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上倡议书的情况与日俱增,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那么,怎么去写倡议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灾区募捐倡议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灾区募捐倡议书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x月14日7时49分,一次7.1级强震,再一次撕裂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源自汶川大地震的深创巨痛。这一次,是高原之巅的青海玉树,那是格萨尔王悠久而美丽的故乡,是三江之水奔流不息的源头。它保存着中国最纯净最宝贵的风景和记忆,它居住着中国最朴实最坚强的汉藏百姓。
然而,就在那突如其来的一瞬间,曾经温馨幸福的家变成了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曾经快乐自由的人们变成遗骸尸骨,无家无亲。学校变成孤儿院,死里逃生的孩子,看到的是自己残缺的身体,想念的是所有逝世的亲人;家园变成人间地狱,抢救生命的官兵,用双手和时间争分夺秒,用血汗换来生命的奇迹。
两年前的汶川,同样是一片净土的毁灭,我们用自己的心灵为逝者祈福,用自己的力量为生者祝愿。那是我们内心的一次强震,为生命奇迹的震撼,为众志成城的震撼,为大爱无疆的震撼;那也是我们生命中永远烙印的记忆,记住谭千秋用并不伟岸的身躯为学生们筑起最坚实的围墙,记住小战士怀抱中与获救婴儿相视纯真的微笑,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心灵拯救。
两年后的今天,面对玉树的天塌地陷,那份被我们渐渐藏在心底的动容再一次被唤起。然而,这一次玉树的环境,远比汶川更加危险和艰难。海拔4493米的青藏高原腹地,越剧烈的活动就会带来越强烈的高原反应,但救援的官兵不能停歇,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的希望,时间就是废墟下重获新生的可能。玉树一日有四季,时而晴空万里、阳光刺眼,转眼乌云遮日、冰雪交加;时而极目千里、澄澈空明,转眼风沙弥天、碎石乱走。官兵们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穿着满身尘土的单薄衣衫,所有的棉衣都已捐给了老乡,他们的心中早已忘记了自己。
此时此刻仍在玉树为生命奋战的一线官兵,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分享给每一位灾民。坐在教室里的我们,虽然无法用双手刨开一条生命之路,虽然不能用呼唤营救奄奄一息的'生命,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应在心中为他们祝福祈祷,都应用行动证明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奶同胞。
当前,在灾区人民最需要援助的时刻,我校团委响应国家号召,在此发出“为生命奇迹,献你我之力”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倡议:呼吁全校师生用自己的行动,献出一份爱心。捐款仪式将于明天间操时间举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各班由班长和团支书引领队伍进行募捐,并在中午时间将爱心善款统一上交至团委办公室进行统计和统一捐献。
或许我们的微薄之力只能为灾区人民提供一个更温暖的住所,只能为他们加一件厚实的棉衣,抑或只能让他们吃上一份热腾腾的早饭。但请相信,爱心无法用金钱衡量,但它却能铺就灾区人民前行的路基,拾起那一份份生的希望!献出我们的爱心,期待生命的奇迹,13亿小爱汇聚成大爱,让玉树不倒,青海长青!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在玉树地震中遭遇不幸的罹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受灾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我们相信玉树的人民一定会战胜重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xxxxx学校
20xx年4月23日
地震灾区募捐倡议书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北京时间20xx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看着许许多多无家可归的同胞们,看着不断攀升的遇难人员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涌起无限的哀思和悲痛。
在地球的大家园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共同承受着生命的剧痛。大灾有大难,我们心连心。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伸出你我的援助之手,以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共同为玉树人民筑起爱的港湾!
天灾无情人有情,博爱之心无地域!为帮助青海玉树灾区同胞度过难关,请伸出你我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捐款方式为受灾同胞提供援助吧!你的一颗爱心就可能救助一位正处于风雨之中的青海灾区同胞,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
作为正在求学的大学生,我们的能力有限。在这里,我们倡议大家理性支援抗震救灾。希望大家能够节省出自己的零花钱,少喝一瓶水,少吃一点零食,少上一小时网,为玉树同胞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最后,我们再次向在玉树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受灾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在第一线的救援人员表示崇高敬意!我们坚信,有全国人民强大的支援作后盾,玉树人民一定会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大学学生会
20xx年xx月xx日
【地震灾区募捐倡议书】相关文章:
修路募捐倡议书02-28
公益募捐活动倡议书03-22
公益募捐倡议书范文03-21
校园募捐倡议书范文03-08
同学的募捐倡议书03-03
募捐倡议书(15篇)02-27
学校建设募捐倡议书02-25
募捐倡议书15篇02-23
致汶川地震灾区同学的一封信03-09
爱心水窖募捐倡议书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