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24 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内容提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内容提要】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阜阳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消费构成、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而且大有上扬趋势。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新变化,而多层次消费水平对大学生又有双重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得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消费心理,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构成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变化必然通过在校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现状得到反映,也必然要引起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新变化。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便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一。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大学生的消费观既受到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来自不同消费水平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同时,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同样在消费伦理观上也还需有正确的引导,这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二。

  大学生是他们同龄人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既表现出18-25岁处于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的新变化,又表现出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由于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因而在同龄人中就会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消费行为及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也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三。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口头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做出分析。问卷设计的着眼点在于了解阜阳市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情况,以及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访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消费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则是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因素等。

  阜阳是个中等城市,消费水平中等偏上。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范围阜阳师范学院的本科生,具体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个年级的学生,共涉及文,理,工科的相关专业。问卷调查于20xx年3月底实施,历时3周。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网络调查问卷浏览者107人,回复23份,有效回收率为21%;口头调查46人,有效回收率为100%。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对比分析。

  三、大学生消费构成调查

  (一)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额

  大学生月消费额调查统计表

  300以下/月

  300元-500元/月

  500元以上/月

  合计

  94

  184

  82

  360人

  26%

  51.2%

  22.8%

  100%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按1年在校10个月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校日常消费每年少则3000元左右,多则在5000元,少数大学生还会更高一些。

  通过对阜阳师范学院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师范生的日常消费比非师范类的学生低一些。师范生学费相对低廉,另外每月学校补助稍高一些。师范生消费在150元以下的占20%,在250元左右的占35%,在300元左右的占34%,400元以上的占11%。

  从月消费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在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为中等,月消费水平过低和过高的都只占少数。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索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后给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准确认识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具体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调查,网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意见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学生和网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150份样本,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问题1: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准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锻炼

  c.着重参加学生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d.直接参与社会

  选项 a b c d

  数据 14 118 13 5

  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a.已有深入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 a b c

  数据 7 99 44

  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 a b c

  数据 44 83 23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学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88%)依然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锻炼”这一方式进行大学生活的安排,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能力”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准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第二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打算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

  总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且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初步的规划,但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去了解,学习以及掌握。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 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完善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困惑。我们调查小组特地进行一次关注大学生学习压力的问卷调查行为,并且严格的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谢谢您的参与与合作!

  1.您的年级是( )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请问您的专业类型是什么? *

  A 理工类 B 文史类 C 艺术类

  3.您选择自己专业的理由是什么 ?*

  A 兴趣所在 B 就业前景好 C服从分配 D 家人要求 E 其他

  4.请问您觉得大学的学习节奏如何? *

  A 很快 B 一般 C 很慢

  5.您觉得现在的学习态度如何? * [多选题]

  A 对学习很有兴趣 B 可以应付 C 没什么感觉 D 缺乏学习动力

  6.您觉得因此是否给您带来了学习压力 ?*

  A 很大压力 B 有压力,但是并不大 C 没压力

  7.请问您学习的功课中压力最大的是哪一门学科? *

  A 数学 B 英语 C 专业课程 D 其他

  8.在处理学习压力的问题上,你觉得自己处理的如何? *

  A 处理得很好

  C 不会如何处理,会很烦恼

  9.请问您宣泄学习压力,释放自己的方式是什么? * [多选题]

  A 和家人,朋友聊天 B 上网 C 阅读 D 逛街 E 听音乐 F 散步 G 其他

  10.请问您自我感觉自己学习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 [多选题]

  A 同学比自己优秀所带来的压力 B 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C 未来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D 父母,学校和考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E 对自己所在的专业学习没有兴趣 F 找不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G 平时比较懒散,临考前压力比较大 H 只掌握了课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得不到锻炼 I其他

  11.请问您一般如何对待这样的学习压力 ?*

  A .转化为动力 B 越有压力越消极 C 有没有压力都无所谓,没影响

  12.请问您认为自己平时的作业量如何? *

  A .比较少,很轻松 B 一般般,还能应付 C 很多,应付不来

  13.请问您对自己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D 完全没有 E 不清楚

  14.觉得自己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哪里? * [多选题]

  A 将来找份好工作 B 对学习的专业有兴趣 C 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D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E实现自己的价值 F 各方面压力

  H 其他

  15.请问您平时一天花多少个小时投入学习? *

  A 半小时 B 一小时左右 C 两小时左右 D 三小时以上

  16.现在您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 *

  A 前面30% B 中间40% C 后面30% D 不大清楚

  17.您认为老师对你学习方面压力的影响有多大? *

  A 很大 B 一般 C 几乎不起作用

  18.学校的教学制度对您学习的影响是怎样的? *

  A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B 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 C 消极大于积极作用 D 影响不大

  19.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你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上? * [多选题]

  A 专业学习 B 基础科学习 C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D 学习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 E 听名师讲座 F 玩耍,享乐 G 其他

  20.请问您对自己的将来抱着怎样的希望? * A 积极乐观 B 一般 C 消极悲观,觉得未来没什么希望 D 其他

  21.面对当前激烈的的就业竞争环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是否感到学习压力?* * A 能力很强,虽有竞争,但没压力 B 能力一般,有一定压力 ,但相信通过学习能提高 C 能力不足,压力很大 D 没有考虑过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5篇

2.【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四篇

3.【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六篇

4.【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九篇

5.【精品】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6.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五篇

7.【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6篇

8.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10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6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24 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内容提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xx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内容提要】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阜阳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消费构成、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观,而且大有上扬趋势。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新变化,而多层次消费水平对大学生又有双重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得出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消费心理,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构成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变化必然通过在校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现状得到反映,也必然要引起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新变化。大学生消费观体现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便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一。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大学生的消费观既受到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消费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来自不同消费水平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同时,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同样在消费伦理观上也还需有正确的引导,这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二。

  大学生是他们同龄人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既表现出18-25岁处于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的新变化,又表现出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由于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因而在同龄人中就会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重视大学生消费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消费行为及消费观的正确引导,也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之三。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口头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做出分析。问卷设计的着眼点在于了解阜阳市大学生消费的各方面情况,以及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访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消费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则是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因素等。

  阜阳是个中等城市,消费水平中等偏上。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范围阜阳师范学院的本科生,具体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个年级的学生,共涉及文,理,工科的相关专业。问卷调查于20xx年3月底实施,历时3周。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网络调查问卷浏览者107人,回复23份,有效回收率为21%;口头调查46人,有效回收率为100%。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对比分析。

  三、大学生消费构成调查

  (一)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额

  大学生月消费额调查统计表

  300以下/月

  300元-500元/月

  500元以上/月

  合计

  94

  184

  82

  360人

  26%

  51.2%

  22.8%

  100%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按1年在校10个月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校日常消费每年少则3000元左右,多则在5000元,少数大学生还会更高一些。

  通过对阜阳师范学院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师范生的日常消费比非师范类的学生低一些。师范生学费相对低廉,另外每月学校补助稍高一些。师范生消费在150元以下的占20%,在250元左右的占35%,在300元左右的占34%,400元以上的占11%。

  从月消费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在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为中等,月消费水平过低和过高的都只占少数。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索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后给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准确认识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具体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调查,网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意见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学生和网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150份样本,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问题1: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准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锻炼

  c.着重参加学生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d.直接参与社会

  选项 a b c d

  数据 14 118 13 5

  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a.已有深入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 a b c

  数据 7 99 44

  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 a b c

  数据 44 83 23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学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88%)依然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锻炼”这一方式进行大学生活的安排,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能力”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准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第二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打算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

  总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且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初步的规划,但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去了解,学习以及掌握。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 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完善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困惑。我们调查小组特地进行一次关注大学生学习压力的问卷调查行为,并且严格的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谢谢您的参与与合作!

  1.您的年级是( )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请问您的专业类型是什么? *

  A 理工类 B 文史类 C 艺术类

  3.您选择自己专业的理由是什么 ?*

  A 兴趣所在 B 就业前景好 C服从分配 D 家人要求 E 其他

  4.请问您觉得大学的学习节奏如何? *

  A 很快 B 一般 C 很慢

  5.您觉得现在的学习态度如何? * [多选题]

  A 对学习很有兴趣 B 可以应付 C 没什么感觉 D 缺乏学习动力

  6.您觉得因此是否给您带来了学习压力 ?*

  A 很大压力 B 有压力,但是并不大 C 没压力

  7.请问您学习的功课中压力最大的是哪一门学科? *

  A 数学 B 英语 C 专业课程 D 其他

  8.在处理学习压力的问题上,你觉得自己处理的如何? *

  A 处理得很好

  C 不会如何处理,会很烦恼

  9.请问您宣泄学习压力,释放自己的方式是什么? * [多选题]

  A 和家人,朋友聊天 B 上网 C 阅读 D 逛街 E 听音乐 F 散步 G 其他

  10.请问您自我感觉自己学习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 [多选题]

  A 同学比自己优秀所带来的压力 B 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C 未来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 D 父母,学校和考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 E 对自己所在的专业学习没有兴趣 F 找不到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G 平时比较懒散,临考前压力比较大 H 只掌握了课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得不到锻炼 I其他

  11.请问您一般如何对待这样的学习压力 ?*

  A .转化为动力 B 越有压力越消极 C 有没有压力都无所谓,没影响

  12.请问您认为自己平时的作业量如何? *

  A .比较少,很轻松 B 一般般,还能应付 C 很多,应付不来

  13.请问您对自己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D 完全没有 E 不清楚

  14.觉得自己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哪里? * [多选题]

  A 将来找份好工作 B 对学习的专业有兴趣 C 提高能力,完善人格 D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E实现自己的价值 F 各方面压力

  H 其他

  15.请问您平时一天花多少个小时投入学习? *

  A 半小时 B 一小时左右 C 两小时左右 D 三小时以上

  16.现在您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 *

  A 前面30% B 中间40% C 后面30% D 不大清楚

  17.您认为老师对你学习方面压力的影响有多大? *

  A 很大 B 一般 C 几乎不起作用

  18.学校的教学制度对您学习的影响是怎样的? *

  A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B 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 C 消极大于积极作用 D 影响不大

  19.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你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上? * [多选题]

  A 专业学习 B 基础科学习 C 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D 学习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等 E 听名师讲座 F 玩耍,享乐 G 其他

  20.请问您对自己的将来抱着怎样的希望? * A 积极乐观 B 一般 C 消极悲观,觉得未来没什么希望 D 其他

  21.面对当前激烈的的就业竞争环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是否感到学习压力?* * A 能力很强,虽有竞争,但没压力 B 能力一般,有一定压力 ,但相信通过学习能提高 C 能力不足,压力很大 D 没有考虑过

【【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5篇

2.【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四篇

3.【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六篇

4.【精品】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九篇

5.【精品】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6.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五篇

7.【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6篇

8.关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10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