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30 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我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 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随着提高,就“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这个问题上,“42”的人选择了“会”,而“3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会,但有调整”,而“1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会”,剩下的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说。毕竟学生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学习,作为在大学生活中另一项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恋爱,这没有强制性,但这又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学里,有忙着学业的,有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同样也有舍学业而保恋爱的,在我们的受调查者中“20%”的人认为“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62%”的人有这种观念“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 ,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少数者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其余的则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概念。

  通常在面对自己的伴侣的时候,双方都会为自己所心爱的人有所忍让,我们的调查符合这种情况。在“当双方产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上,“80%”的人会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12%”的人选择了“斟酌考虑”。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40%”的人的爱情观是“一生只爱一个人”,“20%”的选择了“不轻易爱一个人”,剩下的“40%”则认为“随兴而为,可同时爱多人”。爱情态度,真可谓是各有不同,分别有“热情爱型”、“游戏爱型”、“友谊爱型”、“现实爱型”、“疯狂爱型”以及“奉献爱型”。“80%”的人还是相信爱情的,有四层的人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认为存在美好的爱情吗”这个问题下,接近六层的人认为还是有美好的爱情的。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以前一提起眼镜,大家都认为是教师、科学家、大学生的专利,而近几年,我们却发现,同学当中有不少人也戴上了眼镜,还有一部分视力较差的同学由于没有及时配戴眼镜,看不清黑板报上的字,影响了学习。据调查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20%,初中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60%,高中则达到了90%。这些情况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重视。造成小学生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我们决定对皮做一番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近些年来,在校小学生配戴眼镜的人数逐年上升,怎样预防和矫正近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在校小学生的近视率,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以及近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的预防措施,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眼。

  三、研究计划

  1、研究内容

  (1)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造成近视的原因。

  (3)怎样预防近视

  2、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目前青少年近视状况

  (3)上网查与相关资料

  3、研究步骤:

  (1)从本校抽取1~6年级各一个班的同学,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观察记录近视同学平时的读书、写字、坐姿,调查学生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情况。

  (3)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了防治的措施。

  (4)对观察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并组织专题讲座。

  4、成员分工:分两面三刀组进行,一组观察调查做好记录,另一组咨询医生和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共同进行。

  5、成果表达形式:调查报告。

  6、完成时间:两周。

  四、研究过程

  (一)在本校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

  从本校1~6个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课题组成成员利用班会时间对其视力情况逐班进行调查统计,并做好详细记录。

  (二)观察调查近视同学,了解平时用眼镜情况。

  在对发上六全班的学进行观察调查后,我们了解多数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

  (三)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防治的措施

  双休日,课题组的同学到部分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其余同学互本镇医院向眼科医生咨询,并做了详细记录。

  (四)对调查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访问结束后,我们将调查采访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课题研

  究报告,并且在老师的协助下,在本校开展专题讲座,使用权同学们了解近视眼的危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并能自学注意用眼卫生,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多数同学作业负担较重,并且年级越高,负担越重;

  2.多数同学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

  3.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五、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六、体会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从小预防、矫正近视,就会影响今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关心小学生的视力健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篇二: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10%促销, 10%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

  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

  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 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

  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

  分析原因: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

  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

  最为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

  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15.2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

  综合两方面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而也壮大了家教市场。

  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先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

  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最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

  作者认为这样是种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对自己的自信,同时我也希望各种的用人单位能相信大学生的实力,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二、时间安排:

  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

  29%能接受每周3-4天。

  在有过打工的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

  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

  当被问到上课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

  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大三50%,大二38%),选择休息的占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选择出游的占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

  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

  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

  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而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

  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与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

  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

  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

  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

  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

  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

  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

  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

  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

  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

  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

  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

  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调查结果: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 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

  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

  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

  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结束语,维权的提醒: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

  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刁难等等)。

  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

  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 维权率只有10%。

  打工的大学生被侵权后,大多只能有泪往肚里咽。

  李迎丰说,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

  北京金研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劳动事务部主任、劳动法专业律师刘昊斌告诉记者,打工的在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所以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

  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

  刘昊斌说,用人单位不愿与在学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

  而大学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3个方面: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律师认为,只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力提供了劳务,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应该同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作息时间、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

  但大学生以教育实习名义到企业工作的情况除外。

  由此,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应有的维护。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调查内容:

  1.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

  2.学生对写错别字持怎样的态度 3.学生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 4.学生对纠字的信心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从河西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00张,回收率100%。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五、调查步骤:

  1.根据研究需求拟订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 2.发放、回收问卷 3.统计分析数据 4.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了解调查对象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

  1.你感觉你的错别字情况严重吗?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错别字情况相当乐观,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不严重”。但为什么错别字总在作业中屡次出现呢?这只说明了错别字没能给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对写错别字持怎样的态度

  2.写了错别字,你苦恼吗?

  3.错别字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

  从表中可见,错别字虽然被学生主观上认为不严重,但不可否认,客观上已成为他们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障碍。

  (三)学生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自己粗心大意”、“思想不重视”和“书写不认真”,而选择“汉字太难”、“没弄懂生字”和“笔误”的只占少数,这些数据集中说明了一点,汉字本身绝不成为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学生的书写习惯、

  思想上的疏忽才是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对纠字的信心

  5.如果你写了错别字,经过订正,你下次还会错吗?

  6.如果下工夫,错别字可能减少乃至消灭吗?

  根据上表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改正错别字的信心之大,占了总数的86%。某些错别字的重复率十分高,在调查问卷上让学生列出的自己经常会重复出现的错别字,就很有代表性,这些字正是老师平时强调的,如“已(以)后”、如何减少错别字的重复出现,应该是今后识字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七、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本人了解到错别字未能给小学生引起重视,在调查中有87%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不严重,而据实际了解情况并不是学生所说的那样,在作业中时常有错别字出现,在这些学生看来,出现错别字后他们通过查字典或通过同学的帮助可以立即改过来,改了之后就完事了,多数学生都忽略了一点,因为他们仅仅只是把错别字改过来了,并没有下工夫把这次出现的错别字记住以防下次再犯,而正是学生的这种漠然给了错别字“泛滥”的机会。调查中发现错别字虽然被学生主观上认为不严重,但不可否认,客观上已成为他们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因为调查中有87%的学生都认为错别字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影响,他们为之感到很苦恼,从这里让我感到减少消灭错别字的迫切性。那么造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结果表明学生写错别字并不是因为汉字的本身有多复杂,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平时的书写习惯、思想上的疏忽才是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这一要

  求相差甚远,调查结果也提示我们帮助小学生减少甚至消灭错别字这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主观上重视、实践中认真,只有师生合力,常抓不懈,才能解决这一语文学习中的痼疾。

  八、解决方案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现状做了调查得到数据分析后,我在这提出几点建议性杜绝写错别字的方法如下: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易写错的字深印在脑海里。如“鸟”字中的“点”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省”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 “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就可以省下许多钱。”发挥自己的想象记字形减少了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六篇

2.【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8篇

3.【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九篇

4.【推荐】学生调查报告六篇

5.【推荐】学生调查报告3篇

6.【推荐】学生调查报告4篇

7.【推荐】学生调查报告10篇

8.【推荐】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集锦五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30 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我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 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随着提高,就“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这个问题上,“42”的人选择了“会”,而“3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会,但有调整”,而“1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会”,剩下的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说。毕竟学生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学习,作为在大学生活中另一项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恋爱,这没有强制性,但这又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学里,有忙着学业的,有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同样也有舍学业而保恋爱的,在我们的受调查者中“20%”的人认为“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62%”的人有这种观念“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 ,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少数者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其余的则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概念。

  通常在面对自己的伴侣的时候,双方都会为自己所心爱的人有所忍让,我们的调查符合这种情况。在“当双方产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上,“80%”的人会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12%”的人选择了“斟酌考虑”。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40%”的人的爱情观是“一生只爱一个人”,“20%”的选择了“不轻易爱一个人”,剩下的“40%”则认为“随兴而为,可同时爱多人”。爱情态度,真可谓是各有不同,分别有“热情爱型”、“游戏爱型”、“友谊爱型”、“现实爱型”、“疯狂爱型”以及“奉献爱型”。“80%”的人还是相信爱情的,有四层的人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认为存在美好的爱情吗”这个问题下,接近六层的人认为还是有美好的爱情的。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以前一提起眼镜,大家都认为是教师、科学家、大学生的专利,而近几年,我们却发现,同学当中有不少人也戴上了眼镜,还有一部分视力较差的同学由于没有及时配戴眼镜,看不清黑板报上的字,影响了学习。据调查日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20%,初中学生的近视率达到了60%,高中则达到了90%。这些情况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重视。造成小学生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防治?我们决定对皮做一番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近些年来,在校小学生配戴眼镜的人数逐年上升,怎样预防和矫正近视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在校小学生的近视率,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以及近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的预防措施,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眼。

  三、研究计划

  1、研究内容

  (1)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造成近视的原因。

  (3)怎样预防近视

  2、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目前青少年近视状况

  (3)上网查与相关资料

  3、研究步骤:

  (1)从本校抽取1~6年级各一个班的同学,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

  (2)观察记录近视同学平时的读书、写字、坐姿,调查学生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情况。

  (3)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了防治的措施。

  (4)对观察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查报告,并组织专题讲座。

  4、成员分工:分两面三刀组进行,一组观察调查做好记录,另一组咨询医生和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共同进行。

  5、成果表达形式:调查报告。

  6、完成时间:两周。

  四、研究过程

  (一)在本校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

  从本校1~6个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课题组成成员利用班会时间对其视力情况逐班进行调查统计,并做好详细记录。

  (二)观察调查近视同学,了解平时用眼镜情况。

  在对发上六全班的学进行观察调查后,我们了解多数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

  (三)咨询眼科医生和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防治的措施

  双休日,课题组的同学到部分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其余同学互本镇医院向眼科医生咨询,并做了详细记录。

  (四)对调查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访问结束后,我们将调查采访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课题研

  究报告,并且在老师的协助下,在本校开展专题讲座,使用权同学们了解近视眼的危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并能自学注意用眼卫生,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

  1.从整体来看,多数同学作业负担较重,并且年级越高,负担越重;

  2.多数同学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

  3.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重视不够!

  五、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六、体会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从小预防、矫正近视,就会影响今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关心小学生的视力健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篇二: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打工方式:

  被调查者首选的打工方式:32%家教,23%服务员(餐厅酒吧,商店),10%促销, 10%翻译,6%市场调查,另有16%选择打字、编程等。

  在有过打工经历的人群里有42%选择家教,21%选择市场调查,16%选择销售。

  在选择工种原因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2%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 29%的人希望可以自由的选择打工时间,有23%的人看重的是工作寻找的方便。

  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

  分析原因:现在中国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

  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

  最为大学生方面,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

  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为15.20元,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

  综合两方面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从而也壮大了家教市场。

  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学生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先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

  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学生选择的还是很少。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有学过相关课程,也有相关证书,但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认为这些工作做不来,怯于尝试;而这些相关用工单位也不敢选择在读大学生最为员工,认为他们缺少工作经验,或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质疑,而且说兼职的人员不好管理。

  作者认为这样是种恶性循环,用工单位的谨慎削弱了大学生的自信,大学生不能在打工或实习的时候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就总是不能从自己相关专业或特长寻求职业,发挥不了特长,每每从一些劳力开始做起,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对自己的自信,同时我也希望各种的用人单位能相信大学生的实力,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二、时间安排:

  35%的人愿意随机选择时间,29%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周2-3天的打工时间。

  29%能接受每周3-4天。

  在有过打工的经历的人群中大多数的大学生(55%)只有过一两次打工经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尝试了一下,并没有把打工作为一种主要经济来源。

  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大多数(83%)都有在校期间打工的经历。

  当被问到上课时间如果和上课冲突的时候,只有13%的学生会坚持打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放弃打工,不耽误学业。

  被调查的人群里的暑假计划,选择补习的占48%(大三50%,大二38%),选择休息的占26%(大一40%,大二38%,大三2%),选择出游的占21%(大一14%,大二25%),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暑假打工。

  调查显示:虽然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把打工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以学业为主,利用课余的时间来才来做一些兼职。

  在假期里,学生们主要还是在学习、充电,准备考一些证书,或是为下学期做准备。

  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那么多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又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决定了将来的出路,学生还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而结果中明显显示出了不同年级对于时间安排的不同。

  大一的新生,都是刚刚进入大学学习对于形势都没有太多的认识,没有感受太多对于学业和社会给与的压力,往往在假期还是选择休闲的占大多数。

  而对于大二而言,有迫于下一年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假期的安排也是选择补习的比较多。

  大三的学生,有的忙于做考研的准备,有的忙于实习,他们是学校里最为现实的一个群体。

  从这里也可以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他们暑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也是他们想通过更高的学习,或者是拥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书,来给自己以后的就业带来一些资本。

  三、找工的渠道:

  朋友介绍占39%,亲戚介绍占23%,通过招聘广告占23%,通过学校占19%,中介占16%,。

  中介的力量在逐渐减弱。由于中介公司在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报道中介公司的欺骗行为的报道也随着打工学生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与日俱增,这些负面报道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为避免中介的烦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学校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工作,设立一些勤工助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便利。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暑期打工不仅可以获得报酬,同时还可实践课堂知识,开拓视野。

  然而,在学生们打工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很多学生虽想打工但苦于多方求职无门,学生们也希望能通过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找到工作。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打工都是自主行为,并不通过学校的相关机构。

  所以学校所能起到的管理协调作用十分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还能可喜地看到,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联系自己的工作单位,这种方式无疑扩充了的学生的眼界,变被动为主动,能有选择性的打工。

  四、打工的目的: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52%。

  1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助学。

  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3%。

  另有1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报酬无所谓。

  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

  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

  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五、老师及家长对打工的态度:

  调查结果:71%的'家长支持孩子打工 在对家长能接受的兼职工种进行的调查显示:家教占58%,服务生占19%,销售占6%社会调查占1%。

  另外23%的学生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来找兼职。

  这里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学生打工行为的。

  家长们希望的是孩子初入社会能不受骗,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一些一些体力活和一些简单劳动都持有一些意见,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做一些高级的工作,然而这与没有任何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矛盾。

  结束语,维权的提醒: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的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看重自己的权益。

  而在打工中有63%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权益受到伤害的经历(克扣工资,老板刁难等等)。

  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

  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 维权率只有10%。

  打工的大学生被侵权后,大多只能有泪往肚里咽。

  李迎丰说,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劳动部门在大学生打工方面仍然是“有心无力”。

  北京金研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劳动事务部主任、劳动法专业律师刘昊斌告诉记者,打工的在学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没办法确定劳动关系,所以不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如果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提起诉讼。

  但这样做,成本高、效益低、速度慢,对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划算。

  刘昊斌说,用人单位不愿与在学大学生确定劳动关系,是因为一旦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为之开立社保账户。

  而大学生既使整个假期都用来打工,时间最长也只有一两个月,而且大学生打工单位非常不固定。

  《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规定,《劳动法》对劳动者的适用范围包括3个方面: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律师认为,只要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体力提供了劳务,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应该同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的作息时间、安全保障、工资待遇等。

  但大学生以教育实习名义到企业工作的情况除外。

  由此,大学生们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职工作,也应该对自己的权益做出应有的维护。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调查内容:

  1.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

  2.学生对写错别字持怎样的态度 3.学生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 4.学生对纠字的信心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从河西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00张,回收率100%。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五、调查步骤:

  1.根据研究需求拟订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 2.发放、回收问卷 3.统计分析数据 4.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了解调查对象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

  1.你感觉你的错别字情况严重吗?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错别字情况相当乐观,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不严重”。但为什么错别字总在作业中屡次出现呢?这只说明了错别字没能给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对写错别字持怎样的态度

  2.写了错别字,你苦恼吗?

  3.错别字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

  从表中可见,错别字虽然被学生主观上认为不严重,但不可否认,客观上已成为他们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障碍。

  (三)学生造成写错别字的原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自己粗心大意”、“思想不重视”和“书写不认真”,而选择“汉字太难”、“没弄懂生字”和“笔误”的只占少数,这些数据集中说明了一点,汉字本身绝不成为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学生的书写习惯、

  思想上的疏忽才是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对纠字的信心

  5.如果你写了错别字,经过订正,你下次还会错吗?

  6.如果下工夫,错别字可能减少乃至消灭吗?

  根据上表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改正错别字的信心之大,占了总数的86%。某些错别字的重复率十分高,在调查问卷上让学生列出的自己经常会重复出现的错别字,就很有代表性,这些字正是老师平时强调的,如“已(以)后”、如何减少错别字的重复出现,应该是今后识字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七、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本人了解到错别字未能给小学生引起重视,在调查中有87%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不严重,而据实际了解情况并不是学生所说的那样,在作业中时常有错别字出现,在这些学生看来,出现错别字后他们通过查字典或通过同学的帮助可以立即改过来,改了之后就完事了,多数学生都忽略了一点,因为他们仅仅只是把错别字改过来了,并没有下工夫把这次出现的错别字记住以防下次再犯,而正是学生的这种漠然给了错别字“泛滥”的机会。调查中发现错别字虽然被学生主观上认为不严重,但不可否认,客观上已成为他们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因为调查中有87%的学生都认为错别字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影响,他们为之感到很苦恼,从这里让我感到减少消灭错别字的迫切性。那么造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结果表明学生写错别字并不是因为汉字的本身有多复杂,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平时的书写习惯、思想上的疏忽才是错别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左右会正确书写这一要

  求相差甚远,调查结果也提示我们帮助小学生减少甚至消灭错别字这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主观上重视、实践中认真,只有师生合力,常抓不懈,才能解决这一语文学习中的痼疾。

  八、解决方案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现状做了调查得到数据分析后,我在这提出几点建议性杜绝写错别字的方法如下: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易写错的字深印在脑海里。如“鸟”字中的“点”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省”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 “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就可以省下许多钱。”发挥自己的想象记字形减少了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六篇

2.【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8篇

3.【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九篇

4.【推荐】学生调查报告六篇

5.【推荐】学生调查报告3篇

6.【推荐】学生调查报告4篇

7.【推荐】学生调查报告10篇

8.【推荐】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