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23-05-23 调查报告

  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1]。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堂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除一小部分学生有所爱好,极少数学生具有某一项目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处于即无兴趣、爱好,又无项目特长的“灰色地带”。如何改变农村体育教学,消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2],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体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存在问题

  一方面,广大城镇和农村,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学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区域间生源的竞争和择校读书愈演越愈烈,家长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能够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训练,更谈不上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据调查了解,很多学校的领导、老师、家长。一方面崇拜像刘翔、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认为搞体育是不务正业,智力不发达的人才选择搞体育。这些新旧观念的相互影响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久而久之,出现了体育课上其它课的现象,体育教学也就变成了考试科目的附属品、添加剂,可有可无,学校体育也就很难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2、体育教学认识上的偏离

  应该说,农村中学都在努力实践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评价也更加全面、科学。但是学校迫于外来因素的影响以及升学压力的左右,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上线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工作成绩好坏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在大多数农村中学里,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认为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在体育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好坏成正比,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太重视。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得不到提高。另外,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能跑会跳就意味着身体好,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没有把体育与健康联系起来,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3、体育教师的素质偏低

  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越来越来高,学校体育工作者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占90%,但是,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却普遍偏低,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在:体育教案的编写不规范、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实用性差,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各年级各项体育教学内容、目的、任务,要求、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评分标准以及教学计划、课程的总目标和分段目标不够明确;对一些非常规性的体能训练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热心、不积极,没有认真负责起来;运动会、校会、组织整队速度慢、调动队伍的能力不强;训练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与示范能力弱;对口令应用节奏掌握不准,动作术语不清楚,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示范的位置、距离不合理等等。教师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上课衣着不整,穿拖鞋不穿运动服,穿鞋不穿袜子等,没有注重良好的自我形象,德育教育不能有机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之中,只注重教学任务完成,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另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先、评优、评职称只能等待或靠边站,体育教师得不到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也不健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山高皇帝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4、体育设施严重滞后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农村体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对策。

  根据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要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重视体育教学

  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3]。要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走出体育教学认识的误区,重新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列入学校全面工作评价的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个别的效果,要把对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直接与其本人的利益挂钩。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体质锻炼,也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要把评“三好学生”及其它先进的标准落实到实处,而不是所有业绩全凭“智育”说了算。

  在体育教学中,要依托新课标保证体育课正常运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季节,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地循序渐进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组织特色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当然,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要实现常规化,体育设施的完善至关重要,学校还应从有限的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经费,添置体育教学器材,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

  2、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体育教师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一线队伍,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让我们的体育课程和教学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健康的理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状态。新的体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课为体育与健康课,它是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5],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将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备和条件,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

  尽管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但一些最基本的常规性的体育器材如“排球”、“篮球”、“铅球”等,虽然数量不多,但仍然可以使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体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技能、技术训练。如针对学生在排球训练时,出现垫球时肘分开、手臂弯曲下垂、击球时球在腹前打转、球飞行不稳等错误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一边示范垫球,一边说出口诀:“提肩抬臂夹肘压腕刹车;一插二压三抬臂”,并要求学生牵记口诀。经过反复示范,身传言教,直到学生能基本掌握要领,然后再进行分散训练,并要求学生边垫球边默念口诀,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样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垫球技术要领,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利于记忆,并有较强的针对性,再经过反复示范,学生掌握技巧速度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符合体育教学 “精讲多练” 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2)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应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6]。教师在教学上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技能,让学生跑、跳一起来,打、掷、投等技艺技能一并训练,做到短期训练与系统训练相结合,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

  (3)从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个性、特长等各项因素得到全面发展。如在铅球训练时,所选铅球的重量一般是女生4公斤,男生5公斤,有的男生体质较弱,应适当改变,让这部分学生选择4公斤,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

  4、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7]。在教学的改革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放在中心位置。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的效果也才能有成效。

  (1)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

  应该让青少年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此外,让家长改善孩子们的膳食结构,不要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升学压力等而打破他们的健康生活规律。

  (2)紧密联系中学实际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不能因为注重了“快乐体育、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要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8],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

  (3)因材施教培养意志和兴趣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迅速应变措施的判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即增强学生的体制)和“育心”(即在体育课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两者有机和谐结合起来[9]。同时,体育教师不仅应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一般心理特点,而且还应掌握那些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年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在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10]。要针对复杂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体育工作者 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而成为活动锻炼中的主要角色。另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更要用足用好。

  加强宣传教育,营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可以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发展个性,体育心理,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 相关推荐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03-08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3-29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3-08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7-19

中学学风现状调查报告04-17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8篇)03-08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7篇03-08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7篇)03-08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9篇03-08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