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

2022-01-15 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调查报告1

  利用自行设计的“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从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五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情况;问题;建议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前沿;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是课程改革计划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调整、修订新课程改革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南部、中部、北部各取一个市,每一个市随机抽取参与课改的初中物理教师30人(男15人、女15人)、学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

  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主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保障系统、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课程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入手编制,采用单项选择题、开放性选择题和开放性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委托当地教研人员,亲自将问卷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教师问卷86份,有效学生问卷281份。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对物理课改的重视程度是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的根本保障。本次调查中8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此次物理课改,其余教师认为不重视或持不清楚的态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他们对物理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是课改顺利推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本次课改,近30%的教师还不太适应。为了搞清楚物理课改的影响因素和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此次物理课程改革当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缺乏,二是传统思想对教师的束缚。这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物理课程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无法顺利推行。教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9.72%的教师选择独立解决,84.72%的教师选择与同事商量解决,只有2.78%的教师向教研组长反映,1.39%的教师向校领导反映,1.39%教师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消极态度。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遇到困难并不向上级反映,造成上级并不清楚教师存在哪些困难。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解决课程资源匮乏问题,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评制度,是物理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图1 教师在物理课改中遇到的困难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2](211—213)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为辅是本次课改的指导思想。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教师除使用黑板、粉笔等常规的教具外,73.61%的教师表示常使用模型、模具演示,61.11%的教师常使用幻灯机,51.39%的教师常使用挂图,41.67%的教师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12.50%的教师常使用录音机,8.33%的教师常使用录像机,6.94%的教师常使用一些其他的教具。此外,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见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集中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19.44%的教师去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8.33%的教师去校外图书馆收集资料;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得出一致的结果,仅有28.3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些方面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其余学生认为校图书馆不能满足自己物理学习的需要。可见,校图书资料更新慢、数量不足、与教学内容脱节等局限性,使得校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此外46.48%的教师认为学生从来不去校外图书馆等地去学习。校内图书馆有待进一步扩充更新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校外图书馆虽然便利,但并没有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和利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条件差会直接影响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本次调查中,66.67%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差,该现象是物理课程资源缺乏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28.23%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经常使用日常简易器材(如易拉罐、火柴、手电筒等)做实验,36.7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这样做,21.09%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会这样,10.54%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这样做。可见,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努力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利用日常生活的简易器材进行实验教学,以此弥补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观念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是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物理教师教学观念决定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传统教学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此次课改提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调查发现:72.22%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物理学习上的个别差异,75.00%的教师使学生间形

  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气氛;19.44%的教师采取个别指导的办法促进学生学习,其余教师采用与家长合作等办法来帮助学生进步。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了让不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物理教师创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由于受到考评制度的影响,93.06%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55.56%的教师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31.94%的教师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如何定位物理教育目的,对物理新课程改革起着主导作用。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教学行为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显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仅8.50%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批评学生,其余学生认为物理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提出超出教学要求的问题时,

  38.89%的物理教师采用包办的方式为学生详细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58.34%的教师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仅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告诉学生所提问题超出了教学要求,不必再考虑。

  此次新课程改革,期望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此次调查中63.89%的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9.72%的物理教师从教材的实际考虑,6.94%的物理教师从教学条件考虑,19.44%的教师综合以上方面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常常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教学,他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调查显示:51.3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35.37%的学生认为有时进行,13.26%的学生认为物理教师很少进行或根本不讲授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辅助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也是物理课改的关键所在,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已经不再是物理教师常采用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科特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知识;还可以采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2](130—134)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1.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本次调查中,49.66%的学生对学习物理非常感兴趣,43.88%的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其余学生兴趣极低或不感兴趣。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34.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79.93%的学生表示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物理。以往有研究表明,物理课程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不同,主要原因是课改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探究、实验等,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习兴趣得以发展。

  2.与他人的交往

  与他人的交往、互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成功完成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了解STS,树立科学世界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了解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结果显示:68.06%的物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充分,其余教师认为不充分,学生更多是被动听课。从学生角度来讲:37.41%认为经常与老师交流,59.52%经常与同学交流。当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时,35.7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35.03%能够得到同学的及时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教师认为和学生互动充分,但大多学生认为与教师交流互动不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更多的转向同伴求助。为了顺利推行物理新课程,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性。 [3]本次调查中33.79%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能够自觉地学习物理,57.14%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29.59%的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在实验过程中37.67%的学生表示由物理老师或实验老师提供实验器材和用品来进行探究,14.73%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38.01%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7.88%的学生和同学商量一起选择,

  1.71%的不属于上述情况。在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时,42.18%的学生按课本的要求观察,47.96%的按老师的要求观察,5.44%的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其余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物理的习惯尚未养成,在小组实验中大多学生依照老师的安排和书本的提示进行实验和观察,还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总的来讲,70.83%的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已经不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46.94%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负担不重,轻松愉快,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见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虽未全面养成,但其学习方式正向主动的、多元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

  (四)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正确看待并实践科学探究,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薄弱环节,是此次调查中我们关注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部分物理教师因为没有领悟该教学方式的精神,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致使24.91%的学生认为几乎每节课物理老师都安排科学探究,7.51%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安排科学探究。调查还发现,虽然有84.69%的学生认为,科学探究对学习物理很有用,能帮助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但38.91%的学生认为,科学探究活动花时间过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其中主要原因来自四个方面:(1)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误解与滥用,造成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腻烦;(2)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监控不到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盲目性很大;(3)组织纪律差,造成时间的浪

  篇三: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我利用实习的业余时间,对本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后,有了显著的成就,但又存在着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报告如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大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础教育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升学第一”取代了“人才第一”,“应试教育”代替了“素质教育”,流弊所及,基础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方针,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发生变化。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不平等。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较长一段时期来,教育部门及社会考察学校和教师业绩的标准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的而采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无形中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从而就出现了诸如下列的种种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一)生源质量分布不均,学校管理两极分化。 除了少数省、市(县)级重点中学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证 ,有集中本地区优秀教师的条件,在教学中相对遵循教学规律外,其余的学校可以粗分为这样两种情形:一类是除省、市(县)重点学校——“状元”学校外,处于“榜眼”或“探花”地位的学校,它们主要集中在城关或一些重点乡镇。因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计网罗生源,实行近乎军营式的管理,教学上加班加点,尤其是几门主课,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频繁的补课、考试,可谓对学生“狂轰滥炸”。

  (二)管理手段相对单一,育人机制日趋弱化。 在许多教师的班级管理中,学生被分为两类:能升学的和不能升学的。于是管理中出现了保护与淘汰这一简单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往往

  是对“尖子生”的过分袒护,而对差生则歧视、讽刺、挖苦,甚至贬及学生家长的人格。有的教师还在桌位安排中,把“尖子生”排在最佳位置,把差生放在偏角,或者把差生集中在一块,作为“特区”,并把那些成绩后退的同学随时调入差生群中,以示惩罚。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打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或忍气吞声,或纠集力量报复,甚

  至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育人机制的弱化,学生一旦违规违纪,往往缺乏教育,而用面壁罚站、逐出教室、关办公室“反省” 、“遣送”回家等手段处理。有的学校干脆制订了一整套违规罚款制度,从迟到、早退、抄作业到旷课、打架等,都有金额不等的罚法。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把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往学生家长身上推,学生一有学习或纪律问题,就通知家长来校处理,严重的甚至要家长把孩子领回去。束手无策的家长往往用打骂孩子的办法来消气 ,而孩子越发气恨教师与家长。

  (三)课程安排严重倾斜,技能训练形同虚设。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国家又规定了一系列需开设的副课和技能课,并配备了相应的教材。可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智育(其实是“应试能力”)被过分强化外,许多学校在美、音、劳方面形同虚设。首先,师资不配套。许多学校,上这些课是“拉夫式”的,谁有空谁上。其次,为了应付检查,教导处的总课表上排着这些课,而实际上,要么自修,要么被英、数、语等主课占用。至于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能减的则减,能取消的就取消 ,以节约一切时间进行文化学习,来应付考试,也防止学生“分心”。

  (四)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价值出现倾斜。 在一个地区内,把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等不同等级。生源的分配也是按这等级来的,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以此为据而递减,于是从一开始,普通中学就处在最底层的地位。问题还在于,普通中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全被城镇中学揽去。除此,有“路子”或有钱的家长,把子女送往各重点学

  校,造成这些学校的班级严重超编,每班60多人已司空见惯,70~80人一班的也为数不少,于是有的普通中学干脆破罐破摔,教育质量更加低劣,教育状况日益拉大。学校之间教师的价值差异也被拉大,难怪一位从乡下调到城关的女教师说:“在城里,苦死累死都值得。” 以上所列举的现象是主要的,还有诸如“贵族学校”的纷纷冒出,初、高中复习班长盛不衰,家庭教师的日益吃香等现象,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于上述现象后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由于“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致使国民的总体素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每年除考入高校学生外,有95%以上的同龄人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这些“劳动大军”是由于文化考试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校并没有学到多少跨入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近些年,社会民工潮愈涌愈高,打工妹(仔)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可有些企事业单位却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些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极简单的体力活。试想,这么一支越来越庞大的低素质的劳动大军怎么去实现现代化?

  还有那么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原来生活的养尊处优,有的已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社会渣滓,成为当前社会治安严重恶化的源头之一。公安部门每年公布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统计表已说明了问题。虽然这不能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应是一个原因。至于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骄子”是否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呢?出现于许多报端杂志上的有关大学

  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养的报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完全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与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的社会废品。一个在低素质国民充斥的国家,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很难的。

  其次,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由于思想教育手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学校的道德教育疲软乏力。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对考分的长期追逐则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差,一无是处。“三好生”的评定标准更是“智育第一”,家长、社会的心理合力更强化了这一标准。这样,学生的心理发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是个体意识的无限膨胀,排他情绪的充分显露。我们深知,自私、冷漠的个体心灵是无法构成温暖火热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国民是缺乏振兴民族的干劲的。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道德滑坡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国家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

  第三,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健全。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想象力的,如果学校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欲望,再加上知识引导,就会学得更好,并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可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把学生一律捆绑在升学的战车上,学生的身心受压抑,活泼的天性被束缚,想象力被抑制,于是不管上大学或入社会,往往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学生体质下降,技能明显低下。由于过分强调智育,许多

  

教育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顺利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是我们教研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们开展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县“十五”期间中学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方式

  开展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观点和参与行为,以及学校倡导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况作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的内容

  1、教师对教育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

  调查教师对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是教师需求与教研管理部门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

  2、教师对教育科研常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教育科研的规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开展活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识,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知识达到什么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门普及教育科研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情况。

  3、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除了教师自觉的行动外,更需要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倡导、对教育科研活动的肯定、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追求价值得不到承认,教育科研活动就会偃旗息鼓、半途而废。这就涉及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了解目前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研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

  4、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生力军。了解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希望,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科研的潜力,教育科研活动才会蓬勃兴旺、充满生机。教研部门开展教育科研的服务和管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调查的方式

  1、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调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考虑,拟定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工作。问卷题项除充分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据一般经验和预测来设计所选问题及数量。题项语句的设计尽量简单明确、具体实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隐含某种诱导。行文尽可能.注意语气委婉,避免引发反感而影响调查的客观性。问卷的题目设置包含限制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限制性题目共设置十九个,每个题目四个选项,要求做单项选择。开放性题目只设置一个,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提出两个方面的希望和建议。

  2、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从学校和教师的区域和层次的代表性、以及调查者本身工作的职责考虑,调查的范围拟定为全县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学校)、高中(含职中)课程的学校。调查对象为各学校随机确定的领导及任课教师。

  3、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拟定样本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贯制学校共五十份,总计取样三百份。问卷投放根据各个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学校教导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回收到有效问卷共二百六十九份。问卷样本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为84人,占31.23%;参加工作6-10.年的教师为60人,占22.3%;参加工作11-20xx年的教师为63人,占23.4%;参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师为62人,占23.05%;教师群体类别比达到科学调查要求的基本规范,样本信度比较可靠。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认识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在问卷中第2-6题中。其涉及的内容有责任、态度、观念、认识、兴趣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理念和开展教育科研的内动力情况。从统计来看,比例较大的选项有

  1、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占83.46%;

  2、对教育科研“愿意参与的”占36.4%,“觉得太难”的占29.37%,“确定不了课题”的占25.65%,“缺乏信心”的占14.87;

  3、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占79.63;

  4、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专项经费”的占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占23.05%,“时间安排不过来”的占35.96%;

  5、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钻研科研知识”的占33.8%,“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占22.3%,“参观学习”的占26.39%。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对教育科研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比较充分地证实了我县各中学开展教研科研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教研科研已成为当前大家相当关心的热门话题。广大教师不仅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而且在开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了。教育科研对广大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对新鲜事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疑虑。教师们集中反映出的“觉得太难”、“确定不了课题”、“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时间安排不过来”等等,说明教师们还对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为神秘,就难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当然就难以知道该具体从那下手。这使我们教研部门应该注意,在提倡导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中,要研究怎么来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科研知识、怎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来确定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二)、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质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程度。其内容在问卷中第7-9、15-17题中反映。各题统计比例较为突出的选项如下。

  1、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实践研究”的占72.4%;

  2、对自己承担课题研究所担心的是“理论知识欠缺”的占47.21%,“不知怎么提炼成果”的占28.62%,“影响教学”的占20.82%;

  3、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成果价值在于“教学成绩有较大提高”的占34.2%,“学会了怎么去研究问题”的占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体会和感受”的占26.77%;

  4、对教育科研的知识“了解一些”的占65.43,“比较熟悉”的占12.64,“很陌生”的占14.5%;

  5、认为常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是“有一定联系”的占44.61,“各有侧重的”的占27.51%,“一回事”的占13.88%。

  6、认为教育科研课题应该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的占51.67%,“解决工作问题的策略”的占24.54%,“有关大纲教材的认识问题”的占17.84%;

  从这部分数据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本质认识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立足于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这表明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感兴趣的选题类别,是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课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评判不仅仅是在于教学成绩提高,更在于教育科研的感受和体会、学会怎么去研究问题。这表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这种结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状况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问卷中的第10-14题来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结症反映。各题统计选项比例较大的情况如下。

  1、 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的占70.26%;

  2、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关键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占33.46%,“学校的组织管理”的占27.88%,“上级的指导”的占15.61%;

  3、认为要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应该“完善激励机制”的占55.76%,“领导带头”的占26.02%,“注重物质奖励”的占14.5%;

  4、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合适的问题”的占35.32%,“没有上级的支持和指导”的占33.83%,“教师没兴趣”的占21.19%;

  这部分数据间接反映出,目前学校已将教育科研纳入议事日程,教师们有了尝试教育科研的冲动,意识到了教育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需要学校引导、教育科研的热情和过程操作需要学校的肯定、怎样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更需要有人点拨和指导。忽视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容易让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就不容易使教师注重过程研究,教师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动力。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是学校目前开展群众性教科研的突出问题。

  (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问卷第18-20题,主要了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统计反映如下。

  1、认为教研部门指导帮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应该侧重“学校实际问题的剖析”的占50.19%,“理论知识讲座”的占22.68%,“案例分析”的占15.99%,“监督考核”的占11.15%;

  2、认为我县对于教育科研的工作应该“设立单项基金”的占39.03%,“列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的占23.42%,“着重成果奖励”的占17.1%,“加强宣传”的占16.73%;

  3、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倾向性的希望和建议如下。

  (1)希望: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训、教育理论专题讲座、专家指导、参观学习的机会、案例分析、提供资料、参与课题组研究活动”等。

  (2)建议:倾向性的是“设立相关奖励政策、学校设单项考核、改善环境条件”等等。

  从统计分析来看,教师对这一部分的总体反应是希望从自己身边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点,希望获得教育科研的体验。对于看中成果奖励的教师并不多,这与前面“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相互印证

  四、工作建议

  (一)、领导应从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来研究课题

  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应当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但是,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领导搞科研,重在研究课题与办学理念的关系、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的关系、课题目标内容与教学改革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考虑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二)、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教育科研骨干

  目前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没有专设教科室的情况下,一般是教导主任来担当。教导主任对教育科研方面的认识相对普通教师来说要充实得多,看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本质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导主任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来解决问题,必须要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问题。学校要培养科研骨干,只有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主任感叹教师不会教育科研,学校没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什么时候让我们的教师学一学教育科研。其实,与其说“学”教育科研,不如说“做”教育科研。学的目的是会做,但学的时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学的东西就有距离。做就会遇见问题,有问题就得去学,这时候的学就没有距离感,就学得实在、适用。学会了再做,和在做的过程中学,那一种更适合学校的需要,这自然是很明白不过的了。

  (三)、足现实条件搞课题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学校对于教师的不满有很多苦衷,本来就是经费不足,条件差,资料设备欠缺是不足为怪的。对于教师的要求,学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师的不满和学校的棘手,都在于潜意识里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难提供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选题更多的考虑就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考虑更多的就是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完全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搞课题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议,主要侧重于教育科研 “做”的认识观念。对于怎样保证“做”,使“做”更有动力,这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常规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言。

教育调查报告3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学 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 20xx级

  姓 名 王亚辉

  报告题目关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 易守华

  关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信阳市第三实验高中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

  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 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教育调查报告4

  调查对象:岳西中学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起止时间:20xx年11月12日——20xx年11月18日

  报告内容:目前,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国内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竞相争论的话题。

  我于20xx年11月12日至18日对我实习的学校安徽省岳西中学进行了教育调查。岳西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也是我的母校。在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学习心理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初步了解到了母校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情况如下: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1、教育价值观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观。岳西中学每个班有70人左右,其中城镇学生多于农村学生。7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就是通常说的学问渊博吧;1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很现实,要不然读书干吗;剩下的10%的学生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只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带有盲目性。除此以外,我还发现,他们觉得现在的青年人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历高,挣钱多,20%的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还有5%的学生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学历高也不一定能挣多少钱,还不如学历低的干些体力活来得实在。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习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讨厌学习。这与他们不想考大学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学习热情高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多数,因为他们想通过考大学改变自己的现状,能够鲤鱼跳龙门。同时,我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讨厌的课程。他们讨厌或害怕这些课程一方面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觉得有的课程实用性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例如历史、地理、生物。理科生普遍不喜欢英语,文科生则害怕数学,对此我也有体会。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认为英语难学,不想学。

  3、学习需求

  当前比较流行“特长生”的说法,许多学生也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希望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有所扩展。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毕业后,99%的学生想继续读大学。

  二、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教育

  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文化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因此,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则期待更高层次的教育。

  中学生越来越重视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而不再盲目学习,从而他们对不同的课程的努力程度也不同。但是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相当多的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还是迷茫的。现在的大学不再是曾经的象牙塔,大学生难以就业,俗话说:毕业即失业。中学生丧失了考大学的信心。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但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

  2、学习需求不再单一

  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个人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一样。高中毕业就准备就业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准备考高职和艺术院校的学生,要求难度适中,成绩较好,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要追求知识的广度,博览群书。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他们的主观性太强,虽然期望自己能拥有成功的事业,但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一种消极等待的态度。

  三、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试教育的枷锁压在中学生身上久而久之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下降,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我建议学校应多与学生沟通,减轻他们的压力,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才能,而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我们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教育调查报告5

  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联考过后,考生们恢复了和普生一样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由于有专业课的成绩,需要的文化课成绩比较的低,他们学习的状态不如普生学习的状态好。学习的时间的分配明显没有普生那么的紧张,下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走出教室去透气,在放学后也很少看见学生留下来学习的身影。

  艺术类考生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总是在校园中看见高三学生休闲娱乐的身影,他们没有一般考生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的多,经常看见高三的学生在课下参加打羽毛球等活动。学生的心态都比较的好,不会为了考试的分数等而失眠,也不会因为心里的压力等和同学发生冲突矛盾。他们一般都没什么压力,都在很好的享受他们高考前的生活。

  而同学们面对我的高考后的愿望的时候,大家都很健谈。很多同学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因为高考而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很多学生都想在高考后去进行旅行,虽然他们的心态太好但是还是比平时紧张,他们想要好好的放松心情。我的学生想要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高中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他们要补回来。一些学生学生想打工挣钱,对了自己的大学挣学费等。他们的愿望一般都是围绕放松身心而进行的,在进过紧张的学习后都想好好的玩玩。

  现在学习特长成为了一些普通学校提升升学率的手段,成为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一种出路,他们的生活不再是围绕着哪些文化课,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再枯燥。一些人只看到他们的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低,但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练习体能每天五点起床来奔跑,没有看见他们为了画好一幅画而一夜未眠,没看到他们拿着画笔入睡的情景,为了练习乐器而肿胀的手指,为了练习唱歌而沙哑的嗓子,每种学生都有他们的辛苦,虽然他们不需要在文化课上那么的用功,但是他们在专业上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看到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回想起我的高考时光,我是普生,我的高中生活更加的枯燥,紧张,辛苦。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其实我非常的羡慕他们能有除了文化课以外的知识,能掌握一种乐器,哪怕考不上学,增加一种兴趣爱好也好。

  现在随着艺术生的增多而出现很多的问题。现在艺术生的纪律是全校最差的,他们特别的不好管理。尤其是上文化课,纪律特别的难管。随着现在艺术生的逐渐增多,艺术生的落榜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也许几年以后,艺术生的报考将不再这么的容易。艺术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教育调查报告6

  一、调查概况

  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还是不高的。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的。这些情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情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的。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我们知道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也不是很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的。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教育调查报告7

  一、主题的确立与材料的选择

  关于主题。调查报告主题和调查之前的选题与立意应该一致,当然,在获得调查资料后,对问题有了再认识,也可以重新确立主题,确立主题要求是:

  第一,主题要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或验证一种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能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即使是探索,也要具有前瞻性,而不能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所针对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十分紧迫的或长期没有解决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主题要体现调查资料,资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主题的确立要依据调查资料的内容,要能体现调查资料的内容。预先的假设与现有的材料不一致,要以现在的材料为准进行修正。要使材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

  第三,主题宜小不宜大。小的主题能密切联系教育实际,也能较好地获取材料,撰写起来也较容易。大的主题费时费力,只适合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研究。对广大在职教师来说,主题宜小不宜大。

  关于材料的选择。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主题是材料的统率,调查报告的主题决定了调查资料的取舍,选择材料的要求是:

  第一,材料要典型。调查获取的材料很多,经过整理后的材料应该都是有用的材料,如果不加选择;全部写入文章中,势必变成材料的堆砌。因此,必须选取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材料。

  第二,材料要充分。调查报告注重的就是事实,事实充分就能很好地说明观点,因此,写作调查报告要让充分的事实说话,切忌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二、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教育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引言、主体、结尾几个部分。

  l、标日

  标题是文章的门面,好的标题一看就能让人感觉到该调查报告的意义。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即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

  (1)单行标题俗称在标题,它或者揭示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如《要把农村小学的图音体教育落到实处》;或者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如《xx市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或者把要调查研究的问题作标题,如《负担为何越减越重》。

  (2)双行标题又称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从正面或侧面揭示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或基本观点,又被称为虚题,它常采用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来写。副标题直接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又称作实题。例如:

  上山下乡,动乡交流

  ---xx市与xx县对口帮教支教情况调查

  表明对象的标题一定要注意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要确保读者能够从调查范围上确定你的调查的意义大小。

  2.引言

  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要简要地介绍调查的概况,包括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一范围、方法、内容等,这些方面不一定要齐全,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介绍,或者简要地介绍调查的经过;或者阐述调查结果或基本观点;或者提出教育领域颇受关注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言用语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3.主体

  这部分要对调查材料进行条理性的叙述和分析。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调查经过或事件发展顺序,先叙述调查的事实材料,然后分析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启示或结论;另一种是边分析边叙述,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主题。如果是长篇调查,一般要有小标题,篇幅较短的也要在句首有中心句,这样便于读者阅读。

  4 结尾

  结尾是对全文的收缩,常见的结尾有:(1)归纳结论;(2)在正文分析作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或建议;(3)强调和突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或揭示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教育调查报告8

  我于20xx年10月12日,被分到宝鸡斗鸡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规模较大。该校在宝鸡市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五,所以近年来生源不断增加,所以教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宝鸡对教育的投资相当重视,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好,设备先进,设施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好,基础薄好,不过对于普通班级来说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所以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数学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数学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数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数学知识。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数学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该校放学时间为7点30分,由于较长,学生在这段时间显得疲惫,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育调查报告9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过程

  二、调查结果分析

  “您认为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个题目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题目中选择“主要考虑个人利益”或是“说不清楚”的同学,选择“A.为国家发展多做贡献”的比例要远低于平均水平;他们更多的会选择“C.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和“D.拥有权力和金钱”。极少数同学对“要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法非常认同,但是选择“有一定道理”和“不认同”的几乎各占一半,分别是44.4%和49.4%。同学们的价值观可以说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出现大的偏颇,但是一部分同学存在的功利化趋势也是不能忽视的。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和文化正侵蚀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也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如何看待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大部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理性。我们认为对国家大事关注度低是同学们缺乏民族自豪感的一个因素,事实证明,这两个变量的确正相关。第二十七题中“不关注”国家大事的同学,在第二十八题上73%集中在C和D两个选项。

  37.8%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爱国热情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舆论导向”;19.0%的认为是“家庭的潜移默化”;36.4%的归因于“课本知识教育”;6.8%的认为来自于“同学或者朋友”。爱国主义本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舆论的阵地。这说明学校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教育者要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

  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感觉到或多或少的压力,感觉“压力较大”的占30%,“一般”的占57.2%。而他们解决压力的办法更多是倾向于“自我调节”,占80%。高职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高职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等,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作为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困境。

  “您是否认同高职学生拖欠助学贷款是不诚信的行为?”很多寒门学子在求学之初就受益于助学贷款,却在学成之后拒不偿还,这种道德和诚信严重缺失的行为,在高职学生眼中竟变得很好“容忍”。A、B两个选项为正向选择,C、D为负向选择,它的两个负向选择加起来占50.8%,对拖欠助学贷款行为的容忍极有可能让他们自己也变成欠债不还的人。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背后的原因探究发现,高职学生大多能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存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他们主张个性、心态开放、真实但不够成熟、爱国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学习方向明确但自控能力不足,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强烈,但是行动力不足。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学生的个人原因外,还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要思考和研究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养成教育成为我们选择的途径,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深化思想,文化先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理念和生活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建设校园文化上,应着重构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文化、校风文化、学风文化、校歌文化等;二是环境文化,包括格言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和宿舍文化等;三是制度文化,包括学生守则、一日行为规范、双休日管理办法、综合素养评价等;四是阵地文化,包括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网站、宣传栏等。融合先进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教育资源,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自觉地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实现文化育人。

  (二)丰富学习,授人以渔。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能主动地、积极地、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倡导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并非指知识量如何之大,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好奇心、求学心,老师需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在大课堂中自我学习。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终身,授人以渔的本质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表率生活,榜样力量。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并运用正面典型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这是我们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做法,比如说女教师、司机和警卫战士等“最美”人物的出现,以及其他许多好人好事的显现,让学生看到社会上闪光的一面。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示范带动作用,除了社会上出现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以外,还应该树立高职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如学习上成绩优秀或是生活中自强不息的学生。这些更加贴近学生的事例使高职学生无形中接受心灵净化,发挥养成教育的作用。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并使之成长”,这种培养类似于养育,通过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和帮助高职学生良好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持之以恒。我们正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然后经过一系列探索来找到养成教育这个最优化、最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伴随他们成长、成才。

教育调查报告10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师范专业的支持力度,也愈加重视教育实习,再加上高师院校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这一不争的事实,教育实习已成为高师院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做好教育实习,如何做好与实习学校的联系接洽工作等成为了高师院校所要学习研究的课题。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三年系统学习的一个全面检验和考察。通过教育实习,加强了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摆脱只会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加深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教育实习的质量好坏更是未来教育能否发展的很快很好的前提条件。

  教育实习工作牵涉面很广,会涉及两所学校即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而在教育实习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实习学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调查实习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本次调查对象为温州乐清柳市中学,主要围绕领导层、指导教师层、学生层三个层次展开,采用口头问卷及访谈的形式,主要调查了3位领导、12位指导老师、10个教学班中若干学生,调查面比较广。调查时间则从9月23日开始到10月27日结束,其中包括了资料的收集、访谈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分析整理,本文主要从师范生素质、组织模式及三对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键:师范生素质

  教育实习是高师各专业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大学课堂学习之后,为承担中学教师职责而准备的最后阶段。通过教育实习,实习生将在中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受到全面检验和锻炼。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能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中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使知识成功转化为能力,形成中学教师的个性品质,为今后胜任中学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但是,从实际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实习校方对实习生素质要求较高,并针对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包括对实习生师范技能、专业技能、一专多能上的要求。

  (一)对教师师范技能的要求

  柳中校领导指出: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而今师范教育正被迫接受竞争的考验和威胁,各中学对教师的需求已由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他们最期盼的是有事业心、责任感、有新教育理念和过硬的师范技能、具有熟练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型的教师。而从高师教育的现状看,身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师范意识不强,师范生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师范技能。值得欣慰的是,校方肯定了此次实习学生良好的自身素质,不过也同样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就实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结合校领导、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得出的如下结论。

  1.普通话和口语表达

  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国家规定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甲。但即便符合等级要求,如何把水平发挥出来,看的就是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实习生在课堂上欠缺的就是这种能力,因而出现了讲话疙瘩、忘词、死记硬背、语速过快等现象。讲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语言又是讲课的最基本的手段,所以,讲课语言的基本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思想,培养能力”。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有效地进行讲课语言训练,这是探索师范技能训练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对教师讲课语言提出的意见:

  (1)我首先希望能听得清楚。声音悦耳好听当然更好,但首先是要听清楚。声音不要太小,吐字不要含混不清、速度不要太快,但也不要太慢。太快了,来不及思考;太慢了,听不上劲,心里发慌.

  ⑵我不喜欢老师不停息地讲,不断地重复,而且重复的说法前后又不一致。解释了又解释,愈解释愈糊涂。

  ⑶我希望老师讲课能引起我的兴趣,亲切和蔼,使你有心情去思考,也有可能去思考。我不喜欢经常训斤人的老师,带着压抑的心情听课,别说思考,就连讲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⑷我希望听老师讲课时,能弄清条理能边听边思考,这样心里才踏实。我不希望老师把什么都讲,更不喜欢讲得乱糟糟一团,理不出头绪。

  根据以上这些意见,指导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提高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教委要求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程。

  (2)上语文课时,教师注重对语言的精练、准确、规范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文表达方式。

  ⑶在学校里多举办一些演讲活动,加强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书写规范文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能否写一笔规范的好字,是否具有过硬的书面表达技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通过此次调查,指导老师和学生指出我们实习生的板书书写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对师范生应进行书写规范和书面技能的训练。可采用以下措施:

  (1)校内、系内要创造使用规范汉字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各科齐抓共管,如各科学生作业、论文、实习教案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都要给予纠正。

  (2)从大一开始,加强三笔字的训练,其中重点是钢笔字、粉笔字。

  (3)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有关书法的课外活动,如观摩、展览、比赛等等,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3.教学工作技能

  教学工作技能是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是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提高从师任教素质的必修内容。实习阶段,对听课、备课、讲课和评课我们都实打实地进行系统化、章程化处理。

  特别表现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编写教案;严格执行上课前试讲及每次备课都给指导老师过目的规定,并虚心向导师求教,听取导师的意见;积极的开展课后集体评课及教学研讨活动,邀请指导老师给我们做相关的教学指导,增长每位队友的教学实际经验,并且上课的实习队员也适时做好总结工作。我们的实习生在这方面得到了实习校方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同时指导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来加强我们在多媒体运用上的能力。

  (1)成立教学媒体技能指导中心,成立教学媒体学习培训班,安排教师着重指导训练,学生在此可看到有关资料,并得到个别指导。

  (2)在教学内容上加些教学软件的编制,加大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分量,对常用的多媒体课件集成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详细介绍:让学生在掌握上述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和化学学科结合起来。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件的制作,还可进行课件制作比赛。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实习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而导致在某几节课上,由于电脑设备出现问题而不能播放课件,使得课堂进展很不顺利。导师提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用课件与不用课件两手抓。

  4.课堂教学技能

  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知识的获得、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实习生来说,如何让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所以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特地向指导老师咨询了意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技能及其运用时注意事项。导入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诱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导入要紧扣主题内容:导入所利用的知识与新知识间关联要紧密;导入要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我们的实习生虽然也很重视导入来搞活气氛,但很多时候过于紧张导入部分而忽视了课堂的整体性,所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也可以直接导入。

  (2)语言技能及运用时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学主题,适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故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另外,要把握设问的时机。导师指出,实习生在语言运用上还欠火候,随着经验的积累是可以改观的,所以要多听课,吸取老教师的经验,知道什么时候该调动学生。

  (3) 组织技能及其运用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关注所学知识。但在组织技能运用时应注意: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达到组织目的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再次,组织教学时要做到人人有事做,共同

教育调查报告11

  按照《关于开展__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一、农村各小学课程开设齐全,执行从简。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可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可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教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二、学校道德教育虚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轻视道德教育。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并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我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点并校,安全隐患增多。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我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四、留守子女问题突出。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五、校长素质堪忧。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我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六、教师工作缺乏活力。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进取性不高。

  七、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本事、动手及社会实践本事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调查报告12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二)研究意义:

  教育质量关乎国民素质,社会越来越关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

  校隔代教育现象确实尤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工作,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祖辈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他们产生直接作用,由于祖辈的自身原因,致使在他们的教育下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所以有必要及时纠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不仅是推进孩子全面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还是学校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因素之一,更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经之路。我校于1987年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议和家长委员会会议,对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经验进行介绍和推广。同时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人士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家教辅导讲座或报告会,对学生家长、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家长、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有关教育领导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他们谈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让教育专家或教师给他们讲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等等。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如此这般地构建出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那些看来有点“缺陷”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改变。同时又把那些隔代教养人请进家长学校进专门培训,讲授有关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际学沟通理论等。通过培训,使他们懂得了小学生情感心理上的需要,掌握了心灵沟通的技巧,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

  “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人,为他们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成为他们发展中持久的发动机,也是时代、社会强烈的呼唤。对隔代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的界定

  “隔代教育”又称“祖辈教育”,指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为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它是相对于“父母教育”模式而言的。

  隔代教育是指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三、理论依据

  十八世纪欧洲伟大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人的第一个学校,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这些言语都向我们传递着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研究中要明确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让祖辈走出教育误区。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更新祖辈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改善家庭中隔代教育的方法,同时研究隔代教育下,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策略。期待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软胁,全方位地提升素质教育质量。

  我们研究的目标有四个:一是调查了解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基本现状。二是疏理分析家庭中隔代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研究优化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对策。四是改善隔代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率。

  五、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长辈的教育形式进行研究,看看他们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造成什么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是否存

  在一定的偏差。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家长,就必须要走进他们,所以我们主要进行家访访问的形式,以问卷调查为辅,并确定典型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为对象,进行计划性调查记录,以一年为限。了解到他们的家长是如何教育,及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们最终会向哪个方向前行,进而我们进行有效指导,计以对策。

  应该说,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是影响最大、问题最多,隔代教育的特点最鲜明,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要正确看待祖辈主要教养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有可取之处的。首先,不少祖辈家长有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到孙辈身上,他们也愿意在与孩子一起生活中获取乐趣,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观察他们的表现,因此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其次,祖辈家长积累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多得多;第三,祖辈家长在长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

  隔代教育也有不少不足。首先,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相对说比较保守和传统,思维的模式容易固执而缺少变通;其次,与年轻的父母相比,祖辈家长的活动、交往的范围比较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第三,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加上慈幼之性和“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补偿心理,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过度的保护和不应有的替代。祖辈家长的这些特点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除了应该引起祖辈家长的重视并注意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外,父母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能替代亲子教育。

  在研究对象中不难发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后进生,成绩比较差,顽皮、好动、上课不专心、作业不及时完成等不良的习惯。在这里我们也先制定出一定的对策并加以实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对策:

  (一)在班级中营造良好氛围,树立主人意识,并每周课外开展一次班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老师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隔代下的学生更加地关注,有计划的进行谈话,制定成长记录表,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及时的帮助,密切关注他们的变化。

  (三)加强家长的联系,对祖辈家长进行分类教育,及时给家长充电,给家长提出一定的计划、建议,希望家长通力配合,形成两点一线教育,遇事及时联系。

  (四)营造良好环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都要一个清静的环境,学生需是要伙伴,可以几个聚在一起学习,但还是需要家长的监督,在家必要的设备是必须的,在学习时不要让外界的事物干扰。

  (五)记录学习成绩,单元考后进行总结,对每次考试进行分析,找出失分的原因,有进步可以发放奖品,可以是自制奖状。

  针对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确保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地发展。 祖辈主要教养人所以能够担负起孙辈教育的主要责任,除了父母辈的实际情况、家庭的客观条件等外部因素外.还与祖辈自身的条件、愿望等主观因素有关。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祖辈家长带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研究方法

  由于能力和时间上的限制,我们采取的调查类型主要是个案调查,即对特定的社会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从微观层面来剖析,以其在个案的特殊性中,寻求普遍的代表性,找出多个特殊性中相通的东西,并对此展开阐述和研究。在个案的选取上我们就选取了学校周围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调查方法上以访谈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和追踪调查法来加以配合。

教育调查报告1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教育调查报告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劳务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虽然劳务经济有力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超过两千万,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走向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现状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缺失,需要加强人文关怀

  虽然改革开放距今已三十多年,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工业已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随之“农民工”在城市也应运而生,“留守儿童”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许多农民千里迢迢进城打工,迫于城市昂贵的学费,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转到亲戚朋友家就读,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丢在家中让邻居看管。自从离开那天起,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失落,因为他们都是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这一时期他们非常天真可爱,总爱把一天所发生的见闻回家后唠叨给父母听,若回家见不到朝夕聚室而居的父母,就会心灰意冷,这样长期以往在青少年中极易形成孤独症。据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中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易怒的占22.7%,这些孩子大都表现为语言倾向沉默,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我村有一个孩子今年14岁,8岁那年父母一起去**打工,把他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管,家中十多亩地,爷爷平时还要做杂工。自父母走后第二年起这位可爱的孩子变得孤独自闭,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快下降,直至最后厌学,性情暴躁,常与大人争吵,最后干脆辍学。12岁那年不得已父母把他带到**,据最近了解已患有自闭性人格障碍。据日本波筑大学心理学教授松原达哉先生所创立的生活分析理论指出,留守儿童往往表现为“缺少动力、缺少目标、缺少气力”,这一案例表现的特殊性虽然尚不充分,但足以说明留守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因。据不完全统计在留守儿童中72.3%的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针对上述现象,作为农村教育机构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帮助留守孩子使之健康成长。作为行政机构应建立农民工务工档案,对于有技术的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应当很客观,有能力带孩子在当地就读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政府行政干预拒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行为。对一部分无技术的农民工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培训农业技能,使之在家能安居乐业,使他们的孩子都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以至得到更多的关爱。

  作为教育教学机构以学校为载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研究应纳入重要日程。一是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有关部门要组织心理教育专家和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校要开发有关校本课程,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农村中小学要指定心理辅导员,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要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三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在人文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失,需要加强有效监护

  留守儿童从小失去家庭的教育与监护,他们离开大人后行为上无拘无束,严重影响了他们良好习惯及人格品质的养成,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根本无法判别是对是错。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处于他律阶段,自律性很差。据调查发现,在200名留守儿童中,爱睡懒觉的占65%,起床不刷牙占71.5%,不吃早饭的占22.7%,不洗衣服的占91.4%。从这组数据看出,他们确实缺少必要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更有甚者,为了多睡一会,竟向爷爷奶奶撒谎说肚子疼,不吃饭,估计快上课时匆匆赶到学校,等到下课时买包方便面充饥。还有一部分学生纠集在一起到某一学生家打游戏,看电视一玩就是十二点多,干脆几个人拥挤在一床,形成夜不归宿的现象。有一所学校的三名学生得知同村的李某在外打工回家,三人结集在一起当晚偷走了李某9000多元积蓄。经调查三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时常有偷窃行为,后经公安部门介入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并责令其家长监护这些同学。这一案例说明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阶段,家长的言行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加之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特殊,因此只要大错不犯,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的态度。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不听祖辈的管教,祖辈也只能听之任之。由于缺少他律性,他们生活散漫,无学习动力,无目标计划,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丢三落四,生活无规律可循。

  怎样才能有效地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护与教育,其意义重大。作为教育行政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教育的路子。

  (一)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采取层级管理由政府到责任人逐层分片到户,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建立档案,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作定期、定量、定性分析,尤其对一部分留守学困生更应加强管理,一部分留守学生年龄很小,很天真,若能正确引导,他们会积极配合,这一时期就需要责任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将影响行为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孩子越小犯错误的几率越高,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的老师和监护人用积极强化的手段给予他们的行为以愉快的刺激,从而更加有力的促进留守儿童积极行为的出现。同时也更进一步要求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教育心理学。

  (二)建立以学校为载体的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应对留守学生作寄宿式管理,学生吃住在校,由学校统一安排作息时间,使他们能全天候在教师的监护之下。并由专职教师对留守学生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定期与家长联系,或召开学生家长会议,着重解决留守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的突出问题。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一个“爱”字,这是他们最想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情爱来弥补他们心灵深处早已失去的父母之爱。一代师表霍懋征说过,“父母之爱是血缘本能,天下之理;老师之爱是道义和美德,更加神圣和崇高”。留守儿童内心深处都有难以言表的失落感、空虚感,这种失落和空虚源于和亲人的长期隔离。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失去父母之爱是很可怜的,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妇联、文联、关工委等组织一起行动包片到人,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有了爱的基础,他们会配合学校的工作,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就会对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有一种悦纳的感受,同时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缺失体能下降,需要营养科学和体能训练

  这里的生活质量是指留守儿童在家中的饮食卫生、营养摄取、居住条件等生活状况。当前虽然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可农村的饮食卫生等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这些留守儿童他们大都和祖辈或亲朋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依然延用着很传统的方式。祖辈们年龄较大、体弱多病,有的甚至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料理正常生活;有的居住条件较差,室内摆放无秩序;有的地方压水井较浅,用水质量差,水质碱化现象严重。虽然父母在外打工挣了些钱,但为了建设房屋无心来改善居住的环境。这样的生活环境极易导致病菌的侵扰。其次,由于祖辈年龄较大,加之离集市较远,购物不便,有的出现一日三餐“饭就馍、馍就饭,一坛酱豆吃一年”的现象。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只能在年终回家一趟,来不及洗刷他们的衣被,小孩子没有养成洗衣叠被习惯,床上长期不整理,室内环境真可谓“脏、乱、差”。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极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抽样调查显示,留守孩子因卫生差导致疾病的占11.6%,这些患病的孩子早晨不吃饭,到学校附近的小店买零食充饥,校园附近的很多小店卫生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去年就有一所小学因学生吃过期食品造成三人严重腹泻、呕吐现象,经调查这三人全是留守儿童。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另一个原因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除了睡懒觉外,很少愿意从事一些体力较强的劳动。加上缺乏营养,身体机能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七年级14岁的留守学生在百米赛跑中男生平均值为20.3秒,女生为23.4秒,结束后大都感到气喘吁吁,体力不支。一部分留守孩子因缺乏营养面容肌瘦,目光呆滞,虽然家长考虑到孩子的营养不断寄钱回家,但这些孩子并没有用在补充营养上,而是拿钱进台球室、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家不做家务、升学率的隐性竞争等导致许多学校体育课开设不足等。

  作为教育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和社会实践课程,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在寄宿式学校里要合理搭配学生的膳食,以补充肌体所需的营养,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格。也只有健康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健康意义的学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四、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质量下降,需要建立新的教育机制

  目前,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同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此外,受出外打工的家长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留守儿童易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

  (一)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在学校,乡镇党委与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包保责任人(任课老师、指导老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每年签订责任状或责任书,建立梯级包保制。包保期间,各负其责,协调管理。在村里,应成立由村干部、无职党员、德高望重的长者、妇女和群众代表组成留守儿童管理小组,对本村未成年人出现的各种情况,利用村规民约、伦理道德、各种法律法规等进行评判和监督。

  (二)以教育部门、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中小学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为寄宿制学校。学校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动态管理,年年更新,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积极建立一整套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

  (三)以组织部门、关工委为主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有条件的地方可组建由组织部门、关工委牵头的“六老”义务家长队伍。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六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留守儿童学习的辅导和监督。本着就近就亲的原则,由“六老”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义务家长”,并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这些“义务家长”一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进行教导,行为进行引导,心理进行疏导,生活进行帮助。

  (四)以民间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的机制

  在中小学附近有居住条件的群众,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把留守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进行有偿监管。托管者除聘请专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外,还对其进行一般性学习辅导。特别是离退休老师,可以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教育及业余爱好进行培养。也可以联合多方力量形成“大家庭”,相对集中地有分工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管理和教育。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形成原因复杂,危害性严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形成合力,不断探索解决的途径,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教育调查报告15

  一、基本概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农村教育,认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20xx年8月23日至25日

  地点: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二、调研经过及内容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小学位于六堡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创建于1934年,建国后该为现名。学校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学校现有学生169名,开设了7个教学班,全校教师9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集花园、学园于一体的村级小学。虽然不倚小学现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不倚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不倚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不倚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不倚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知道了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村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的就业制度也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学没有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让很多村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许多的村民无力供养,导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育调查报告15篇】相关文章:

农村高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01-14

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01-14

2021农村教育调查报告范文01-08

教育学调查报告(5篇范文)01-14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01-23

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01-01

小学数学专业教育实习调查报告12-30

关于教育实习调查报告(通用8篇)12-30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调查报告范文01-16

中等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11-09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 作文错别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