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17 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武汉市人事局昨对外发布了《武汉大学生20xx年就业质量指数与20xx年就业缺口指数调查报告》,该权威报告称,武汉地区多数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这比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预期标准要低。本次调查涉及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及1800名已就业学生。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求稳

  与几年前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工作,只有5.9%的学生选择了低薪水、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小企业就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毕业生月薪多为千余元

  调查显示,50.1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学生认为应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满意了。而根据武汉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而言,多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

  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79.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其次有29.7%的学生还认为“缺乏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面试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六成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

  调查中,有30%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顺利,觉得非常适应;67%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30天内表示“不适应”,但表示可以承受,情况在慢慢变好;3%的学生感觉强烈的不适应,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30天内跳槽。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有近40%的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中有7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主题1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XX年11月1日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3、在就业城市中,选择留在毕业城市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占多数,并纷纷表示在这些地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人会主动选择去西部等欠发达企业,这表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生活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

  一个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对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对象,共发放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位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问题,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问及复习情况时,20.63%的学生选择平常勤于复习,69.1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周复习,7.2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两天复习,2.74%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复习,有一人表示偶尔复习,另有一人考前几小时复习。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13.62%的学生选择主动性很强,66.76%的学生选择主动性一般,另外选择主动性不强和不想学习的分别为12.74%和6.88%。

  2.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强

  认为对专业非常感兴趣的为9.26%,很感兴趣的为25.15%,一般的为56.47%,不感兴趣的为8.97%。学生当初对专业的选择可能有家庭、社会、高考成绩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对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基本满意

  调查中有5.73%的学生选择满意,完全符合自己期望,61.2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与自己期望有一定出入,27.30%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出入,5.7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满意,需要大规模地改进。学校必然有某些因素导致一些问题,要使每个学生都满意学校的安排是不实际的。

  4.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被问及大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授课水平与你的要求是怎样的时,学生中有19.17%选教师的水平高,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69.09%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方法普通,有11.59%选教师基本水平不高,授课也没有方法。这个问题可能问法不当,容易使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欢声笑语就是教学放法不好,另外也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有关。

  5.对考试作弊现象认识多样

  21.96%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很普遍,48.02%的学生认为只有部分人作弊,30.01%的而学生认为没有这种现象。当问及作弊原因(此题为多项选择)时,14.67%的学生认为为了得奖学金,41.80%的学生认为为了考试过关,16.03%的学生认为帮助其他人作弊,13.69%的学生认为为了求得心里平衡,另有4.7%的学生自己写上了不作弊,空者没答的为52人。作弊现象在学校里古已有之,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学校和社会必要的手段,治理这种现象决不能手软。

  6.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能正确对待

  学生中有48.22%认为考试重要,36.35%认为不重要,15.43%认为无所谓。问及对考试成绩的期望时,40.71%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达到优秀,48.13%认为中游水平就可以,9.36%认为几个就行,1.63%认为无所谓。考试成绩五次以上不及格、3-5次不及格、3次以下不及格、没有这种现象的比例分别为0.87%、1.15%、16.01%、81.96%。

  7.课余时间能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

  课余时间上自习或去图书馆的学生比例为46.81%,上网、娱乐有32.37%,参加各类社会活动9.57%,无所事事有11.09%。频繁、经常、有时、从不到图书馆借书或查找资料的比例分别为9.13%、29.79%、56.29%、4.79%。图书馆书目参考价值对于图书馆的人流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8.影响学习风气的原因多样

  当问及你认为学习风气好或坏的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什么时,选择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为9.69%、教师的教风为18.99%、社会大环境为10.76%、学生自身为31.34%、校园文化氛围为29.22%。学校因素只会影响到本校学生,但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就广泛了,后果不堪设想。

  9.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所学内容过于枯燥,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9.9%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所学专业,负担太重,19.51%选择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不高,37.41%选择所学内容过于枯燥,学习兴趣不浓,33.04%选择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大学生学习态度出现不同状态根源于此,解决途径也出自此处。

  10.同学普遍具有学习上进心

  1.“你是否认为不努力学习是不行的”,选择“是”、“时常”、“偶尔”的分别有56.82%、27.00%、16.17%。2.“成绩不好的科目你是否会更努力学习”,选择“会”、“有时”、“不”的分别有35.53%、53.67%、10.79%。3.“假如你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你会怎样”,选择“非常懊悔”、“会给自己找理由”、“无所谓”分别为47.99%、34。18%、17.53%。学习上进心是学生是否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分析

  1.个性因素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面对成绩的落差,有得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丧失信心,有得学生则会奋起直追,图书馆就成了他们常去之地,对于这时的学习,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就发挥了其作用。同时笔者认为对于自己负责的学生就会常去图书馆,而得过且过的学生,平时就把时间花费在了上网、娱乐上了。

  面对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就会随波逐流,而有的就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考试需要凭真才实学。

  2.学校因素

  学校有时课程安排不合理,也会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严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所学专业教学体系缺乏足够了解,对所学课程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缺乏长远认识,实用主义和功利心比较强,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对自认为没有用的专业及课程缺乏学习兴趣。[1]所以学校在专业建设和学生沟通方面的工作有待于加强。

  对于考试作弊问题,学校的态度很重要,学校严查并且对查处学生做出相对严厉的惩罚,就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有作弊倾向的学生会不敢铤而走险,要想成绩满意,而只能自己努力看书了。所以学校学习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忽略,学校对条律制定、日常纪律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严格。

  3.教师因素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好老师”一进教室,学生会精神饱满,以崇敬的眼光迎接他(她)的到来,“坏老师”一进教室,学生们可能全然不知,因为根本不关心老师是否进了教室这个问题,或者都趴在桌上小睡呢,所以教师的上课水平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4.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很深的影响。虽不能说一个作弊的学生肯定没有良好的家教,但是至少一个不作弊且鄙视这种行为的学生是有着良好的家教的。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和所学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可能当初在选择专业时,是父母替他做了主,自己只能接受,造成了现在尴尬的境地。

  5.社会因素

  学生是不可能和社会隔绝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必然会为学生所知,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另外选择专业时,可能当时限于分数原因,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现在的专业;也有可能一时盲目,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是自己丝毫没兴趣。由此可见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社会上对大学生“手高眼低”评价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更低,既然社会不认可那就没必要学习。这种观念是可怕的,学生务必要弄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一件长远的事,当然知识本身不会发生作用,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把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所以想要摆脱手高眼低的称呼,现在就更需要学习。

  2.培养兴趣,选择合适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某一门功课发生兴趣,定会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钻研它,弄懂它。所以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以免将来学习没有动力和激情。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起来就顺心顺手。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学习方法对你不一定有用,所以学生要大一时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四年学习做好准备。

  4.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的责任,所以大学课程的设置要联系实际,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真正的知识”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校风校纪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校风校纪建设的重要。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严明学习纪律和考核标准及考试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2]

  6.发挥教师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同时要有教学感染力,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然学生就会对本门课程兴趣加倍,精力加倍。

  7.发挥家长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填写志愿时,不少家长对考生的志愿“指手画脚”,甚至完全由他们决定,把考生当成了一个旁观者,那么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也不是不可能。家长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毕竟要学习的是他(她)自己,要教导他(她)慎重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8.发挥社会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现如今社会已不可能和大学这一象牙塔真正的隔离开,社会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大学里传播。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影响着在校生的情绪和选择。所以我们的社会舆论要正确评价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只看到其消极面而忽略了其积极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探讨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近年我们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学情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多年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成果自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情”分为6个维度: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课堂学习、阅读、自我监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创新性学习。问卷的总体信度为α=0.9044h系数)。各维度的系数在0.61~0.78之间。内容效度除由专家认定外,还采用了单项与各维度总分的相关分析,经检验,显著性程度均达到高度相关(P=O.000)。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日制大学本科生。采用按专业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43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女生分别占50.2%和49.8%;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

  为了对北京市大学生总体的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估计,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推断,我们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并以SPSS为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经过课题组认真考察、讨论而得出的。因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具体分析过程,仅将所得结论作一概述,以供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二、主要结论

  1.对大学生总体的调查结论

  (1)学生初步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学习目的明确具体,但相对浅近。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和“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在选择第一位的学习目的时,“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占30.4%,“找到理想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占26.3%,“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占21.4%,而将“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一学习目的的仅为12.6%。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具体、实际,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提高自己的能力(42.8%)或学到知识(31.5%)。总的取向是“个人—家庭—国家”,如何使学生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起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

  (2)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不足。4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34.2%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浓或比较浓,39.6%的学生认为“平时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60%左右的学生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对教师指出的错误能及时改正,考试时70%的学生坚持独立完成。但27.1%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强调对专业的兴趣靠个人内在兴趣。64.5%的人不赞同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兴趣,近26%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30%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外部。

  第二,77.4%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对同学更强调“对课程提不起兴趣”(33.3%)。但“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第三,20%左右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同学作业;48.5%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对己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对同学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沉迷于网络。

  (3)学生对考试作bi行为的态度暧昧,需引起学校的重视。40%的学生认为学校考试作bi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值得关注的是:有25.7%的学生对同学作bi表示理解,38.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气愤但不会举报的为22.6%,三者之和达到了86.9%;真正勇于举报的只有1.3%,认为应该给予处分的为11.8%。

  (4)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应给予关注。对目前的学习状态,3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1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4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持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态度,50.1%的学生对考试成绩不够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有24.5%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或不稳定,有36.3%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目前各种苦恼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和“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上述三项被列为前三位苦恼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2.9%、49.0%和47.7%。

  (5)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主动利用学校学习资源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不会为自己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时间利用率不高,不会主动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堂学习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7.9%,47.3%的学生不预习;课上能够做到“边听课边思考”的占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学生基本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有22.9%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理解的话记,43.9%照抄黑板,拷贝老师的课件、复印同学笔记的占39.8%:15%~2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抓住内容的重点和结构,不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第二,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57.6%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20.3%的学生不甚明确;52.9%的人设定的学习目标偏低;只有21%的学生基本能监控自己的学习目标;有31.6%的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能将浪费的时间及时补回来的为27.2%,不能的为26.5%;只有22.6%的人能够坚持对时间做统筹安排,38.5%的人基本做不到;67.5%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基本上能够做到经常反思;44.8%的学生能够基本上做到灵活运用学习方法;36.5%的学生注重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1/4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学生需要提高调控水平。

  第三,对学校环境的利用。学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动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意识。只有不到1/4的人喜欢找老师答疑和讨论问题,49.8%的人不找老师;51.6%的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9%的学生不能与同学经常进行交流;36%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学生参加最多的三项课外活动依次是: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排在了最后一位。有48.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但也有24%的人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6)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信息,对少数学生有负面影响。没有上过网的只有1.8%,每天上网的学生占10%,经常上网的占27.7%;有68.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10.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请学生分析“上网对同学的学习”有何影响,有负面影响的百分比可能会更大一些。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课程学习需要,而是“浏览各类信息”、“查找资料或下载工具”和“娱乐”,上述三项被列为上网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3.2%、59.2%和45.7%。

  (7)学生喜欢创新性活动,但在学习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不强,训练不够。有36.2%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停留在“会做就行”;只有30.4%的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25.8%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喜欢花时间解决复杂问(本免费公文来自 转载注明)题的学生占40.8%,有40%的学生做事喜欢打破常规,28.7%的学生会经常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38.6%的学生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比较关注;28.1%的学生不常思考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8)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满意,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有55.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55.5%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5.5%的学生认为只是“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63.9%的学生认为开设学习指导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2.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差异

  (1)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作bi现象少,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多,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相对较高。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bi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创新性学习上,两类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工科学生以“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负担重,平时情绪稳定的百分比最小,学习态度最差,考风较差,不及格率最高,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关注程度高,喜欢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科技活动参与面大。 理科学生目标监控水平、创新性学习水平与自我评价最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百分比最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最高,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稳定性不好,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听课的全勤率最低。

  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以选择“继续深造”为前三位学习目的百分比之和最高,达45.8%,近60%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苦恼于“不知道发展方向”的百分比最大,学习负担轻,焦虑水平低,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的多,但对作bi行为持暧昧态度的比例也最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创新性学习上水平最低。 医学专业学生将“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百分比最高,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负担最重,焦虑水平最高,自我评价及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最低。 农林专业学生,把“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为“经济困难”和“个人感情问题”而苦恼的问题突出,比较看重知识的获得,学习态度最好,考风也最好,参与勤工俭学的百分比最高,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相对较低。 文学专业学生在许多方面处于中间状态,自我调控、时间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经常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占百分比最高,学习状态最好。 经管专业学生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生中“做事喜欢打破常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的百分比高达42.7%,接近1/4的学生更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低。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或较浓的达40.5%,居各专业之首,自我调控水平较高,对作bi持暧昧态度的百分比之高仅次于教育专业,认为“可以理解”的百分比居各专业之首,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也居各专业之首。

  (3)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年级学生最大的苦恼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对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调适的需求最高。二年级处在分化前相对稳定的时期,多项指标的离散度均比较明显,或处于中间状态。三年级处于学习的低谷,学习动力最弱,就业压力是他们的第一苦恼,学习负担重和情绪不稳定,考试作bi最严重。四年级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达八成,喜欢做具有竞争和挑战性事情,主要苦恼源自就业的压力;学习自主性强,读书善于抓住内容重点,目标监控和时间管理都好于其他年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于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四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高,三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低。

  (4)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前5名与后5名学生群体除在创新性学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前5名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较多,看重“在班上的名次”,学习兴趣浓、争取成功的心理需求高,喜欢自己的专业,全勤率高,作业认真,学习焦虑水平相对低,学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在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上,前5名学生比后5名学生表现得更自信。后5名在学习目的上考虑得更多的是“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他们的关注点在“是否及格”,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的评价、考试成绩、学习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策略水平远远低于前5名,“沉迷于网络”的百分比相对高,缺勤率高,有条件就会作bi的百分比高。

  (5)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男生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上大学目标的百分比高于女生,创新性学习水平比女生高,更关注新发现和新技术,对解决复杂问题感兴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百分比男生也高于女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男生比女生稍高,在考试成绩上满意度比女生稍低。女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关注在班上的名次,重视课堂学习,在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女生要比男生差一些。

  三、对策与建议

  1.真正确立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中心的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历来“重教轻学”,此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高,认为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我们认为,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经验传递”到“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之本的地位,将指导大学生学习和促进大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发展才是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含义有三:

  第一,内容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应把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因素包括在内。

  第二,人员是全方位的。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所有的任课教师做出努力,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工作的中心。

  第三,途径是全方位的。指导的途径还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咨询机构和页等。

  本次学情调查也显示,多数学生有改善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指导的需求。建议在各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学习与发展咨询室,以专兼职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事研究和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辟一个专门讨论学习问题的园地。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不同学生群体关心的学习专题开设讲座,也可以利用这个园地将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成果经验介绍给学生。

  3.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层次开展学习指导 包括根据重点建设院校和一般院校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等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4.加强教师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本次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没能给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从现象上看,我们认为,教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不想做,不做”,这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因此不想做。第二种为“不知做,没做”,这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理解只有不断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为“想做,不会做”,这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尽管第一种类型的教师是少数,但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职业价值观上,要教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位责任。为此,建议学校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和鼓励教师走近学生,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5.紧密结合“学”的实践,深入开展“学”的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学生的专业情感和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2)提高一般院校学生的抱负水平,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3)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如理科的课业负担、工科的专业情感、医科的课程兴趣、教育类的理想信念等;

  (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指导;

  (5)女大学生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6)在高校教师中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研究。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XX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 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XX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XX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XX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XX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XX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利一面

  通讯便捷:不管距离多远都能随时沟通,省时,省事。 上网方便:看新闻,了解世界动态,也可以用手机购物。 娱乐:听音乐看电影愉悦身心,玩游戏打发无聊时间。 金融:可以操作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查询。 拍照:留下生活精彩的瞬间。

  2、了解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弊一面

  手机娱乐时间过长,影响学习。 手机花费较大,容易形成攀比之风。 课堂玩手机,影响听课,学习效率低。 考试时,用手机作弊。

  睡觉前,玩手机,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

  3、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提出较好的建议

  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多交朋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同学,克服依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去做一些和手机无关的事情。

  制订目标,让目标鞭策自己,去做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保证这次研究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利用各种报纸的资料,以及互联网,进大量资料的查询。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出调查问卷,根据当代大学生选择手机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展开调研完成调查问卷。

  3、访谈法

  小组成员亲自和访谈对象在约定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获取一手的资料。 4、数据分析

  将以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数据分析。

  (三)调查对象

  主要以西南大学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网上问卷、线下问卷和直接访谈的方法获得资料。

  (四)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大约一个月(xx/11/3-xx/11/30)。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西南大学,被访者定义为西南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调,调查实施时间为11月3日至13日,调查方法为街头拦截式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校园的人口密集程度,选取街头拦访调查点8个。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为145份,问卷有效率为96.7%。调查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检查,之后又对验收后的问卷进行了30%的复核。

  数据处理和制图、制表使用WORD和EXCEL软件。

  (五)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14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85个,女性为60个,男生占58.6%,女生占41.4%。被访者中,大一学生有58人,占40.7%;大二学生有50人,占34.5%;大三学生有29人,占20%;大四学生有7人,占5%。

  三、调查结果

  1、手机的利弊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54.5%的人认为手机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利处大于弊端,有30%的人认为利和弊差不多,只有15.5%的人认为手机给自己带来了弊要大于利。这也说明了,大部分人认为手机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手机对大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2、大学生手机用途

  在大学生眼中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通话工具,社交聊天使用率频率很高,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睐。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为打电话、社交聊天、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等多个方面,可见手机为人通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但是否能够利用好手机的强大的功能,决定手了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利弊。

  (样本总体男生85人,女生60人)

  3、大学生手机消费趋高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开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手机价格都相对比较昂贵,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一种攀比之风。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总称。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

  根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较少,再加上自身对法律意识的求知欲不高,使得法制意识不能在人们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谈。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策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三)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3.【必备】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4.【必备】学生调查报告九篇

5.【必备】学生调查报告8篇

6.【必备】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7.【必备】学生调查报告10篇

8.【必备】学生调查报告3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7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17 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武汉市人事局昨对外发布了《武汉大学生20xx年就业质量指数与20xx年就业缺口指数调查报告》,该权威报告称,武汉地区多数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这比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预期标准要低。本次调查涉及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及1800名已就业学生。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求稳

  与几年前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工作,只有5.9%的学生选择了低薪水、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小企业就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毕业生月薪多为千余元

  调查显示,50.1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学生认为应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满意了。而根据武汉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而言,多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

  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79.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其次有29.7%的学生还认为“缺乏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面试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六成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

  调查中,有30%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顺利,觉得非常适应;67%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30天内表示“不适应”,但表示可以承受,情况在慢慢变好;3%的学生感觉强烈的不适应,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30天内跳槽。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有近40%的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中有7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实践报告》。

  主题1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XX年11月1日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3、在就业城市中,选择留在毕业城市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占多数,并纷纷表示在这些地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人会主动选择去西部等欠发达企业,这表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生活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

  一个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对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对象,共发放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位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问题,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问及复习情况时,20.63%的学生选择平常勤于复习,69.1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周复习,7.2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两天复习,2.74%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复习,有一人表示偶尔复习,另有一人考前几小时复习。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13.62%的学生选择主动性很强,66.76%的学生选择主动性一般,另外选择主动性不强和不想学习的分别为12.74%和6.88%。

  2.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强

  认为对专业非常感兴趣的为9.26%,很感兴趣的为25.15%,一般的为56.47%,不感兴趣的为8.97%。学生当初对专业的选择可能有家庭、社会、高考成绩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对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基本满意

  调查中有5.73%的学生选择满意,完全符合自己期望,61.2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与自己期望有一定出入,27.30%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出入,5.7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满意,需要大规模地改进。学校必然有某些因素导致一些问题,要使每个学生都满意学校的安排是不实际的。

  4.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被问及大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授课水平与你的要求是怎样的时,学生中有19.17%选教师的水平高,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69.09%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方法普通,有11.59%选教师基本水平不高,授课也没有方法。这个问题可能问法不当,容易使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欢声笑语就是教学放法不好,另外也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有关。

  5.对考试作弊现象认识多样

  21.96%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很普遍,48.02%的学生认为只有部分人作弊,30.01%的而学生认为没有这种现象。当问及作弊原因(此题为多项选择)时,14.67%的学生认为为了得奖学金,41.80%的学生认为为了考试过关,16.03%的学生认为帮助其他人作弊,13.69%的学生认为为了求得心里平衡,另有4.7%的学生自己写上了不作弊,空者没答的为52人。作弊现象在学校里古已有之,要杜绝这种现象,需要学校和社会必要的手段,治理这种现象决不能手软。

  6.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能正确对待

  学生中有48.22%认为考试重要,36.35%认为不重要,15.43%认为无所谓。问及对考试成绩的期望时,40.71%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达到优秀,48.13%认为中游水平就可以,9.36%认为几个就行,1.63%认为无所谓。考试成绩五次以上不及格、3-5次不及格、3次以下不及格、没有这种现象的比例分别为0.87%、1.15%、16.01%、81.96%。

  7.课余时间能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

  课余时间上自习或去图书馆的学生比例为46.81%,上网、娱乐有32.37%,参加各类社会活动9.57%,无所事事有11.09%。频繁、经常、有时、从不到图书馆借书或查找资料的比例分别为9.13%、29.79%、56.29%、4.79%。图书馆书目参考价值对于图书馆的人流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8.影响学习风气的原因多样

  当问及你认为学习风气好或坏的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什么时,选择学校管理上的问题为9.69%、教师的教风为18.99%、社会大环境为10.76%、学生自身为31.34%、校园文化氛围为29.22%。学校因素只会影响到本校学生,但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就广泛了,后果不堪设想。

  9.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所学内容过于枯燥,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9.9%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所学专业,负担太重,19.51%选择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不高,37.41%选择所学内容过于枯燥,学习兴趣不浓,33.04%选择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大学生学习态度出现不同状态根源于此,解决途径也出自此处。

  10.同学普遍具有学习上进心

  1.“你是否认为不努力学习是不行的”,选择“是”、“时常”、“偶尔”的分别有56.82%、27.00%、16.17%。2.“成绩不好的科目你是否会更努力学习”,选择“会”、“有时”、“不”的分别有35.53%、53.67%、10.79%。3.“假如你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你会怎样”,选择“非常懊悔”、“会给自己找理由”、“无所谓”分别为47.99%、34。18%、17.53%。学习上进心是学生是否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分析

  1.个性因素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面对成绩的落差,有得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丧失信心,有得学生则会奋起直追,图书馆就成了他们常去之地,对于这时的学习,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就发挥了其作用。同时笔者认为对于自己负责的学生就会常去图书馆,而得过且过的学生,平时就把时间花费在了上网、娱乐上了。

  面对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就会随波逐流,而有的就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考试需要凭真才实学。

  2.学校因素

  学校有时课程安排不合理,也会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严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所学专业教学体系缺乏足够了解,对所学课程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缺乏长远认识,实用主义和功利心比较强,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对自认为没有用的专业及课程缺乏学习兴趣。[1]所以学校在专业建设和学生沟通方面的工作有待于加强。

  对于考试作弊问题,学校的态度很重要,学校严查并且对查处学生做出相对严厉的惩罚,就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有作弊倾向的学生会不敢铤而走险,要想成绩满意,而只能自己努力看书了。所以学校学习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忽略,学校对条律制定、日常纪律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严格。

  3.教师因素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好老师”一进教室,学生会精神饱满,以崇敬的眼光迎接他(她)的到来,“坏老师”一进教室,学生们可能全然不知,因为根本不关心老师是否进了教室这个问题,或者都趴在桌上小睡呢,所以教师的上课水平也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4.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很深的影响。虽不能说一个作弊的学生肯定没有良好的家教,但是至少一个不作弊且鄙视这种行为的学生是有着良好的家教的。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和所学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可能当初在选择专业时,是父母替他做了主,自己只能接受,造成了现在尴尬的境地。

  5.社会因素

  学生是不可能和社会隔绝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必然会为学生所知,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另外选择专业时,可能当时限于分数原因,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现在的专业;也有可能一时盲目,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是自己丝毫没兴趣。由此可见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社会上对大学生“手高眼低”评价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更低,既然社会不认可那就没必要学习。这种观念是可怕的,学生务必要弄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一件长远的事,当然知识本身不会发生作用,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把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所以想要摆脱手高眼低的称呼,现在就更需要学习。

  2.培养兴趣,选择合适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某一门功课发生兴趣,定会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钻研它,弄懂它。所以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以免将来学习没有动力和激情。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起来就顺心顺手。个人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学习方法对你不一定有用,所以学生要大一时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四年学习做好准备。

  4.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的责任,所以大学课程的设置要联系实际,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真正的知识”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校风校纪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校风校纪建设的重要。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严明学习纪律和考核标准及考试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2]

  6.发挥教师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同时要有教学感染力,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然学生就会对本门课程兴趣加倍,精力加倍。

  7.发挥家长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填写志愿时,不少家长对考生的志愿“指手画脚”,甚至完全由他们决定,把考生当成了一个旁观者,那么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也不是不可能。家长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毕竟要学习的是他(她)自己,要教导他(她)慎重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8.发挥社会对调整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现如今社会已不可能和大学这一象牙塔真正的隔离开,社会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大学里传播。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影响着在校生的情绪和选择。所以我们的社会舆论要正确评价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不能只看到其消极面而忽略了其积极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入探讨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改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近年我们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学情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多年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的成果自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情”分为6个维度: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课堂学习、阅读、自我监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对环境的利用以及创新性学习。问卷的总体信度为α=0.9044h系数)。各维度的系数在0.61~0.78之间。内容效度除由专家认定外,还采用了单项与各维度总分的相关分析,经检验,显著性程度均达到高度相关(P=O.000)。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日制大学本科生。采用按专业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5所不同类型高校中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433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女生分别占50.2%和49.8%;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

  为了对北京市大学生总体的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估计,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推断,我们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些统计方法并以SPSS为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经过课题组认真考察、讨论而得出的。因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具体分析过程,仅将所得结论作一概述,以供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参考。

  二、主要结论

  1.对大学生总体的调查结论

  (1)学生初步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学习目的明确具体,但相对浅近。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和“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在选择第一位的学习目的时,“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占30.4%,“找到理想职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占26.3%,“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占21.4%,而将“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一学习目的的仅为12.6%。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具体、实际,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提高自己的能力(42.8%)或学到知识(31.5%)。总的取向是“个人—家庭—国家”,如何使学生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起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

  (2)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不足。4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34.2%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浓或比较浓,39.6%的学生认为“平时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60%左右的学生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对教师指出的错误能及时改正,考试时70%的学生坚持独立完成。但27.1%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具体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强调对专业的兴趣靠个人内在兴趣。64.5%的人不赞同有意识地培养专业兴趣,近26%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30%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外部。

  第二,77.4%的学生缺过课。究其原因,对己比较强调“有更重要的事要做”(25.4%),对同学更强调“对课程提不起兴趣”(33.3%)。但“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均排在第一位。

  第三,20%左右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同学作业;48.5%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究其前三位的原因,对己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对同学认为是努力程度不够、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沉迷于网络。

  (3)学生对考试作bi行为的态度暧昧,需引起学校的重视。40%的学生认为学校考试作bi现象很普遍或比较普遍。值得关注的是:有25.7%的学生对同学作bi表示理解,38.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气愤但不会举报的为22.6%,三者之和达到了86.9%;真正勇于举报的只有1.3%,认为应该给予处分的为11.8%。

  (4)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应给予关注。对目前的学习状态,3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1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44%的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持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态度,50.1%的学生对考试成绩不够满意或不满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有30.9%,34.7%的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有24.5%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或不稳定,有36.3%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目前各种苦恼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和“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上述三项被列为前三位苦恼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2.9%、49.0%和47.7%。

  (5)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主动利用学校学习资源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不高,不会为自己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时间利用率不高,不会主动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具体表现在:

  第一,课堂学习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课前预习的学生只占7.9%,47.3%的学生不预习;课上能够做到“边听课边思考”的占45.7%,23.7%基本做不到;27.6%的学生基本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有22.9%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理解的话记,43.9%照抄黑板,拷贝老师的课件、复印同学笔记的占39.8%:15%~2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抓住内容的重点和结构,不关注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第二,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57.6%的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比较明确,20.3%的学生不甚明确;52.9%的人设定的学习目标偏低;只有21%的学生基本能监控自己的学习目标;有31.6%的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能将浪费的时间及时补回来的为27.2%,不能的为26.5%;只有22.6%的人能够坚持对时间做统筹安排,38.5%的人基本做不到;67.5%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基本上能够做到经常反思;44.8%的学生能够基本上做到灵活运用学习方法;36.5%的学生注重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1/4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做到高度集中,26.9%的学生需要提高调控水平。

  第三,对学校环境的利用。学生普遍缺少充分主动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意识。只有不到1/4的人喜欢找老师答疑和讨论问题,49.8%的人不找老师;51.6%的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29%的学生不能与同学经常进行交流;36%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学生参加最多的三项课外活动依次是: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排在了最后一位。有48.3%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但也有24%的人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6)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信息,对少数学生有负面影响。没有上过网的只有1.8%,每天上网的学生占10%,经常上网的占27.7%;有68.6%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10.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有负面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请学生分析“上网对同学的学习”有何影响,有负面影响的百分比可能会更大一些。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课程学习需要,而是“浏览各类信息”、“查找资料或下载工具”和“娱乐”,上述三项被列为上网的前三位目的的百分比之和分别为63.2%、59.2%和45.7%。

  (7)学生喜欢创新性活动,但在学习中探索和在研究中学习的观念不强,训练不够。有36.2%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停留在“会做就行”;只有30.4%的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25.8%的学生喜欢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喜欢花时间解决复杂问(本免费公文来自 转载注明)题的学生占40.8%,有40%的学生做事喜欢打破常规,28.7%的学生会经常提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38.6%的学生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比较关注;28.1%的学生不常思考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8)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满意,认为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有55.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55.5%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75.5%的学生认为只是“少部分”或“极个别”的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63.9%的学生认为开设学习指导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2.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差异

  (1)重点建设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异。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作bi现象少,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多,受网络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相对较高。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bi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创新性学习上,两类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 工科学生以“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负担重,平时情绪稳定的百分比最小,学习态度最差,考风较差,不及格率最高,对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和新技术等关注程度高,喜欢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科技活动参与面大。 理科学生目标监控水平、创新性学习水平与自我评价最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百分比最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最高,学习负担重,学习情绪稳定性不好,学习状态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听课的全勤率最低。

  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以选择“继续深造”为前三位学习目的百分比之和最高,达45.8%,近60%的学生喜欢自己专业,苦恼于“不知道发展方向”的百分比最大,学习负担轻,焦虑水平低,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的多,但对作bi行为持暧昧态度的比例也最大,目标监控、时间管理、创新性学习上水平最低。 医学专业学生将“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习态度认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百分比最高,就业形势压力大,学习负担最重,焦虑水平最高,自我评价及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最低。 农林专业学生,把“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作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为“经济困难”和“个人感情问题”而苦恼的问题突出,比较看重知识的获得,学习态度最好,考风也最好,参与勤工俭学的百分比最高,但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相对较低。 文学专业学生在许多方面处于中间状态,自我调控、时间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经常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所占百分比最高,学习状态最好。 经管专业学生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的百分比最高,学生中“做事喜欢打破常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的百分比高达42.7%,接近1/4的学生更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低。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或较浓的达40.5%,居各专业之首,自我调控水平较高,对作bi持暧昧态度的百分比之高仅次于教育专业,认为“可以理解”的百分比居各专业之首,参加文体活动的百分比也居各专业之首。

  (3)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年级学生最大的苦恼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他们对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调适的需求最高。二年级处在分化前相对稳定的时期,多项指标的离散度均比较明显,或处于中间状态。三年级处于学习的低谷,学习动力最弱,就业压力是他们的第一苦恼,学习负担重和情绪不稳定,考试作bi最严重。四年级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达八成,喜欢做具有竞争和挑战性事情,主要苦恼源自就业的压力;学习自主性强,读书善于抓住内容重点,目标监控和时间管理都好于其他年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考试成绩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于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四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高,三年级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最低。

  (4)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前5名与后5名学生群体除在创新性学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前5名学生以“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为学习目的的较多,看重“在班上的名次”,学习兴趣浓、争取成功的心理需求高,喜欢自己的专业,全勤率高,作业认真,学习焦虑水平相对低,学习过程中情绪比较稳定,在对实践能力的评价上,前5名学生比后5名学生表现得更自信。后5名在学习目的上考虑得更多的是“不辜负父母的希望”,他们的关注点在“是否及格”,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的评价、考试成绩、学习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策略水平远远低于前5名,“沉迷于网络”的百分比相对高,缺勤率高,有条件就会作bi的百分比高。

  (5)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男生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上大学目标的百分比高于女生,创新性学习水平比女生高,更关注新发现和新技术,对解决复杂问题感兴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百分比男生也高于女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的满意度男生比女生稍高,在考试成绩上满意度比女生稍低。女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喜欢自己的专业,关注在班上的名次,重视课堂学习,在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女生要比男生差一些。

  三、对策与建议

  1.真正确立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中心的观念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历来“重教轻学”,此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高,认为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我们认为,只有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经验传递”到“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校之本的地位,将指导大学生学习和促进大学生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发展才是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全方位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含义有三:

  第一,内容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应把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因素包括在内。

  第二,人员是全方位的。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所有的任课教师做出努力,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为工作的中心。

  第三,途径是全方位的。指导的途径还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咨询机构和页等。

  本次学情调查也显示,多数学生有改善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指导的需求。建议在各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学习与发展咨询室,以专兼职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事研究和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开辟一个专门讨论学习问题的园地。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不同学生群体关心的学习专题开设讲座,也可以利用这个园地将有关学习方面的资料、成果经验介绍给学生。

  3.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层次开展学习指导 包括根据重点建设院校和一般院校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等学生群体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4.加强教师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本次调查显示,多数教师没能给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从现象上看,我们认为,教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不想做,不做”,这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摆在教师职业的首位,因此不想做。第二种为“不知做,没做”,这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没有理解只有不断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为“想做,不会做”,这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尽管第一种类型的教师是少数,但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职业价值观上,要教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位责任。为此,建议学校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和鼓励教师走近学生,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5.紧密结合“学”的实践,深入开展“学”的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还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培养重点建设院校学生的专业情感和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2)提高一般院校学生的抱负水平,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3)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如理科的课业负担、工科的专业情感、医科的课程兴趣、教育类的理想信念等;

  (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学习指导;

  (5)女大学生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

  (6)在高校教师中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研究。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XX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 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XX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XX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XX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XX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XX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XX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利一面

  通讯便捷:不管距离多远都能随时沟通,省时,省事。 上网方便:看新闻,了解世界动态,也可以用手机购物。 娱乐:听音乐看电影愉悦身心,玩游戏打发无聊时间。 金融:可以操作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查询。 拍照:留下生活精彩的瞬间。

  2、了解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弊一面

  手机娱乐时间过长,影响学习。 手机花费较大,容易形成攀比之风。 课堂玩手机,影响听课,学习效率低。 考试时,用手机作弊。

  睡觉前,玩手机,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

  3、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提出较好的建议

  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多交朋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同学,克服依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去做一些和手机无关的事情。

  制订目标,让目标鞭策自己,去做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保证这次研究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利用各种报纸的资料,以及互联网,进大量资料的查询。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出调查问卷,根据当代大学生选择手机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展开调研完成调查问卷。

  3、访谈法

  小组成员亲自和访谈对象在约定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获取一手的资料。 4、数据分析

  将以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数据分析。

  (三)调查对象

  主要以西南大学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网上问卷、线下问卷和直接访谈的方法获得资料。

  (四)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大约一个月(xx/11/3-xx/11/30)。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西南大学,被访者定义为西南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调,调查实施时间为11月3日至13日,调查方法为街头拦截式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校园的人口密集程度,选取街头拦访调查点8个。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为145份,问卷有效率为96.7%。调查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检查,之后又对验收后的问卷进行了30%的复核。

  数据处理和制图、制表使用WORD和EXCEL软件。

  (五)被访者基本情况

  在145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85个,女性为60个,男生占58.6%,女生占41.4%。被访者中,大一学生有58人,占40.7%;大二学生有50人,占34.5%;大三学生有29人,占20%;大四学生有7人,占5%。

  三、调查结果

  1、手机的利弊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54.5%的人认为手机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利处大于弊端,有30%的人认为利和弊差不多,只有15.5%的人认为手机给自己带来了弊要大于利。这也说明了,大部分人认为手机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手机对大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2、大学生手机用途

  在大学生眼中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通话工具,社交聊天使用率频率很高,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睐。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为打电话、社交聊天、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等多个方面,可见手机为人通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且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但是否能够利用好手机的强大的功能,决定手了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利弊。

  (样本总体男生85人,女生60人)

  3、大学生手机消费趋高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开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手机价格都相对比较昂贵,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一种攀比之风。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感知、理解、心理体验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功能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适用的评价、对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等等,是法律观点和法律观念的总称。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

  根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较少,再加上自身对法律意识的求知欲不高,使得法制意识不能在人们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谈。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策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三)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8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3.【必备】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4.【必备】学生调查报告九篇

5.【必备】学生调查报告8篇

6.【必备】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7.【必备】学生调查报告10篇

8.【必备】学生调查报告3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