这个问题,他是怎样的反映?(恬静的微笑)

  ——你从“恬静的微笑”中读懂了什么?

  恬静(安静、宁静)一点也不激动,不气恼)

  微笑,说明他很乐观!

  b)霍金直面问题,他的回答是:(出示)

  c)请你用心地一句一句地读读这段话,争取读懂每一句话,想想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还能——只能

  不仅有理想,而且在不懈追求!(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幸福!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

  d)(乐观、坚韧、满足、幸福……)——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

  e)命运对他如此残酷,他还在“感恩”,他到底在感谢什么?

  为什么感恩?再读一读这一段!相信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f)指导朗读

  A、霍金用他那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所有的人。谁来读这段话!

  B、心灵震撼之余,掌声雷动,……敬意!

  ——这就是霍金不断求索,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齐读第8小节!

  世人推崇霍金,不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是人生的斗士,心跳不止,追求不息。这,就是轮椅上的勇士——霍金!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他无比的景仰,齐读这一段话!

  四、升华情感

  师:他能够生存本来就是一个奇迹,而他睿智的头颅还不断地创下不朽的科学业绩,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他的勇敢顽强和不断求索的人格力量,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更感动了全世界。(假如你现在就站在“感动世界”的舞台上,为霍金颁奖,你想说些什么?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假如霍金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来到我们身边,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感谢、赞扬、佩服……)

  小练笔交流!

  五、结束课文

  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霍金!老师相信,在霍金精神的感染下,你们一定也能鼓足勇气,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让我们永远记住——轮椅上的霍金,永远记住霍金说的这段话!——

  板书:

  物理天才

  轮椅上的霍金魅力

  生活强者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8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认识淑、撅、叟、涤4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⑶⑶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索溪峪吗?索溪峪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风景区,它以奇特风光而著名。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课文,随作者一同去感受一下索溪峪风景区奇丽的风光。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__吗?看峪怎么写?溪字很容易写错,请你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那课题中的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知道,那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

  (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印象?

  3、文中哪些段能概括全文意思?还有吗?哪些地方在进行具体描写?知道这种写法吗?(首尾呼应)__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4、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自学的情况?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

  老叟、荡涤、撅屁股、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崛起、窈窕淑女。

  5、能理解这些词语吗?你知道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默读课文,想想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那几个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抽答: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山、水、动物、人。2、以四人组选择喜欢的一部分,研读、交流、讨论、再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抽4人组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⑴赏析山是野的: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看图(课件3),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②从图上可以出山有什么特点?山惊险在哪儿,用笔在书上画出能突出惊险的词语。读句子,学习描写方法。这段话作者怎么来描写山的特点,老师范读这部分,学生读,喜欢这部分的学生再读。

  ③图上的山给人什么印象?能用书上的词说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磅礴),抽读,小组读(齐读)。再看这段话作者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④从图上看,这些山的形态怎样?谁来读读这段话?女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余同学体会一下,这段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再来看看作者又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描写的。

  ⑤小结:

  (从高而陡的角度体现一种惊险的美,从山峰绵亘蜿蜒体现一种磅礴的美,从山的形状怪异多变的角度体现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作者采用抓特点,先总的概括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对索溪峪的山进行形象的描写。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要求描写。)板:总──分。

  用一句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姿态各异。

  刚才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部份内容?

  ⑵用刚才学习方法,感受水的野:

  ①抽4人组代表说本组划出最能体现索溪野的句子。

  出示课件5:索溪峪像一个去了。

  男孩子跟他(她)一起读这个句子,全体再读一次看图课件6。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课文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引导体会表达效果:抓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你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个句子吗?

  ③这段话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哥哥,树木是它大叔,石头是它弟弟。

  ④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蜿蜒变化)

  ⑶体会野物的野:

  浏览第4自然段,拿笔用──划出体现野趣的句子。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猴子不惧怕人类与人类有着特殊感情?(板:自由自在。)

  ⑷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自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也变得野了。

  同桌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板:

  返朴归真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人们,会在俗气。

  怎样理解返朴归真这个词?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游人返朴归真?用自己话说。

  ⑸齐读最后一段,要求有感情朗读:

  作者在这样境界是完全被感染了,感觉此时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最能说明作者这时的感觉?(荡涤)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让我们随着摄像镜头,再一次来欣赏索溪峪的野(出示课件)

  五、总结(出示课件)

  啊,索溪峪确实是野的,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它的野荡涤着作者的胸怀,你感受到了它的野吗?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然的美。

  板:

  天然美现在你们知道课题中的野是什么意思了吗?

  (不经过人工雕琢,一切顺其天然,返朴归真。)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作者怎样的描写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前后照应)还学到了什么?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通过描写索溪峪奇丽的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风景名胜,很多美丽的地方,如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神秘而质朴的西藏,还有咱们美丽的炉霍,愿你们有时间用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已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

  【板书设计】

  山姿态各异

  索溪峪的野水蜿蜒变化天然美

  动物自由自在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9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打算、周围、注意、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横)。吞(上面不是“天”)拿(会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从瓦尼亚的语言、行动。神态,让学生明白瓦尼亚的错误。

  教学难点:

  理解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又脸色发白。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教学准备:

  李子一只、课文录音、抄有比较句子和练习题的小黑板、课本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周围”“打算”等词的词意。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出示李子)这是什么?你吃过它吗?(指导学生谈谈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间有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水果有核?

  (2)出示课题,齐读。学习“核”。这个字和哪个字很像?(指导学生用“该、孩”等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听课文录音,略知大意。

  边听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来读懂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把生字组成的词划下来,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4、检查自学,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2)正音:“一会儿”儿化“塞”是平舌音。“结结巴巴””中的“结”念“轻声”。

  (3)交流记生字的方法。刚才在自学中,你是怎么记住主字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说一种方法,师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

  5、学习第1段。

  (1)妈妈买来李子准备晚饭后分给大家。指名读第1段。

  (2)哪个词是“准备”的意思?(打算)“孩子们”是指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齐读第1段。

  6、写字指导。

  塞:上中下结枕…年间是三横。

  吞:第一笔是横,不要写作撇。

  7、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2、3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5段,理解词意,知道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脸色发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抽认生字、组词。

  2.学习课文第2至5段。

  (1)指名读第2段。

  A、瓦尼亚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李子,非常想吃。)

  B、从哪里看出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摸摸,很想马上吃一只”。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是谁?”“闻闻”是闻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气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觉一下外表。)他先闻闻再摸摸,这两个动作课文里用什么词来连接的?表示事物在较短时间内先后的变化可用“一会儿……一会儿……”。他问了李子的气味,感觉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从这些词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马上)

  C 、他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看图说说,找出句子谈谈。

  比较句子:“他看看周围没人。

  “他看看周围没人注意。”

  两个句子一样吗?

  “塞”在这儿换成“放”行吗?为什么?

  D、读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找出写第2幅图的课文,指名读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妈妈发现李子少了一只。…

  在这儿为什么用“发现”不用“看见”呢?

  (因为妈妈根本没有想到李子会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发现”。

  B、自己轻声读课文,对照图画,思考:图中画的哪位是瓦尼亚?

  听了妈妈的问话后瓦尼亚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讨论思考题。

  出示句子:

  瓦尼亚脸红了。

  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大红虾?为什么这么比?

  瓦尼亚为什么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看插图,说说当时瓦尼亚的样子,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他说的话。

  D、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瓦尼亚的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变白了呢?齐读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好妈妈的话?为什么?(妈妈的话和句未的感叹号表达了担心、关切的语气。)练读妈妈的话。

  “吓”是什么意思?瓦尼亚为什么害怕?从哪里看出瓦尼亚心里十分害怕?(脸色发白。结结巴巴)“结结巴巴”是指什么?以结结巴巴的语气读读瓦尼亚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小结课文内容。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4、5、6题。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1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2

  题目: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

  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课件。

  3.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内心独白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活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

  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叫姐弟俩谁去好呢?干脆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

  通过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明白这段描述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作者由矛盾到拿定主意的内心活动,是作者在内心说话给自己听的。并通过老师在“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后面加一句“小弟弟呀,小弟弟,你可真把我难为坏了。”让学生明白内心独白法也可以是在内心说话给他人听。

  归纳方法:把人物在内心自己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要说的话写出来,我们给这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起个名字就叫做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法)

  3.在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请同学们再回到这个礼品盒上来,这个礼品盒出现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老师的办公桌上。当时,我曾经再三强调教师节不许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因此,当看到这个礼品盒后,我很生气但当打开之后,老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当你看到这种情景,你又产生了哪些内心后动?请你用内心独白法写下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三、学习动作暗示法

  1.出示课件,认识动作暗示法。

  课件:我低着头进了门,溜着墙根往里走,眼睛往他们屋里瞟了一眼。偏偏被小弟弟瞅见了,他跑出来问:“有电影票吗?”我慌慌张张地摇了摇头。

  引导学生读后讨论:这段文字是什么描写?学生的回答不外乎这段文字是动作描写,或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教师归纳:这段文字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动作暗示法。(板书:动作暗示法)

  2.创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刚刚进行过的单元测试。改过卷子后,我告诉大家这次考试个别同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没有公布分数就把卷子发了下去。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同学的反应很有意思。现在,我就请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他当时的反应再现到大家面前。请大家认真观察。

  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发卷子时,自己的一系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表演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并要求学生接着“老师把卷子一下子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这句话,运用动作暗示法写出这位同学的内心活动。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四、学习景物衬托法

  1.板书:景物衬托法。

  2.师述:提起景物衬托法,老师就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呢?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这些景物衬托出了作者孤寂、忧郁的内心活动。教师归纳:这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景物衬托法。

  3.唤起共鸣,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运用景物衬托法写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和电影、电视中为衬托人物内心活动而采用的拍摄周围环境的手法加深印象。

  4.指导学生运用景物衬托法进行口头练习,师生评析。

  五、学生运用所学的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但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文章中穿插运用,相互协调,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恰当的表达中心思想。

  学生习作:

  咦!真奇怪,这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是谁送的呢?它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使郭老师的脸色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有“多

  云转晴”,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让我猜猜,难道会是钱吗?不会的,郭老师可不是那样的人。嗯,是一份温馨的祝福?是一张记录着往日那些快乐时光的照片?是一本以往调皮学生书写工整的作业本或一份保证书?是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这几天老师的嗓子沙哑而送的一盒润喉片?还是????真想马上就知道。郭老师,您就别难为我们了,还是赶快揭开谜底吧。(河南宏力学校高家慧)

  老师把卷子一下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身子向后一蜷,猛的打了个哆嗦,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瞟了几眼站在他身旁的老师,又看了看扔在桌子上的单元测试卷。待了好大一会儿,他才伸手把卷子挪到自己面前,捏着试卷刚想打开,又猛的合上了,回过头左看看,右看看,确认没有人注意他之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默默念叨着些什么,大概祈求上天保佑他考一个好分数吧。可能还嫌不够,他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这下中国的、外国的神都求了,加了个双保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壮了壮胆子,慢慢伸出右手,捏着试卷,猛的掀开卷子,瞪大眼睛一看,才长长的嘘了一口气,脸上落出了笑意,看来是个不错的分数。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__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__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

  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

  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

  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

  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__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__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__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15

  1.关于识字最佳期说

  有关理论研究表明:五岁时的儿童脑重已达到成年人的90%,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儿童发育过程存在着关键期现象,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儿童的智力与心理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比成年人强。认汉字的最佳期在三到五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字效率将逐渐降低,如果错过了这个认字的关键期,将会影响儿童的发展。

  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早慧儿童,出现一些少年大学生,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大都进行过早期大量识字,并尽早地进入大量阅读。

  2.关于儿童认知规律说

  儿童的认知有其一定的规律,儿童识字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如果用成年人的认识过程去教儿童肯定不会取得理解效果。有关研究认为:儿童的思考过程与成年人相反,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因此,要使儿童取得最佳识字效果,就必须实行整体输入的学习方式。

  启蒙韵语识字,正是遵循儿童整体认知规律编写教材,设计教法的。它是将最常用字先组成最常用词,然后根据儿童特点,以趣味性为核心,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编成大密度生字的韵文,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练,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易于记忆。儿童学习时,通过读一读,讲一讲,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等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语言而有信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而且又能把庞杂繁多的汉字变得集中精练,情趣盎然,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常用汉字,进而尽早进入阅读。

  3.关于高频字说

  所谓高频字,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汉字中有些不经常用的,如果先学了这些字,将影响尽早阅读。并且因为不常用,学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科学的识字,就是要先识高频字,因为高频字的使用效率高。识汉字一定要讲究使用效率。

  启蒙韵语识字,所学的是用电脑从常用字中筛选出近1500个高频字。经过实践验证,认400个左右高频字时即可进入初步的阅读。认1000个高频字可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认15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书报96%以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已经不影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这是识字的一个捷径。因此,单纯追求识字量的多少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能尽早进入阅读。

  4.关于快速记忆说

  识字依靠记忆,要快识字,就必须实行快速记忆。

  一般的识字方法,大都是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而启蒙韵语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快速记忆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记忆大量的汉字。快速记忆依靠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而启蒙韵语识字正是运用快速记忆的原理来编写韵文的。儿童们把韵文当做有趣的歌谣,随时都可背上几段,这样,在有意无意中自然而然的通过定位联想,使生字在大脑中多次浮现,促进思维,便于记忆,从而使识字的速度快、效果好。

  5.关于启蒙韵语识字的操作

  一般地,教者可按韵文的内容讲故事,然后出现韵文并让儿童读熟;在初步理解大意后再熟练地背诵下来;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多次出现,利用定位联想,达到能熟练地读准字音即可。千万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一定坚持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把全篇都背熟后,再辨认单个生字。不要过细地讲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韵文内容后即熟读、背诵。然后利用定位联想按顺序读字、便序读字、变换形式运用多种方法认单字,直至熟练。但不必要必须把一篇韵文中所有生字全部熟练后再学下一篇,要及往下学。

  学习时不要过于强调看图,尽可能将儿童的注意力引到韵文和生字中去。也不要提出数量要求,尽可能教,会多少,算多少。更不要写,读准字音即可。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坚持在玩在学,学中玩。重要的是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经以鼓励为主,坚持鼓励、鼓励、再鼓励!

  在认识400字左右时,应及时引导进入阅读。通过范读、领读、听录音等形式,教会朗读,并激励其阅读的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坚持识一批字,读一批文。识字与阅读相结合,通过识字促进阅读,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扩大识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效果好。

  为了培养儿童独立识字能力,满足不同需要,书中最后编入了汉语拼音单元。根据各自需要,也可先学汉语拼音。但不要花费更多时间,否则会影响儿童尽早阅读,抑制其主动发展。

  拼音教学也采取韵语的形式,也要进入整体输入。教学过程与识字基本相同。

  启蒙韵语识字教学的基本程序:

  (1)看图讲故事(2)领读韵文(3)指读韵文(4)讲解韵文的意思(5)初步理解词语意思(6)背诵韵文(7)去掉熟字,按序指读生字(8)变序指读生字(9)运用字卡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10)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生字等。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2-08

教学设计方案06-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9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11-1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2-0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2-02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09-11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03-2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2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热)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