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2-01-14 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岸区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20xx年11月,根据重庆市市农业局的统一部署,南岸区农林水利局对我区农村经济现状暨农民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专项实地调研。

  一、南岸区农业概况

  南岸区幅员260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69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10.9万,农村劳动力6.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22万亩。南岸区坚持实施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对全区专业大户和有培训需要的农户全员进行3—5天专业技能实地培训。同时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了转移培训,每年培训人数约2200多人,顺利实现了再就业。目前,全区农业初步形成了花木(优质水果)、观赏鱼、生态休闲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二、调查方式及参与调查农户情况

  根据要求,我区在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的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和峡口镇4镇,采取抽样选点的方式进行调查,抽选到长生桥镇、峡口镇、迎龙镇三个镇后,继续采取抽样到村和农户的方式选择具体调查对象,在每个镇抽三个村,每村抽9家农户,共计81户。调查以入户问卷结合村民座谈、村干部总结陈述的方式进行。

  (一)参与调查农民年龄结构:本次调查的农民中,男性54人,占66.67%;女性27人,占33.33%,接受调查的农户目前的职业主要是务农。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5岁,35岁以下18人,占21.97%;36岁至60岁53人,占65.07%;61岁以上10人,占12.96%。结果显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情况严重,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年纪偏大。

  (二)参与调查农户耕地结构:参与调查农户耕地面积为160亩,人均0.48亩,其中种粮耕地面积占17.88%(为自产自用),花木果园面积占70.15%,养殖水面面积占11.97%,表明被调查农民已基本完成从种粮为主向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转变,耕地总体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参与调查农户收入结构:参与调查的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中有30%常年外出务工,有60%参加过本地短期务工。平均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部分家庭则比例更高,达70%左右。从务工人数看,外出务工人员(包括常年和短期)占总劳动力的46%。参与调查的农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01.69元(主要是果树、花木等经济作物),占29.17%;养殖业收入680.97元,占19.83%;非农收入1751.34元,占51%。调查表明目前我区农业比重较重的区域,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已从一产业为主转变到以二三产业为主,一产业已从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四)参与调查农户教育培训情况:参与调查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仅6.84年,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7人,占70.5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4人,占29.46%。近五年参加过农业实用科技推广短期培训的`有61人,占有75.3%;未参加过的有20人,占24.7%;参加培训的人员平均受训天数为3天。希望通过培训增加家庭收入的有76人,占94%;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务工就业技能的有61人,占75%;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技术的有48人,占59% ;无明显培训目的“凑热闹”的有8人,占9.8%。通过培训或宣传,农民对当前国家的减免农业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五大政策的了解程度分别达到100%、81%、93%、48%和70%。调查表明,农民目前普遍使用的农业技术和知晓的农业政策70%来源于农业部门(农技中心)的推广宣传,表明明农业部门仍然是农民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

  三、农民期望的技能教育培训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我区农民目前对教育培训的期望呈现以下特点:

  (一)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

  被调查35岁以下农民中75%的人愿意参加城市就业技能培训,有48%的愿意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由此表明,身处都市发达圈的农民对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征地补偿只是暂时缓解生活困境,而就业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根本途径,因此普遍希望具有成为市民后的就业技能。希望培训和学习的专业主要是建筑、装饰、修理、餐饮、家政、物业管理、计算机操作等。

  (二)种养殖业技术及产品销售技能培训对以一产业为主的农民更具现实意义

  被调查40岁以上以一产业为主的农民中80%的人愿意参加种养殖业及市场销售技能培训。调查显示,期望参加花木(优质水果)、蔬菜和精品粮食种植技术培训的分别占40岁以上人数的46%、37%和17%;期望参加养猪、养鱼和养鸡技术培训的分别占29%、18%和15%。在其他培训中,农产品加工培训占18%;农产品贮藏占20%;期望参加农业机械使用及维修技术培训的占15%。调查还表明,87%的农民希望参加农产品市场销售技能培训,希望具备农产品市场销售技能,反映出目前农村年龄相对偏大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小农思想意识仍然存在,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不够、参与度不够。

  (三)费用低廉、居住地附近的短期培训更具人气

  调查发现,46%的农户愿出10元以下的费用参加培训,17%的农户愿意出20至50元以内的费用参加培训,9%的农户希望参加免费培训,表明在培训费用上农民普遍倾向于价格低廉者。28%的农民选择村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20%的农民选择镇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43%的农民选择区农广校或农技中心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9%的农民选择市或其他部门作为参加培训的地点,表明大多数农民希望就地就近进行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期望培训时间为1天的占26%;期望培训时间在2至3天的占42%;期望培训时间为4至7天的占18%;期望培训时间在7天以上的占14%,表明大多数农户倾向于短期培训。

  四、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途径除传统的种养业外,更多依赖于务工、经商及发展观光休闲型农业。当前农村“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没有完全形成,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面比较狭窄,使务工收入普遍不高且得不到充分保障;经商风险相对较高,且一家一户发展规模有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受受用地、资金、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普遍档次不高,效益难以持久。结合我区总体规划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相对而言,从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入手以确保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成本最小、综合效益最大的投入方式。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就发展和开展规模化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急需健全

  现阶段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有区镇两极政府、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不但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和舆论支持,且管理部门与资源配置不相适应,缺乏明确的实施主体,全区现有的农民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实习场所大多依托种养殖业大户的基地或企业操作车间,种养殖大户基地规模有限、比较分散且种养殖品种相对比较集中,缺乏综合性;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培训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很强,大批量、多口径、多方向培训存在实际操作困难。

  (二)培训观念亟需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镇、村两级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部分农民等待城市开发建设征地,认为征地后政府会包办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的不明显,学习的效果也不佳。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据培训统计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4天),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8天),而部分农民希望通过2至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

  五、对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事关重大,对此,有如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一是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18—40岁的中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市场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途径,以提高转岗就业率为最终目的。根据社会和农民的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学制,根据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二是以提高输出就业率为目的,着力打造培训品牌。培训职能部门和培训单位要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制定培训规划,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实施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按需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走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促进劳务输出的良性循环。三是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抓好岗位培训。引导用工单位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像注重技术革新一样重视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自身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职业培训部门代为培训。四是以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为目的,搞好产业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中老年农民为主要对象。针对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的实际,将培训阵地前移,以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培训。

  (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培训体系建设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面广,培训群体数量大,需要对我市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目前,除部分定点的种养殖大户和企业培训基地外,我区有定点培训机构1家,属非营业性社会培训机构,隶属于区就业局;1家属营利性社会培训机构,隶属于市公安局;1家属教育培训机构,隶属于区教委;9家属社会办学机构,属私营、合伙、股份性质。针对农村有的是培训生源,缺的是培训资源;而教学单位有的是培训资源,缺的是培训生源的问题,一是强化政府统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打破先建校、后培训的旧思路,在整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上下功夫,力避培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到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建议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教育与科技培训的有机结合。电台、电视台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变化,随时播放农民急需的新技术。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训投入

  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是保障。国务院下发的《20xx—20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补贴经费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采取三个部分的原则筹措资金。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经费;二是财政专项资金;三是是参加培训的学员,适当交一部分,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资助、培训单位减免费用、农民适当承担部分费用的投入机制。

【南岸区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12-17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2-09

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11篇10-26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11-08

肥料调查报告01-13

权威调查报告01-13

离任调查报告01-13

特产调查报告12-03

上网调查报告01-29

转行调查报告11-18

大学生对选举看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居民酒类市场消费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