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2020-11-02 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管理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国家惯例的间接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使高校能够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管理理念,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财产委托者对财产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为履行受托责任,就要求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所掌管的经济资源及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和报告,以如实反映高校履行受托职责和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情况。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政府部门的着重点在于每年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在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来进行的。这样做,一方面难以避免经验决策、关系决策的色彩,难以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部门和地区高校年复一年地进行教育资金争夺战,而对教育投资责任和教育支出绩效不够重视。另外许多高校在申请教育经费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国家财力可能性,盲目制定发展计划的倾向,尽最大可能性向财政申请经费,财政给多少花多少。许多高校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等问题。这种在教育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上的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有限财政资金比较严重的浪费。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高等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所谓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所谓效率性(efficiency),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应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单位对支出绩效认识模糊或者缺乏认识,导致高等教育支出在某些支出项目中忽视最终的目标和效果而单纯追求支出的经济节约;或不顾效果单纯追求效率而造成浪费;或追求所谓“效果”而不顾财政资源情况,最终影响综合效果等。因此,要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加上财经领域普遍存在着“重改革,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等。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未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制度环境,绩效评价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来看,制订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和评价结果监督制度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政策才能有效开展。从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这项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二)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监督机制。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监督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些地方开始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未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其次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目标仍仅限于鉴证形式,只是审查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而未转变为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从而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另外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方式仍是提供审计式的鉴证形式和财务报告的事后审查,未能形成事前确定目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方式。

  (三)许多高校对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的全过程中。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绩效预算管理要求以成果为导向,将追求最大绩效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将财政资源配置的最终成果作为衡量管理活动的根本标准,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项管理活动中。但目前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于把钱花出去而忽视了预算资金能够取得的绩效,更没有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教育投入项目,在教育投资责任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和追究机制。

  (四)未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国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例如高等教育支出中既有研究生教育支出、大学本科教育支出、高职教育支出,也有校园建设和改造项目、教师工资、学生补助、科研支出,还有人员开支、公用支出等等,同一类支出中的不同项目具也有很大差异,这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一步细化带来很多麻烦;其次是如何解决评价指标的通用性。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公共性与复杂性特征,使我们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的项目,也很难找到合理的方法来对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三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值。其突出表现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加上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导致制定评价标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

  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大框架下,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过程中,并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的制度约束和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为此,我国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预算法》、《审计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手段,为开展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其次,要统一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财支出评价规章和制度,明确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

  (二)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体系,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会计信息是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会计系统及其预算机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资源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现行高校会计系统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和过于简单的财务报告制度等原因,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需求。要有效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必须构建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并在预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并以绩效为目标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加强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重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的应用,切实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三)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考虑到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分步实施、逐步试点的方针来进行。首先在评价目标选择上,基于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特殊性,应先以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再推广到其他支出的绩效评价。二是在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方面,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方案成熟后再过渡到其他高校。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应先推行高校自评或考评为主,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重点进行评价,并积极协调高校共同制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等相关评价制度,并逐步过渡到以财政、审计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评价方式。

  (四)努力做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配套改革。首先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源库,搭建便于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的网络平台,以便于监测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过程,收集、查询高校预算支出信息,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其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并能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这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和有效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要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培训和宣传工作,逐步形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绩效和有绩效的良好氛围。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实践主题:走访各大药房调查活动

  实践时间:7月17—8月27

  实践地点:石家庄市

  实践内容:这个假期,因为错过了暑期打工,所以在家休整几天后,想到利用自己家庭所处的便利,对石家庄市的药房进行了一些调查。因为家居住在高新区,处于近几年石家庄刚刚开发的区域,所以药方设立的点比较稀疏,趁着天还未到伏天,自己还能接受的温度范围内,先去了距离我家较远的长安区。长安区靠市中心,人员众多,人流复杂,所以设立的药房比较密集,尤其是建设北大街,市四院附近,药房聚集众多。我选定了两家,距离医院最近的和最远的两家,价格比较平稳,个别有差额的,但差价不是很多,主要保持在一致的状态上。在调查中,我也观察了购买情况。每天购买药品的人,早晨人相对多,中午最为少,下午达到最多,也许和天气,习惯,人们的作息有关。前来购买药品的人也算络绎不绝!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又去了裕华区,因为在长安区和裕华区都曾居住过,所以对于寻找药房的地点也算轻车熟路。这回我主要锁定的是建华大街和青园街,这里的药房数量虽不至长安区的多,但裕华区是石家庄主要住户的区域之一,所以相对而言较多,我也是循着上次调查的模式顺下来的,调查下来的结果大体一致,只是在人员的购买上并不如长安区的人多。我所认为的原因是裕华区的药房比较分散,不像长安区集中,而且长安区的药房是靠医院周遭所设立,并且以老人居住的地域为主,老年人体弱多病,对药品比较需要。

  而后天气越来越热,我直接在自己所处的高新区进行走访调查,但我发现这里的药房数量比其他区域的少了好几倍,当然购买的人数也是门可罗雀,但在价格上也没有因此受影响,没有什么大的浮动。高新区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对于一些超市,药房,医院都还不完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便利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着眼于高新区最近的发展状况,以及最为有潜力的区域,相信不久就能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超过其他地区的势头,后来居上!

  实践结果:通过对石家庄市各大药房的调查,在比对一些小诊所或大型医疗机构所开出的药价来说,药房所定出的价格总体上可以为广大百姓群众所接受,各个药房的价格相对而言还是处于一致的状态。通过对药房的调查,既丰富了我的医学知识,也对平常所涉及到的常用药的价格有了深入了解,在今后的购买中会引起注意了!

  这次社会实践,实则主题是与药房有关,但我也额外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解。通过药房也能洞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发展状况,居住的年龄划分,药价基本控制的比较合理,只有个别偏高。于我而言,认识了很多药品名,对于药品的主治功能,调理倾向,以及各种药品药价有了深入了解,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所帮助,这次实践开拓了我的眼界,了解了一些有别于专业以外的医学知识,最后很感谢这次活动的发起人!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 ,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当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当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图”并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广,北大的骄傲,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学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张黎明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到北大校园感受文化氛围的各地游客多达数千人。“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平房在同一个平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1实践题目:小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

  4调查地点:毕节地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5调查过程: 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3)个案描述:苏鹏,男,小吉场镇中心校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4)地点:小吉场镇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

  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

  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9结论: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管住钱、管好钱、管活钱,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源头治理腐败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运行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弊端日益凸现,突出表现为:财政性资金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准确,“小金库”屡禁不止,“暗箱操作”、滥发滥支、贪污挪用、截留坐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近几年来,崇仁县纪委监察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严格把好“收入、支出、报帐”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堵住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化、透明化运作,打造了高效廉洁的阳光财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票据管理,把好收入关

  1、统一电子票据,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从20xx2年8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采取“电子开票、银行收钱、限期缴销、源头控制”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站所都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全县非税收入的收费、票据进行了核定、核销,对没有收费许可或收费不合规范的,停止供票;对单位留存的票据,()一律全部核销。并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资金解缴期限、票据核销期限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在大厅财政窗口安装了财政管理端卡,对进大厅收费单位设立大厅管理卡及开票卡,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全县所有财政票据进行管理,达到了电子开票的目的。由于我们对所有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电脑固化,部门多收一分钱、少收一分钱或者巧立名目收费现在都不可能,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乱收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

  2、实行收支脱钩,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税收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所有收入的总称。今年3月份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非税征管改革,对非税收入实行“六统一(政策、模式、账户、程序、票据、信息)”征管改革,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实现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单位依法行政的目的。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清理阶段;第三阶段为完善管理办法和总结阶段。此项改革,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二、控制公务消费行为,把好支出关

  1、严格规范现金支出,推行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为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减少现金结算事项,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我县从去年11月开始试点,今年7月1日,我县银行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商业网点正式联网对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县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个商业网点安装了POS机,110个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了590张公务卡,此举,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从源头上预防了现金支出领域的违纪现象发生。

  2、严格规范消费行为,实行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机打发票”能真实记录商品购买者所选购商品和消费者消费的时间、地点、单价、数量和总金额等信息内容,可直接作为会计财务报账凭证,实行机打发票报帐,可较好地防止单位虚开发票套取现金、以票谋私现象的发生。为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公务消费领域腐败现象,今年8月份正式启动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我县规定,从今年11月份开始,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县内发生的公务接待、来客住宿、办公用品购买、烟酒食品购买等公务消费主要支出项目必须使用商业网点提供的机打发票方能报帐。为此,我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商业网点机打发票设备安装和软件开发工作,同时,制定了规范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办法,这项工作将在10月底基本完成。

  三、强化监管力度,把好报帐关

  1、以县属单位为重点,推行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我县从20xx年开始全面推行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成立了专门机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坚持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权不变,其核算职能从预算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中心”统一代理,同时,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统一开设银行账户,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财政监督职能贯穿于会计核算全过程。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全县减少财务人员120多人,每年至少可减少开支300万元;通过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避免了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同时,健全票据管理办法,杜绝了白条、无效发票、等违规行为,防止了单位乱收费、乱集资、乱开支、乱做账现象的发生。

  2、以乡村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乡财县管体制改革。从20xx年起,我县乡镇均设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对乡镇所有行政村、基层站所和政府机关的财务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xx年,我县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按照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账户统管为主线,以票据管理为基础的模式,将乡镇行政事业票据和国库集中收付基本账户上收县财政管理,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实施“一个集中,四个统一”管理方式,即“集中收付、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通过“乡财县管”制度改革,有效地遏制了乡镇“乱收费、乱花钱、乱进人、乱举债”的行为,从源头上堵住了乡镇收入截留和浪费的“黑洞”,确保了乡村资金的安全以及支出的规范性,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各项事业发展。

  3、以统一帐户体系为重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集中会计代理核算和乡财县管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探索改革新途径,从20xx年开始,全县308个单位和所有乡镇都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改革面达100%。专门成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并轨运行。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政府性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政府性支出由过去的“资金流”变为“指标流”,由传统的“以拨列支”变为“以支列支”,防止了财政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直达,增强了财政宏观监控能力。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巩固和深化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拓展源头治腐领域、改革源头治腐措施,规范源头治腐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2.【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3.【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七篇

4.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7篇

5.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6篇

6.【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汇编9篇

7.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

8.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5篇

社会调查报告

2020-11-02 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近20年来出现在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管理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国家惯例的间接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使高校能够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管理理念,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财产委托者对财产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为履行受托责任,就要求相应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所掌管的经济资源及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和报告,以如实反映高校履行受托职责和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情况。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政府部门的着重点在于每年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在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来进行的。这样做,一方面难以避免经验决策、关系决策的色彩,难以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部门和地区高校年复一年地进行教育资金争夺战,而对教育投资责任和教育支出绩效不够重视。另外许多高校在申请教育经费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国家财力可能性,盲目制定发展计划的倾向,尽最大可能性向财政申请经费,财政给多少花多少。许多高校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等问题。这种在教育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上的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有限财政资金比较严重的浪费。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高等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所谓经济性(economy),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所谓效率性(efficiency),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应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单位对支出绩效认识模糊或者缺乏认识,导致高等教育支出在某些支出项目中忽视最终的目标和效果而单纯追求支出的经济节约;或不顾效果单纯追求效率而造成浪费;或追求所谓“效果”而不顾财政资源情况,最终影响综合效果等。因此,要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加上财经领域普遍存在着“重改革,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等。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未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制度环境,绩效评价缺少应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来看,制订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制定绩效评价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和评价结果监督制度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政策才能有效开展。从国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这项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二)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效益的监督机制。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监督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些地方开始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未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其次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目标仍仅限于鉴证形式,只是审查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而未转变为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从而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另外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查的方式仍是提供审计式的鉴证形式和财务报告的事后审查,未能形成事前确定目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方式。

  (三)许多高校对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执行和管理的全过程中。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绩效预算管理要求以成果为导向,将追求最大绩效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将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将财政资源配置的最终成果作为衡量管理活动的根本标准,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项管理活动中。但目前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于把钱花出去而忽视了预算资金能够取得的绩效,更没有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教育投入项目,在教育投资责任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和追究机制。

  (四)未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国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例如高等教育支出中既有研究生教育支出、大学本科教育支出、高职教育支出,也有校园建设和改造项目、教师工资、学生补助、科研支出,还有人员开支、公用支出等等,同一类支出中的不同项目具也有很大差异,这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一步细化带来很多麻烦;其次是如何解决评价指标的通用性。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公共性与复杂性特征,使我们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指标来覆盖所有的项目,也很难找到合理的方法来对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三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标准值。其突出表现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使得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加上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导致制定评价标准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

  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大框架下,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过程中,并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的制度约束和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法制建设近乎空白,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整体成效。为此,我国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步伐,在《预算法》、《审计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支出管理的约束力,强化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手段,为开展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其次,要统一制定有关高等教育财支出评价规章和制度,明确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

  (二)构建基于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体系,并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会计信息是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会计系统及其预算机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资源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现行高校会计系统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和过于简单的财务报告制度等原因,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需求。要有效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必须构建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会计系统,改革现有的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并在预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并以绩效为目标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加强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重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的应用,切实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三)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考虑到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分步实施、逐步试点的方针来进行。首先在评价目标选择上,基于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特殊性,应先以高等教育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再推广到其他支出的绩效评价。二是在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方面,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方案成熟后再过渡到其他高校。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应先推行高校自评或考评为主,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重点进行评价,并积极协调高校共同制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等相关评价制度,并逐步过渡到以财政、审计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评价方式。

  (四)努力做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配套改革。首先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源库,搭建便于统一会计核算信息的网络平台,以便于监测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过程,收集、查询高校预算支出信息,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其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并能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这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和有效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要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培训和宣传工作,逐步形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讲绩效和有绩效的良好氛围。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实践主题:走访各大药房调查活动

  实践时间:7月17—8月27

  实践地点:石家庄市

  实践内容:这个假期,因为错过了暑期打工,所以在家休整几天后,想到利用自己家庭所处的便利,对石家庄市的药房进行了一些调查。因为家居住在高新区,处于近几年石家庄刚刚开发的区域,所以药方设立的点比较稀疏,趁着天还未到伏天,自己还能接受的温度范围内,先去了距离我家较远的长安区。长安区靠市中心,人员众多,人流复杂,所以设立的药房比较密集,尤其是建设北大街,市四院附近,药房聚集众多。我选定了两家,距离医院最近的和最远的两家,价格比较平稳,个别有差额的,但差价不是很多,主要保持在一致的状态上。在调查中,我也观察了购买情况。每天购买药品的人,早晨人相对多,中午最为少,下午达到最多,也许和天气,习惯,人们的作息有关。前来购买药品的人也算络绎不绝!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又去了裕华区,因为在长安区和裕华区都曾居住过,所以对于寻找药房的地点也算轻车熟路。这回我主要锁定的是建华大街和青园街,这里的药房数量虽不至长安区的多,但裕华区是石家庄主要住户的区域之一,所以相对而言较多,我也是循着上次调查的模式顺下来的,调查下来的结果大体一致,只是在人员的购买上并不如长安区的人多。我所认为的原因是裕华区的药房比较分散,不像长安区集中,而且长安区的药房是靠医院周遭所设立,并且以老人居住的地域为主,老年人体弱多病,对药品比较需要。

  而后天气越来越热,我直接在自己所处的高新区进行走访调查,但我发现这里的药房数量比其他区域的少了好几倍,当然购买的人数也是门可罗雀,但在价格上也没有因此受影响,没有什么大的浮动。高新区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对于一些超市,药房,医院都还不完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便利不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着眼于高新区最近的发展状况,以及最为有潜力的区域,相信不久就能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大有超过其他地区的势头,后来居上!

  实践结果:通过对石家庄市各大药房的调查,在比对一些小诊所或大型医疗机构所开出的药价来说,药房所定出的价格总体上可以为广大百姓群众所接受,各个药房的价格相对而言还是处于一致的状态。通过对药房的调查,既丰富了我的医学知识,也对平常所涉及到的常用药的价格有了深入了解,在今后的购买中会引起注意了!

  这次社会实践,实则主题是与药房有关,但我也额外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解。通过药房也能洞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发展状况,居住的年龄划分,药价基本控制的比较合理,只有个别偏高。于我而言,认识了很多药品名,对于药品的主治功能,调理倾向,以及各种药品药价有了深入了解,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所帮助,这次实践开拓了我的眼界,了解了一些有别于专业以外的医学知识,最后很感谢这次活动的发起人!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 ,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当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当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图”并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广,北大的骄傲,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学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张黎明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到北大校园感受文化氛围的各地游客多达数千人。“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平房在同一个平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1实践题目:小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

  4调查地点:毕节地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5调查过程: 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3)个案描述:苏鹏,男,小吉场镇中心校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4)地点:小吉场镇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

  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

  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9结论: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管住钱、管好钱、管活钱,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源头治理腐败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运行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弊端日益凸现,突出表现为:财政性资金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准确,“小金库”屡禁不止,“暗箱操作”、滥发滥支、贪污挪用、截留坐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近几年来,崇仁县纪委监察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严格把好“收入、支出、报帐”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堵住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规范化、透明化运作,打造了高效廉洁的阳光财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票据管理,把好收入关

  1、统一电子票据,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从20xx2年8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采取“电子开票、银行收钱、限期缴销、源头控制”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站所都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全县非税收入的收费、票据进行了核定、核销,对没有收费许可或收费不合规范的,停止供票;对单位留存的票据,()一律全部核销。并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资金解缴期限、票据核销期限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在大厅财政窗口安装了财政管理端卡,对进大厅收费单位设立大厅管理卡及开票卡,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全县所有财政票据进行管理,达到了电子开票的目的。由于我们对所有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电脑固化,部门多收一分钱、少收一分钱或者巧立名目收费现在都不可能,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乱收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

  2、实行收支脱钩,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税收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所有收入的总称。今年3月份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非税征管改革,对非税收入实行“六统一(政策、模式、账户、程序、票据、信息)”征管改革,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实现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单位依法行政的目的。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清理阶段;第三阶段为完善管理办法和总结阶段。此项改革,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二、控制公务消费行为,把好支出关

  1、严格规范现金支出,推行公务消费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为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减少现金结算事项,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我县从去年11月开始试点,今年7月1日,我县银行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商业网点正式联网对接,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县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个商业网点安装了POS机,110个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了590张公务卡,此举,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减少现金支付结算,从源头上预防了现金支出领域的违纪现象发生。

  2、严格规范消费行为,实行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机打发票”能真实记录商品购买者所选购商品和消费者消费的时间、地点、单价、数量和总金额等信息内容,可直接作为会计财务报账凭证,实行机打发票报帐,可较好地防止单位虚开发票套取现金、以票谋私现象的发生。为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公务消费领域腐败现象,今年8月份正式启动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制改革,我县规定,从今年11月份开始,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县内发生的公务接待、来客住宿、办公用品购买、烟酒食品购买等公务消费主要支出项目必须使用商业网点提供的机打发票方能报帐。为此,我县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商业网点机打发票设备安装和软件开发工作,同时,制定了规范公务消费机打发票报帐办法,这项工作将在10月底基本完成。

  三、强化监管力度,把好报帐关

  1、以县属单位为重点,推行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我县从20xx年开始全面推行了县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代理核算改革。成立了专门机构——会计代理核算中心,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坚持预算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权不变,其核算职能从预算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中心”统一代理,同时,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统一开设银行账户,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财政监督职能贯穿于会计核算全过程。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全县减少财务人员120多人,每年至少可减少开支300万元;通过制定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避免了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同时,健全票据管理办法,杜绝了白条、无效发票、等违规行为,防止了单位乱收费、乱集资、乱开支、乱做账现象的发生。

  2、以乡村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乡财县管体制改革。从20xx年起,我县乡镇均设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对乡镇所有行政村、基层站所和政府机关的财务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xx年,我县全面实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按照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账户统管为主线,以票据管理为基础的模式,将乡镇行政事业票据和国库集中收付基本账户上收县财政管理,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实施“一个集中,四个统一”管理方式,即“集中收付、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通过“乡财县管”制度改革,有效地遏制了乡镇“乱收费、乱花钱、乱进人、乱举债”的行为,从源头上堵住了乡镇收入截留和浪费的“黑洞”,确保了乡村资金的安全以及支出的规范性,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各项事业发展。

  3、以统一帐户体系为重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集中会计代理核算和乡财县管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探索改革新途径,从20xx年开始,全县308个单位和所有乡镇都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改革面达100%。专门成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并轨运行。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政府性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政府性支出由过去的“资金流”变为“指标流”,由传统的“以拨列支”变为“以支列支”,防止了财政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直达,增强了财政宏观监控能力。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随着改革的深入,还将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将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巩固和深化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拓展源头治腐领域、改革源头治腐措施,规范源头治腐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2.【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3.【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七篇

4.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7篇

5.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6篇

6.【实用】社会调查报告汇编9篇

7.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10篇

8.实用的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