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

2021-11-08 报告

  十二月,是寒流横行的季节,来自全省各市地州的95名历史教师汇聚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习生活。远离家乡是漫长的思念,但这难得的充电日子却让我们感到时间如水。

  我们知道,教育部耗巨资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重大举措。肩负“取得真经”的重任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深深的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为期半月的学习中,我们细心品尝了四川师范大学给我们安排的“营养大餐”。面对久盼的甘露,我们贪婪;面对真经的洗礼,我们虔诚;面对远航的灯塔,我们极目。师德培训深深地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如春风吹绿我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名师指点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各个方面存在的差距……

  这次学习,我们听了十几场学术报告,观摩了十节展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他们成功的轨迹,领悟了他们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已将我们洗染。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锲而不舍的追求,敏锐的眼光描绘了新世纪的教育蓝图,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宏大无垠的教育世界,校本培训、终身学习、案例教学、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使我眼花缭乱,使我一心向往,使我明白教育原来如此神圣、如此美丽,教师原来接受的、传播的都是一片阳光,教师的确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事的原来是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一项伟大的事业!为此我应该有一颗感激的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即将不惑之年的我,有机会来参加国家级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领导的关怀,同事的信任和无限的希冀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而努力,必须衷心地对所有人说声:“谢谢你们!”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对青年教师的爱。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领悟什么叫广博,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以前我知道教师的工作象洋葱,只要你一片一片的剥开,总有一片会让你流泪不止;现在我已明白:教师的工作也象水仙,在那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经过一冬,你所收获的必定是那沁人的幽香!

  沐浴阳光

  冬日,是一个思考的季节,而那沉甸甸的思考却必须接受严冬的考验,经过一个“蝉变”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升华。而事业上的“高原现象”里,我所希冀的是冬日里的那一片暖阳。

  20xx年12月18日至26日,我们的希冀已经灿然实现,十余天的学习中:名师讲座、专家报告、名校丰采就是那秋日的暖阳。这些日子里,我在“高原”上沐浴阳光,我在微风里沉浸春意,我的心田已然一片绿意。

  姜树林副厅长、高林远书记、曹芳贵处长、李志全院长、王晓焰书记、王川院长、陈辉教授的语重心长,强调要求,让我深知不易,要转换角色、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龚奇柱教授、吴建华教授、王川教授、任世江教授、陈辉教授、冯一下教授、潘树林教授、朱汉国教授、陈静亦老师的学术讲座让我的专业知识再次提高,深知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刻不容缓;李丹老师、高增平老师、喻敏老师、郭子其老师的指点,再谈历史教学的方法论,让我大开眼界;颜文贤老师、易圣鹏老师、曾宪琳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再领略名师风采,他山之石,可心攻玉,观摩听课,让我反思自己,不断提高,争取进步。

  十余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含义,这秋日的暖阳留给我的还有向着目标的“奔跑”和更多的思考。

  感悟教育

  美国作家佛格森有一句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十余天的学习,使我对这句话已有了较深的理解。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在秋日的阳光下,我不停的吮吸着,消化着,反思着……我的心已无法抗拒的被那阳光照亮、温暖、点燃,一股气流由内而外推开了那桎梏很久的门。

  我们先后到了成都市棕北中学、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考察,我们从教师身上不仅体会了他们的那份执著和艰辛,更看到了从事教育的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和幸福。

  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应深刻的理解“为人师表”的真实含义,作为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应“以理想主义的态度去要求自己,但决不能以理想主义的标准去苛求学生”,作为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适应观念的更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问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知识和信息将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社会变革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必须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指导人的则是教育思想。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及时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我认为思想观念上应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不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不能进行创新,但如果过分强调继承,就会妨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不会进步。以前我国教育注重了知识传授、注重演绎、忽视归纳,考试以知识内容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所以,我们的学生有基础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而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演说能力差的特点。这与时代要求是不符合的。因此顺应素质教育潮流,坚决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大纲和课程标准精神,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转变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是智商,80%归功于其他因素,主要是情商(EQ)。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大量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成功15%是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往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更应重视在人成功中占主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对学生以下心理素质进行培养:①能自我反省,自我发展;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③有坚强的毅力,耐受挫折,善于使心理平衡;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有多元意识和包容的大度;⑤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调整的时代,知识经济的过程也是经济人性化的过程,所以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做人”。韩愈在《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就把教会“做人”放在首位。魏书生也强调“育人重于教书”。所以现在已有许多学校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以前教育忽视“做人”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在美国有许多学生道德品质败坏,导致校园枪杀、吸毒、未婚早孕等问题泛滥,在我国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人处世差等也暴露出来。现在把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做人教育则重点强调要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①加强人文教育;②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制,使“教书育人”成为教育者的共识;③教会学生自我约束;④加强社会实践;⑤宣传先进人物,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⑥改革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转变以现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对新时期教育观的转变深有感触,作为时代主旋律的素质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整体发展,更多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一千多年的考试制度,导致了一个认识的倾向,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人才,取得成功,从而导致“死读书,读死书”,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们一直过分强调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向学生灌知识,而不是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过去我们一直以把学生教得不能(实际是不会、不敢)提问为目的,而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善于思考和提问,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的一种扼杀。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名人学生时代“分数”都不高,如童第周、爱迪生、牛顿、邱吉尔等,却干出了不凡的业绩。而那种小时被认为是“笨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大诗人华兹华斯、音乐家舒伯特、政治家罗斯福、作家安徒生、哲学家黑格尔、发明家瓦特、军事家拿破仑等,甚至20世纪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擅长考试或者说未反映出超人的智慧。中国《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小时“神童”,大时却平庸。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分数”说明什么?以上列举的名人小时候到底得到了什么使他们获得成功?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决定人成功主要因素是智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还有情商(EQ),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大脑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因此我们已不难理解那些从小平常的名人何以成功,因为他们小时候播下一颗更优良的种子,更协调的获得了人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处理好了获得“双基”、大脑开发、人的个性发展(或者说EQ的培养)的关系;而小时聪明的方仲永却只得到了“双基”。

  人其实就好比一棵小树,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需合理分配,才能健康成长。如果过分重视“双基”,就好比树木成长只有阳光、空气和水中的一个条件,最终会枯萎。我们既应看到“双基”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意义的“大脑开发”和“个性培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处理好阳光、空气和水的关系。也就是不要只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现在”,而应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转变以结果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过程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因为“分数”(知识)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一切,只有重视了过程才能更好的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另外两个要素。

  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是不能依靠一门学科、一种技能、一个知识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教育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学科知识进行发展和深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科知识结构综合化、课程综合化进行改革,这给现在提倡的校本课程提供的机会和空间。所以校本培训中的综合化课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在综合化课程设置中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交叉、综合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整体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办学观念。

  有人说:特色就是质量,就是一流;特色就是生命,就是创造。的确,那种不讲办学效益,千篇一律的办学状况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树立以人才质量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信息时代要求培养人才由数量向质量发展,我们每个学校要“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要保证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整体全科,个体偏科”。

  总之,实现了以上观念的转变,现实教育中的诸如体罚学生的解决、评价体系的建立、校本课程设立、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只有“理解”了内涵,才具有了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

  奔向未来

  哲文《为生命奔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非洲的狮子,清晨醒来的笫一个想法是我一定要追上羚羊,只有这样,我才不会饿死;羚羊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要跑过狮子,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被狮子吃掉……动物世界每天演绎着这种事情,人类也不例外,教育也是如此。

  有人说,21世纪劳动者要适应劳动世界的需求,必须具备三张通行证: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作为教师,我们肯定也必须具备这三张通行证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终身学习”己不仅是一个概念,“要想教好书,必须得学习”应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我认为,要做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得学理论。因为教育的热情再高,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念得不到更新,这样搞教育,往往会南辕北辙,不能最有效的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是学策略。要实现教育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再次是进行实践。学习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想法进行检验和升华。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提高、作出努力: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培养适应21世纪挑战的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曾特别强调了教师的四点责任: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再培养自己;第二教师应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第三是教师要保持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必须鼓励好奇心和交往,并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内在潜能;第四是教师要对作为教育基础的四个支柱负责,这四个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教师必须不断地使这四个要素和谐一致并同时予以发展。而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己迫在眉睫。

  2、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指导行动,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只有转变了陈旧的观念,代之以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迎接未来世界激烈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只讲过去或现在,不讲未来;强调继承性,忽视创造性;注重共性,扼杀个性,颠倒主体性。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要在教育价值观、对象观、活动观及教师职业观等方面来一次整体性的根本变革。

  3、以人为本,致力于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育体系中,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教育的目的却是通过一定的课程实施来达到的,课程集中、具体的体现了教育要求。因此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如何选定适合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课程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在各国普遍受到重视。其基本趋势是: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结合;在加大教材弹性和可选择性、强调基础的同时,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以实现课程内容多元化,教材内容多层次。随着课程编制权的下放,学校教师在课程编制方面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己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我国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目的在于“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力争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或者说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班组、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信息技术将大大的扩大教育资源,缩小时空界限。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利于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这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这次培训,不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的决心,我将为了红原的教育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当然,单单“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是不够的,还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此,我们的路还很长,要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还任重道远。

【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相关文章:

1.给冬日暖阳的一封信

2.沐浴品订货协议样本

3.志愿暖阳行动,照亮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4.沐浴品订货合同书

5.冬日阳光祝福短信

6.冬日祝福语

7.幼儿园沐浴亲情分享快乐活动方案

8.冬日温暖祝福语大全

上一篇:《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实验报告 下一篇:旅游局政务公开自查报告
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

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

2021-11-08 报告

  十二月,是寒流横行的季节,来自全省各市地州的95名历史教师汇聚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学习生活。远离家乡是漫长的思念,但这难得的充电日子却让我们感到时间如水。

  我们知道,教育部耗巨资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重大举措。肩负“取得真经”的重任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深深的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为期半月的学习中,我们细心品尝了四川师范大学给我们安排的“营养大餐”。面对久盼的甘露,我们贪婪;面对真经的洗礼,我们虔诚;面对远航的灯塔,我们极目。师德培训深深地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如春风吹绿我心灵的每一寸土地;名师指点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各个方面存在的差距……

  这次学习,我们听了十几场学术报告,观摩了十节展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他们成功的轨迹,领悟了他们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已将我们洗染。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锲而不舍的追求,敏锐的眼光描绘了新世纪的教育蓝图,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宏大无垠的教育世界,校本培训、终身学习、案例教学、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使我眼花缭乱,使我一心向往,使我明白教育原来如此神圣、如此美丽,教师原来接受的、传播的都是一片阳光,教师的确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事的原来是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一项伟大的事业!为此我应该有一颗感激的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即将不惑之年的我,有机会来参加国家级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领导的关怀,同事的信任和无限的希冀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必须以十二分的干劲和热情而努力,必须衷心地对所有人说声:“谢谢你们!”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对青年教师的爱。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这次学习让我领悟什么叫广博,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

  我心存感激,是因为以前我知道教师的工作象洋葱,只要你一片一片的剥开,总有一片会让你流泪不止;现在我已明白:教师的工作也象水仙,在那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经过一冬,你所收获的必定是那沁人的幽香!

  沐浴阳光

  冬日,是一个思考的季节,而那沉甸甸的思考却必须接受严冬的考验,经过一个“蝉变”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升华。而事业上的“高原现象”里,我所希冀的是冬日里的那一片暖阳。

  20xx年12月18日至26日,我们的希冀已经灿然实现,十余天的学习中:名师讲座、专家报告、名校丰采就是那秋日的暖阳。这些日子里,我在“高原”上沐浴阳光,我在微风里沉浸春意,我的心田已然一片绿意。

  姜树林副厅长、高林远书记、曹芳贵处长、李志全院长、王晓焰书记、王川院长、陈辉教授的语重心长,强调要求,让我深知不易,要转换角色、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龚奇柱教授、吴建华教授、王川教授、任世江教授、陈辉教授、冯一下教授、潘树林教授、朱汉国教授、陈静亦老师的学术讲座让我的专业知识再次提高,深知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刻不容缓;李丹老师、高增平老师、喻敏老师、郭子其老师的指点,再谈历史教学的方法论,让我大开眼界;颜文贤老师、易圣鹏老师、曾宪琳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再领略名师风采,他山之石,可心攻玉,观摩听课,让我反思自己,不断提高,争取进步。

  十余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含义,这秋日的暖阳留给我的还有向着目标的“奔跑”和更多的思考。

  感悟教育

  美国作家佛格森有一句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十余天的学习,使我对这句话已有了较深的理解。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在秋日的阳光下,我不停的吮吸着,消化着,反思着……我的心已无法抗拒的被那阳光照亮、温暖、点燃,一股气流由内而外推开了那桎梏很久的门。

  我们先后到了成都市棕北中学、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考察,我们从教师身上不仅体会了他们的那份执著和艰辛,更看到了从事教育的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和幸福。

  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教师应深刻的理解“为人师表”的真实含义,作为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应“以理想主义的态度去要求自己,但决不能以理想主义的标准去苛求学生”,作为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去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适应观念的更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问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知识和信息将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社会变革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必须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指导人的则是教育思想。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及时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我认为思想观念上应有以下几个转变:

  一.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不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不能进行创新,但如果过分强调继承,就会妨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不会进步。以前我国教育注重了知识传授、注重演绎、忽视归纳,考试以知识内容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所以,我们的学生有基础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而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演说能力差的特点。这与时代要求是不符合的。因此顺应素质教育潮流,坚决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大纲和课程标准精神,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转变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研究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是智商,80%归功于其他因素,主要是情商(EQ)。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大量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成功15%是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往以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更应重视在人成功中占主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对学生以下心理素质进行培养:①能自我反省,自我发展;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③有坚强的毅力,耐受挫折,善于使心理平衡;④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有多元意识和包容的大度;⑤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调整的时代,知识经济的过程也是经济人性化的过程,所以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做人”。韩愈在《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就把教会“做人”放在首位。魏书生也强调“育人重于教书”。所以现在已有许多学校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以前教育忽视“做人”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在美国有许多学生道德品质败坏,导致校园枪杀、吸毒、未婚早孕等问题泛滥,在我国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人处世差等也暴露出来。现在把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做人教育则重点强调要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①加强人文教育;②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制,使“教书育人”成为教育者的共识;③教会学生自我约束;④加强社会实践;⑤宣传先进人物,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⑥改革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转变以现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对新时期教育观的转变深有感触,作为时代主旋律的素质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整体发展,更多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一千多年的考试制度,导致了一个认识的倾向,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人才,取得成功,从而导致“死读书,读死书”,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们一直过分强调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向学生灌知识,而不是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给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过去我们一直以把学生教得不能(实际是不会、不敢)提问为目的,而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善于思考和提问,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的一种扼杀。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名人学生时代“分数”都不高,如童第周、爱迪生、牛顿、邱吉尔等,却干出了不凡的业绩。而那种小时被认为是“笨小孩”的也大有人在:大诗人华兹华斯、音乐家舒伯特、政治家罗斯福、作家安徒生、哲学家黑格尔、发明家瓦特、军事家拿破仑等,甚至20世纪最聪明的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擅长考试或者说未反映出超人的智慧。中国《伤仲永》的故事人人皆知,小时“神童”,大时却平庸。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分数”说明什么?以上列举的名人小时候到底得到了什么使他们获得成功?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决定人成功主要因素是智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还有情商(EQ),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大脑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因此我们已不难理解那些从小平常的名人何以成功,因为他们小时候播下一颗更优良的种子,更协调的获得了人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处理好了获得“双基”、大脑开发、人的个性发展(或者说EQ的培养)的关系;而小时聪明的方仲永却只得到了“双基”。

  人其实就好比一棵小树,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需合理分配,才能健康成长。如果过分重视“双基”,就好比树木成长只有阳光、空气和水中的一个条件,最终会枯萎。我们既应看到“双基”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意义的“大脑开发”和“个性培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处理好阳光、空气和水的关系。也就是不要只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现在”,而应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转变以结果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过程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因为“分数”(知识)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一切,只有重视了过程才能更好的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另外两个要素。

  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是不能依靠一门学科、一种技能、一个知识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教育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学科知识进行发展和深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科知识结构综合化、课程综合化进行改革,这给现在提倡的校本课程提供的机会和空间。所以校本培训中的综合化课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在综合化课程设置中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交叉、综合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整体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转变以数量、规模为中心的办学思想,树立讲求质量效益的办学观念。

  有人说:特色就是质量,就是一流;特色就是生命,就是创造。的确,那种不讲办学效益,千篇一律的办学状况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树立以人才质量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信息时代要求培养人才由数量向质量发展,我们每个学校要“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要保证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整体全科,个体偏科”。

  总之,实现了以上观念的转变,现实教育中的诸如体罚学生的解决、评价体系的建立、校本课程设立、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因为只有“理解”了内涵,才具有了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

  奔向未来

  哲文《为生命奔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非洲的狮子,清晨醒来的笫一个想法是我一定要追上羚羊,只有这样,我才不会饿死;羚羊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要跑过狮子,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被狮子吃掉……动物世界每天演绎着这种事情,人类也不例外,教育也是如此。

  有人说,21世纪劳动者要适应劳动世界的需求,必须具备三张通行证: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作为教师,我们肯定也必须具备这三张通行证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终身学习”己不仅是一个概念,“要想教好书,必须得学习”应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我认为,要做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得学理论。因为教育的热情再高,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念得不到更新,这样搞教育,往往会南辕北辙,不能最有效的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是学策略。要实现教育目标,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再次是进行实践。学习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想法进行检验和升华。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提高、作出努力: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培养适应21世纪挑战的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曾特别强调了教师的四点责任: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再培养自己;第二教师应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第三是教师要保持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必须鼓励好奇心和交往,并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内在潜能;第四是教师要对作为教育基础的四个支柱负责,这四个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教师必须不断地使这四个要素和谐一致并同时予以发展。而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己迫在眉睫。

  2、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指导行动,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只有转变了陈旧的观念,代之以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迎接未来世界激烈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只讲过去或现在,不讲未来;强调继承性,忽视创造性;注重共性,扼杀个性,颠倒主体性。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要在教育价值观、对象观、活动观及教师职业观等方面来一次整体性的根本变革。

  3、以人为本,致力于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育体系中,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教育的目的却是通过一定的课程实施来达到的,课程集中、具体的体现了教育要求。因此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如何选定适合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课程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在各国普遍受到重视。其基本趋势是: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结合;在加大教材弹性和可选择性、强调基础的同时,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以实现课程内容多元化,教材内容多层次。随着课程编制权的下放,学校教师在课程编制方面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己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我国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目的在于“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力争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或者说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班组、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信息技术将大大的扩大教育资源,缩小时空界限。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利于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这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这次培训,不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的决心,我将为了红原的教育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当然,单单“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是不够的,还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此,我们的路还很长,要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还任重道远。

【沐浴一生的冬日暖阳】相关文章:

1.给冬日暖阳的一封信

2.沐浴品订货协议样本

3.志愿暖阳行动,照亮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4.沐浴品订货合同书

5.冬日阳光祝福短信

6.冬日祝福语

7.幼儿园沐浴亲情分享快乐活动方案

8.冬日温暖祝福语大全

上一篇:《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实验报告 下一篇:旅游局政务公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