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08-11 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结论: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平。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习、时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习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平平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平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平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综合采用了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

  问卷调查对浙江工商大学钱江湾生活区的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外卖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外卖与食堂,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外卖的新形式--网络订餐。此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100%。采用SPSS19.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实地走访的对象为学校食堂负责人、学校后勤部和校园周边的餐馆或外卖店,调查访谈的内容涉及食堂及店面的卫生状况,对网络订餐这种新兴方式的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外卖与食堂的问题

  1、大多数大学生是极少叫外卖的,男女生叫外卖的频率差距不大

  在对大学生外卖消费频率的调查方面,46.3%的人表示极少叫外卖,34.7%的人比表示偶尔叫外卖,只有13.2%的人表示经常叫外卖,5.8%的人表示从不叫外卖。从上述数据,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大学生是极少叫外卖的,外卖并不是他们就餐的主要形式。同时,男女生在叫外卖频率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这是我们组所意想不到的。

  2、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节约时间与食堂拥挤是大学生叫外卖的三大原因 在对大学生外卖原因方面的调查中,有27.6%的人选择了“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21.5%的人选择了“节约时间”,21.2%的人选择了“食堂原因”,而选择“其他”、“尝试新品种”、“外卖便宜实惠”、“外卖味道好”、“宿舍与食堂距离远”占到的比例分别是8.5%、8.2%、6.5%、3.2%、3.2%。从上述结果来看,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节约时间与食堂拥挤是吸引大学生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外卖的送货上门服务方便快捷,使学生只需要到宿舍楼下就能拿到食物。更有一些外卖商家雇佣兼职,将外卖直接送到宿舍楼内,学生足不出户,打开寝室门就能收到外卖。这样的推销手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不仅不用出门,更是省去了在食堂排长队的麻烦,因而成为大多数为了学生节省时间的选择。

  3学生订购外卖金额理性。

  从外卖的金额上看,26.3%的`人选择5-10元的外卖,66..3%的人会选择11-15元的外卖,选择15元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6.9%,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在点餐时比较理性,会考虑经济实惠的外卖套餐,在食堂就餐一般也需要消费7-8元,因此10元左右的外卖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4食堂推出外卖服务很有前景。

  据调查显示,如果食堂推出外卖服务,除了极少数的3.7%的人仍然点校外外卖,将有32.6%的人转而点食堂外卖,剩余近一半的人称会看情况而定,这些人可能是对食堂外卖的味道,价格和送货速度仍持观望态度,如果食堂能够开辟外送服务新渠道,并且重视这一项目,努力做好外卖的味道和送货速度,并且把外送的价格与堂食价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学生会支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美团”,“饿了吗”等点餐网站的盛行,以及人们生活速度的不断加快,外卖以其特有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学校食堂,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食堂应当好好考虑。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只会被新兴行业所取代。因此,食堂开展外送服务是一种趋势,在食堂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一举两得,形成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5学校控制外卖应从学生教育入手,,而不应强行限制外卖。

  从以上数据分析,仅有8.4%的学生对学校控制外卖表示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反对学校强行对外卖进行控制,其余36.3%的人对此保持中立。因此,在控制外卖方面,学校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如限制外卖车辆进入校区,而应该以教育学生和提高食堂的服务为主。

  6、学校食堂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进步空间很大。

  在关于学校食堂改进方面的调查显示,36.7%的学生认为食堂的菜品种类太过单一,应当丰富一些,25.5%的学生认为食物的口味还有待改进,剩余一些问题如价格偏高,窗口太少,供餐时间过短也成为学生不愿去食堂就餐的原因。因此,学校食堂的提升空间非常大,首先,作为食堂,最主要应当关注食物的本身,比如菜品的种类与味道,其次,为了方便学生,学校应在就餐高峰时期增加窗口,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并且延长供餐时间,方便一些因为有急事而耽误了就餐的同学,最后,食堂工作人员的态度和食堂卫生情况也很重要,亲切和蔼的态度以及整洁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相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卫生情况脏乱差,让人很难有就餐的心情,也就不利于食堂的发展。

  (二)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

  1、外卖的味道和卫生情况是大学生外卖消费最看重的两个因素

  在对“你最看重外卖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4.3%和33.0%的人分别选择了“食物味道”和“卫生情况”,而22.3%

  的大学生选择了“外卖速度”。仅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外卖价格”,1.3%选择了 “外卖知名度”,0.3%选择了“其他”。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比较在意外卖的味道和卫生情况。外卖食物味道和外卖的卫生情况很有可能是他们决定是否长期购买的主要因素。另外,外卖速度也会被纳为考虑范围之内,其余因素则不是非常重要。

  2、长期订购外卖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认为自己所吃的外卖不符合卫生标准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从不极少偶尔经常

  上图是根据“叫外卖的频率是多少”以及“你认为你曾经订购的外卖是否符合有关卫生要求”的结果制定的。根据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符合”的曲线随着外卖频率增加几乎呈线性上升,而“不符合”的曲线则正好相反,呈下降趋势,“没考虑过”的曲线则是一条平缓上升的折线。特别在经常吃外卖的大学生群体中,只有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符合”,4得出这样的结果:在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减少外卖订购的人群中,在食堂推出外送服务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处于观望状态,也有很大的比例会支持食堂外卖,而选择校外外卖的比例会大量下降。食堂如果推出外送服务对本校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三)外卖的新形势——网络订餐

  1、绝大部分人尝试过网络订餐,并且相较于传统电话订餐有更多的拥护者 在“是否尝试过网络订餐”的调查中,76.3%的人尝试过网络订餐,只有23.7%的人表示没有尝试过网络订餐。在外卖方式的倾向的调查中,46.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订餐,21.1%的人更倾向于电话订餐,32.1%的人表示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兴的订餐方式在对学生群体来说已经打开了相当不错的市场,与传统的餐饮模式相比较,得到了更多的青睐。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网络订餐成为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些APP 如“淘点点”“饿了么”“美团”等兴起。相较于传统的餐饮习惯,网络订餐有如下特点:

  1. 网络订餐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订餐,并自定送餐时间;还可以查询订单了解所定的套餐的状态,直观地了解送餐的过程。同时方便了一些学业繁忙来不及外出吃饭的同学。

  2. 网络订餐直观、互动性强、成本低。消费者可以及时了解店家最新推出的菜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价格自由搭配。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对店家服务态度、质量的意见。

  2、对没有实体店的网络商家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在“是否会选择没有实体店”的网络商家的调查中,61.6%的人不会选择,16.3%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订餐,还有22.1%的人表示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餐饮这种新型消费形式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也会引发一些社会担忧,网店良莠不齐,在相关部门针对网络餐饮的监管薄弱时,大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是不错的,保持了一个理性、科学、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消费方式。

  3. 监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建议整合

  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请提一条监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建议”共收集了57条意见,涉及法律、外卖网站、政府部门共三个方面,我们整合了有效意见共 26条,如下:

  法律:

  1. 在食品安全法中作出增加

  2. 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让外卖这个行业规范化。

  外卖网站:

  1. 商家的身份证等证件在网上公布

  2. 外卖网对进驻商家严把质量关

  3. 网站在将外卖店放上网站之前应先进行实体店调查其卫生状况及相关证书

  4. 网站自身行使好监管职能,严格规范商家入驻

  5. 建立一个监察评估网络订餐的网站。

  6. 网络订餐应在网上有营业执照和实体店实际情况的照片

  7. 对网络餐饮店要实名注册才能开店

  8. 设置投诉窗口服务

  9. 网络订餐若有问题要保证退款渠道畅通

  政府部门:

  1. 提高网络上餐厅进去门槛,保证实体店营业执照与卫生许可证。

  2. 能够经常抽查他们的卫生安全

  3. 加强价格监管,避免外卖供应商以次充好,乱标价。

  4. 增加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让客户对食品的满意度打分

  5. 增设监督反馈部门,对顾客的售后评价给予收集和及时反馈处理。

  6. 设立相关监管部门,开通投诉通道。

  7. 网络订餐的监督不易操作,只能加强食品安全部门对商家的监督与审查,从源头杜绝食品不卫生现象。

  8.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惩戒力度

  9. 工商局加强管理

  10. 政府加强监督

  11. 在网上开店之前要先对实体店进行考察和监督,定期对外卖店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12. 对网络卖家营业资格进行验证,确保食物来源渠道合规,

  13. 有关部门加强对不合格外卖的整顿

  14. 网络订餐饭店加强执照和经营场所检查(工商局+卫生局) 。

  由以上意见可以看出,受访大学生更看重政府部门的监管,包括提高商家入网站的门槛、加强对商家的卫生监管以及增设监督反馈部门等。其次受访大学生还看中外卖网站对商家的监管,希望网站放出商家的营业执照和实体店实际情况照片并完善消费者投诉窗口服务。一些受访大学生还提出了希望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对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条款。

  三、实地走访结果分析

  我们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餐饮管理部的孙主任,对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食堂卫生操作问题及食堂增设餐种问题进行了采访:

  1. 食堂的卫生管理是怎么样的?

  餐饮部设监控管理部,专门检查食堂卫生和规范性操作等方面工作, 学校的保卫处还会对食堂的安全规范和管理等进行检查。防疫站会经常性检查食堂的卫生状况。学校周边高校单位经常会对食堂问题进行交流沟通。 食堂进的原料每天都会检验,蔬菜每天都会进行检测,荤菜是几个学校联合招标进来的,商家有证。

  2. 如果发现食堂的违规操作,有什么惩戒措施?

  食堂如果被检查时出现问题会进行通报,而且食堂的卫生考核结果会作为年终的考核目标。

  3. 食堂增换品种的频率是多少?

  食堂会不定期推出新品种,比如这学期行云食堂的二楼就增设了粉丝、水饺等新菜色

  4. 食堂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现在的社会不是吃得饱就好,个性化的东西需求比较高,现在食堂经营的项目以保障为主,让食堂更有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创新。这几年餐饮压力巨大,食堂的营业额一直在下降。接下来打算在行云二楼推出特色产品,类似DoDo 城二楼的餐饮模式。

  结合对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第五题“你觉得食堂应该更注意什么”的分析食堂确实有必要抓紧时间改革创新菜色或是创新经营模式,找寻一条既提高食堂营业额又提高大学生就餐质量之路。

  四、存在问题

  1. 调查的高校属于一所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的院校,男女比例不

  合理,专业比例不合理

  2. 实地采访方面,只采访了餐饮管理部的一位负责人,问题准备的不充足,

  采访问题没有涉及“食堂的外送服务”以及食堂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订购外卖问题”的看法

  3. 只走访了学校周边几家外卖店,无法深入到外卖店里面了解卫生状况。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原因

  多少年来,汉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地球上特有的语言,与其他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平时经常用到电脑等工具,很少动手写字,渐渐的开始对汉字产生了陌生感,很多非常容易的字却不会写或者写错。今天,我就对错别字进行了调查,现汇总如下。

  调查

  第一件让我想到有关错别字的事,就是小时候的我和几乎所有小朋友都会犯的错误。记得那时我上二年级,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却有很多都不会写。当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再、在”这两个兄弟了。虽然它们长得完全不一样,但我还是总写错。该用“在”的时候,我却用成了“再”,爸爸妈妈和老师还为这件事情说过我好几次呢。不过我现在长大了,我终于分清了它们兄弟两个,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有一次,我在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愈来愈美”这样的词。当时我就很纳闷:“愈来愈美”不应该是“越来越美”吗,难道他们写错啦?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跑去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说:“这两个词只是写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并不是他们写错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汉字真是奥妙无穷!

  分析

  现在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大部分是受了网络的影响,才导致了他们因为练习少而写错别字。也有一些学生在空余时间经常玩游戏而不多看看书,他们见得少了,自然也不会知道。

  建议

  我建议在空余时间,大家尽可能的多看看书。遇到不会写的字要积极的询问或查字典,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了。只有不写错别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才能发杨广大。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中国,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大部分人步入社会前最后的学生时代,大学又像个社会缩影映射着不少的社会元素。最近,云南丰讯广告公司联合春城晚报展开了一项有关在昆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结果将在丰讯高校高峰论坛上展现。用时近200天,覆盖30多所高校,数据样本近2.1万份。此次调查主要以微信填答问卷的形式,加上摄像及录音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4成大学生欲整容

  整容是近几年来的热词,不少爱美人士会选择整容为自己的形象加分。特别是近两年微整形概念火爆之后,不少人对“不用开刀、不留伤口”的整容方法跃跃欲试。此次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指出,37%在昆大学生想过整容,其中还包括先天条件不错的“俊男靓女”。

  俊男靓女更想整容

  “其实我对自己的外貌还是挺满意的,就是眼皮脂肪较多看起来肿肿的,显得眼睛有些小。所以想去割双眼皮,但因为怕动刀子所以一直犹豫。”云南大学一位面容姣好的女生说。除了割双眼皮,祛斑祛痘、皮肤美白、视力矫正都是大学生最希望进行的。特别是祛斑祛痘,有27.5%受访者表示需要,且多为男性。云南民族大学学生李源刚刚接受了祛痘治疗,“之前脸上痘痘很多,自己看着都不舒服,所以专门做了祛痘。现在脸上好看多了,也觉得更阳光自信。”

  整容是求职名义下的“包装”

  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连年攀升,20xx年应届毕业人数将达到749万左右,再创新高。为求一职,大学生绞尽脑汁。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整容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顺利找到工作。此外,不只是大学生,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也加入了整容队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提高自身各项素质尤为重要。学生应正确看待整容和个人、工作、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更该正确意识到不应只通过整容来改变外在条件,提升内在条件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心和自信心才是理性的做法。”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中心老师李佳峰表示。

  在校期间考驾照:驾照成就业加分砝码

  前些年,考驾照的群体大都准备购车。而今,驾照成为大学生口中的“第二文凭”,也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就业竞争加分项。在昆明的多数大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取得驾照,没有取得驾照的大学生中有16.1%已经报名但还在“排队”,20.3%是因为没有时间,14.8%是因为还没买车认为没必要,觉得学车地点太远和费用过高的学生比例都超过12%。还有一个现象,有81.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车可分期付款。云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刘宇已拿到驾照,“驾照肯定得在大学期间学掉,很多学长毕业工作后,需要出差时,公司会派一辆车让你自己去外地,没有驾照不就做不了工作了?”

  云南某驾驶培训学校的李教练认为大学生还是在校期间学驾照最好,“首先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工作以后挤出完整的时间考驾照比较困难。其次,汽车越来越普及,也许过些年就和手机一样每个家庭都买得起。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学车还是要趁早。”

  希望考驾照能分期

  “刚刚拿着驾照粗略一算:报名费、长途费和餐费已经过万,要是驾校报名费能分期付款就好了。”大多数学生和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曹星想法一样,希望能够分期付款学车。如今,分期付款已是大学生购物消费的一个重要附加条件。大学生分期付款范围越来越广,买数码产品、电动车,甚至上培训班都能分期付款,电商、实体店纷纷挂出分期购物大旗。但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中心老师龙茜提醒,分期购物虽然方便,但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支付能力和实际需求。

  两成大学生用苹果,四成首选国货

  手机的使用频率已超越电脑,成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工具。其中,苹果手机毫无悬念是大学生最追捧的手机,使用人数占比22.8%;小米与三星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7.6%和17.2%。前三甲使用比例值总和已近六成。前五名除小米之外,金立和OPPO这两个国产品牌也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大学生为何选择这些品牌?云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李浩是个技术宅,对手机系统颇有研究,“我用的小米一直宣传自己‘为发烧而生’,正好适合我。它的硬件确实不错,系统和软件我都可以自己捣鼓。”与李浩不同,女生大多不爱折腾,云南大学大四女生高云是忠实的“果粉”,“苹果手机系统相对于安卓更稳定,用起来不折腾。我这种‘数码盲’也能用得很顺手。”此外,受访学生选择手机并非盲目追求品牌。44.25%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首选国货。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癖好”:音质好、硬件强、外观漂亮……能满足某方面需求的品牌都可能受到青睐。

  线下买手机才放心

  调查结果显示,与购买其他商品相比手机品牌专卖店与手机卖场仍是大学生最信赖的渠道,线下实体店并未受到互联网过大的冲击。同时,3大运营商春秋开学季在学校的销量也不容小觑,占到大学生购买量的10.7%。云师大女生刘诗奇一直都在实体店买手机,“我本身就不怎么懂行,听说网上的手机很多都是翻新机,我不知道如何分辨,图省事就只在实体店买。价格比网上贵了些,就当是买个心安吧!”大多学生表示,网络销售的手机质量良莠不齐一直是他们网购的最大顾虑。

  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还是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他们的消费方式不同于过去,而将来的大学生消费方式又会有所改变。在此,我们还是希望大学生们在消费时,能够更加理性,根据经济情况和需求程度进行选购产品。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十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九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合集9篇

4.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七篇

6.【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7.【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

8.【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八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六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08-11 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结论: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平。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习、时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习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平平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平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平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综合采用了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

  问卷调查对浙江工商大学钱江湾生活区的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外卖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外卖与食堂,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外卖的新形式--网络订餐。此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100%。采用SPSS19.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实地走访的对象为学校食堂负责人、学校后勤部和校园周边的餐馆或外卖店,调查访谈的内容涉及食堂及店面的卫生状况,对网络订餐这种新兴方式的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外卖与食堂的问题

  1、大多数大学生是极少叫外卖的,男女生叫外卖的频率差距不大

  在对大学生外卖消费频率的调查方面,46.3%的人表示极少叫外卖,34.7%的人比表示偶尔叫外卖,只有13.2%的人表示经常叫外卖,5.8%的人表示从不叫外卖。从上述数据,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大学生是极少叫外卖的,外卖并不是他们就餐的主要形式。同时,男女生在叫外卖频率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这是我们组所意想不到的。

  2、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节约时间与食堂拥挤是大学生叫外卖的三大原因 在对大学生外卖原因方面的调查中,有27.6%的人选择了“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21.5%的人选择了“节约时间”,21.2%的人选择了“食堂原因”,而选择“其他”、“尝试新品种”、“外卖便宜实惠”、“外卖味道好”、“宿舍与食堂距离远”占到的比例分别是8.5%、8.2%、6.5%、3.2%、3.2%。从上述结果来看,外卖送货上门很方便、节约时间与食堂拥挤是吸引大学生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外卖的送货上门服务方便快捷,使学生只需要到宿舍楼下就能拿到食物。更有一些外卖商家雇佣兼职,将外卖直接送到宿舍楼内,学生足不出户,打开寝室门就能收到外卖。这样的推销手段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不仅不用出门,更是省去了在食堂排长队的麻烦,因而成为大多数为了学生节省时间的选择。

  3学生订购外卖金额理性。

  从外卖的金额上看,26.3%的`人选择5-10元的外卖,66..3%的人会选择11-15元的外卖,选择15元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6.9%,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在点餐时比较理性,会考虑经济实惠的外卖套餐,在食堂就餐一般也需要消费7-8元,因此10元左右的外卖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4食堂推出外卖服务很有前景。

  据调查显示,如果食堂推出外卖服务,除了极少数的3.7%的人仍然点校外外卖,将有32.6%的人转而点食堂外卖,剩余近一半的人称会看情况而定,这些人可能是对食堂外卖的味道,价格和送货速度仍持观望态度,如果食堂能够开辟外送服务新渠道,并且重视这一项目,努力做好外卖的味道和送货速度,并且把外送的价格与堂食价格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学生会支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美团”,“饿了吗”等点餐网站的盛行,以及人们生活速度的不断加快,外卖以其特有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学校食堂,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食堂应当好好考虑。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只会被新兴行业所取代。因此,食堂开展外送服务是一种趋势,在食堂收入增加的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一举两得,形成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5学校控制外卖应从学生教育入手,,而不应强行限制外卖。

  从以上数据分析,仅有8.4%的学生对学校控制外卖表示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反对学校强行对外卖进行控制,其余36.3%的人对此保持中立。因此,在控制外卖方面,学校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如限制外卖车辆进入校区,而应该以教育学生和提高食堂的服务为主。

  6、学校食堂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进步空间很大。

  在关于学校食堂改进方面的调查显示,36.7%的学生认为食堂的菜品种类太过单一,应当丰富一些,25.5%的学生认为食物的口味还有待改进,剩余一些问题如价格偏高,窗口太少,供餐时间过短也成为学生不愿去食堂就餐的原因。因此,学校食堂的提升空间非常大,首先,作为食堂,最主要应当关注食物的本身,比如菜品的种类与味道,其次,为了方便学生,学校应在就餐高峰时期增加窗口,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并且延长供餐时间,方便一些因为有急事而耽误了就餐的同学,最后,食堂工作人员的态度和食堂卫生情况也很重要,亲切和蔼的态度以及整洁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相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卫生情况脏乱差,让人很难有就餐的心情,也就不利于食堂的发展。

  (二)外卖的食品安全问题

  1、外卖的味道和卫生情况是大学生外卖消费最看重的两个因素

  在对“你最看重外卖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4.3%和33.0%的人分别选择了“食物味道”和“卫生情况”,而22.3%

  的大学生选择了“外卖速度”。仅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外卖价格”,1.3%选择了 “外卖知名度”,0.3%选择了“其他”。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比较在意外卖的味道和卫生情况。外卖食物味道和外卖的卫生情况很有可能是他们决定是否长期购买的主要因素。另外,外卖速度也会被纳为考虑范围之内,其余因素则不是非常重要。

  2、长期订购外卖的大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认为自己所吃的外卖不符合卫生标准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从不极少偶尔经常

  上图是根据“叫外卖的频率是多少”以及“你认为你曾经订购的外卖是否符合有关卫生要求”的结果制定的。根据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符合”的曲线随着外卖频率增加几乎呈线性上升,而“不符合”的曲线则正好相反,呈下降趋势,“没考虑过”的曲线则是一条平缓上升的折线。特别在经常吃外卖的大学生群体中,只有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不符合”,4得出这样的结果:在会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减少外卖订购的人群中,在食堂推出外送服务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处于观望状态,也有很大的比例会支持食堂外卖,而选择校外外卖的比例会大量下降。食堂如果推出外送服务对本校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三)外卖的新形势——网络订餐

  1、绝大部分人尝试过网络订餐,并且相较于传统电话订餐有更多的拥护者 在“是否尝试过网络订餐”的调查中,76.3%的人尝试过网络订餐,只有23.7%的人表示没有尝试过网络订餐。在外卖方式的倾向的调查中,46.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订餐,21.1%的人更倾向于电话订餐,32.1%的人表示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兴的订餐方式在对学生群体来说已经打开了相当不错的市场,与传统的餐饮模式相比较,得到了更多的青睐。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网络订餐成为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些APP 如“淘点点”“饿了么”“美团”等兴起。相较于传统的餐饮习惯,网络订餐有如下特点:

  1. 网络订餐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订餐,并自定送餐时间;还可以查询订单了解所定的套餐的状态,直观地了解送餐的过程。同时方便了一些学业繁忙来不及外出吃饭的同学。

  2. 网络订餐直观、互动性强、成本低。消费者可以及时了解店家最新推出的菜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价格自由搭配。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对店家服务态度、质量的意见。

  2、对没有实体店的网络商家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在“是否会选择没有实体店”的网络商家的调查中,61.6%的人不会选择,16.3%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订餐,还有22.1%的人表示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餐饮这种新型消费形式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也会引发一些社会担忧,网店良莠不齐,在相关部门针对网络餐饮的监管薄弱时,大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是不错的,保持了一个理性、科学、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消费方式。

  3. 监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建议整合

  我们在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请提一条监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建议”共收集了57条意见,涉及法律、外卖网站、政府部门共三个方面,我们整合了有效意见共 26条,如下:

  法律:

  1. 在食品安全法中作出增加

  2. 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让外卖这个行业规范化。

  外卖网站:

  1. 商家的身份证等证件在网上公布

  2. 外卖网对进驻商家严把质量关

  3. 网站在将外卖店放上网站之前应先进行实体店调查其卫生状况及相关证书

  4. 网站自身行使好监管职能,严格规范商家入驻

  5. 建立一个监察评估网络订餐的网站。

  6. 网络订餐应在网上有营业执照和实体店实际情况的照片

  7. 对网络餐饮店要实名注册才能开店

  8. 设置投诉窗口服务

  9. 网络订餐若有问题要保证退款渠道畅通

  政府部门:

  1. 提高网络上餐厅进去门槛,保证实体店营业执照与卫生许可证。

  2. 能够经常抽查他们的卫生安全

  3. 加强价格监管,避免外卖供应商以次充好,乱标价。

  4. 增加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让客户对食品的满意度打分

  5. 增设监督反馈部门,对顾客的售后评价给予收集和及时反馈处理。

  6. 设立相关监管部门,开通投诉通道。

  7. 网络订餐的监督不易操作,只能加强食品安全部门对商家的监督与审查,从源头杜绝食品不卫生现象。

  8.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惩戒力度

  9. 工商局加强管理

  10. 政府加强监督

  11. 在网上开店之前要先对实体店进行考察和监督,定期对外卖店卫生情况进行检查

  12. 对网络卖家营业资格进行验证,确保食物来源渠道合规,

  13. 有关部门加强对不合格外卖的整顿

  14. 网络订餐饭店加强执照和经营场所检查(工商局+卫生局) 。

  由以上意见可以看出,受访大学生更看重政府部门的监管,包括提高商家入网站的门槛、加强对商家的卫生监管以及增设监督反馈部门等。其次受访大学生还看中外卖网站对商家的监管,希望网站放出商家的营业执照和实体店实际情况照片并完善消费者投诉窗口服务。一些受访大学生还提出了希望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对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条款。

  三、实地走访结果分析

  我们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餐饮管理部的孙主任,对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食堂卫生操作问题及食堂增设餐种问题进行了采访:

  1. 食堂的卫生管理是怎么样的?

  餐饮部设监控管理部,专门检查食堂卫生和规范性操作等方面工作, 学校的保卫处还会对食堂的安全规范和管理等进行检查。防疫站会经常性检查食堂的卫生状况。学校周边高校单位经常会对食堂问题进行交流沟通。 食堂进的原料每天都会检验,蔬菜每天都会进行检测,荤菜是几个学校联合招标进来的,商家有证。

  2. 如果发现食堂的违规操作,有什么惩戒措施?

  食堂如果被检查时出现问题会进行通报,而且食堂的卫生考核结果会作为年终的考核目标。

  3. 食堂增换品种的频率是多少?

  食堂会不定期推出新品种,比如这学期行云食堂的二楼就增设了粉丝、水饺等新菜色

  4. 食堂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现在的社会不是吃得饱就好,个性化的东西需求比较高,现在食堂经营的项目以保障为主,让食堂更有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创新。这几年餐饮压力巨大,食堂的营业额一直在下降。接下来打算在行云二楼推出特色产品,类似DoDo 城二楼的餐饮模式。

  结合对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第五题“你觉得食堂应该更注意什么”的分析食堂确实有必要抓紧时间改革创新菜色或是创新经营模式,找寻一条既提高食堂营业额又提高大学生就餐质量之路。

  四、存在问题

  1. 调查的高校属于一所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的院校,男女比例不

  合理,专业比例不合理

  2. 实地采访方面,只采访了餐饮管理部的一位负责人,问题准备的不充足,

  采访问题没有涉及“食堂的外送服务”以及食堂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订购外卖问题”的看法

  3. 只走访了学校周边几家外卖店,无法深入到外卖店里面了解卫生状况。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原因

  多少年来,汉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地球上特有的语言,与其他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平时经常用到电脑等工具,很少动手写字,渐渐的开始对汉字产生了陌生感,很多非常容易的字却不会写或者写错。今天,我就对错别字进行了调查,现汇总如下。

  调查

  第一件让我想到有关错别字的事,就是小时候的我和几乎所有小朋友都会犯的错误。记得那时我上二年级,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却有很多都不会写。当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再、在”这两个兄弟了。虽然它们长得完全不一样,但我还是总写错。该用“在”的时候,我却用成了“再”,爸爸妈妈和老师还为这件事情说过我好几次呢。不过我现在长大了,我终于分清了它们兄弟两个,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有一次,我在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愈来愈美”这样的词。当时我就很纳闷:“愈来愈美”不应该是“越来越美”吗,难道他们写错啦?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跑去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说:“这两个词只是写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并不是他们写错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汉字真是奥妙无穷!

  分析

  现在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大部分是受了网络的影响,才导致了他们因为练习少而写错别字。也有一些学生在空余时间经常玩游戏而不多看看书,他们见得少了,自然也不会知道。

  建议

  我建议在空余时间,大家尽可能的多看看书。遇到不会写的字要积极的询问或查字典,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了。只有不写错别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才能发杨广大。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中国,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大部分人步入社会前最后的学生时代,大学又像个社会缩影映射着不少的社会元素。最近,云南丰讯广告公司联合春城晚报展开了一项有关在昆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结果将在丰讯高校高峰论坛上展现。用时近200天,覆盖30多所高校,数据样本近2.1万份。此次调查主要以微信填答问卷的形式,加上摄像及录音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4成大学生欲整容

  整容是近几年来的热词,不少爱美人士会选择整容为自己的形象加分。特别是近两年微整形概念火爆之后,不少人对“不用开刀、不留伤口”的整容方法跃跃欲试。此次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指出,37%在昆大学生想过整容,其中还包括先天条件不错的“俊男靓女”。

  俊男靓女更想整容

  “其实我对自己的外貌还是挺满意的,就是眼皮脂肪较多看起来肿肿的,显得眼睛有些小。所以想去割双眼皮,但因为怕动刀子所以一直犹豫。”云南大学一位面容姣好的女生说。除了割双眼皮,祛斑祛痘、皮肤美白、视力矫正都是大学生最希望进行的。特别是祛斑祛痘,有27.5%受访者表示需要,且多为男性。云南民族大学学生李源刚刚接受了祛痘治疗,“之前脸上痘痘很多,自己看着都不舒服,所以专门做了祛痘。现在脸上好看多了,也觉得更阳光自信。”

  整容是求职名义下的“包装”

  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连年攀升,20xx年应届毕业人数将达到749万左右,再创新高。为求一职,大学生绞尽脑汁。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整容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顺利找到工作。此外,不只是大学生,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也加入了整容队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提高自身各项素质尤为重要。学生应正确看待整容和个人、工作、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更该正确意识到不应只通过整容来改变外在条件,提升内在条件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心和自信心才是理性的做法。”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中心老师李佳峰表示。

  在校期间考驾照:驾照成就业加分砝码

  前些年,考驾照的群体大都准备购车。而今,驾照成为大学生口中的“第二文凭”,也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就业竞争加分项。在昆明的多数大学生希望在校期间取得驾照,没有取得驾照的大学生中有16.1%已经报名但还在“排队”,20.3%是因为没有时间,14.8%是因为还没买车认为没必要,觉得学车地点太远和费用过高的学生比例都超过12%。还有一个现象,有81.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车可分期付款。云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刘宇已拿到驾照,“驾照肯定得在大学期间学掉,很多学长毕业工作后,需要出差时,公司会派一辆车让你自己去外地,没有驾照不就做不了工作了?”

  云南某驾驶培训学校的李教练认为大学生还是在校期间学驾照最好,“首先大学生时间比较充裕,工作以后挤出完整的时间考驾照比较困难。其次,汽车越来越普及,也许过些年就和手机一样每个家庭都买得起。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学车还是要趁早。”

  希望考驾照能分期

  “刚刚拿着驾照粗略一算:报名费、长途费和餐费已经过万,要是驾校报名费能分期付款就好了。”大多数学生和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曹星想法一样,希望能够分期付款学车。如今,分期付款已是大学生购物消费的一个重要附加条件。大学生分期付款范围越来越广,买数码产品、电动车,甚至上培训班都能分期付款,电商、实体店纷纷挂出分期购物大旗。但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中心老师龙茜提醒,分期购物虽然方便,但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支付能力和实际需求。

  两成大学生用苹果,四成首选国货

  手机的使用频率已超越电脑,成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工具。其中,苹果手机毫无悬念是大学生最追捧的手机,使用人数占比22.8%;小米与三星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7.6%和17.2%。前三甲使用比例值总和已近六成。前五名除小米之外,金立和OPPO这两个国产品牌也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大学生为何选择这些品牌?云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李浩是个技术宅,对手机系统颇有研究,“我用的小米一直宣传自己‘为发烧而生’,正好适合我。它的硬件确实不错,系统和软件我都可以自己捣鼓。”与李浩不同,女生大多不爱折腾,云南大学大四女生高云是忠实的“果粉”,“苹果手机系统相对于安卓更稳定,用起来不折腾。我这种‘数码盲’也能用得很顺手。”此外,受访学生选择手机并非盲目追求品牌。44.25%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首选国货。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癖好”:音质好、硬件强、外观漂亮……能满足某方面需求的品牌都可能受到青睐。

  线下买手机才放心

  调查结果显示,与购买其他商品相比手机品牌专卖店与手机卖场仍是大学生最信赖的渠道,线下实体店并未受到互联网过大的冲击。同时,3大运营商春秋开学季在学校的销量也不容小觑,占到大学生购买量的10.7%。云师大女生刘诗奇一直都在实体店买手机,“我本身就不怎么懂行,听说网上的手机很多都是翻新机,我不知道如何分辨,图省事就只在实体店买。价格比网上贵了些,就当是买个心安吧!”大多学生表示,网络销售的手机质量良莠不齐一直是他们网购的最大顾虑。

  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还是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他们的消费方式不同于过去,而将来的大学生消费方式又会有所改变。在此,我们还是希望大学生们在消费时,能够更加理性,根据经济情况和需求程度进行选购产品。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十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九篇

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合集9篇

4.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5.【精选】学生调查报告合集七篇

6.【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7.【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

8.【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八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