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2022-03-17 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1

  相比以前的任何一代人,现在的蓓蕾们物质生活都更为丰富,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更为完善。在郴城,许多只有两三岁的小孩,便在幼儿园里开始了人生最初的集体生活。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还在假期将幼儿送入各种培训班。于是,幼儿园和培训班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勿庸置疑,幼儿园和培训班的增多,既方便了年轻父母,又对下一代的启蒙教育和健康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幼儿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条件各校参差不齐

  中心城区各幼儿园收费差距巨大,有一学年上万元的,也有一年只需一千多元的。与之相对应,教学条件也是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整齐,但也有不少人在一个社区或单位租一至二套住房,甚至就在自己家中摆一些桌、椅,就变成了住宅式幼儿园。

  一些住宅式幼儿园甚至就是一家人办的,没有一个教师具备幼师资格。教学设施也极为简陋破旧,一些旧桌椅,一块泛白的黑板,再加一些脏乱的玩具。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让各个层次的幼儿园都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二、教学内容有些拔苗助长

  幼儿教育应讲究循序渐进,因人施教。但调查发现,一些小幼儿园只是大体按年龄分成几个班,一律讲授统一的知识,使低龄幼儿很难跟班学习。还有些幼儿园为了培养神童,突出成果,给幼儿灌输一些难度大的知识,过早地开发幼儿智力。

  在一些教学条件差的幼儿园,由于没有露天活动场所,又顾忌小孩的安全问题,几乎没有户外活动,幼儿一天到晚基本上被关在屋里,一些全托的幼儿则是近一个星期不见天日,个别幼儿甚至坐在角落里发呆,不爱说话,极为怕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极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幼儿园为了稳住生源,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便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家长说,他5岁的小孩过节经常吵着要父母买东西送老师,父母问他为什么,小孩竞说当官要送礼,令父母吃惊而又意外。还有的家长反映,小孩说送了东西给老师,就不会挨骂,还会受表扬,得红花。

  三、饮食条件让人有些担忧

  由于幼儿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机构以民间投资为主,追逐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收费高昂的幼儿园饮食条件可能还能让人放心,但很多幼儿园在饮食方面就令人担忧了。许多幼儿都爱挑食,且少吃多餐。但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没有照顾到这些饮食特点,只是千篇一律地熬一个汤,清炒一个叶子菜,再用小菜炒一点荤菜,极少变换口味和菜式。个别幼儿园在晚餐时间只是发几块廉价饼干,有的甚至不安排晚点。不少父母反映每次接小孩回家时,小孩出幼儿园就嚷着肚子饿,在晚上就狼吞虎咽一顿,看着就心疼。幼儿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体质和发育,何谈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2

  姓名: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专科

  教学班: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摘要]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

  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

  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

  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广义的食育指通过各种饮食观念、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食文化等知识教育和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食文化理解力的、有良好饮食习惯的,能过健康食生活的人。狭义的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是指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习惯。[1]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重知识、重学习理念的影响,食育是相对比较忽视的领域。在笔者所在地区,尚没有开展食育研究与实践的幼儿园或科研团体。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本园幼儿、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园“食育”的现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学习与食物和饮食相关的知识,初步了解食文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在我园食育课题组教师研讨论证、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家长实际情况制定。问卷初稿在征求幼儿园骨干教师、业务园长、区名教师、省特级教师意见后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分析

  本调查对象为我园新入学小班新生,共6個班级24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回收率为88.75%。填写时要求以幼儿监护人填写为主,观察、询问幼儿后如实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独立进餐状况——具备独立进餐能力,但并未养成良好的独立进餐习惯

  独立进餐状况的调查共设计有6个问题,分别指向幼儿进餐的能力、情绪、时间地点等,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显示,幼儿都能够掌握用勺子吃饭的技能,大部分幼儿能熟练使用勺子吃饭,具有自主独立进餐的能力。但在家能独立进餐的幼儿却只有33%,可见幼儿虽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但在家里却并没有做到独立进餐。

  2.有42%的幼儿能够安静就餐,有50%幼儿能愉快用餐。可见只有约一半幼儿在家中就餐时情绪状态良好,而很多幼儿用餐时的愉悦心理还有待提高。

  3.有57%的幼儿能在固定地方就餐,另有43%的幼儿无法在固定地点进餐。可见有将近一半的幼儿就餐时还无法专注。

  4.进餐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55%的幼儿,另有33%的幼儿进餐时间都要达到1小时左右,还有12%的幼儿每天进餐时间长短不一。可见有将近一半幼儿进餐时速度较慢,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进餐时没有集中注意力。

  (二)健康用餐习惯——有一定的进餐卫生意识,但尚不完备

  健康用餐习惯主要指的是清洁卫生方面的习惯,共设计有四个问题。统计数据如下(见表2):

  1.只有约38%的幼儿在就餐时能够保持餐桌整洁,众多幼儿尚未能够做到不让饭菜弄到桌上。可能是幼儿手指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全,幼儿控制手指进行挖舀喂食时的平衡性还不稳定;也有可能是家长没有在这方面予以指导教育。

  2.63%以上幼儿能够做到饭前洗手,可见家长平时对这一卫生习惯比较重视。

  3.能够做到饭后漱口的幼儿比较少,只有约22%,其余42%的幼儿完全没有饭后漱口的习惯,36%的幼儿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可见饭后漱口这一习惯大部分幼儿在家里尚未养成。

  4.约39%的幼儿能做到饭前不吃零食,24%的幼儿饭前要吃零食,37%的幼儿有时吃有时不吃。可见饭前吃零食的幼儿还是比较多的,这可能是导致很多幼儿正式就餐时吃不下、不肯吃的一大原因。

  (三)饮食口味与偏好——存在一定的挑食、偏食现象,最爱肉类、红烧、甜食

  饮食口味与偏好主要调查幼儿是否存在挑食偏食现象,了解幼儿最爱吃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法。调查结果如下:

  1.调查显示只有32%幼儿能做到不挑食,38%幼儿经常挑食,30%幼儿有时挑食,可见挑食是幼儿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2.幼儿最喜欢吃的菜中,肉类选择的最多,其次是鱼虾,然后是蔬菜,爱吃蔬菜占26%,存在一定的偏食现象。

  3.在烹饪方式方面,幼儿最喜欢的是红烧,占46%,其次是煎炒和油炸,分别占32%和20%。这可能是受本地区饮食文化影响,苏南地区的人爱吃红烧的菜肴,尤其是荤腥偏爱红烧。

  4.幼儿最喜欢的零食根据举例多少排序,依次是饼干、巧克力、蛋糕、冰激凌、果冻、肉干、糖、海苔、山楂、坚果,可见大部分幼儿喜欢吃的零食以饼干、甜食为主。

  (四)家庭进餐教育——有较好的理念,但并没有落到实践

  进行家庭进餐教育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进餐习惯的教育理念,调查结果如下。

  ⒈问题:当面对宝宝不愿意吃饭,或者一边吃一边要玩时,大部分家长选择的是大人喂的方式,其次是用零食玩具来哄孩子吃饭,也有少数家长选择任由孩子不吃或边玩边吃,能够想办法让幼儿独立进餐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家长认为吃饭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能少吃或不吃,同时家长又缺乏引导孩子独立就餐的意识和能力,可能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引导孩子。

  ⒉问题:家长主观意识中,对进餐习惯培养的方法选择中,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以鼓励为主,家长以身作则,其次是改善烹饪方式、创设愉悦氛围,也有家长选择顺其自然或惩罚这两种方法。可见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中,关于引导幼儿进餐及如何培养进餐习惯,家长都是愿意以鼓励引导为主,进行正面教育。

  四、思考与建议

  1.尊重幼儿,给予幼儿进餐自主权

  对于家长们感到头疼的挑食问题,我们应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被自己主观所左右,幼儿挑食可能有自身原因,如心理性因素怕腥味等,也有可能是经验性偏食,还有可能是过敏性偏食等。家长应了解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逐步矫正,不宜强迫他每餐必须吃完所有饭菜。平时不要刻意强调幼儿的挑食,一方面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成人可用自己对食物的喜爱影响幼儿。

  2.以身作则,注重对幼儿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幼儿对食物和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身边的各种食物,认识各种食物的来源以及它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帮助幼儿对不健康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培养幼儿饮食卫生习惯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进行正面的示范,与幼儿一起坚持做到卫生习惯要求,从而让幼儿形成固定的心理卫生意识。

  3.重视情绪,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

  饮食与精神、情绪联系密切,被强迫则会不喜欢。因此在进餐过程中,应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进餐的压力。平时应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饭菜吃完,建立成就感。可把孩子实在不吃的,或现有饭量减半,让孩子体验吃光饭菜的成就感。

  另外,家长可以尝试与幼儿一起亲手种植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加深对健康、营养食品的了解;可以让幼儿一起尝试参与食品制作,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增进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认识和情感,帮助幼儿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為,拥有健康的身体。

  4.家园合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相互配合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老师与家长可以相互配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食育活动。例如在幼儿园的点心和午餐,可以开展自助就餐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取餐具、取食材,等大家都自助取好后,一起开始享用。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幼儿时间和机会成长,同时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不要让家长产生误解。

  幼儿园还可以利用生活体验室开展一些简单的烹饪活动,或者带领幼儿参观食堂,了解做饭菜的过程。并鼓励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尝试合作烹饪食物、或参与买菜洗菜择菜等,还可用照片的方式带到幼儿园跟同伴分享,培养他们参与食物制作的热情,让他们对食物产生情感,从心理上接纳食物。

  此外,如果父母和老师每天在幼儿面前都能愉快享受的进餐,幼儿也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而愿意去品尝。日本鼓励教师甚至其他员工与幼儿一起进餐,与幼儿培养更像家人的感觉,教师与幼儿一起就餐时必须以好的状态,对食物由衷的喜爱去影响幼儿。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一起陪孩子进餐,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4

  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互相联系和配合。尽管许多幼儿园都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xx名家长和xx名教师。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100%的教师和95%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域限制,家长多为爷爷奶奶。由于幼儿园地处xx镇裕盛村内,幼儿多为附近村内幼儿。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儿多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幼儿。

  二、园内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总之,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着意识淡薄,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的实践经验少,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尤其是不善于与家长沟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方法等问题。但是幼儿园年轻教师多也有很大优势,他们反应快、适应能力强,各种观念转变快,具有上进心和创新精神,其发展空间大,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生成长,家园共育会成为现实。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5

  调查内容: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

  调查时间:20xx年6月—12月

  调查对象:西葛中心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

  调查方法:观察法、谈话法

  我们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这是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学习成长的特点的尊重,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尊重。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使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系统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新大纲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还应通过教育去实现教育目的。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儿童最喜欢它,它占有儿童的时间最多,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儿童发展,最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儿童成长。由于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而将幼儿教育与小学区别开来,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

  其次,由于幼儿园游戏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游戏,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因而具有教育性特点,幼儿园游戏已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现将目前我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情况做调查,情况如下:

  一、幼儿园游戏中好的方面:

  1:我园的办园理念是“民俗乐童、游艺树人”,因此,我园开展的大部分游戏都以民间游戏为主,紧贴主题。

  2:我园的游戏丰富,形式多样,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如口袋的玩法,可以踢,可抛接,可头顶、可用腿加跳等)

  3: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箱、易拉罐、PVC管、废旧报纸、旧地毯等)制作了大量的户外玩教具,如哑铃、套圈、轿子、毛驴、龙、高跷等等,丰富了活动材料。

  4: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后开展了关于如何幼儿有效开展民间游戏等教研活动,以便工作中更好的准备和组织游戏。

  5:教师在实际组织操作中,对部分游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如改编歌谣、改编游戏规格等,使游戏不枯燥,更适合本园幼儿。

  6:幼儿园在10月份举行了亲子游园会,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12个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家园共育的进行。

  二、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我们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差,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限制。

  2、游戏时间相对较少。

  3、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把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硬塞给学生,仅把游戏当作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种例行公事。

  4、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选择权,不够积极,有时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游戏。

  5、游戏目标的定位上,老师会定位在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游戏的兴趣点,很少给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

  6、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7、家长对游戏的偏见,有些家长孩子是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哪些知识,对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够了解。

  三、幼儿园游戏分类的几种形式

  (一)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此类游戏的分类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它便于教师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这是目前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认的分类方法。但容易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带来误区。

  (二)主动性游戏和被动性游戏

  1、主动性游戏儿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动外,更需要运用肢体、肌肉的活动去进行游戏,儿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戏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游戏的形式,如绘画、手工、玩积木、玩玩具、角色游戏、玩沙、玩水、唱歌。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主动性游戏可以再分为以下四种:

  (1)操作性游戏:运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动来进行的游戏。大肌肉活动,如需手脚协调的攀、爬、抛、捉等动作;小肌肉活动,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图等,需运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进行。

  (2)建造性游戏:儿童利用大小积木或拼插玩具来制作房屋、桥梁或其他物品。

  (3)创作性游戏:需要儿童用心去创作、运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物品,以表达其创作力。一切美工活动、玩沙、玩水游戏均属于此类。

  (4)想象性游戏:利用现有的物件或玩具,凭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想象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戏。

  2、被动性游戏属于较静态的活动,儿童只需观看、聆听或欣赏,而不需进行体力活动,如看图书、听故事、看录像、听音乐等都属于静态接受信息的活动。

  (三)手段性游戏和目的性游戏

  手段性游戏是指以游戏的方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教学游戏化。

  目的性游戏是指为儿童提供为玩而玩、获得游戏性体验的条件。

  此两类游戏的分类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手段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而儿童却不能完全依自己的愿望自主地游戏。而目的性游戏则注重游戏活动本身,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自由的行为,自由参加游戏。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并使个性、情绪及社会性方面得到发展,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在实践中由于教师缺乏操作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流于形式。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我园目前是市级示范幼儿园,教职工35人,其中在编教师共16人,正副园长2人,保安一名,其他8人专任教师年龄全部为40岁以上,且全部是从小学或中学转岗过来的老师,另外聘请专任教师14人,编制不足,导致除小班外其他班级不能达到两教一保的要求。我园20xx年春季共10个班级,幼儿426人,期中小班157人,中班128人,大班141人,目前只有10个教室能用,教室有限,每班幼儿基本都达到40人及以上,直接造成教师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大。

  二、主要问题

  1、聘请教师太多,教师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保育和教育水平低;

  导致幼儿园教育效果不是很好。

  2、聘请教师工资低,社会保障缺失,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聘请教师的工资在1500至20xx左右,普遍不高,一般的情况下大部分聘请教师是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方便照顾孩子,才来幼儿园应聘做教师,孩子一旦毕业,不少聘请教师都会随着孩子离开,重新选择工作。

  3、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不高,压力大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聘请教师工资待遇本身就不高,但是幼儿园工作比较杂,在幼儿园要学习很多知识,包括教学能力、组织活动、家园联系等,使一些教师应接不暇,还有一些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不尊重、不认同,在职教师只能忍着,而聘请教师随时都可能离开。

  三、发展设想建议与思考

  1、拓宽师资来源、提升教师学历、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园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提高自身能力修养,园内认真开展培训、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2、建议上级部门每年招聘一批专业幼儿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引领农村幼儿教师成长。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

  3、利用暑假时间对幼儿园保育楼进行改造,扩建教室,一方面可以减轻大班额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招生,招收更多的幼儿,让更多的幼儿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7

  我园开展教师师德建设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的态度、价值取向、心态等状况,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师师德建设,从而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内容与方法

  我们对全园38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幼教工作的认识与态度,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的自身素质、履行职责等情况,并汇总调查情况,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无论在择业态度、教育观、儿童观及自身学习提高上95%是比较好的,教师关注事业发展,择业意识基本确立,择业态度良好。16%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是事业,78%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既是事业又是职业,63%教师选择当教师的原因是“我的理想”,27%教师选择当教师是兴趣爱好。在是否有愿望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选择中,32%的教师选择“强烈有”,68%解释选择“有”,没有一个教师不想当一名优秀教师。84%的教师认为教师爱岗敬业主人翁精神体现在“幼教事业的利益与幼儿园集体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幼儿园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再者,70%的教师在合园搬迁时投入3万元资金,这些都说明教师热爱幼教事业,具有积极向上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关注幼教事业的发展,这是搞好幼教工作不可缺少的良好教师群体。

  在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方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儿童观正确。在对自我控制能力差、顽皮好动儿童的态度上,97%教师认为要尽力帮助教育,没有认为要责怪家长训斥幼儿的。9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天职是热爱幼儿,77%的教师认为热爱关心幼儿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了解幼儿、尊重信任幼儿、公平对待幼儿,但在确立现代教育观上还欠缺,并有困惑。

  教师重视自身学习,思想健康向上。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98%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自己的进步是有作用的,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无作用的教师仅占2%。教师的职业心态积极向上,选择教好书育好人,选择业务过硬搞好生活的占43%,选择认认真真教书,平平安安生活的占40%,把教师工作看作是谋生手段的仅占3%,有83%教师感到良好的园风的形成有赖于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处理个人和同事关系上,72%的教师选择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46%的教师选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0%的教师认为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工作有责任心、诙谐幽默、没有架子、随和但也坚持原则的人。不少教师用“做个家长信赖、幼儿喜欢的老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做一个精通业务,跟上时代步伐的好老师”等言语表达自己的心声,说明幼儿园教师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从谈话情况看,教师中热爱幼教事业的占89%,能为人师表的占89%,能履行工作职责的占93%。由此反映出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热爱事业,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能为人师表,在教育岗位上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三、反思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的高标准、幼教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师的自身要求都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的目标,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成为意识新、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在科技发展快、观念更新快、信息增加快、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快的竞争社会中,更要加强自身的身心修养,提高情绪调节自控能力和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办学园,以德立园,将《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篇8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幼儿教育,对巩固和提高全市“普九”质量、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xx省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县教育局部署和安排,我们在全县幼儿园进行了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专题调研。

  调研工作采取问卷调查法、资料调查法、表格调查法等方法,分2个层面进行:一是各地填报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二是调研组深入到全县18个乡镇的29所小学,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通过对所调研资料和数据的系统归类、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并就如何推进幼儿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此促进xx县学前教育的规范有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我县共有公办幼儿园一所,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校办一类一级中心幼儿园29所。公办教职工3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6人,行政人员32人,教辅人员69人,职8人),临时代课教师167人,共有幼儿教职工512人。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希望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两全普九”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为宗旨,坚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优化硬件建设和强化软件管理并举,做到了与整个教育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全县的幼儿教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0.86万人,其中3-5周岁幼儿0.86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61.6%(其中城镇80%、农村60%),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城市已经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全县学前教育入园率逐年提高。

  (二)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县教育局制定了《xx市xx县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标准》,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达标评估,加强骨干园、示范园的建设,提高办园水平。全县各地积极开展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在增加示范幼儿园数量的同时,不断扩大示范园、优质园的办园规模,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目前,全县有省市级示范园1所,一类一级中心园19所,同时支持发展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民办幼儿园。这些骨干示范园在全县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幼儿教师队伍逐步优化。通过对幼儿园园长擅长学科及管理能力的文字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园园长依法办园的意识普遍较强,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高。规范办园行为,坚持抓制度建设、抓常规管理,普遍较好。园长有自己擅长的学科,90%的乡镇中心园园长坚持兼课,工作在第一线。这有利于科学管理、指导教学。城区幼儿园园长都有明确的自主办园思路和目标意识,制定了符合本园实际的发展规划,园所的发展规划目标清晰,阶段目标分解明确,措施得当、可操作性较强,办园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保证幼教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举办全员专业培训、讲座、开展教师技能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婴幼儿早期教育开始起步。近几年来,各地各园开始关注和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推进工作,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幼儿园成为我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试点园。

  (六)园所布局渐趋合理。随着学龄儿童人数的减少以及城市化率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县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的部分校舍、设备和人员优先用于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各地整合多种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乡镇及以下一些幼儿园的内部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办园条件有所改善,增强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实力。

  二、我县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县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普及性学前教育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调查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幼儿教育在我县整个教育结构体系中,仍然处于一个比较薄弱和滞后的环节,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民办幼儿园良莠混杂等现状令人堪忧。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一)公办园发展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全县公办园1所,仅占全县幼儿园总数3%,集中城镇,覆盖面很小;公办园发展缺乏项目支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学前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县内城区只有6所幼儿园(1所公办园、3所校带园、2所民办园),有的幼儿园在园幼儿600人以上,最大规模12个班,最小6个班,班大人多、地域狭小,严重超出国家规定办园标准(小班人数25-30人,中班30-35人,大班及学前班人数35-40人),生均面积严重不足。县幼儿园同样存在园舍面积狭小的突出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2.5%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公办园,但是公办园人满为患,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0xx年秋季学前一年将实行免费教育,大批适龄幼儿势必涌入公办幼儿园(城区适龄儿童预计超过3000人),公办幼儿园已超饱和,入公办园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民办园条件参差不齐,多数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实地查看和调查统计,除县中心城区几家私营企业投资的民办幼儿园条件较好外,其他各乡镇民办幼儿园,多数是租用房屋或家庭作坊式办园,活动场地狭小、未配足符合资职的保教人员、保教随意性、保教质量低、班额超标、食堂简陋、膳食质量差、设备陈旧、园舍达标率低、缺乏长期打算、不能持续资金投入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幼儿园的管理低效。幼儿园的管理停留在制度化管理的低层次上,不利于调动幼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学校领导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的有效监控,指导力度不够,不进课堂、不查工作、不问实情。缺乏对幼儿教师日常保教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四)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幼儿园教师缺编,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造成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乡镇中心园教师数量少,师生比过低,教师的保教任务重。根据调查,一个教师包干一个班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村小学前班,有的每班40多个孩子,有的还更多。教师的保育、教育教学负担沉重,没有办法实施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引发和支持儿童应用各种感官和动手动脑去主动探索、自由表达、平等交流、合作分享等机会,“关、管、灌”的教育方式普遍还没有消除。“人员配备少,保教一肩挑”使得教学现代化、电教化的目标很难实现。人员不足,教师不能从保育长的职责中解脱出来,教科研力度不强、质量不高。

  (五)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幼儿教师的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15%以上,中专学历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4%,专业对口学历仅占5.5%左右。45%的乡、村幼儿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脱产培训。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偏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自我更新和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差,年龄偏大,总体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出现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状况呈倒金字塔结构,学段越低年龄越大。由于低学历教师与小学年龄偏大教师不断进入幼儿教师队伍,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重新抬头。

  (六)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教师职称待遇问题突出。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培训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建立合理可行的幼儿师资培训机制,保教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正规的业务学习培训,面向幼儿保教的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普遍缺乏。尤其是幼教职称评定不合理。公办幼教按照小学教师评定职称,内容差别很大,所学不能致用,且名额比例很小;民办幼儿教师未纳入职称评定管理,无职称、低待遇、无前途,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不利于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和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我县学前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针对我县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要进一步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当前我县学前教育多元化的格局和家庭对幼儿教育需求差异化的现实,科学构建幼儿教育网络,制定推进计划和政策措施,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锻造师资队伍,提升保教质量,全面推进我县幼儿教育发展。

  (一)科学规划,改善条件。要把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满足现实需求,又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和把握好本地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幼儿园布局规划。

  千方百计改善办园条件。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幼儿教育由于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投入不足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并争取稳定的经费来源,为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要设立一定的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幼儿教育的发展。通过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娱乐环境,真正使幼儿园成为儿童的学园、家园、乐园。

  (二)合理布局,公民办并举。高度重视公办幼儿园过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改变“公办为龙头,民办为主体”的幼儿教育发展指导思想。应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引导其顺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注重民办幼儿园内涵建设,通过优质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结对帮扶,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工作,加快推进优质民办幼儿园上规模、上档次。

  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近几年,全县各地都建设了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为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要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保证必要的投入,不断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质量。同时,要审时度势,把发展幼儿教育的重心下移,在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同时,利用学校撤并闲置的校舍创办村级幼儿园,满足当地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

  加快示范幼儿园建设。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一直起着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但目前我县的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为数不多,示范和辐射范围有限。要继续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园方向端正、管理规范、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进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行列,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实验、示范、辐射作用,承担起引领本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带动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共同进步。

  (三)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规范办园行为,严格控制幼儿园的班额,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合作,堵疏结合,增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加大对非法办园的清理力度,对于被取缔的非法办学机构,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动态检查指导制度,实行分类动态监管。要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引导幼儿家长走出幼儿教育误区,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课程和教材管理。应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要创造条件,尽速使小学与其附设的学前班彻底脱钩,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四)多措并举,提高素质。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精选8篇)】相关文章:

住房现状调查报告03-03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12-22

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09-15

英语专业社会现状调查报告12-30

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3-02

学生上课课堂现状调查报告09-25

一年级识字现状调查报告01-01

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12-02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03-03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