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

2021-10-25 报告

  难忘的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那么我们需要好好地进行总结了。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就业渠道的增加,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增加,随之而来也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持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加勤工俭学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认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获得学生勤工俭学的原因、目的和动机等信息,了解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整体认知。

  很多人都知道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谁都会对此产生疑问。因此,我就这个话题对长沙电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共发放问卷50份,发放对象涵盖多个专业、多个年级,最后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我这次做的是抽样调查.在本次抽样调查中,有84%的同学来自农村,16%同学来自城市;就他们对勤工俭学的必要性的调查中,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47%的人认为有必要,27%的认为很有必要,而12%的人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的人大多数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

  一、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34%的人是为了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29%的人是为了赚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勤工俭学的收入用于生活费,22%的人是为了适应社会,10%的人是为了结识朋友,合计有5%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其他的原因,由此看来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还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分析个种缘由,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实行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们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调查表明,在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学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工作,这样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二、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地点的分析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被调查者中,86%的人参加过校外勤工,其它的人在校内及校内兼校外参加勤工。就校内勤工的好处大多数人认为岗位比较安全,较固定,工作舒适,并且劳动报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且收入稳定,但对校内岗位的态度上认为一般的占55%,满意的占36%,很满意的只有很少数,不满意的则没有。说明校内勤工的安全及报酬保障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就校外勤工的好处,44%的人认为校外环境复杂,更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28%的人认为能够得到比校内更多的劳动报酬,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校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又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三、对大学生勤工俭学途径选择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勤工俭学的途径选择方面,56%的人是通过自己找的,34%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很少人是通过中介公司和校内勤工中心来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在被调查者所参加过的工作中,有37%的人做过促销,34%的人发过传单,20%的人做其他的工作,而只有9%的人做过家教。关于每周勤工俭学的时间的调查中,不足10小时的占67%,而28%的人工作10-20个小时,工作在20小时以上的则占很小一部分;37%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36%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以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每周最高收入在600元以上,由此可见,这与被调查者参加的工作的种类及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家教一般工资比较高,而本次调查中做过家教的人比较少,对最高收入的数据统计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的分析

  (一)勤工俭学岗位短缺且层次偏低,

  由于社会缺少对勤工助学岗位有信誉保障的中介机构,学校一般不愿意承担校外岗位的风险,担心产生不可预见的劳动纠纷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岗位的校外拓展。而高校能提供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且临时性、一次性岗位多,岗位层次较低,多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性岗位上,如搞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宿舍管理,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书籍上架,校园报亭销售等,这种勤工助学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很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助学功能不大,只是定位在应急解困上,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勤工俭学管理规范性不够,且观念陈旧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多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且该项工作专项经费少,内容形式单一,体制落后,功能简单,由于社会失业率上升,勤工助学缺乏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再加上部分学生观念陈旧,认为勤工俭学有失自己身份,并不积极参与和配合勤工俭学活动,导致勤工俭学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较大,影响此项工作的深入、健康、持久地发展。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勤工俭学的体制极不健全、规范,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曾有报道,在某省举办的一个大型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与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大多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勤工俭学

  根据调查显示,有54.21%的大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有必要的。认为没必要的只有4.96%,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是积极的。

  (五)社会不予勤工俭学重视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接近社会有助于拓展自身见识面。但是必须看到,社会能够容纳在校大学生的“空间”很少。很多在校大学生难以涉足其内。其次,社会上很多中介机构依靠欺骗大学生,收了费就“石沉大海”,使得很多大学生“遇黑”。调查显示,有38.84%的大学生上过此类的当。

  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大部分人还是参加过勤工俭学的,但他们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和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所以多数人选择校外勤工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为自己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鉴于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及精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太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工作的时间和收入还是很有限的。

  虽然本次调查得到关于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的一些信息,但由于我本身知识的有限,本次调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但这些信息对于我解决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所出现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我就这次调查还是有所感悟的,大学生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兼职工作,无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兼职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兼职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完善服务,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好兼职工作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2

  一、调查背景介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招生比例的扩大,高校相继推出勤工助学的策略。旨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维持在校所需部分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保障大学教育的完成。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品尝了劳动的成果。开展勤工助学从长远意义讲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助学活动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直接为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助学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锻炼人的毅力,磨炼人的意志,更能激发起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充足,学业压力不是很大,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同时大学期间繁重的花销给有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家庭负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校内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许多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上一些岗位的需求不能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大瓶颈。

  二、调查概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引导大学生以平衡的心态和正确的途径进行勤工俭学;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学校和社会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以北京各大高校大学生,分别采取随机抽样法和分群抽样法进行两方面不同的调查。对大学生有意从事勤工俭学的比例;

  勤工俭学工种的构成比例;勤工俭学的目的;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等;商户使用大学生兼职的优缺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日后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调查问卷主观题的调查,勤工俭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更加清醒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交到更多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自己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力更生能力,补助日常生活费用等。同学们对日薪报酬的期望值大多在30-50元/天,少部分同学的日薪期望在30元以下和50元以上。同学们最希望做的工作非常广泛,包括营销、家教、临时促销、校园代理,学校各类助理、幼师、网吧管理员等。虽然同学们期望工作的面非常宽泛,但是大多数同学勤工俭学中最想做的工作主要分布在销售方面和家教这两大领域。

  三、主要观点及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和商户的调查,我们可以直观的对统计数据和结果进行方向性的了解和判断。

  大学生中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占到68%,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另外通过和没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交谈得知,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从事勤工俭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现在还没有抓住过一些机会。

  在对勤工俭学工作时限的调查中,短期工占到了92.5%的绝对大的比例,长期工仅占到了总数的7.5%。这说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连续性相当不好,大学生只能把握很少的机会来进行勤工俭学,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对勤工助学日薪报酬的调查中,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20-40元每天这一区间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70%以上。这一区间上下之外的高工资和低工资都不构成工资报酬分类的主流。

  对勤工助学目的的调查中,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所占比例为60.6%,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所占比例为77%,打发课余时间,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所占比例为30.7%。积累经验成为进行勤工俭学的首要目标,另外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在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勤工俭学进行调查时,86.3%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勤工俭学很有必要,13.7%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同学认为进行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勤工助学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发展前进过程中,已露出一些拌脚石。毕竟,勤工助学是一条正在探索的路子,只能边走边瞧,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如何引导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目前,勤工助学范围偏窄,岗位较少,稳定性差。勤工助学活动局限于家教、直销、做点小生意,学校提供的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卫生区清洁、助管教室等,从整体状况上存在范围窄、岗位少、稳定性差等特点。扩大勤工助学活动范围,尤其是得到企业界的帮助,有待急需解决。我校在将勤工助学推向校外之际,团委也可组织这样的“人才招聘会”,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组织。勤工助学活动使得少数同学被盈利冲昏头脑,学习与打工主次不分,更有甚者弃学从商,防患于未然也该做。当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及时发现解决。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旧体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勤工助学,学校、学生、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做法;我国现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劳动技能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社会竞争尚感力不从心;社会还没有形成大量使用钟点工的习惯。勤工助学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有些大学虽已成立了勤工助学指导委员会,但尚处于起步之初,真正面向社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担任中介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寥若晨星。这样使学生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信息不畅,直接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报酬高低不便协调。这是造成大学生不愿参加勤工助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直接原因。

  五、发展方向

  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近十年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及教改形势,可以肯定地说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基本解决大学生顾虑有望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新兴事业,针对在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想“脱困”就得有新的思路:

  (一)、正确理解勤工助学。

  “助学”是“勤工”的直接目地,通过“勤工”所得劳动报酬帮助完成学业。二者相互影响,过份强调任一方面都不能达到目地。因此,正确理解勤工助学是走好这条路的关键。理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涉及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导及参予这一活动的同学的正确理解。前者是基石。领导注意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新动向,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适时的政策,在他们的指引与策划下,勤工助学活动及其同学才能踏实地迈出每一步。同时,后者更不可忽视,他们是直接受益者,是主体,有了他们的正确理解才可达到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地,不然只能是前功尽弃。另外,还包括社会人士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理解。勤工助学活动的拓宽、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障大学生心灵没有创伤,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宣传,转变观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问题,更是一个大学生通过服务于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因此,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二)、国家、社会、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庞大的大学生人群,解决他们所需的',我认为在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多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只要鼓励与约束适度,其实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学生不言而喻,对企业聘用学生比正式职工的成本低,从而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国家或社会多创造多少打工机会能减少多少可能的人才夭折,以较低的代价为未来投下巨资。国家应该与企业界配合,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学生勤工助学相应的政策,以约束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想打工的心里坑害、欺骗这些同学。社会及学校需依照法律积极规范勤工助学“人才市场”,规定学生打工最低小时工资。学校应加快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例如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有利于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提倡学生免修部分课程。应尽快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完善有关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信息、协调二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作用,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了扩大勤工助学的影响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也可做一些宣传工作,让学生“打工”的重要性在学生、学校、社会各界之间达到共识,联合起来寻求发展、构筑人才大厦。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世界发达国家充满争一流意识和站在发展前列的精神之际,我国也迈着改革的步伐跑步向前,转换教育体制。大学贫困生人群庞大,捐资助学、贷款已不能满足其求学所需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开这道难题,只有凭借教改的东风,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勤工助学。当然,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包括前面提到的已暴露的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避开学习与打工的歧途。

  总之,勤工助学已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有发展和提高的问题。只有在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下,社会各界与贫困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把这项有意义、有基础、有特色的工作坚持做好;只有在有引导、有规范的布署下,勤工助学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发展勤工助学意义深远,全社会应联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勤工助学的成长壮大,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新的育人途径,推进教育模式的转化。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3

  一、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

  二、选题意义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工作守时、态度诚恳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链接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家庭负担,增强学生的消费意识,提高学生的经济控制力,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启程携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勤工俭学学生搭建安全有意义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摘要:

  当前大学校园里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勤工俭学的情况,我进行了实地问卷和网上调查。本文在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基础上,透视了我校勤工俭学的实况,对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及在勤工俭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四、前言:

  勤工俭学可以说已经是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走进大学校园里随便拉住个学生问下,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都会告诉你参加过勤工俭学,而这也成了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五、过程记录

  分次分阶段记录。包括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及分工等。

  20xx-06-28符荣、马扬、文明在涉外南门收发调查表。

  20xx-06-28粟涛统计数据,再由颜冰茹录入电脑。

  20xx-06-29符荣作工作总结。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暑期勤工俭学实践报告

2.农村实践调研报告

3.寒假实践调研报告

4.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6.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7.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8.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9.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格式

上一篇:教学调研报告 下一篇:社区调研报告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

2021-10-25 报告

  难忘的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那么我们需要好好地进行总结了。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就业渠道的增加,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增加,随之而来也引起很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持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参加勤工俭学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就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认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获得学生勤工俭学的原因、目的和动机等信息,了解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整体认知。

  很多人都知道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但大多数人却依然认为参加勤工俭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谁都会对此产生疑问。因此,我就这个话题对长沙电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共发放问卷50份,发放对象涵盖多个专业、多个年级,最后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我这次做的是抽样调查.在本次抽样调查中,有84%的同学来自农村,16%同学来自城市;就他们对勤工俭学的必要性的调查中,只有1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47%的人认为有必要,27%的认为很有必要,而12%的人认为无所谓。认为没有必要的人大多数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参加勤工俭学会影响学习。

  一、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目的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参加勤工俭学的目的:34%的人是为了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29%的人是为了赚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勤工俭学的收入用于生活费,22%的人是为了适应社会,10%的人是为了结识朋友,合计有5%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其他的原因,由此看来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还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分析个种缘由,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实行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大学生们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调查表明,在增加知识和社会经验这一比率中有部分同学找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工作,这样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二、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地点的分析

  在参加过勤工俭学的被调查者中,86%的人参加过校外勤工,其它的人在校内及校内兼校外参加勤工。就校内勤工的好处大多数人认为岗位比较安全,较固定,工作舒适,并且劳动报酬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且收入稳定,但对校内岗位的态度上认为一般的占55%,满意的占36%,很满意的只有很少数,不满意的则没有。说明校内勤工的安全及报酬保障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就校外勤工的好处,44%的人认为校外环境复杂,更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28%的人认为能够得到比校内更多的劳动报酬,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校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校外的工作对一部分想要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又喜欢自由度高,较灵活工作的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三、对大学生勤工俭学途径选择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勤工俭学的途径选择方面,56%的人是通过自己找的,34%的人是通过别人介绍的,很少人是通过中介公司和校内勤工中心来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在被调查者所参加过的工作中,有37%的人做过促销,34%的人发过传单,20%的人做其他的工作,而只有9%的人做过家教。关于每周勤工俭学的时间的调查中,不足10小时的占67%,而28%的人工作10-20个小时,工作在20小时以上的则占很小一部分;37%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36%的人每周的最高收入在200元以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每周最高收入在600元以上,由此可见,这与被调查者参加的工作的种类及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家教一般工资比较高,而本次调查中做过家教的人比较少,对最高收入的数据统计有一定的影响。

  四、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的分析

  (一)勤工俭学岗位短缺且层次偏低,

  由于社会缺少对勤工助学岗位有信誉保障的中介机构,学校一般不愿意承担校外岗位的风险,担心产生不可预见的劳动纠纷与意外伤害事件发生,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岗位的校外拓展。而高校能提供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且临时性、一次性岗位多,岗位层次较低,多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性岗位上,如搞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宿舍管理,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书籍上架,校园报亭销售等,这种勤工助学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很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助学功能不大,只是定位在应急解困上,没有上升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勤工俭学管理规范性不够,且观念陈旧

  由于一些高校受客观条件限制或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大多由辅导员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多不可能投入主要精力,且该项工作专项经费少,内容形式单一,体制落后,功能简单,由于社会失业率上升,勤工助学缺乏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再加上部分学生观念陈旧,认为勤工俭学有失自己身份,并不积极参与和配合勤工俭学活动,导致勤工俭学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较大,影响此项工作的深入、健康、持久地发展。对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种勤工俭学的体制极不健全、规范,并且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内容,智力性因素不高

  大学生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无论是家教、兼职或零工,大多属于劳务性、服务性和事物性工作,往往不需要专业技能或专业技能要求,很少有人去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勤工俭学工作,曾有报道,在某省举办的一个大型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与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会上,专业技能要求简单的工种全场爆满,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工种基本上无人问津,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上尚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大多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勤工俭学

  根据调查显示,有54.21%的大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是有必要的。认为没必要的只有4.96%,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待勤工俭学的态度是积极的。

  (五)社会不予勤工俭学重视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接近社会有助于拓展自身见识面。但是必须看到,社会能够容纳在校大学生的“空间”很少。很多在校大学生难以涉足其内。其次,社会上很多中介机构依靠欺骗大学生,收了费就“石沉大海”,使得很多大学生“遇黑”。调查显示,有38.84%的大学生上过此类的当。

  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勤工俭学大多数持积极态度,大部分人还是参加过勤工俭学的,但他们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和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所以多数人选择校外勤工以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为自己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鉴于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及精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太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工作的时间和收入还是很有限的。

  虽然本次调查得到关于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的一些信息,但由于我本身知识的有限,本次调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部分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知,但这些信息对于我解决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所出现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我就这次调查还是有所感悟的,大学生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尤其是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兼职工作,无疑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兼职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兼职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完善服务,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好兼职工作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2

  一、调查背景介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招生比例的扩大,高校相继推出勤工助学的策略。旨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维持在校所需部分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保障大学教育的完成。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品尝了劳动的成果。开展勤工助学从长远意义讲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助学活动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直接为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助学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锻炼人的毅力,磨炼人的意志,更能激发起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大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充足,学业压力不是很大,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同时大学期间繁重的花销给有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家庭负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但是,校内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许多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有待完善,社会上一些岗位的需求不能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大瓶颈。

  二、调查概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引导大学生以平衡的心态和正确的途径进行勤工俭学;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学校和社会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以北京各大高校大学生,分别采取随机抽样法和分群抽样法进行两方面不同的调查。对大学生有意从事勤工俭学的比例;

  勤工俭学工种的构成比例;勤工俭学的目的;对工作报酬的期望值等;商户使用大学生兼职的优缺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日后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调查问卷主观题的调查,勤工俭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更加清醒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交到更多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的意识;自己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力更生能力,补助日常生活费用等。同学们对日薪报酬的期望值大多在30-50元/天,少部分同学的日薪期望在30元以下和50元以上。同学们最希望做的工作非常广泛,包括营销、家教、临时促销、校园代理,学校各类助理、幼师、网吧管理员等。虽然同学们期望工作的面非常宽泛,但是大多数同学勤工俭学中最想做的工作主要分布在销售方面和家教这两大领域。

  三、主要观点及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和商户的调查,我们可以直观的对统计数据和结果进行方向性的了解和判断。

  大学生中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占到68%,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勤工俭学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另外通过和没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交谈得知,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从事勤工俭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现在还没有抓住过一些机会。

  在对勤工俭学工作时限的调查中,短期工占到了92.5%的绝对大的比例,长期工仅占到了总数的7.5%。这说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连续性相当不好,大学生只能把握很少的机会来进行勤工俭学,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对勤工助学日薪报酬的调查中,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20-40元每天这一区间所占到的比例超过了70%以上。这一区间上下之外的高工资和低工资都不构成工资报酬分类的主流。

  对勤工助学目的的调查中,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所占比例为60.6%,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所占比例为77%,打发课余时间,使大学生活更充实所占比例为30.7%。积累经验成为进行勤工俭学的首要目标,另外增加生活费,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在对是否有必要进行勤工俭学进行调查时,86.3%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勤工俭学很有必要,13.7%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同学认为进行勤工俭学没有必要。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勤工助学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发展前进过程中,已露出一些拌脚石。毕竟,勤工助学是一条正在探索的路子,只能边走边瞧,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如何引导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目前,勤工助学范围偏窄,岗位较少,稳定性差。勤工助学活动局限于家教、直销、做点小生意,学校提供的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卫生区清洁、助管教室等,从整体状况上存在范围窄、岗位少、稳定性差等特点。扩大勤工助学活动范围,尤其是得到企业界的帮助,有待急需解决。我校在将勤工助学推向校外之际,团委也可组织这样的“人才招聘会”,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组织。勤工助学活动使得少数同学被盈利冲昏头脑,学习与打工主次不分,更有甚者弃学从商,防患于未然也该做。当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及时发现解决。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旧体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勤工助学,学校、学生、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做法;我国现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劳动技能的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社会竞争尚感力不从心;社会还没有形成大量使用钟点工的习惯。勤工助学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有些大学虽已成立了勤工助学指导委员会,但尚处于起步之初,真正面向社会,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担任中介角色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寥若晨星。这样使学生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信息不畅,直接导致大学生找工作难,报酬高低不便协调。这是造成大学生不愿参加勤工助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直接原因。

  五、发展方向

  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近十年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及教改形势,可以肯定地说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基本解决大学生顾虑有望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新兴事业,针对在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想“脱困”就得有新的思路:

  (一)、正确理解勤工助学。

  “助学”是“勤工”的直接目地,通过“勤工”所得劳动报酬帮助完成学业。二者相互影响,过份强调任一方面都不能达到目地。因此,正确理解勤工助学是走好这条路的关键。理解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涉及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导及参予这一活动的同学的正确理解。前者是基石。领导注意勤工助学活动发展的新动向,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适时的政策,在他们的指引与策划下,勤工助学活动及其同学才能踏实地迈出每一步。同时,后者更不可忽视,他们是直接受益者,是主体,有了他们的正确理解才可达到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地,不然只能是前功尽弃。另外,还包括社会人士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理解。勤工助学活动的拓宽、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障大学生心灵没有创伤,利益不受损害。加强宣传,转变观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仅是一个组织问题,更是一个大学生通过服务于社会、增长才干,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因此,学校、社会要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二)、国家、社会、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庞大的大学生人群,解决他们所需的',我认为在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为大学生多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只要鼓励与约束适度,其实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学生不言而喻,对企业聘用学生比正式职工的成本低,从而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国家或社会多创造多少打工机会能减少多少可能的人才夭折,以较低的代价为未来投下巨资。国家应该与企业界配合,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学生勤工助学相应的政策,以约束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想打工的心里坑害、欺骗这些同学。社会及学校需依照法律积极规范勤工助学“人才市场”,规定学生打工最低小时工资。学校应加快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例如积极推行实际意义的学分制,改革教学行政管理方式和学籍管理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有利于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勤工助学关系上将有更大的自由度,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使勤工助学的资助学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作用得以充分、全面发挥。提倡学生免修部分课程。应尽快设立勤工助学指导组织,完善有关制度,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信息、协调二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作用,使勤工助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创造条件,扩大范围,面向社会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了扩大勤工助学的影响及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学校也可做一些宣传工作,让学生“打工”的重要性在学生、学校、社会各界之间达到共识,联合起来寻求发展、构筑人才大厦。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在世界发达国家充满争一流意识和站在发展前列的精神之际,我国也迈着改革的步伐跑步向前,转换教育体制。大学贫困生人群庞大,捐资助学、贷款已不能满足其求学所需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开这道难题,只有凭借教改的东风,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勤工助学。当然,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包括前面提到的已暴露的问题。尤其是引导学生避开学习与打工的歧途。

  总之,勤工助学已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有发展和提高的问题。只有在有组织、有纪律的领导下,社会各界与贫困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把这项有意义、有基础、有特色的工作坚持做好;只有在有引导、有规范的布署下,勤工助学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发展勤工助学意义深远,全社会应联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勤工助学的成长壮大,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新的育人途径,推进教育模式的转化。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3

  一、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

  二、选题意义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工作守时、态度诚恳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链接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家庭负担,增强学生的消费意识,提高学生的经济控制力,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启程携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勤工俭学学生搭建安全有意义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摘要:

  当前大学校园里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勤工俭学的情况,我进行了实地问卷和网上调查。本文在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基础上,透视了我校勤工俭学的实况,对同学们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及在勤工俭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四、前言:

  勤工俭学可以说已经是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了,走进大学校园里随便拉住个学生问下,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都会告诉你参加过勤工俭学,而这也成了现在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五、过程记录

  分次分阶段记录。包括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及分工等。

  20xx-06-28符荣、马扬、文明在涉外南门收发调查表。

  20xx-06-28粟涛统计数据,再由颜冰茹录入电脑。

  20xx-06-29符荣作工作总结。

【大学生勤工俭学实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暑期勤工俭学实践报告

2.农村实践调研报告

3.寒假实践调研报告

4.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5.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6.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报告

7.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8.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9.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格式

上一篇:教学调研报告 下一篇:社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