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

2021-11-22 报告

  在想要了解某一情况或某一事件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4、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2

  处于成长特别时期的中学生,头脑里满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很有自己的一番主见。希望他人可以尊重自己,不希望有太多的负担,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解与烦恼却不愿意讲出来。老师和家长与学生沟通时,也会因由此造成的小心结而感到困惑,对孩子的想法猜不透、摸不着。这阻碍了我们的正常交流,所以,我决定,以中学生的心理为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及采访。

  一、准备情况:

  1、调查对象:抽取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进行个人采访。

  调查形式:问卷及采访

  2.、研究方法

  1)简单初步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

  2)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及资料。

  3)对同学进行采访,问卷。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3.、实施步骤

  1)对中学生的心理疑问提出问题,进行筛选,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调查的问题。

  2)对同学们进行口头访问,记录相关口述资料。

  3)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分折、统计、分类。

  4)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

  1、影响中学生人生的最重要的品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1%的同学认为奉献精神最为重要,26.5%的同学认为坚强最为重要, 42.1%的同学认为诚信最为重要,仅有5.3%的同学认为努力最为重要。“诚信”高居选择榜首。

  进一步采访中发现,同学们选择的理由都很充分:

  A同学说:“我选择信誉。我觉得,有信誉,朋友就多。尤其,自己被人信任和依赖的感觉很快乐。”

  B同学说:“我选择奉献。古人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要帮助了他人,他人必会加倍回报。大家都这样,感觉多好。

  C同学认为:“坚强最重要。无论干什么,只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遇到挫折,也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D同学说:“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所以,努力最重要啊。”

  2、心事诉说的对象

  有心事怎么办?许多同学的做法是对自己的知心朋友或同学诉说。约占74.4%;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占到了16.2%;余下9.4%愿意同父母、家人及老师商量解决办法。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将近2成。

  3、成长的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对一些同学的采访,超过半数同学表示,学习目的不明确,还不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一点算一点,所谓的学习看似浪费时间。此外,因为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落差很大而迷惑的同学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这些同学所接触的人与事都是与自己生活相背离的,加上没有老师、同学、家人的关爱,造成了一种失落感,如无正确的引导也许会踏上歧途走上不归路。另外,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外貌、打扮感到苦恼失落。

  4、在校最担心的事情

  80.6%的同学说自己在校日夜拼搏是为父母,而不是自己。当取得好成绩,就觉得完成了父母交予的任务。反之,自己的成绩差,就担心遭到老师、父母的批评;12.7%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事情是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另外还分别有2.6%和4.1%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是遇到同学的欺负、被人小看,以及遭到同学的孤立,没有知心朋友。

  三、解决方案:

  1.老师的话:

  A老师:高中生的心理是多变而且略带叛逆的,对很多事情充满困惑又缺少能力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要正视这些现象,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信任家长和老师,相信他们有能力给你带来帮助。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有责任和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正确的沟通引导,与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B老师:孩子们,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老师们会做你们的良师益友。

  2.书籍资料这样讲:

  正确的心理状态: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愿初中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快乐度过这个成长的非常时段!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3

  引言

  笔者在校常常阅读心理类书刊,并努力发现揭示自己的心理。在自我感悟的时候,逐渐关注别人的心理状态,热心于心理工作,产生了与他人心理沟通的兴趣。本次暑假,在学院社会实践的光荣号召下,我大胆的将理论学习寓于实践中,选择一有关心理的课题对母校某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生活的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人们参与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心理发生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刻变化,也由此产生了各类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同时,也由以上原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心理科学成为人们完善自我、追求身心和谐的重要参考学科。

  高中生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生理上发生着改变并趋于成熟,心理上也表现的异常活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在这个阶段频发。

  有关调查表明,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项共识,目前的众多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行为缺陷,性格异常,情绪不稳,社会功能障碍,心理苦闷,思维障碍等类型上。[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迫症简介

  1、医学上如此描述强迫症:

  [2]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2、通俗表述。

  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总是念念不忘,由此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和快乐。此病症虽然描述起来十分简单,但它对于患者的心理折磨与摧残却是十分严重的,它对患者个体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强烈的。它使患者不能进入正常的生活的状态,有时虽然表面上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但内心却充斥着激烈的冲突,让患者痛苦不已,严重时也会反映到外在言行。

  3、强迫症的几种类别

  A强迫观念 B强迫动作 C强迫意向 D强迫情绪

  患者一般拥有其中的一种,但通常拥有其中的多种,强迫症的具体内容则是多变的,即在生活的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他都有非正常性思维,也就是说强迫症指的是一种思维行为习惯,具体的表现有总担心门没有锁,以致最后成为一种变态的担忧,并反复的检查;为一个问题困扰不已,明知道自己不必要思考那么多,还是穷思竭虑;强迫的对立,有事看到一个句子,觉得它有语病,接着有说服自己它没有语病,又觉得别扭,反反复复的思考,即认为对,又认为错;特别注意卫生,以至于吹毛求疵,不容许任何瑕点,于是又反复的洗涤;强迫计数,如反复的数钱,看是不是某个数量等等……

  但万变不离其宗,强迫症的关键在于不能中止一个习惯,不能抛开一件事情,这个特征使当事人痛苦不已。

  4、最新研究成果

  [3]20xx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对14名强迫症患者及其12名直系亲属进行了研究,并与另外14名无强迫症家族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识别图像目标的特殊实验,当这些人参与实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设备扫描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眶额叶皮质”外侧区域都不活跃,而这个大脑区域负责终止各种习惯性行为。

  这项成果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强迫症的心理特点

  5、治疗

  主要可分为心理辅导和临床药物治疗

  心理辅导通常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学原.的运用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解释与疏导,重塑他们的心理健康。森田疗法通常是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精髓在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药物通常是指运用相关药物对患者引起病变的生理因素进行调.,因为心理失调同样对应于生理病变,并交相作用。药物治疗通常为人们所不解,他们觉得用药控制心理不可思议,其实这也是人们对心理科学的不解与隔阂造成的。实际上,药物并不是彻底改变人的思维心理内容,他只是改变一下心理中的某些过激的方式、态度,和由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情绪错乱,只是稍微修补,而并非神奇夸张的思想控制。

  二、调查意义

  1、强迫症是一项非常.本文.由方的隐蔽的病症,患者在未懂得心理卫生,在心理健康上还处于盲的状态时,如果自己为病症所困扰,他并不会有心理失调的意识,或者朦胧地有,也不能科学对待。据多数患者的经历,他们开始很不好意思把这种状态反映给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聊,认为那种强迫状态说出来很丑,并且他们夸大自己内心的特异性,认为这种心理说出来大家也不会懂,反而会得到嘲笑。的确,由于心理知识的普及率不高,一些人对于别人不一般的心理描述给予不甚至讥笑的态度,这大大妨碍了患者治疗的进程。而尽早干预则会有利于病症纠正。

  2、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非常.本文.由方的繁重,升学压力非常.本文.由方的大,学生生活的只围绕着高考的主题,这影响了学生对身心和谐的探知,如果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也会对考试不利。但是,在教学只周旋于高考应试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未正式地列入教师的教育日程。

  3、和所有心理障碍一样,随着时间延续、病史增长、强迫内容积累,强迫症的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病症越来越严重,治疗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4、对于没有强迫障碍的人来说,(严格的说,人人都有强迫的状态)通过问卷向他们普及一下心理科学,也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减弱他们的偏见,这为患者营造了宽松的条件,也对未患者预防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现在的未来的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因素。

  鉴于以上并列的或递进的4点原因,我认为在高中实行一项问卷调查,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发现群体中的障碍因素,为学生尤其是有强迫障碍的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关注和建议,或多或少的为和谐教育环境提供了参考。

  三、调查方式

  1、选择国际上鉴别强迫症使用的Pauda Inventory问题,问题为生活的中心理状态的描述,对每题作“0没有1轻度2中度3较重4较重”的分值量化,要求被试根据自己与所述情况的的符合程度定分。此外,还附有姓名、性别、来自城镇或农村、是否做过同类测试,以及其他需要表达的问题。将其打印成A4纸问卷表。

  2、此表共60题,但国内只选择其中48题进行鉴定。48题分为四个考察方向.的..:A思维失控与怀疑感(共22项)B受驱使与行为失控C污染反应D检查行为对被试的四个方面分别累分,然后累计总分。

  3、测试对象说明

  贵池中学高三15班(.科复读班),复读班的特殊性可能对于此调查更能产生考察意义。样本容量为75。

  本班性别分布为男53 女22 ,性别分布差异为调查在性别探讨上带来障碍;

  城乡分布为城镇学生 34 农村学生41,差别不很悬殊,探讨城乡有一定可行性。

  4、测试时间:20xx年8月23日晚

  5、调查经过:由班主任带领进入复读班班级,先由老师引荐,再自我介绍,然后请大家配合做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但不涉及强迫话题以免学生对号入座产生干扰;请班长帮助发放问卷;说明如何填写;收回问卷..,并请大家等候结果。此外还简单的谈到了复读生应该珍惜与悦纳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充实的过好学习生活的,珍重复读班老师的关爱,在此和大家建立了共识。

  6、审阅问卷,录入数据

  先观看学生“想说的问题”,与被试者在文字上作简要接近,初看大家的问卷结果,重点看学生有否在哪一项上填了“4”这个反映感觉很深的题项。

  对样本编号,然后一一算出个学生四个方面的各个方面的得分,使用excel电子工具录入,并让计算机统计总分,按分数高低排序。按分数高低重新编号。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4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是,关心中学生成长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今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学校有必要更有可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做为一名新课改指引下的新型班主任应该具有发现和观察学生心理动态的能力,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都必然要思考怎样在新的形势下办教育。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但是大力重视中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窑淮初中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校,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的期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败“老觉得自己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三、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

2.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3.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4.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范文

5.高中生心理承受压力程度调查报告

6.高中生心理压力及释放课题研究报告

7.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范文

8.苏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9.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汽车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

2021-11-22 报告

  在想要了解某一情况或某一事件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4、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2

  处于成长特别时期的中学生,头脑里满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很有自己的一番主见。希望他人可以尊重自己,不希望有太多的负担,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解与烦恼却不愿意讲出来。老师和家长与学生沟通时,也会因由此造成的小心结而感到困惑,对孩子的想法猜不透、摸不着。这阻碍了我们的正常交流,所以,我决定,以中学生的心理为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及采访。

  一、准备情况:

  1、调查对象:抽取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进行个人采访。

  调查形式:问卷及采访

  2.、研究方法

  1)简单初步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

  2)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及资料。

  3)对同学进行采访,问卷。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3.、实施步骤

  1)对中学生的心理疑问提出问题,进行筛选,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调查的问题。

  2)对同学们进行口头访问,记录相关口述资料。

  3)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分折、统计、分类。

  4)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

  1、影响中学生人生的最重要的品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1%的同学认为奉献精神最为重要,26.5%的同学认为坚强最为重要, 42.1%的同学认为诚信最为重要,仅有5.3%的同学认为努力最为重要。“诚信”高居选择榜首。

  进一步采访中发现,同学们选择的理由都很充分:

  A同学说:“我选择信誉。我觉得,有信誉,朋友就多。尤其,自己被人信任和依赖的感觉很快乐。”

  B同学说:“我选择奉献。古人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要帮助了他人,他人必会加倍回报。大家都这样,感觉多好。

  C同学认为:“坚强最重要。无论干什么,只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遇到挫折,也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D同学说:“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所以,努力最重要啊。”

  2、心事诉说的对象

  有心事怎么办?许多同学的做法是对自己的知心朋友或同学诉说。约占74.4%;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占到了16.2%;余下9.4%愿意同父母、家人及老师商量解决办法。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将近2成。

  3、成长的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对一些同学的采访,超过半数同学表示,学习目的不明确,还不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一点算一点,所谓的学习看似浪费时间。此外,因为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落差很大而迷惑的同学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这些同学所接触的人与事都是与自己生活相背离的,加上没有老师、同学、家人的关爱,造成了一种失落感,如无正确的引导也许会踏上歧途走上不归路。另外,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外貌、打扮感到苦恼失落。

  4、在校最担心的事情

  80.6%的同学说自己在校日夜拼搏是为父母,而不是自己。当取得好成绩,就觉得完成了父母交予的任务。反之,自己的成绩差,就担心遭到老师、父母的批评;12.7%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事情是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另外还分别有2.6%和4.1%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是遇到同学的欺负、被人小看,以及遭到同学的孤立,没有知心朋友。

  三、解决方案:

  1.老师的话:

  A老师:高中生的心理是多变而且略带叛逆的,对很多事情充满困惑又缺少能力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要正视这些现象,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信任家长和老师,相信他们有能力给你带来帮助。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有责任和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正确的沟通引导,与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B老师:孩子们,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老师们会做你们的良师益友。

  2.书籍资料这样讲:

  正确的心理状态: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愿初中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快乐度过这个成长的非常时段!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3

  引言

  笔者在校常常阅读心理类书刊,并努力发现揭示自己的心理。在自我感悟的时候,逐渐关注别人的心理状态,热心于心理工作,产生了与他人心理沟通的兴趣。本次暑假,在学院社会实践的光荣号召下,我大胆的将理论学习寓于实践中,选择一有关心理的课题对母校某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生活的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人们参与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心理发生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刻变化,也由此产生了各类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同时,也由以上原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心理科学成为人们完善自我、追求身心和谐的重要参考学科。

  高中生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生理上发生着改变并趋于成熟,心理上也表现的异常活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在这个阶段频发。

  有关调查表明,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项共识,目前的众多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行为缺陷,性格异常,情绪不稳,社会功能障碍,心理苦闷,思维障碍等类型上。[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迫症简介

  1、医学上如此描述强迫症:

  [2]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2、通俗表述。

  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总是念念不忘,由此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和快乐。此病症虽然描述起来十分简单,但它对于患者的心理折磨与摧残却是十分严重的,它对患者个体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强烈的。它使患者不能进入正常的生活的状态,有时虽然表面上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但内心却充斥着激烈的冲突,让患者痛苦不已,严重时也会反映到外在言行。

  3、强迫症的几种类别

  A强迫观念 B强迫动作 C强迫意向 D强迫情绪

  患者一般拥有其中的一种,但通常拥有其中的多种,强迫症的具体内容则是多变的,即在生活的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他都有非正常性思维,也就是说强迫症指的是一种思维行为习惯,具体的表现有总担心门没有锁,以致最后成为一种变态的担忧,并反复的检查;为一个问题困扰不已,明知道自己不必要思考那么多,还是穷思竭虑;强迫的对立,有事看到一个句子,觉得它有语病,接着有说服自己它没有语病,又觉得别扭,反反复复的思考,即认为对,又认为错;特别注意卫生,以至于吹毛求疵,不容许任何瑕点,于是又反复的洗涤;强迫计数,如反复的数钱,看是不是某个数量等等……

  但万变不离其宗,强迫症的关键在于不能中止一个习惯,不能抛开一件事情,这个特征使当事人痛苦不已。

  4、最新研究成果

  [3]20xx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对14名强迫症患者及其12名直系亲属进行了研究,并与另外14名无强迫症家族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识别图像目标的特殊实验,当这些人参与实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设备扫描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眶额叶皮质”外侧区域都不活跃,而这个大脑区域负责终止各种习惯性行为。

  这项成果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强迫症的心理特点

  5、治疗

  主要可分为心理辅导和临床药物治疗

  心理辅导通常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学原.的运用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解释与疏导,重塑他们的心理健康。森田疗法通常是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精髓在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药物通常是指运用相关药物对患者引起病变的生理因素进行调.,因为心理失调同样对应于生理病变,并交相作用。药物治疗通常为人们所不解,他们觉得用药控制心理不可思议,其实这也是人们对心理科学的不解与隔阂造成的。实际上,药物并不是彻底改变人的思维心理内容,他只是改变一下心理中的某些过激的方式、态度,和由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情绪错乱,只是稍微修补,而并非神奇夸张的思想控制。

  二、调查意义

  1、强迫症是一项非常.本文.由方的隐蔽的病症,患者在未懂得心理卫生,在心理健康上还处于盲的状态时,如果自己为病症所困扰,他并不会有心理失调的意识,或者朦胧地有,也不能科学对待。据多数患者的经历,他们开始很不好意思把这种状态反映给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聊,认为那种强迫状态说出来很丑,并且他们夸大自己内心的特异性,认为这种心理说出来大家也不会懂,反而会得到嘲笑。的确,由于心理知识的普及率不高,一些人对于别人不一般的心理描述给予不甚至讥笑的态度,这大大妨碍了患者治疗的进程。而尽早干预则会有利于病症纠正。

  2、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非常.本文.由方的繁重,升学压力非常.本文.由方的大,学生生活的只围绕着高考的主题,这影响了学生对身心和谐的探知,如果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也会对考试不利。但是,在教学只周旋于高考应试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未正式地列入教师的教育日程。

  3、和所有心理障碍一样,随着时间延续、病史增长、强迫内容积累,强迫症的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病症越来越严重,治疗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4、对于没有强迫障碍的人来说,(严格的说,人人都有强迫的状态)通过问卷向他们普及一下心理科学,也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减弱他们的偏见,这为患者营造了宽松的条件,也对未患者预防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现在的未来的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因素。

  鉴于以上并列的或递进的4点原因,我认为在高中实行一项问卷调查,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发现群体中的障碍因素,为学生尤其是有强迫障碍的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关注和建议,或多或少的为和谐教育环境提供了参考。

  三、调查方式

  1、选择国际上鉴别强迫症使用的Pauda Inventory问题,问题为生活的中心理状态的描述,对每题作“0没有1轻度2中度3较重4较重”的分值量化,要求被试根据自己与所述情况的的符合程度定分。此外,还附有姓名、性别、来自城镇或农村、是否做过同类测试,以及其他需要表达的问题。将其打印成A4纸问卷表。

  2、此表共60题,但国内只选择其中48题进行鉴定。48题分为四个考察方向.的..:A思维失控与怀疑感(共22项)B受驱使与行为失控C污染反应D检查行为对被试的四个方面分别累分,然后累计总分。

  3、测试对象说明

  贵池中学高三15班(.科复读班),复读班的特殊性可能对于此调查更能产生考察意义。样本容量为75。

  本班性别分布为男53 女22 ,性别分布差异为调查在性别探讨上带来障碍;

  城乡分布为城镇学生 34 农村学生41,差别不很悬殊,探讨城乡有一定可行性。

  4、测试时间:20xx年8月23日晚

  5、调查经过:由班主任带领进入复读班班级,先由老师引荐,再自我介绍,然后请大家配合做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但不涉及强迫话题以免学生对号入座产生干扰;请班长帮助发放问卷;说明如何填写;收回问卷..,并请大家等候结果。此外还简单的谈到了复读生应该珍惜与悦纳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充实的过好学习生活的,珍重复读班老师的关爱,在此和大家建立了共识。

  6、审阅问卷,录入数据

  先观看学生“想说的问题”,与被试者在文字上作简要接近,初看大家的问卷结果,重点看学生有否在哪一项上填了“4”这个反映感觉很深的题项。

  对样本编号,然后一一算出个学生四个方面的各个方面的得分,使用excel电子工具录入,并让计算机统计总分,按分数高低排序。按分数高低重新编号。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4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是,关心中学生成长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今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学校有必要更有可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做为一名新课改指引下的新型班主任应该具有发现和观察学生心理动态的能力,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都必然要思考怎样在新的形势下办教育。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但是大力重视中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窑淮初中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校,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的期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败“老觉得自己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三、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研究高中生心理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

2.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3.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4.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范文

5.高中生心理承受压力程度调查报告

6.高中生心理压力及释放课题研究报告

7.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范文

8.苏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9.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汽车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