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养老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养老报告1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对《安丘市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
《方案》实施以来,注重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对养老服务重点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体系化发展思路。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促进了家庭、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向融合状态发展的新局面,《方案》的实施,充实了各部门职责,强化了各部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一、决策执行情况
(一)责任分工
适应落实《条例》和促进全市养老事业发展协调要求,自《条例》实施以来,民政局主动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条例》落实工作的指导,按时会同各镇街区、老龄、卫计等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和检查落实《条例》执行情况,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了分工有序、职责明确、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分工体系已初步建成,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措施
1、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认真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x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及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2、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积极落实照料护理补贴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抓好农村特困人员和城市特困人员能力评估,由政府购买照料护理服务。
3、通过推进“互联网+养老”、医养结合等方式,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二、落实结果情况
(一)一是继续抓好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三年行动,坚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政府支持、互助服务”的原则,采取利用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今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农村幸福院x处,全市农村幸福院达到xx处,在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xx.x%。全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已于xxxx年底达到xxx%。二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xxxx年,依托xxx河旅游开发区xxx社区建成和甫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市社会福利院建成民生养老服务中心两处社区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
(二)目前,我市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按照不能自理每人每月xxx元、半自理每人每月xxx元、自理每人每月xxx元三个档次标准,将护理补贴费发至了特困人员供养机构。
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下步将按照以上三个档次标准向有资质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购买照料护理服务,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招标筹备中。
(三)为指导和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我市不断完善医养结合建设整体规划,先后出台了《xx市医养结合发展规划》、《xx市医养结合工作方案》和《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直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均已开设老年病科。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的愿望和需求。同时,不断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探索建立居家医养体系。同时,狠抓医养结合项目建设,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我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南、北城区和各镇街区“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格局,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三、居家养老服务取得新成效
(一)由政府购买服务,以招标方式,通过第三方“安丘市诚信评估中心”对全市所有居家城乡特困老人身体状况按照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进行了能力评估。目前,评估工作已全面结束。
(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为居家城乡特困老人按照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分类提供不同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依托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及时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医疗查体和送餐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xxxxx”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由安丘市和甫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的“xxxxx”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于xx月份正式启动,建立了全市xx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近期将以大汶河旅游开发区为试点,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着力构建多层次、智能化、广覆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主要提供照料护理服务。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缺乏专业化。
(四)缺乏政府充足的资金投入。
(五)缺乏专门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五、下步推进建议
(一)强化服务培训,提升服务队伍整体水平,并不断强化服务的多元性。
(二)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三)整合社会养老资源,鼓励有意向的养老服务组织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报告2
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形式,由于中国的家庭观念比较重,传统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对老人的生活习惯有较为深刻的感染和影响,结构复杂,医疗水平的进步使人口寿命增加,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人人口众多,家庭服务业不发达,社区养老成为将来的养老主流成为必然,社区养老的市场开拓势在必行。但是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可供参考的社区养老方案,因此,目前开办这一形式的养老服务站的我们还只是在一个摸索的创业初期,路漫漫而修远。
在实习近20天的时间里,本人亲眼见证了聚福园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与成长。由于老年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认识不清,致使我中心刚开始的工作进度就受到了阻碍,在对小区的老人进行动员初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在鼓楼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信息传播网。通过对外娱乐的免费开放,先吸引一部分较为开明的老人的注意,然后逐渐深入宣传。兼以室内布置的完善,空调、吊扇、日光灯、员工守则、条例以及各种登记表的制作完成,使工作走上正轨化。现在,我中心每天都会有老人前来娱乐,接下来是制定收费计划以便争取更多的老人的活动参与(很多老人不收费不愿意来中心活动,觉得比较难为情)。老人定餐也开展起来了,每天都会有老人来我中心定餐,并且人数逐次增加。员工的热情服务的态度也得到了前来我中心参观的老人们的好评。
在实习期间,同伴们互相帮助,相处和谐融洽,共同努力,都为银杏树作了力所能及的事。吴院长不仅给大家以工作上的指导,还给予生活上的关心。院长工作很忙,每天来回奔波劳碌后,还会与大家探讨问题,与大家分享她以前的工作经验,有一次还差点出了车祸!在这里,我们感谢吴院长,谢谢你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心。
问题:
1,和同伴做过一次关于老人主要活动场所----棋牌室娱乐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市场上老人娱乐收费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而且消防卫生服务差,有的乌烟瘴气。棋牌室仅仅只为老人提供麻将这一项娱乐活动,这严重影响着生命安全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关于棋牌室的市场整顿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关注。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市场上或者说老人们身边很少有适合老人的娱乐场所。说到这里就有人就会质疑了:认为广场、公园不是很适合老人活动吗?而且确实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老人在那里活动。但是,这样的事一般是在好天气的早晨或者傍晚,老人用于晨练或者散步。能够实实在在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这还要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支持,加大社区服务力度,不仅要对老人的物质生活给予积极关注,更要积极开展适合老人的文化生活。
2,本人在实习的近20天里,最大的感触就是:老人活动场所太狭窄!由于建设初期,我中心资金不足,现在是租的2室2厅的房子,可供老人娱乐的场所仅仅只有一个客厅,面积大概30平米。平时老人来一桌麻将一桌棋还可以,要是来的人多了,都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好几十老人只能在室外的背阴场所娱乐,这不是这一个小区的实景,是中国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社区娱乐场所的建设迫在眉睫!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积极改善老人的娱乐场所,即扩大社区服务站活动空间,以社区服务站为背景基础,让社区提供软件活动资源,政府出资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带动养老服务的发展,既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减轻政府压力,又能够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更能够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实现三赢!
养老是一件事,是一件实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将来的老人为现在的老人服务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是我们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加深了对养老行业的了解,认识了养老行业市场行情,体会到了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势不可当,更加坚信养老事业前景大好。
社区养老报告3
一、基本情况
望湖社区隶属于望湖街道,成立于20xx年10月,是以省直机关住宅为主的纯居民类的新兴社区,辖区约1平方公里,含6个生活小区和2所中小学校,91幢楼房,现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29人。自20xx年9月11日开放“居家养老食堂”以来,现已办理食堂饭卡的有298人。
食堂为社区自办,位于社区二楼的活动中心。社区一次性投入8万元,为食堂配备了灶台、冰箱、消毒柜、不锈钢灶具、桌椅等设施,食堂操作间面积约15平方米,餐厅面积约45平方米,可容纳40来人同时就餐。社区聘用2名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700元。食堂只供应中餐,有三种价格共选择,一荤一素一炒一汤8元,一荤两素两炒一汤10元,两荤一素两炒一汤12元。自开放以来,每天约有30-40人就餐,最多时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学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组认为社区食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为民服务。社区兴办食堂,在合肥地区也不多见。望湖社区虽然承担着食品安全、舆论评判、群众认可度及资金补贴压力等风险,但仍立足为民服务,把办食堂视作便民利民的突破点、结合点,作为为民服务的叠加载体,积极筹办了社区食堂。
2、公益属性。社区把食堂定位为非盈利的公益性质,初衷是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兼顾其他群众,落脚点是方便于民、让利于民,所以取名为“居家养老食堂”。食堂在经营中,虽然荤素炒汤齐全,价格低廉,场所免费,但由于我国老年人的传统生活习惯,不愿过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顾较少,大多为中青年及学生。食堂运行8个月来,由于饭菜售价便宜,多数月份为微亏经营(平均月亏约550元左右)。
3、管理精细。社区从设备的配制,到员工的聘用,都进行了精细的考量,不愿多闲置一项资源;从食材的订购,到就餐的人数,每天都有专人精确统计,不愿多浪费一分钱;从饭菜汤的调配,到食品安全、场所的使用都明确专人管理,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加以整改。由于管理精细、价位低廉、环境整洁,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4、盘活资源。望湖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有阅览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闭的活动场,都是由健身骨干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费开放。这些场所可一场多用,能容纳百多人同时就餐。这既可让喜爱运动的人就餐后连续活动,也可让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轻人和学生饭后自我选择运动项目、休闲娱乐。使食堂与活动场馆互为补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调研组认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区已不仅是个住所的概念,人们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构建成一个包容和谐的“大家庭”。社区食堂的诞生,作为创新服务的载体,已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如何将社区食堂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探索,保证食堂能长期正常运营,还需要作深入探讨。
第一,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可把望湖社区食堂作为全区为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类型、一个品牌加以总结宣传,以坚定社区的信念和决心,扩大社会的影响面,把这颗明珠打造更鲜更亮。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奖补。社区食堂功能定位为公益性质,一直在微亏经营,对无固定资产、缺少资金来源的望湖社区,应给予以奖代补(每年约上万元);对长期在食堂就餐或订餐的老弱病残人员可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社区,愿意办的,政府应予鼓励。
第二,从社区层面来说:一是适时调整服务对象。现阶段小区入住率不高(只占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会开放。但随着省行政办公中心的启用、高铁站投入运营等,小区人口将会有大幅攀升,仅凭社区食堂现有的容量是很难满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应回归到居家养老服务上,以解决小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重点是保证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和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二是测算经营成本。如果食堂长期亏本经营,社区没有较好的财力支撑,将很难为继。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况下,食堂可考虑改变纯公益性服务,实行保本或微利经营,实现自负盈亏的良性运作。三是注重学习外地经验,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服务内容(如开启早餐等),实行多元化运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据了解,小区还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区办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食堂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面。五是要以“居家养老食堂”为项目由头,善于策划包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奖补。
第三,从食堂层面来说:一是要保证食品安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把食材质量关、餐具消毒关和场所洁净关等,真正让社区食堂成为放心食堂。二是要提升服务质量。要注意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要求,不断调整荤素菜花样、粗细食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数量满足、价格合理,真正把社区食堂办成居民满意食堂。三是要扩大服务范围。重点要了解掌握小区老年人群的结构、状况、需求。调理好膳食结构,逐步探索对有需求的高龄、孤寡、独居、病残人员提供订餐、送餐等服务,以精细化的就餐照料,不断提高社区食堂的满意度、知名度。
社区养老报告4
一、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内容与目的
1、社区志愿服务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从其创立之初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其发展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乡的社区里做了几周的志愿服务与调查,收获颇多。
2、经过:在与社区内独居老人面对面的交流中,老人对我们讲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老人几十年的生活里,几乎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她的儿女常年在外,几乎从不回家。老人很孤单,和物质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仅仅只是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他们就表现出莫大的高兴与满足。当我在倾听老人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对她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有了生活下来的力量。志愿者的精神一步步传递,或许我们做的不多,但却给予了老人们精神上的慰藉,我们所传递的那份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目的:首先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其次是通过调查来深入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这一构成的优缺点;最后是以调查研究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区养老进行剖析。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且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县由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地方需要承担扶贫与养老助老义务,转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无例可循且还未健全,家庭养老职能的退化,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种种问题摆在眼前,而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不完善。
2、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县一些社区管理服务部门、职能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3、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专业化水平低
我县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工作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差,配备较单一。而社区专职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
失业和中老年人,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独感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龄的日渐增加,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正常生活。据调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
就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体日常生活中的烧菜做饭、外出活动、打扫卫生、洗衣叠被等都成为困难。
2、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其生理机能开始衰退,记忆力下降、视听障碍、手脚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出现。这种生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两种以上的症状。
3、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
各种老年健康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人需要借助各种辅助设备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动。经调查了解,老年人中视力和听力有问题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多的,而这类的辅助设备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场上目前这类老年辅助生活设备并不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对较多的,而这三项中又以医疗健康为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较低。
1、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的服务需求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很为难。所以,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就更加强烈,如果有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很大改善。经过调查发现总结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日常登门巡视、上门做饭、代理购物、家庭修理、送货上门、邮寄等。
2、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绘画、读书、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咨询等。老年人因日常闲暇时间较多,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经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而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绝大部分老年人愿意接受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中
慢性病较为普遍,而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经走访得知,老年人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务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务及专业健康护理。在我看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五、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及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社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其对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践发展中对社区加以监督。
2、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设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养老行业的发展,对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体检、考核、服务质量的跟踪等,并对其颁发由权威机构授予的正规结业证书。而对于服务人员低劣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必要时要处以惩治,管理者需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3、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在人员的来源方面来说,应该要求相关高校设立专门的老年服务专业,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型人才,例如设立老年人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在管理方面,应由社区统一招收服务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培训,然后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并通过社区走访和发放问卷等
社区养老报告5
“积极老龄化,养老新转型”调研团团队就现阶段养老服务模式的调研,在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周围的地区,对广大中老,年人展开了问卷调查。
下午四点,团队乘车前往山大宿舍公交站附近的生活小区,这里聚居着多数老年人,他们有些是山大退休职工,有些在此地买房养老。团队每位成员进入小区后,便开始分头发放问卷。老人们多数都很热心积极地配合问卷调查,有一些还和成员分享他们的经历。由于很多老人听力能力欠缺,所以成员们都是将问卷读给老人听,再亲自填上老人的回答。一个小时后,团队顺利回收了二十份问卷。
晚上六点,此时太阳已下落,正值很多老年人外出散步、锻炼,团队趁此良机继续开展问卷调查。所有成员先在蒙牛广场集合,随后分散成两波,一波负责在校园内发放问卷,另一波负责在学校外的沿海休闲区域发放问卷,这样就能使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问卷调查中团队注意到,为了提高问卷的普及性,调研的范围不能总是集中于学校周围区域——聚集着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老年群体,而应该扩展到各类型的老年人。在这次的问卷发放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老人,有退休的老教授,有从外地前来居住的老人,有还在教会工作的教徒,有互相扶持的老伴······从他们的回答中,成员收获的不仅是问卷里的答案,更是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世间百态。此行确实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晚上八点,团队顺利回收四十份调查问卷。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团队成员从实际经验认识到问卷的可行性高、成效高,也积累了一定发放的经验,增加了团队继续开展调研的信心,同时,这些问卷数据也从老年人这个角度为“积极老龄化,养老转新型”调研提供了宝贵材料,接下来,成员们还会继续走进社区、养老机构、其他休闲场所分发问卷,多方面收集材料。相信团队能收集到丰富的调研数据,为调研团今后分析整理打下基础。
社区养老报告6
为进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助推和提高养老社会化程度,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法委于20xx年4-6月间对我市不同类型、各具代表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xx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XX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XX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三)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xx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xx年为80个,到目前为止已有7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设方式及规模。我市因建盖较早的城市老旧小区难以找到800平米的场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场地整合资源等方式进行建设,有的中心功能较为齐全,有的采取多点建设弥补或达到功能相对齐全。
——服务内容。目前根据我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在个别“中心”四项基本服务已得到拓展,如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关怀、养老机构外展、小家庭结对等服务。
——服务对象及方式。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具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低偿服务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有偿服务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
我市积极探索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式,按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由政府全额负担运营经费的,如XX区长寿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结合“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招聘工作人员,成立至今已为12.9万人次提供服务,每年投入65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二是由集体经济承担运营经费的,如XX区中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3月,新建小区预留用地建盖,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为80余人提供康体娱乐活动。三是社会力量兴办、民营经济补贴。XX区916社区养老示范基地,成立于20xx年4月,由爱心企业家免费提供场地,成立至今已为3.6万人次提供服务,爱心企业每年提供运营经费120万元。四是大型工矿社区,由单位与社区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与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相结合,成立至今已为3万人次提供服务,至今投入运营经费7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五是市妇联探索的“三工”协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市由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三者结合,由市妇联组织牵头,引入南鑫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社会工作者服务,招募志愿者参与,共同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和帮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xx年的“星光计划”,即20xx之后的2-3年,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元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xx年的“163”计划,即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启动资金,建立“1个”老年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内的特困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患病老人,开展温情、援助、医疗、教育、康乐和维权“6项”服务,实行领导、标准和标识“3个”统一;第三阶段是当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即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2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资源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新路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区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实地走访与了解,截止20xx年3月,我市72个建成投入运营的“中心”,获得省、市、区三级财政拨付建设补助资金累计达490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见表五),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2300多万元、市级财政配套投入1600多万元、县(市)区级财政配套投入1000万元左右,为近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务。
二、我市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各县(市)区之间呈现不均衡发展。二是各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撑,各职能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住建、专业人员培训、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推进。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三难”问题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选址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各级配套资金落实有困难。三是运营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服务项目有待扩充,充分发“中心”养老服务功能挥。由于“中心”的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心”建设的基本功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于缺乏宣传,虽然具有较为齐备的设施和配置,但呈现出服务量不饱和的状况,“中心”难以真正发挥养老服务的功能。
(五)社区功能不健全,社区内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撑在社区、根基在社区、服务对象在社区,需要社区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协作,需要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纳入整个社区的发展建设统一规划之中。但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现有社区资源还处于“分离”状态。一是社区内的基层组织未能实现有效联动。二是“中心”与小区物管没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社区内公共单位、组织拥有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引入不够。
(六)“中心”责任主体要不够明确,助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中心”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二是助老服务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养老护理员紧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国际上一般都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3000美元的时候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XX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昆明的重要意义,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责任感,结合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建立“政府投入主导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大格局;要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搭建平台、培育机构、典型示范、服务监管等途径,切实加强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二)加快制定有利于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一是按照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抓紧对《XX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行修订,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写入地方性法规条例中。二是制定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需求,科学谋划、高位统筹,做顶层设计。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XX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学习借鉴省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阶段性要求,以及各职能单位的具体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心”的建设、运营,通过建立长效性的运行、管理、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强化市、(县)区两级老龄部门养老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强化县(市)区、街道(乡镇)两级政府为“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具体承建“中心”项目;强化街道(乡镇)、社区属地管理主体的责任,在“中心”项目建成后,交由社区、社会组织及企业等管理运营,由街道(乡镇)、社区负责日常监管。形成“条抓块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中心”营运”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放开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小额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性较强的非营利性机构,尤其是社会工作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学习上海模式,建立公益招投标平台,设立养老服务专项,通过市场化的引入激发行业的活力,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制定“普惠+特惠”的政策,优先向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80岁以上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高龄老年人列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通过市场运作,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具有服务需求和一定经济能力的低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的公众化。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机制。老龄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且养老产业属于微利或无利行业,建议政府通过财政拨付、政策倾斜、税收减免等形式给予一定的扶持,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工资、日间照料床位、老年饭桌、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补贴扶持。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夯实居家养老的硬件基础。一是将“中心”建设纳入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加强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心”建设用地纳入新建小区的建设规划,在开发时预留小区总面积的5%或8%,作为养老设施用地,规划、土地、住建、民政等部门要在立项、规划、用地、工程许可、小区命名等各个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对老旧小区硬件设施的修缮和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以改扩建的方式逐步加强“中心”硬件建设。三是加强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社区“两委”应重视和支持“中心”建设,加强老龄、民政、卫生、工青妇等基层组织的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区内公共单位的力量,调动小区物管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一是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管理体制,整合老龄办与市委老干局的资源,以适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二是与“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相结合,参照社管综治“协管员”的方式,在每一个“中心”设立2-3个“助老员”的公益岗位。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与劳动就业部门配合,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心理学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实行“助老员”持证上岗和定期星级评定,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注重发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以老养老”、“银行式储蓄养老”,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低龄老年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六)加大宣传力度,引领社会化养老新风尚。社区居家养老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以新修订的《老年法》普法学习宣传为契机,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宣传,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强化“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养老服务事业的浓厚氛围。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集中宣传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背景、内涵和意义,通过对“中心”养老服务实际效果的提升和宣传,释放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正能量”,以提高社会关注度;要针对老年人做好细致的宣传讲解工作,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这一新型的养老方式,引领社会化养老的新风尚。
社区养老报告7
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不仅荣获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称号,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于20xx年8月开展了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XX区社区总数及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社区,被抽中社区内的5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300位老年居民。
1、调查样本均衡分布于9个典型社区
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区规模及老年人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遵循科学的抽样原则,主要选取了天一家园社区、马园社区、新高社区、平桥社区、芝红社区、秀水社区、徐家漕社区、汪弄社区、北郊社区等9个社区。为了确保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区、天一家园社区和徐家漕社区分别调查40位老年人,其余6个社区分别调查30位老年人。
2、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50-70岁
在300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50-7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50-59岁的老年人占30.3%,60-69岁的老年人占33.3%,70-79岁的老年人占21.0%,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15.4%。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33.7%,女性被调查者占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300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42.3%,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55.7%,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2.0%。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64.0%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36.0%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82.3%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仅有2.7%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4、调查对象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高
调查显示,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于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达到31.0%,在1000-20xx元之间的比重最高,达到58.7%,低于1000元的仅占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分别有21.7%、53.0%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养老费用,仅有8.6%的调查对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养老费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覆盖程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关于知晓度及满意度的相关问题。调查显示,XX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调查对象偏好于家庭养老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中,46.0%的调查对象选择由子女负责的家庭养老,18.7%的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64.7%,超过六成。其次,机构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分别有13.7%和10.0%的调查对象倾向于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众多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聘请保姆或投亲靠友的养老模式,选择这两类模式的调查对象分别仅为2.3%和0.7%。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XX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好,但这次调查显示知晓度仍然不高,仅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晓度较低。具体来看,2.7%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社区居家养老模式,19.0%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28.7%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一点”,三者合计比重达到50.4%,超过五成;仍然有49.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模式比较满意,仅有8.7%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满意”。具体分类来看,有10.9%的调查对象持“很满意”的态度,31.5%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比重达到42.4%,超过四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的影响,仍然有48.9%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印象不深、满意度不高,选择了“一般”的选项。
4、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显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具体来看,选择所在社区仅提供一项服务的比重为58.4%,提供两项服务的为29.2%,三项及以上服务的仅为11.9%。从服务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分别有35.8%、28.4%、28.0%、27.2%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提供了“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服务,仅有11.5%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提供了“知识讲座”服务。
5、老年活动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79.3%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以各种形式提供过这一服务。其中,61.3%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年活动中心”是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别有27.3%、1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艺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等形式。
三、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实际需求,我们对300位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分析。
1、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26.7%的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此外,34.0%的调查对象表示未考虑是否采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不高。
2、地理优势成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地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分别有59.3%、44.1%的调查对象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以及“作为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的补充”。另外,分别有31.4%和28.8%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务内容不全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调查显示,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在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选择“无法满足需求”占83.8%,超过八成;选择“所在社区无此服务”的比重占43.8%,选择“服务质量不好”的占32.5%,选择“经济负担不了”的占22.5%。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我们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成为需求最大的项目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均超过了四成,分别达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所占比重为3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越来越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6.3%、25.3%和24.7%。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多面手”特质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分别有56.0%和47.3%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人员应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及“家政服务”等各项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有40.3%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具备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心理护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理财”。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53.0%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41.0%、38.3%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XX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社区养老报告8
实践单位:
任务:探访养老院中的老人、查看养老院的服情况。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过得很积极乐观,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生活很不错,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一种笑容。我认为价格很合理。
我刚刚跨进敬老院,它给我的感觉是平静安宁的,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晒太阳,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懂得回忆吧。天空偶尔有两三只小鸟,但是他们也丝毫不感觉这气氛被小鸟的吵闹声打扰到,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的幸福回忆里。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老人经历的一个世纪的洗礼,沉积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我观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每天7点半就会起床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饭和馒头,但是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得很好,肉也绝对放得心。”这虽然是几句普通的话语,我却感觉温暖人心,现在还有谁不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觉得这样的规则会让敬老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规范。思想也会更加上进。敬老院里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里面聊天,打牌,他们也其乐融融。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一个人孤单的低头坐在一个角落里面,我们走了过去,给了一些水果给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泪水还是什么,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没有丝毫的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这些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们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了他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凤清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前,把1000元的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敬老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于今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
我还采访了院长。院长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很是和蔼,他说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村里,财政拨款,每个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时敬老院会报销医药费,政府提供老人的饮食起居等等,生活状况较好。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这里个别的服务员虽然接受过工作专业培训,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社会工作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不能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尚且没有把助人自助和服务为人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当中,更加没有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除了以上问题,还存在着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有点点内部矛盾,也就是不和谐。这些都将成为敬老院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需要进一步解决,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敬老院,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内服务人员的工作,使院里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撤离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连续性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在老年个案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有耐心、多鼓励、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以及个别化的原则等。技巧主要有怀旧与生命回顾。怀旧是老人回顾他们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而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的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与怀旧不同的是,它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因此,它更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沟通: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老人的沟通,另一方面是与院方服务人员的沟通。与老人的沟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组开展前的个案阶段,与老人谈心,进行倾听,建立情感;二是活动进行中,不断征得老人们的回应,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与完善活动。与院方的沟通则一直要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始终,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开展的活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即老人与老人和老人与院方的沟通。
2、同理:
在每次活动方案设计后,我们都将会亲身将所设计的活动体验一下,以观察其效果,体会老人们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感受,这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自身体验老人的感受外,我们也力求让服务人员能有所体验。
3、观察:
工作人员要能够灵敏、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得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观察在小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观察老人的身体适应状况、对活动的参与情况、老人的情绪状态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
建立关系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其对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里的服务人员,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案主群体,其中包括:
1、院内老年人。
他们是敬老院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更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人与服务人员的关系都是敬老院社会工作的重点。这三部分的关系处理和协调好了,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就会比较开心快乐,产生幸福感,同时对院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敬老院变成老人温暖而幸福的家,从而实现构建和谐敬老院的目标。
2、院内服务人员。
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是老人在院内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敬老院的关键。
感悟与收获: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交心了。虽然他们面对坎坷总是笑着度过,但是从他们的言语里面我还是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了,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大家的关爱,我也希望们个人都能去关爱老人们,让他们体会到世间的真情,感受到温暖。我也同时感谢社区的敬老院,是这个地方成了老人们的港湾,给了他们依靠。真心祝福老人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快乐。
社区养老报告9
市政府林涛副市长带领各区分管区长,市、区民政局负责人,部分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和民办养老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先后到xx市、xx市、xx市,学习考察了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就加强我市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呼包鄂各地的社区建设工作经验
(一)xx市社区建设工作
1、稳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进程,稳定社区工作队伍。社区专职干部一般配备6-10人,到20xx年每个社区配备1名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专职副书记,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已3年为一个聘期,连续工作满2个聘期后可转为长期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实行“区街共管”调整或调动社区干部,要经区组织部、民政局(社区办)同意,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街道负责。推进“政民工评”,绩效津贴、岗位津贴与社区居民满意度挂钩。
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推行“居财区管”。各区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由财政局、民政局(社区办)共同监管的社区专户,将预算内的办公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各区民政局(社区办)建立社区工作用房产权管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理顺社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清理、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压缩针对社区的各种会议、台账和材料表表。
2、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在社区信息化系统、三级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既能准确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又能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3、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健全社区自治体系,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社会救助、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下属委员会;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居民自治组织,从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居委会主任和热心人士中选强配齐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建立一支居民广泛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队伍。
规范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深入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新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民主形式;建立社区工作人员错时上下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区与驻区单位定期议事协商制度。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改革管理登记体制,对暂不具备条件、但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类、慈善公益类、生活服务类、家政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二)xx市的社区建设工作
1、推进精街道强社区的管理模式
xx市对街道办事处进行精简,每个办事处的内设科室由原来的7-8个减少到4个,工作人员由原来的45-50人减少到18人左右,领导班子成员由原来的6-9人减少到4人。并重新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的职责作了界定,街道主要行使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资源、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和综合治理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相关事务性工作下放到社区。建立“一委一站一居”三位一体的社区工作格局,区域性社区党委对辖区内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全责,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区域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服务站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统计等12类64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原来街道12类64项服务下沉到社区,通过机关选派和社会招聘专业社工补充基层工作力量,社区人员增加17人,每人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事项,又承担网格内居民各类事务的服务职责,充分履行“一人双岗”职能,实现了精细化、无缝隙服务;居委会回归本位。成立了各类议事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加强自治工作,做到“贴身贴心”式服务。
2、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工作及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融合为目标,以培育社工机构推进社工服务专业化为依托,以社工、助工、义工良性互动为平台,从培训上强化人才,从管理上优化结构,从经费上保障发展,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在xx市民政局设立了社会工作科,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各旗县区、街道、社区分别相继成立了社工办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协会和社会工作服务所、社会工作服务站。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政府先后投入l60多万元,以项目招标、委托等多种形式,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老人、青少年、家庭等提供服务,并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xx市民政局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签订了“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协议”,引导现有社工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法做好社会工作,并印发了《xx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文件。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参训人员达3500人次。共有 1556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xx市xx区建立了“以社工为引领,以助工为主体,以义工为辅助”的“三工”联动模式,在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打造了“民政社工服务”、“司法矫正服务”、“为老服务”、“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示范点,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来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xx市投入100多万元向能够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民间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从深圳引进首家民间社工机构——德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内科大、包头师范学院成立三家本土化社工机构,并与xx市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为专业社工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资源。
(三)xx市社区建设工作
xx市的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起点高、投入大、服务设施完善、亮点突出。推行社区党组织360精细化服务,开展三级联建,实现组织全覆盖,成立“暮光之春”等社区特色党支部,运用社区党员队伍拓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爱心联盟站”,由社区邻里中心联合周边的理发店、粮油店、餐馆超市、诊所等商家组成的服务团体,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以聚心、孝心、舒心、贴心、暖心和乐心“六心”为载体,开展为老特色服务。
二、呼包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市的主要做法
1.搭建了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xx市家庭服务网络中心,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一站式家庭服务便民项目,通过“95081”(叫我来帮你)24小时服务热线,为家庭客户提供家庭服务预订、家庭信息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购物配送、家庭交互沟通等公共服务内容。同时,搭建了“一键通”紧急救助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开通社区服务热线8989966和社区服务网站,使用“一卡通”便民服务卡智能结算系统,推进了居家养老产业化。
2.重视少数民族养老机构建设。在市政规划改造的拆迁区,保留了xx区穆斯林养老院,区政府又投资新建了多功能的养老公寓楼。
(二)xx市的主要做法
1.居家养老服务
从20xx年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上构建起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一是20xx年,昆区民政局、中国移动包头分公司、河北朗天科技发展公司合作,投入690万元建成覆盖昆区的“12349”居家养老呼叫中心,平台由最初的10个坐席增加到20个,在网用户由10000户发展到 30000户,有近400家有资质的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送饭送医等上门服务。二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全市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建立近17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累计培训300名养老护理员。昆区、xx区等投入专项资金为70岁以上低收入的鳏寡及“空巢”老人近千人购买服务。
2.社区养老服务
从20xx年开始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现已建成42个,床位设置均在10张左右,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在旧小区以整合社区办公资源为主,新建小区规定其必须配备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老人到中心主要是开展活动,休息和就餐的人员较少,个别开展的针灸、拔罐、火疗等项目,深受老年人欢迎。
3.机构养老服务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9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36家),民办养老院的数量居全区第二,床位数和入住人数居全区第一, 养老床位数总计1.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5张,各类养老机构收养老人近8000人,基本上满足了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养老机构的经营方式有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收养对象人数以高龄、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为主(90%),政府供养对象人数仅1800人左右,占机构供养人数的22%左右,大部分养老机构配备了用餐、如厕、洗浴、康复护理、室内外活动功能用房。特别是xx区长胜养老院的里外套间、带卫生间的房屋布局深受老年人喜爱。
4.养老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和实施保障
制定了《xx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市老年人保护条例》、《xx市老年人优待规定》、《xx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未参加我市养老保险统筹的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各种形式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财税减免优惠;用水、用电、用气优惠;为养老院老人协调办理老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就业、工会、妇联等部门协助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免费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为养老服务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xx市的主要做法
在xx市,有四点深刻感受:
一是市委、政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较大。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带动社会力量投入5.2亿元,共建成 102所养老福利机构,床位总量12977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61张,提前超出了民政部“十二五”规划目标。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加快推进敬老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意见》、《社会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社会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文件。对新建、扩建的社会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7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投入使用的床位,每张床位每月补贴300元。
二是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2亿元,共建成公办养老机构82家。特别是位于xx区养老产业园区的xx区民政福利中心,是集老年养护中心、光荣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于一体的综合性福利机构,配套设施完善,节约了管理成本。
三是民办养老机构推行不同特色的精细化服务,推进老年人医养结合。xx区鑫海颐和院设健康疗养床位1000张,“候鸟式”养老床位 1000张,房内布局设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生活的各个细节,院内建有2400平方米的封闭式四季花庭,导入日本先进的精细化介护服务理念,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xx区中华情国际健康养生院集老年公寓、糖尿病医院、失能老人康复医院于一体,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开放养老床位200张,依托雄厚的医疗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四是政府购买服务,带动社会组织提供多方位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如:xx区兴胜街道办事处,引进的仁爱华养老服务公司、春晖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了“爱晚居”日间照料、“一米阳光”精神关爱、“爱是春天”失能关怀、“康乐之家”残疾人关爱和金牌家政等服务内容,通过街道社会组织培育评估中心审定1a--5a的服务绩效,分别支付不同比例的购买服务费用,20xx年兴胜办事处为2家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119.6万元。
三、加强我市社区建设的建议
结合我市争创全国和谐社的和区建设示范城市的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抓紧出台《xx市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市社区建设工作管理体制,规范社区组织设置,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用,积极开展社区自治活动,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管理社区的作用,建立社会参与的社区管理机制,建立市党政领导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度,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切实做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变管理为服务,社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管理。还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
二是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共同建立的非建制党委,定期协商社区事务,发挥统筹区域的领导核心作用,对辖区内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委托社区组织承担从政府职能转变交由社会的服务。增加经费投入,在进一步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的同时,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培育社会组织、购买社区社会服务;完善队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本地教育资源的专业教育、社工岗前培训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为社区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社区工作者待遇的文件精神,提高待遇标准,建立培养选拔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街道领导班子的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尽快启动为每个社区招录至少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工作,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提高服务居民、治理社区的能力。
五是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对其功能进行统筹规划,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与居民的需求有机结合,集中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社会治安、司法援助、人民调解、就业、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廉租住房保障、医疗和教育救助、优待抚恤、人口和计划生育和居民互助等方面的服务。建立孤、老、病、残及其他困难群体的社区救助机制。社区文化服务站,为居民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廉政文化、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提供场所,结合书法城建设开展书法辅导、创作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方便居民小病救治的同时,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提供方便条件,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辅助服务。
六是培育社会组织。全面落实《xx市关于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发挥xx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作用,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区文体类社会组织,如社区秧歌队、武术队、健身队、夕阳红合唱队、门球队、曲艺队等社区文艺组织。扶持社区组织举办居民普法、文明道德、家庭健康、花卉知识、书画、桥牌等讲座以及京剧票友沙龙等活动,丰富居民生活,增进社区居民间的联系,融洽邻里关系,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社会活力。
四、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和全区养老服务体系现场推进会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议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积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功能定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确定4个试点社区,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了试点补助资金;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和家政公司、餐饮企业等社会组织通过市场化管理模式,参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运营,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重点支持有实力的社会组织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建议市、区财政从20xx年起,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按比例安排运行补贴资金。
二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社区配备的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矛盾调解室、电脑室、健身房等功能设施及室外活动场所,应全部面向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建议在棚户区、采煤沉陷区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综合配套建设为老服务设施设备,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行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中,应特别注重做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功能衔接,配合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建立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提高社区为老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建议市、区财政安排必要的培训经费,依托政府主办和社会兴办的专门培训机构,分批次对全市从事养老服务的职工、义工、社工人员,免费进行系统的养老服务专业培训,首先保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服务层次,推进为老服务人才市场的发展。依托xx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将全市社区服务志愿者按区域、专长分别组成专项服务队(组),引导他们从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四是探索推开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补贴。20xx年,逐步推开政府购买服务,建议将政府购买社区为老服务列入各级财政购买服务范围,市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区财政补足不足部分,做好四个试点工作;支出形式主要通过发放老年人居家照料、社区养老补助代金券,由社会组织、社区商业网点提供服务。
五是健全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议市、区财政按比例安排“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资金,借助xx市“12345”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推广xx区海北办事处为每户老年人家庭配备“一键通呼叫器”的做法,20xx年全面延伸,构建完善的市、区、镇(办)、社区四级助老服务信息网络。
在机构养老方面,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要求,扶持推动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尊老助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主渠道和社区宣传载体,使社会办养老机构的优越性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认可;开展“敬老孝星”评比活动,努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敬老助老氛围。
二是完善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宣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民政部令第48号颁布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xx区《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建议市政府出台《xx市大力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明确最新的扶持优惠政策,对自治区确定的养老机构建设补助资金、运行床位补贴,我市应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三是积极探索政策创制、管理创新。在建立养老机构保险制度、争取低息贷款、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落实养老护理员特殊津贴制度等方面,申请纳入自治区试点,保持上下扶持政策衔接到位。同时,继续认真实施示范老年养护院“阳光计划”、市区综合老年养护院“月光计划”、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计划”、农牧区五保供养“霞光计划”、老年人康复辅具配置“助康计划”和民办养老院“爱心护理工程”等重点为老工作。
四是坚持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范。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饮食、消防、安全管理,坚决取缔未经批准的不合格民办托老机构。认真组织开展养老机构升级达标活动,提高专业为老服务水平。20xx年,坚持政府投资主渠道,新建西部地区上档次的示范养老院---xx市老年养护服务中心;坚持政策扶持重点民办养老机构,启动xx区宜和老年公寓二期扩建、新建xx区爱心老年公寓和xx区东兴老年公寓项目,引导养老机构设立老年人喜爱的居住布局,配置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设备。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到20xx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计划达到25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5张, 形成层次搭配、功能完善的养老机构布局。
社区养老报告10
社区养老,主要是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就近、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发挥社区养老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构建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全面实现“老有颐养”的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区社区养老现状
截止20xx年底,XX区户籍总人口为93万人,老年人口为20.2382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XX区社区养老工作积极推进,老人们不同程度都享受到了社区养老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XX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层面有6家,社区层面有118个社区设立了养老服务站。其中,符合XX市标准的有98个,a级(50 平方米以上)66个,aa级(面积100平方米并拥有5张床位)16个;aaa级(面积150平方米并拥有10张床位)16个。7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由社区自己运行;19 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街道社区提供用房,交给社会组织运行;2 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社会组织租赁,街道提供一半租金。有7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装修费用由街道出资,20个由社会组织出资,通过申请公益创投予以补贴。
2、服务项目开展情况。XX区各社区养老服务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积极开展照料和托养服务、就餐服务、康复服务、心理关爱服务及文体活动、保健、培训等综合养老服务30余项。金陵六村等37个社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南秀村、大方巷等11个社区开展短期托养服务;工人新村等19个社区开设了“银发餐桌”。 38个社区能够开展康复训练;41个社区建立“心灵茶吧”;依托“心贴心”修脚网,建立了16个固定点,成立了14个上门服务组,为1万多名老人开展低偿修脚服务。大方巷社区开展音乐照顾服务,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入养老机构及社区开展活动96场次,服务3000人次。
3、社会资源利用情况。近年来,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鹤颜养老服务发展中心、青春助老驿站、朝夕相处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陆续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全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专业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有21家。在区政府提供租赁房屋的基础上,引入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老年茶社、老年影视厅、老年照相厅、老年网吧、免费讲座、老年大学等,服务队伍人数已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95%以上的人员经过考试获得初级护理员证书,其中30%的人员拥有中级证书。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XX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要求每个社区40%的办公用房用于提供养老服务,但在目前社区自身办公用房都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很难真正执行。有些社区由于用房紧张,1a级养老服务站(50平方米)至今未能落实到位,只能一房多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设施、功能、标准、供养水平都比较低。另外,有些社区养老服务站没有专职人员,就算有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岗位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服务水平不高,标准缺乏统一。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很多是下岗职工,其中,又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经过短暂的服务技能培训后能够上岗,但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而且,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再加上条件限制,各个社区在服务项目的提供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多,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有的服务质量较高,有的服务质量较低。
3、依靠社会偏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社区养老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社会组织不太愿意参与进来。目前XX区参与社区养老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只有21家,而且运作情况大都比较艰难。就算有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政府培育也不够,没有统筹利用好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如医务人员、志愿者队伍等,要是没有更好的补贴政策,就会留不住项目,也留不住人,社会组织最终只能是自拉自唱,自生自灭。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2+1”的家庭结构与“老有所养”的需求,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思想认识仍停留在只重视gdp和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上。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较差,导致老年人没有享受到普惠的社区养老服务。
2、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养老在总体上仍属于政府推动型,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上层弱、中层空、基层虚的现状,机制运行缺乏统一标准,社区权、责、利不一致。同时,政府职能在社区养老中存在缺位现象,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培育不到位、投资社区养老服务的民间资本所应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完善等。
3、财政投入偏低。据统计,XX区20xx年可用财政收入为49.58亿元,其中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总额为2898万元,占区财政收入的 0.58%。扣除机构养老的投入,用于社区养老的投入及补贴为463万元,仅占区财政收入总额的0.093%,与机构养老的财政投入比为1:5.26。由于资金投入和扶持不够,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破旧更新不及时、建设不到位,服务项目也难以拓展,有些老年饭桌由于亏本无法长期运作。
四、关于完善社区养老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参考有关政策文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现就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区养老作为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社区养老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保证每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养老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
2、统一标准,建设队伍,强化社区依托作用。区政府对社区养老的领导体制要有明确分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对老龄委机构独立强化,成立“关心老一代协会”;在街道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养老事务;在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具体承担社区养老的服务和管理,最终在全区实现统一服务设施、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质量的“三统一”标准。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社工,专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备不少于3名的服务人员,并分批选送他们到高校或培训机构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能力水平。
3、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强化市场主体作用。尽快建立“党政主导,民政部门组织领衔,相关部门协助,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养老提供菜单式订制服务项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放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管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养老教育培训、咨询评估、标准制定、质量监督以及第三方认证等服务,逐渐将升级后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交由社会组织运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85亿,约占总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长率达3.28%。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的经济基础,实现社会化养老的能力已经具备。而我们国家则是“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社会化养老准备不足。作为我国老龄人口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两高期”的到来,高龄、空巢、独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将越来越多,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为落实国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离退休老同志关心的机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拜访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国资委(机械)、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离退休干部局、广电总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XX市民政局老龄办、XX区民政局,参观XX市第一和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东岳、香山、蓰赢、曜阳国际、太阳城银龄、燕达国际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金梦圆老年乐园,到海南实地考察XX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亚疗养院、三亚鑫源和爱馨两个老年公寓,向第三协作组各单位发函,同部委机关老同志进行座谈和开展问卷调查等,在对机构养老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本报告。
社区养老报告11
摘要:目前,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它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养老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采取更好、更便捷的养老方式,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社区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较符合国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沙开福区居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指导下,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形成了以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近期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特别是老年居民的需求,长沙开福区居民小区开展了一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
依据目前居家养老工程的定义,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为:
(1)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帮助的老人。
(2)70周岁以上的低收入家庭老人、8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3)70周岁以上需要社区、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4)少部分70岁以下的老年人。
为了便于抽样操作,同时也兼顾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将“老年人”操作性定义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居家养老工程的对象占多数(约70%),另有30%为60-69岁老年人。
2.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入户填答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样框架以各社区计生名单为基础,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随机抽出70%的样本,然后再抽30%的60-69岁老年人,在抽样中兼顾居家养老的重点对象。
3.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这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会交流、精神慰籍。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长沙市第一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14个试点社区为抽样总体,将社区类型分为:城市社区(含“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二种,从14个试点社区共随机抽取120份样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 。
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60-80岁
在448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60-8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60-69岁的老年人占41.8%,70-79岁的老年人占33.5%, 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24.7%。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46.4%,女性被调查者占53.6%,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2、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448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9.5%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34.6%,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64.9%,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0.5%。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
住现象比较普遍,如64.3%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35.7%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68.7%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28.4%的调查对象表示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仅有2.9%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社区养老报告12
近期,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就我市社区养老问题随机抽取市区内6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研: 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1、受制因素过多、缺乏专业化是社区养老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社区积极性高,但受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6个社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例如开展卫生讲座,文娱活动等,但均表示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能力远远小于社区老年人需求,社区仅靠自身能力很难开展水平更高、服务更广的养老服务。
(二)缺少专业化服务队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6个社区中只有两个社区有松散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且志愿者中40-50岁仅占25%。
由于提供养老服务面临收入低、环境差、风险大等困难,很难组织出一支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卫生等知识的服务队伍。另外,在调查中有48%的老人感觉急需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心理护理技能。
2、独子养老趋势明显,负担过重
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常态化,绝大部分的养老负担,将会由独生子女承受。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时依靠老伴照顾,能受到儿女子孙或其他家属照顾的仅占16%。独子养老而又独木难支,独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社区养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3、改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对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如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
同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还要做出更细致具体、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力度监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和医养结合式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正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倡导养老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擅长和服务热情。
(四)改变传统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倡导老人接受社区养老的新观念,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详细登记,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义工、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之中。
4、过半老人不满意目前社区养老,最关注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的6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6.67%,为高龄、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占83.33%。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养老问题中,96%的老年人认为平时生活急需医疗保健、身体锻炼和紧急救助三项养老服务,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医疗保健指导这项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增加并及时维护健身器材。
【社区养老报告(12篇)】相关文章:
社区养老工作计划七篇12-16
社区走访报告12-24
社区支部工作报告12-21
社区述职报告六篇03-30
社区妇联工作述职报告01-23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05-20
社区护士工作的述职报告12-07
社区主任述职报告15篇08-27
社区述职报告合集八篇04-06
社区民警述职报告3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