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报告

2021-09-24 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心理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心理报告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镇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紧张而又快乐的实习生活结束了,这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兴宁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近的济平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

  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 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

  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近,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学生心理报告2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心理报告3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心理报告4

  导语: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

  查看时候,20xx年11月25日。

  查看人数及东西,初二年级七班八班各50人。

  查看目标;经过议定对门生进修和心理查看,明白门生心理和进修状况,为搞好传授办事。

  查看环境分析。

  1你如今的进修压力;过大的百分之十一,太小的百分之八十二,还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如今的门生进修压力其实不大。阐明进修心态的调整很紧张。让门生把进修当作乐趣,他不会感触进修的压力。

  2你觉得如今的压力来自于;教授的盼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盼望的百分之三十一,本身的盼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自我盼望较高。他们盼望自我代价的兑现。

  3平常环境下,你会如何减缓本身的压力,与他人面劈面交谈的百分之五十二,德律风的百分之八,手札的百分之九,收集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必要交换,特别是独生后代。他们减缓压力的紧张方法便是交换。跟着科技的成长,收集交换同样成为孩子减缓压力的紧张路子。

  4如果他人不鞭策你,你是不是自动进修,会的百分之七十九,极少的百分之二十不会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动性很强。进修已经成为他们糊口生涯的第一必要。

  5除了教授指定的功课,你会进修的百分之四十六,体育活动的百分之三十二,上彀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进修是孩子的紧张任务。

  6你能自力结束教授安排的功课吗。完全可以的百分之九十七,只能结束某几门的百分之二,部分结束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发性很强。大部分门生对进修很珍视。

  7为了及时结束某项功课,你会废寝忘食的百分之八十五,参考他人的百分之十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动性很高。对学业很珍视。

  8你觉得进修是乐趣的百分之七十四,不能不做的事百分之二十四。

  以上数据表明,培养孩子进修乐趣特别紧张。

  9在进修和文娱产生辩论时,你会进修的百分只七十四,拿不定注意的百分之二十三,文娱的百分只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对本身学业的珍视。也阐明玩是孩子的本性。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会抛却很多感乐趣的活动,会的百分之三十六,二者分身的百分之五十一不会的百分之十二。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会安排本身的进修和糊口生涯。能处理好进修和文娱的矛盾。

  经过议定以上十个题目的查看表明,孩子的进修心理是好的,大都孩子进修目标明了,进修心态精良,进修方法精确。求实的教诲是告成的。

学生心理报告5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水泊镇初中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煛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为了他们的将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祖国更好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

学生心理报告6

  活动引言:从XX年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家爵事件,到最近几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大学到底是什么?日常心烦我该怎么办?工作与考研,我又该何去何从?失眠,焦虑,自卑,课堂神游,无所事事,象牙塔里的爱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心理短剧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参与了解角色的具体性格和心理特点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解决现存或将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从侧面向学生介绍心理知识,呼吁同学们关注自我、爱惜自己。

  一、活动名称

  大学生心理短剧展演大赛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心理短剧是山东经济学院第七届宿舍文化节的一个精品项目之一。心理短剧发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发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能力。经专家老师的指导后,进行巡展,引起大学们的共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心理短剧的举办,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一定的层面上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短剧的展出,可以从侧面了解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同学们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解决。此外同学们亲自参与了解角色的具体性格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同学们自我发现自身问题,及时反思,改正。

  三、活动主题

  关注自我 爱惜自己(暂定)

  四、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学工部

  协办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

  合作单位:山东经济学院自管会

  逆时针剧团等

  五、活动进行阶段

  时间安排:

  3:15—3:20 向各院下达通知;联系相关剧团;进行第一期宣传

  3:17 心理短剧动员大会;心理健康协会展出样板短剧

  3:21—4:4 各学院系社团准备阶段

  4:5—4:20 初赛,分场选拔阶段

  4:20—5:15 决赛作品单独演出,专家指导阶段。(暂定)

  5:29 获奖产品在“5。25”巡展及颁奖

  流程:

  (一)前期准备与宣传(3。20之前)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自己内部组织排练样板心理短剧。

  2。在学校内部进行第一期的宣传(主要形式:海报、条幅、广播站等)

  3。给各院校团组织下达通知,协助宣传和作品征集

  通知模板如下:

  通知

  各院团组织:

  为配合第七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的召开以及更好的了解、解决大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将举办第七届心理短剧巡演。望各院团组织能够积极的配合此次活动的召开。具体通知如下:心理短剧拟定于4月5日进行初赛选拔。各院必须在4月3日前向学工部推荐二个以上心理短剧作品。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举办此次活动,学工部将在3月17日晚6:30在1115教室召开此次活动动员大会,并且展出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排演的心理短剧样板,供院系参考,要求各班班长、文艺委员以及心理宣传员必须全部参加。

  山东经济学学院学工部

  xx年3月15日

  (二)设立咨询点

  3。21—4。4(即院系准备阶段)期间的每周五晚6:30到8:30在4508设立咨询点,(具体时间请老师决定)为心理短剧的排演提供帮助。

  (三)初赛宣传(4。1号)

  进行第二期宣传,制作大型展板,介绍本次心理短剧的情况,并邀请同学们观看初赛节目。

  (四)初赛

  时间:4。5至4。20

  地点:比赛场地:1115大教室 后台场地:1108教室

  评委:学工部老师、心协代表、自管会代表、各院系艺术团代表等。

  评分方式:评委根据演员的表现(演员的精神风貌、作品的艺术效果、剧本的意义等)进行打分。每项10分。(详细的计分规则另行写出)

  备注:1。比赛之前,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表演完之后,评委当即亮出分数。

  3。节目之间有主持人对下一个作品进行简短介绍。

  4。评委如很欣赏作品,可直接推荐进入决赛。

  5。可根据院系推荐作品的数目,适当调整初赛的场数。

  (五)公布初赛成绩

  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进行比赛结果公布,并通知进入复赛的作品负责人。

  (六)决赛作品指导阶段: 4。21至5。15

  把进入复赛的作品上报到学工处,并邀请专家对进入复赛的剧本及作品进行指导。

  (七)决赛:

  时间:5。16(暂定)

  地点:比赛场地1115教室 后台场地1108教室

  评委:学工部领导、专家老师、心理辅导员、学生代表等

  评分方式和流程与初赛一致

  (八)汇报演出:

  时间:5。29

  地点:阶梯大教室

  作为“5。25”的压轴闭幕大戏,届时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集中汇报演出,并对优秀团体颁发获奖证书同时给予学分奖励。

  备注:由于涉及端午放假,时间可能改变。

  七、活动后期阶段

  (一)制作大型的宣传展板,对本次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并向校报投稿。此外还把活动相关内容上传学校网站。

  (二)召开协会内部会议,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上报学工部,并进行备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

  xx年3月2日

学生心理报告7

  院系:机电工程系

  班级:

  姓名:

  20xx学年第二学期《心理与成长》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者,我们往往能敏锐地感受到各种变化的冲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等。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

  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竞争15种,并将主要的大学校园压力归纳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类。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专业学习压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环境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

  学习压力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应放在首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为自己增值。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知识可以丰富人生,我们应该乐在其中。那么,实际上大学生在学习中是怎样的呢?根据调查显示,当学习效率低下时,有21%的学生经常会心情烦躁,只有

  9%的学生不会心情烦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后会感到紧张;有42%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有压力,但会带来动力;也有34%的学生认为这种压力会影响情绪。综合成绩排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相当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其他因素,如对老师不满,成绩不理想等也占据一定比例。

  有些大学生由于认知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同时专业发展问题也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倍感压力,困难重重;另一类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习,倍感消沉。有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生活和健康压力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诱发了很多健康问题。在一些杂志、报纸上也有不少大学生生活和健康情况不理想的相关报道。那么在校园里的我们,生活和健康状况的压力是怎样的呢?。 在生活方面,据调查,有57%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生活还可以;也有27%的学生是不满意的;很满意的只有9%。在个人健康、外形方面,49%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有时会感到担忧,对自己的身形、容

  貌满意的学生有23%,认为无所谓的则高达45%;当健康出现问题时,有23%的人经常会感到不安,35%的人有时会不安,也有16%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反映了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让人忧心。

  人际关系压力

  总所周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非常大。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同样重要。

  据调查,大约有60%的学生与班上、宿舍的同学相处的还可以,相处得很好的则分别为18%、25%,很不好的只有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41%的人有时会因与同学相处得好坏而感到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妙龄,向往与异性接触是很正常的心理。追求异性和被异性追求时,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压力,大部分则认为压力论情况而定;同时,在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时,有41%的人有时会感到困惑,认为不会困惑的也有19%。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还没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往往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愿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我们很多人感到困惑。

  家庭的压力

  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与家庭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环境好,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根据调查独生子女承受的经济压力较小,而非独生子女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愿望,于是父母不惜花大量金钱、时间将子女送到高校学习,盼望他们成为自己期待的那样,那么有多少子女会感到压力呢?调查显示只有13%的同学认为父母的期望不会对自己造成压力,其余的都

学生心理报告8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学生心理报告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作业

  题目: 大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姓名:

  专业: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

  学期:

  一、调查背景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只

  有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关注。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学习主体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其中智力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使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本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本校金融学院的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200多名在校生中抽取样本50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及学习习惯,通过QQ群等方式宣传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如下

  学习价值观,大部分学生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7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业是为了继续深造,18%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

  学习态度方面,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27%的学生对热情中等,8%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90%的学生都有自己讨厌的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课程学习兴趣较高。同时学生认为学习态度对学习的效果影响比较大,目前学生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是为就业做准备。

  学习目标,70%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学习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大致想法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对短期目标清楚,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很少。

  学习习惯,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比较主动和一般主动,非常主动和不主动的所占比例较小,在学习时,学生有时制定学习计划的比较多,无计划的所占比例很小。

  四、分析与建议

  从凋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计划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盲目地顺从他人,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没有创新.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成天惰性十足.有的缺乏坚持性,缺乏学习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难以坚持执行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知难而退.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自觉灵活地排除干扰学习的不利因素,大学生的学习反思可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他们通常只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反思,难以对学习目标、方法策略和过程等进行深层反思,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每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他们调节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适应新的角色,进入大学,面临新的挑战,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未建立起来,新的竞争就要开始,面对这一变化,一部分人意志坚强,暗下决心,调整自己适应变化,重新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另一部分人,意志较为薄弱,一时难以适应变化,常感到苦恼不安,他们课上胡思乱想,课下坐立不安,夜里辗转难眠,学习日益被动,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实际,经过分析,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商榷。

  (一)加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

  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使之正确认识学习是为了怎样一个目的。我们要善于正确树立学习目标,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确立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勇敢地面对现实,为学习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

  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学不好的。要学会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学习和生活。要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三) 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

  所谓专业兴趣就是对所学专业的特别关切与喜好的情绪,是力求学习掌握接触知识,研究探索专业知识及其发展状况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大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

  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兴趣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

  己的专业。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时,刻苦努力,奋发进取;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时,要培养专业兴趣,更加刻苦努力,奋发进取,绝不能怨天尤人,消极敷衍,浪费大好时光。这样,就能够突破个人兴趣的小圈子,去热爱所学专业,并形成对专业长久而专注的感情。

  五、调查总结

  这次调查只是调查部分学生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确实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只是相对而言。虽然不再有人催着你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放松学习了。这只是代表着你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这学习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修养和素质的学习。这才是大学生活的真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学习与生活规划。充分利用我们大学美好的时光,创造一个美好人生。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

学生心理报告10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竞争激烈”这种词。当前,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为此,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且调查了当地的一些中学生。

  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

  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少数则是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对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为造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家庭不好,所以开始厌学,或者变得消极。

  分析讨论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家庭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世方式以及对人的态度都与家庭有关,因为你很小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断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为习惯,看到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资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而且家庭气氛对其性格、心理的影响很大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们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他怎么怎么样,很讨人厌,哪个人不想自己是很个阳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从小的“熏陶”不得已让自己变得这个样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其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总是忽略了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毫无情面地训斥、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这种社会,这样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变它,只能换个心态换个方式去对待,不要去想这一方面的问题,让自己过的快乐一点,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因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最终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

学生心理报告11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学生心理报告12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又如何快乐的学习;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学生心理报告13

  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一词并不陌生,而且这个词语也经常出自他们之口。可是,试问有多少同学真正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呢?恐怕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要不然为什么经常会有大学生由于失恋、学习失败、甚至于心理空虚而走向极端呢?近来,一则北京的消息称:一清华学生无故将硫酸泼于四只狗熊身上,造成严重烧伤。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其强烈的心理独立感与其心理的不成熟发生了巨大冲突,特别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青年人心理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心理不适,甚至于心理障碍等疾病。一则1999年的社会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心理障碍发病率在10%左右,其中有0.07的人迈向通过死亡解脱的大门,有0.15的人因此走上了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之路。这与我校自1999年以来的心理疾病的人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是个十分吻合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处于心理过渡期的大学生更应该注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时时调节自我,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此,笔者特专访了我校负责大学生心理研究的郭兰教授,并针对大学生多发的心理不适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大学生能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使同学们能够更顺利的走过大学难忘的四年。 郭教授认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活的认识,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自身地位问题;第二,两性感情问题;第三人际交往问题。以下笔者将对其作如下分析 (1)关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其中主要表现在: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这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当中,他们刚刚从那种极其紧张和单调的生活中脱离出来,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一时显的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便分化为三种态度的人。

  第一种是仍然沿袭高中那种学习生活方式,专心致志学习,很少参加活动、与人交往,其与大学生活显的格格不入,结果是自己越来越封闭,心理越来越感到压抑,如果任其发展,也会走向心理障碍。第二种是完全摆脱了高中生活的印记,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多采的活动之中,结果虽然短期内表现的很开发、开朗,但是由于疏忽学习,结果心理在一段时间后便显得空虚,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难受,有的甚至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走向生命的误区。第三种是干脆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只觉得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又不想干。心里面闷的发慌,久而久之,越来越懒散,得过且过,结果浪费了大好时光。 针对以上三点,郭教授指出。一方面要学生在课堂上调节自己。不如大一新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这是应国家要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产生的。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时间多学些调整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其中,特别是对于第三类同学,要学习适度的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这能帮助其在适度的紧张中淡化空虚浮躁的念头。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郭教授还提醒大家,以上三种心理不适是新生处于新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心,只要能尽量克制自己,一般在一个学期后就会漫漫走上正轨。

  (2)关于两性情感问题。这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最容易走向误区的一个方面。进入大学的青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特别是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两性情感十分敏感,一时间,在大学校园内恋爱之风甚是普遍。但是郭教授认为,大学生在意识、物质、社会角色等方面还不具备充分的恋爱条件。所以奉劝广大同学尽量不要过早的涉足这个区域,尽量用道德、理智来克制自己,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待爱情的走向,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看待它,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走向极端。

  (3)在人际交往方面。葛教授说当今大学生交友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都渴望多结交朋友。但是他(她)一方面都多半将朋友理想化了,所以就会产生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她)们在交往过程中,站在别人的角度少,而站在自己的角度多,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在任何事情上都于自己保持一致,结果,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于是越来越失望。

  第二交朋友也是一个较为浪漫的过程,但是许多同学都操之过急,环境变了,离开了从前的同学,就有了孤独寂寞的感觉,于是就希望迅速的寻找新的朋友,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交朋友需要给彼此都多一段时间,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一蹴而就"是不正确的。

  第三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失败不是由于对朋友的要求过高,而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就是过低的评价自身。这主要是由于自己在学习、恋爱、上有过失败的经历或者因为自身长相、身材稍差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自卑心理。这类同学一般都采取自我封闭,很少与他人交往、交流,有的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与他人交往,于是久而久之,在人际交往上越来越偏。长期封闭造成心理的抑郁,从而影响对事情的正确认识,影响学习、生活。严重的甚至出现深度的心理障碍,对以后的人生会形成极大的不利。 就此,郭教授希望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狭隘,同时要正确的发现自己的个性与优点,不要由于自身某一点不足而整日抑郁,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精神舒畅,而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在采访之余郭兰教授提醒大家,心理咨询并非一件难为情的事,它是很正常的,能帮助大家及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帮助大家了解自己,引导同学们正确的对待大学生活。

  最后,笔者引述郭兰教授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3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学生心理报告14

  记得两年前,我任学校政教主任,专门为单亲留守学生做了“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课,记得我做了一个课件,以给学生讲故事,互动交流的形式完成辅导课,看到学生由放松——释怀——开心的过程,我也很快乐。

  如今,我也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珍视学生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个性,激活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美满的发展,成为富有个性的人。该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快乐成长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生活处处皆语文,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语文资源,言行举止无不传达着语文信息。时时处处熏陶感染着学生,导引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语文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义不容辞的。也只有关注学生心理,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实施有效教学。

  我就上学期我所带班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心理现状。

  我所带的班是三(3)班,是三年级下学期接手的,原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生病。这个班学习面绩一直落后于平行班,语文均分每学期都相差约10分,前任老师已伤透了心。刚接手这个班,感觉想搞好真是太难。可做为学校教导主任,我不能去抱怨,只有不断去思考解决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对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1、惰性心理足:

  我们班懒汉多,家长不管的多,经过我的观察,开始布置家庭作业就发现有一大批不做,没有做作业的习惯。一打电话的确是好多家长忙,要么往辅导员班一送,交差,要么说没时间管。无论在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在课堂里,我们就能看到这么一个群体,这些孩子上课时看似专注,其实是一个课堂的局外人,老师问什么,要求做什么,他们都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读书时落后,提问时也落后,作业时又落后,标准是个小听众。他们为什么会无动于衷?是缺少思维的细胞吗?不是的,在课堂里,他们已习惯了看别的同学表现,自己盲目机械地坐在课堂,心灵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是典型的懒惰心理。

  2、依赖心太重:这么大了,一部分学生都已习惯了老师“喂”给自己吃,学习缺乏主动性。好一点的是主动完成作业,其次就是老师督促完成作业,再其次就是老师督促也慢吞吞,完成不了,更不用说主动看书学习。这是典型的依赖心理。

  3、畏惧心作怪: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人,有一部分学生一开口就紧张,问题答不完整,声音低沉没有力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显弱势,课中习惯远远地欣赏。这样的孩子对学习语文从来就是有畏惧感。

  4、自卑心滋长:有同学总认为自己在课堂里地位低微,无论自己上课时有多么专注,总是没有灵感。看着班里的小能人与老师那么流畅地进行对话,想想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多方出击,打开学生心结。

  经过认真分析,我觉得要改变现状,就要关注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参与课堂。

  以作文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作文是关键,面对作业都难得完成的学生更不用说作文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想,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想表。记得第一篇作文是写植物,提前布置日记,写的结果不尽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家里制作了有关课件,并从家里搬来一盆盛开的水仙。通过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激发兴趣,让学生利用观察小助手(眼、鼻、手等)实地接触水仙,引导学生边观察展开想象,让学生说感受,出示有关片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这些情感上的铺垫,语言上的导引,学生自然有话可写了。

  在教学《我的梦想》这篇习作时,写了几遍都不尽人意。我重新制作了课件,幸运地找到了一首写梦想的诗,先不告诉孩子们是来写作文,而是配乐朗读这首小诗,由诗引导学生当小诗人,由小诗人到谈自己的梦想,接着在轻松的乐曲中完成自己的梦想,结果,有许多学生这篇作文写了三四面。

  教学课文时很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我在教学课文后常会问学生你学了本文向课文学到了什么,向作者又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自己总结习得的方法。怎么实践呢?小练笔。如学了《奇异的植物世界》,本课特点是很注重人物心理、表情、动作描写。我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了植物资料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下来,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大部分同学写得较满意。如:陈逸飞同学写的(……)

  2、善待“弱势”孩子,呵护孩子心灵。

  这点老师们经常做,比如我知道我班有几个特困生,上次有几个可能得到资助的名额,我主动与家长联系,帮他们填表格;时时表扬那些脸上看不到笑的孩子,让全班给他掌声,帮他们扬起自信的笑脸;平时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关注卫生,有时与他们一起打扫。尤其是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贪玩的河蚌没听劝告忘听劝告没有珍珠而后悔,讲完了我又告诉他们,假如你是贪玩的河蚌,你比他幸运,因为你现在育珍珠还来得及,通过讲日本马拉松冠军如何分解目标用智慧赢得胜利等,学生特别喜欢听。

  经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们的接触,有的孩子一有时间就往我的办公室跑,磨磨蹭蹭总想和我说话,有的孩子在日记里写“我有时没事干就想去看周老师,结果我发现他在认真改作业,所以我又悄悄走了。”有个孩子(留守学生)更让我感动,每天上学必先到办公室找我,周五迟迟不肯离天学校,说真恨不得不放假,天天可以看见老师。距离近了,气氛自然融洽了。

  考试阶段临近了,老师的心情又开始焦虑,面对一个成天不肯完成作业的孩子,你生气也好,发怒也好都已无济于事。如果用语言刻薄了伤害孩子的心,回报我们的将是孩子们的失望,以及孩子们与老师之间距离的疏远,甚至对你课堂的厌倦和恐惧。所以,我们得用宽容心对待孩子们的过错。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的举动影响了我们的课堂,请让我们动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一个台阶让他心领神会,同时也提升我们自我的教育智慧;如果孩子在课堂有了出格的行为,我们还得放下我们高高在上的架势,给予必要的惩罚,但不能让孩子失去尊严;如果孩子始终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我们不妨放低对个别孩子的要求,让他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

  3、嬴得家长支持,撑起爱的蓝天。

  说起我们班,管孩子的家长有确不多。有的说忙,有的说孩子学习不行,他知道,看见老师就躲,有的是单亲留守等。与这些家长打交道还得有足够的耐心。事实证明,有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更有自信,学习积极性更高。

  A、唤起家长的信心。与家长谈话不批评不指责,像朋友一样分析孩子情况,尽量告诉家长应样做。再则不光是报忧,还要把孩子的进步及时传递给家长,并告诉他这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配合管理的效果。

  B、对不管家庭要执着。看谁有耐性。我要么不找你,找就把你找到。有一孩子一直是班上倒数第一,家长早就没信心了,我曾经两次到一个学生家里去,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我曾经因为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一直没接,我一气之下打了十几遍。学生感觉这次老师动真格了,怎么也躲不掉了,只好不情愿地开始完成作业。坚持了几星期,加上我课堂上的表扬,我真不敢相信,他上课发言积极,下课了也不休息完成没完成的学习任务。结果学生进步确实特大,期末考试由原来一直二十几分十几分,到考了个八十分,发卷那天,他笑得嘴都合不拢。家长也很开心,重新找到了教育好他的信心。

  c、反向思维赢得支持。成绩差的孩子,要让家长支持,就要反着做。一般我们要家长配合学习,是要家长督促过关,老师检查,减轻教师辅导压力,可有些长期让老师失望,家长伤心的孩子,家长早就失去信心了,如听写,怎么报也写不到。这样就需要老师教学生如何让家长重新关心他。可以让他在学校反复练,回家再让家长检查,家长角色与教师角色互换,家长一看这也写到了,那也写到了,不就重新赏识孩子,亲近孩子了吗?学生也愉快,逐渐乐学了。

  经过快一个学期的坚持,我们班现在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坚持关心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再害怕与老师交谈,家长心理影响了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的逐渐和谐,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关心,被信任的幸福。

  4、利用小组合作,营造乐学氛围。

  孩子不很愿意与人合作的。更喜欢在群体中表现自己,得到赞赏。我班每周一评主动学习星,助我为乐星,团结合作星等,各种评价表格有序张贴在墙头,孩子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的得星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展示学习成果,品尝成功喜悦。

  我班还开辟了灿烂星空,笔墨童趣专栏,随时展出同学们的好句、好段、好文,好的书法作品,并署上小作家某某某,小书法家某某某,小画家某某某等,让孩子们找到做明星样的感觉。孩子开心了,自然就把这件事当作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了。

  经过一学期与孩子们的相处,我发现,由于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多渠道,多角度滋润学生心灵,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我班成绩与第一名的班只相差3分了,我班学生学习习惯得到老师们认可了,孩子们的笑声多了,家长看破到孩子成绩看到卷子了还找电话问我是不是真的……这一切确实给了的极大的鼓励。我相信,只有关注学生个性心理,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我将坚持与学生心灵同行。

学生心理报告15

  大学生消费愈来愈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且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他们在消费上追求如下几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阅读范围倾向于实用类、娱乐类书籍,而不是理论类比较枯燥的书籍。据调查,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分别为45.6%、52.7%、62.1%,而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仅为22.5%、32.1%,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闲暇生活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以及闲暇社会的基本特质——休闲。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内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基本决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结果证实,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

  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应该协力满足大学生的绝大部分需求,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心理报告(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学生心理报告

2.学生心理报告(15篇)

3.学生心理报告15篇

4.学生心理素质陈述报告

5.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6.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7.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8.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学生心理报告 下一篇: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报告
学生心理报告(集合15篇)

学生心理报告

2021-09-24 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心理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心理报告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镇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紧张而又快乐的实习生活结束了,这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兴宁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近的济平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

  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 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 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

  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近,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学生心理报告2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 原因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心理报告3

  我们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

  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学生心理报告4

  导语: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

  查看时候,20xx年11月25日。

  查看人数及东西,初二年级七班八班各50人。

  查看目标;经过议定对门生进修和心理查看,明白门生心理和进修状况,为搞好传授办事。

  查看环境分析。

  1你如今的进修压力;过大的百分之十一,太小的百分之八十二,还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如今的门生进修压力其实不大。阐明进修心态的调整很紧张。让门生把进修当作乐趣,他不会感触进修的压力。

  2你觉得如今的压力来自于;教授的盼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盼望的百分之三十一,本身的盼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自我盼望较高。他们盼望自我代价的兑现。

  3平常环境下,你会如何减缓本身的压力,与他人面劈面交谈的百分之五十二,德律风的百分之八,手札的百分之九,收集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必要交换,特别是独生后代。他们减缓压力的紧张方法便是交换。跟着科技的成长,收集交换同样成为孩子减缓压力的紧张路子。

  4如果他人不鞭策你,你是不是自动进修,会的百分之七十九,极少的百分之二十不会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动性很强。进修已经成为他们糊口生涯的第一必要。

  5除了教授指定的功课,你会进修的百分之四十六,体育活动的百分之三十二,上彀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进修是孩子的紧张任务。

  6你能自力结束教授安排的功课吗。完全可以的百分之九十七,只能结束某几门的百分之二,部分结束的百分之一。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发性很强。大部分门生对进修很珍视。

  7为了及时结束某项功课,你会废寝忘食的百分之八十五,参考他人的百分之十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进修自动性很高。对学业很珍视。

  8你觉得进修是乐趣的百分之七十四,不能不做的事百分之二十四。

  以上数据表明,培养孩子进修乐趣特别紧张。

  9在进修和文娱产生辩论时,你会进修的百分只七十四,拿不定注意的百分之二十三,文娱的百分只三。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对本身学业的珍视。也阐明玩是孩子的本性。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会抛却很多感乐趣的活动,会的百分之三十六,二者分身的百分之五十一不会的百分之十二。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会安排本身的进修和糊口生涯。能处理好进修和文娱的矛盾。

  经过议定以上十个题目的查看表明,孩子的进修心理是好的,大都孩子进修目标明了,进修心态精良,进修方法精确。求实的教诲是告成的。

学生心理报告5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水泊镇初中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煛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为了他们的将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祖国更好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

学生心理报告6

  活动引言:从XX年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到马家爵事件,到最近几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暴露于阳光之下。大学到底是什么?日常心烦我该怎么办?工作与考研,我又该何去何从?失眠,焦虑,自卑,课堂神游,无所事事,象牙塔里的爱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心理短剧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参与了解角色的具体性格和心理特点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解决现存或将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从侧面向学生介绍心理知识,呼吁同学们关注自我、爱惜自己。

  一、活动名称

  大学生心理短剧展演大赛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心理短剧是山东经济学院第七届宿舍文化节的一个精品项目之一。心理短剧发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发掘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创作能力。经专家老师的指导后,进行巡展,引起大学们的共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心理短剧的举办,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一定的层面上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短剧的展出,可以从侧面了解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同学们所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解决。此外同学们亲自参与了解角色的具体性格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同学们自我发现自身问题,及时反思,改正。

  三、活动主题

  关注自我 爱惜自己(暂定)

  四、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学工部

  协办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

  合作单位:山东经济学院自管会

  逆时针剧团等

  五、活动进行阶段

  时间安排:

  3:15—3:20 向各院下达通知;联系相关剧团;进行第一期宣传

  3:17 心理短剧动员大会;心理健康协会展出样板短剧

  3:21—4:4 各学院系社团准备阶段

  4:5—4:20 初赛,分场选拔阶段

  4:20—5:15 决赛作品单独演出,专家指导阶段。(暂定)

  5:29 获奖产品在“5。25”巡展及颁奖

  流程:

  (一)前期准备与宣传(3。20之前)

  1。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自己内部组织排练样板心理短剧。

  2。在学校内部进行第一期的宣传(主要形式:海报、条幅、广播站等)

  3。给各院校团组织下达通知,协助宣传和作品征集

  通知模板如下:

  通知

  各院团组织:

  为配合第七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的召开以及更好的了解、解决大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将举办第七届心理短剧巡演。望各院团组织能够积极的配合此次活动的召开。具体通知如下:心理短剧拟定于4月5日进行初赛选拔。各院必须在4月3日前向学工部推荐二个以上心理短剧作品。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举办此次活动,学工部将在3月17日晚6:30在1115教室召开此次活动动员大会,并且展出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排演的心理短剧样板,供院系参考,要求各班班长、文艺委员以及心理宣传员必须全部参加。

  山东经济学学院学工部

  xx年3月15日

  (二)设立咨询点

  3。21—4。4(即院系准备阶段)期间的每周五晚6:30到8:30在4508设立咨询点,(具体时间请老师决定)为心理短剧的排演提供帮助。

  (三)初赛宣传(4。1号)

  进行第二期宣传,制作大型展板,介绍本次心理短剧的情况,并邀请同学们观看初赛节目。

  (四)初赛

  时间:4。5至4。20

  地点:比赛场地:1115大教室 后台场地:1108教室

  评委:学工部老师、心协代表、自管会代表、各院系艺术团代表等。

  评分方式:评委根据演员的表现(演员的精神风貌、作品的艺术效果、剧本的意义等)进行打分。每项10分。(详细的计分规则另行写出)

  备注:1。比赛之前,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表演完之后,评委当即亮出分数。

  3。节目之间有主持人对下一个作品进行简短介绍。

  4。评委如很欣赏作品,可直接推荐进入决赛。

  5。可根据院系推荐作品的数目,适当调整初赛的场数。

  (五)公布初赛成绩

  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进行比赛结果公布,并通知进入复赛的作品负责人。

  (六)决赛作品指导阶段: 4。21至5。15

  把进入复赛的作品上报到学工处,并邀请专家对进入复赛的剧本及作品进行指导。

  (七)决赛:

  时间:5。16(暂定)

  地点:比赛场地1115教室 后台场地1108教室

  评委:学工部领导、专家老师、心理辅导员、学生代表等

  评分方式和流程与初赛一致

  (八)汇报演出:

  时间:5。29

  地点:阶梯大教室

  作为“5。25”的压轴闭幕大戏,届时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集中汇报演出,并对优秀团体颁发获奖证书同时给予学分奖励。

  备注:由于涉及端午放假,时间可能改变。

  七、活动后期阶段

  (一)制作大型的宣传展板,对本次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并向校报投稿。此外还把活动相关内容上传学校网站。

  (二)召开协会内部会议,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上报学工部,并进行备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会

  xx年3月2日

学生心理报告7

  院系:机电工程系

  班级:

  姓名:

  20xx学年第二学期《心理与成长》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者,我们往往能敏锐地感受到各种变化的冲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等。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

  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竞争15种,并将主要的大学校园压力归纳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类。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专业学习压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环境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

  学习压力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应放在首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为自己增值。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知识可以丰富人生,我们应该乐在其中。那么,实际上大学生在学习中是怎样的呢?根据调查显示,当学习效率低下时,有21%的学生经常会心情烦躁,只有

  9%的学生不会心情烦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后会感到紧张;有42%的学生认为学习中有压力,但会带来动力;也有34%的学生认为这种压力会影响情绪。综合成绩排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相当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其他因素,如对老师不满,成绩不理想等也占据一定比例。

  有些大学生由于认知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同时专业发展问题也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倍感压力,困难重重;另一类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习,倍感消沉。有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生活和健康压力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诱发了很多健康问题。在一些杂志、报纸上也有不少大学生生活和健康情况不理想的相关报道。那么在校园里的我们,生活和健康状况的压力是怎样的呢?。 在生活方面,据调查,有57%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生活还可以;也有27%的学生是不满意的;很满意的只有9%。在个人健康、外形方面,49%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有时会感到担忧,对自己的身形、容

  貌满意的学生有23%,认为无所谓的则高达45%;当健康出现问题时,有23%的人经常会感到不安,35%的人有时会不安,也有16%认为无所谓,这些数据反映了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让人忧心。

  人际关系压力

  总所周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非常大。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同样重要。

  据调查,大约有60%的学生与班上、宿舍的同学相处的还可以,相处得很好的则分别为18%、25%,很不好的只有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41%的人有时会因与同学相处得好坏而感到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妙龄,向往与异性接触是很正常的心理。追求异性和被异性追求时,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压力,大部分则认为压力论情况而定;同时,在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时,有41%的人有时会感到困惑,认为不会困惑的也有19%。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还没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往往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愿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我们很多人感到困惑。

  家庭的压力

  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与家庭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环境好,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根据调查独生子女承受的经济压力较小,而非独生子女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愿望,于是父母不惜花大量金钱、时间将子女送到高校学习,盼望他们成为自己期待的那样,那么有多少子女会感到压力呢?调查显示只有13%的同学认为父母的期望不会对自己造成压力,其余的都

学生心理报告8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 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调查小组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黄遵宪纪念中学的学生生源地复杂,学生都是经过重点学校筛选完后进入此校的。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可能是由于本校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然而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这正是本次调查初中生心理现状的目的。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打基础。调查对象是黄遵宪纪念中学初一6个班的同学,总共235人。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给学生,然后将卷子回收,统计。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

  ,初一阶段的学生42%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8%,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5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93%,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59%,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6% 。

  2、分析: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四、建议

  1、学校教育方面:

  (1)以师爱作为培养师生情感的桥梁,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师爱是教师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一定要有真挚的爱、由衷的情,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期望。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因此,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去赢得青少年学生的信任,以真挚、友好的情感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多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生理发生许多变化,心里也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把目标转向自己。从外貌,性格到别人难以察觉的内心世界,都要自我审视。往往崇拜偶像,如电影,体育,歌坛明星。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3)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有尊重理解的氛围,父母与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导。

  3、学生自身方面:

  (1)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3)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的努力!

学生心理报告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作业

  题目: 大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姓名:

  专业: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

  学期:

  一、调查背景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是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只

  有学校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就是对高等教育的关注。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学习主体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其中智力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使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共同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本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本校金融学院的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200多名在校生中抽取样本50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及学习习惯,通过QQ群等方式宣传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如下

  学习价值观,大部分学生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7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业是为了继续深造,18%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

  学习态度方面,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27%的学生对热情中等,8%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90%的学生都有自己讨厌的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课程学习兴趣较高。同时学生认为学习态度对学习的效果影响比较大,目前学生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是为就业做准备。

  学习目标,70%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学习的目的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大致想法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对短期目标清楚,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很少。

  学习习惯,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比较主动和一般主动,非常主动和不主动的所占比例较小,在学习时,学生有时制定学习计划的比较多,无计划的所占比例很小。

  四、分析与建议

  从凋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计划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盲目地顺从他人,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没有创新.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成天惰性十足.有的缺乏坚持性,缺乏学习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难以坚持执行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知难而退.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自觉灵活地排除干扰学习的不利因素,大学生的学习反思可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他们通常只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反思,难以对学习目标、方法策略和过程等进行深层反思,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每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他们调节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适应新的角色,进入大学,面临新的挑战,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未建立起来,新的竞争就要开始,面对这一变化,一部分人意志坚强,暗下决心,调整自己适应变化,重新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另一部分人,意志较为薄弱,一时难以适应变化,常感到苦恼不安,他们课上胡思乱想,课下坐立不安,夜里辗转难眠,学习日益被动,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实际,经过分析,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商榷。

  (一)加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

  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使之正确认识学习是为了怎样一个目的。我们要善于正确树立学习目标,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确立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勇敢地面对现实,为学习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

  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学不好的。要学会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学习和生活。要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三) 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

  所谓专业兴趣就是对所学专业的特别关切与喜好的情绪,是力求学习掌握接触知识,研究探索专业知识及其发展状况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大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

  因此,学校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兴趣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

  己的专业。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致时,刻苦努力,奋发进取;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时,要培养专业兴趣,更加刻苦努力,奋发进取,绝不能怨天尤人,消极敷衍,浪费大好时光。这样,就能够突破个人兴趣的小圈子,去热爱所学专业,并形成对专业长久而专注的感情。

  五、调查总结

  这次调查只是调查部分学生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确实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大学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只是相对而言。虽然不再有人催着你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放松学习了。这只是代表着你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这学习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修养和素质的学习。这才是大学生活的真谛。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学习与生活规划。充分利用我们大学美好的时光,创造一个美好人生。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

学生心理报告10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竞争激烈”这种词。当前,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为此,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且调查了当地的一些中学生。

  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

  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少数则是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对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为造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家庭不好,所以开始厌学,或者变得消极。

  分析讨论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家庭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世方式以及对人的态度都与家庭有关,因为你很小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断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为习惯,看到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资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而且家庭气氛对其性格、心理的影响很大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们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他怎么怎么样,很讨人厌,哪个人不想自己是很个阳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从小的“熏陶”不得已让自己变得这个样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其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总是忽略了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毫无情面地训斥、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这种社会,这样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变它,只能换个心态换个方式去对待,不要去想这一方面的问题,让自己过的快乐一点,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因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最终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

学生心理报告11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学生心理报告12

  在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诚、勇敢的阳光孩子那样让人喜欢,可现在各类不同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让人不由叹息啊!从教多年来,我综合分析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自身性格因素

  小学生性格各异,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活泼的,抑郁的,冷静的,偏执的等,都会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点,如果老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正确加以引导的话,就会造成心理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仅是非常经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们现在小学班额太大,使这种经典的教育方法很难实施,或者说,无法实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种方法来管理,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关系复杂,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没有固定的家长监管等等,都会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群体中,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越来越明显,就会是孩子的心理出现失衡。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可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就只看学生的成绩这一指挥棒很难改变,教师就更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及孩子的个性差异,可想而知,教师为成绩对待学生的方法简单,性格各异,学习情况各异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

  四、同伴因素

  学生在学校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间的攀比,威胁,等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压力。

  五、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方面的因素大家应该很清楚,社会环境的复杂,现代社会认知的扭曲,都会让这些刚刚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小学生惶恐不安,他们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会困惑,焦躁,会模仿,尝试,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实际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如何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的针对厌学做了一些研究,具体方法是:

  对于厌学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孩子的目标培养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是需要目标激励,尤其是小学生,引导孩子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乐趣,还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动力,使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学会战胜困难,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失败,这就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所以目标培养很重要。

  2、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应现代学生的特点,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艺术,不能再用落后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孩子。现代教育艺术不仅在乎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又如何快乐的学习;不仅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更关注学生是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学会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厌学的现象应该是能够减少,或不再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既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拓宽他们的广阔视野。视野大了,兴趣更广泛了,教师随即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学生心理报告13

  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一词并不陌生,而且这个词语也经常出自他们之口。可是,试问有多少同学真正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呢?恐怕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要不然为什么经常会有大学生由于失恋、学习失败、甚至于心理空虚而走向极端呢?近来,一则北京的消息称:一清华学生无故将硫酸泼于四只狗熊身上,造成严重烧伤。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其强烈的心理独立感与其心理的不成熟发生了巨大冲突,特别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青年人心理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心理不适,甚至于心理障碍等疾病。一则1999年的社会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心理障碍发病率在10%左右,其中有0.07的人迈向通过死亡解脱的大门,有0.15的人因此走上了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之路。这与我校自1999年以来的心理疾病的人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是个十分吻合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处于心理过渡期的大学生更应该注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时时调节自我,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此,笔者特专访了我校负责大学生心理研究的郭兰教授,并针对大学生多发的心理不适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大学生能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使同学们能够更顺利的走过大学难忘的四年。 郭教授认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活的认识,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自身地位问题;第二,两性感情问题;第三人际交往问题。以下笔者将对其作如下分析 (1)关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其中主要表现在:不知道怎样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这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当中,他们刚刚从那种极其紧张和单调的生活中脱离出来,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一时显的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便分化为三种态度的人。

  第一种是仍然沿袭高中那种学习生活方式,专心致志学习,很少参加活动、与人交往,其与大学生活显的格格不入,结果是自己越来越封闭,心理越来越感到压抑,如果任其发展,也会走向心理障碍。第二种是完全摆脱了高中生活的印记,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种多采的活动之中,结果虽然短期内表现的很开发、开朗,但是由于疏忽学习,结果心理在一段时间后便显得空虚,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难受,有的甚至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走向生命的误区。第三种是干脆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只觉得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又不想干。心里面闷的发慌,久而久之,越来越懒散,得过且过,结果浪费了大好时光。 针对以上三点,郭教授指出。一方面要学生在课堂上调节自己。不如大一新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这是应国家要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产生的。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时间多学些调整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其中,特别是对于第三类同学,要学习适度的加快自己的生活节奏,这能帮助其在适度的紧张中淡化空虚浮躁的念头。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另一方面,郭教授还提醒大家,以上三种心理不适是新生处于新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心,只要能尽量克制自己,一般在一个学期后就会漫漫走上正轨。

  (2)关于两性情感问题。这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最容易走向误区的一个方面。进入大学的青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特别是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两性情感十分敏感,一时间,在大学校园内恋爱之风甚是普遍。但是郭教授认为,大学生在意识、物质、社会角色等方面还不具备充分的恋爱条件。所以奉劝广大同学尽量不要过早的涉足这个区域,尽量用道德、理智来克制自己,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待爱情的走向,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看待它,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走向极端。

  (3)在人际交往方面。葛教授说当今大学生交友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都渴望多结交朋友。但是他(她)一方面都多半将朋友理想化了,所以就会产生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她)们在交往过程中,站在别人的角度少,而站在自己的角度多,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在任何事情上都于自己保持一致,结果,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于是越来越失望。

  第二交朋友也是一个较为浪漫的过程,但是许多同学都操之过急,环境变了,离开了从前的同学,就有了孤独寂寞的感觉,于是就希望迅速的寻找新的朋友,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交朋友需要给彼此都多一段时间,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一蹴而就"是不正确的。

  第三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失败不是由于对朋友的要求过高,而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就是过低的评价自身。这主要是由于自己在学习、恋爱、上有过失败的经历或者因为自身长相、身材稍差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自卑心理。这类同学一般都采取自我封闭,很少与他人交往、交流,有的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与他人交往,于是久而久之,在人际交往上越来越偏。长期封闭造成心理的抑郁,从而影响对事情的正确认识,影响学习、生活。严重的甚至出现深度的心理障碍,对以后的人生会形成极大的不利。 就此,郭教授希望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狭隘,同时要正确的发现自己的个性与优点,不要由于自身某一点不足而整日抑郁,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精神舒畅,而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在采访之余郭兰教授提醒大家,心理咨询并非一件难为情的事,它是很正常的,能帮助大家及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帮助大家了解自己,引导同学们正确的对待大学生活。

  最后,笔者引述郭兰教授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3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学生心理报告14

  记得两年前,我任学校政教主任,专门为单亲留守学生做了“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课,记得我做了一个课件,以给学生讲故事,互动交流的形式完成辅导课,看到学生由放松——释怀——开心的过程,我也很快乐。

  如今,我也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珍视学生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个性,激活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美满的发展,成为富有个性的人。该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快乐成长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生活处处皆语文,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语文资源,言行举止无不传达着语文信息。时时处处熏陶感染着学生,导引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语文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义不容辞的。也只有关注学生心理,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实施有效教学。

  我就上学期我所带班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心理现状。

  我所带的班是三(3)班,是三年级下学期接手的,原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生病。这个班学习面绩一直落后于平行班,语文均分每学期都相差约10分,前任老师已伤透了心。刚接手这个班,感觉想搞好真是太难。可做为学校教导主任,我不能去抱怨,只有不断去思考解决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对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1、惰性心理足:

  我们班懒汉多,家长不管的多,经过我的观察,开始布置家庭作业就发现有一大批不做,没有做作业的习惯。一打电话的确是好多家长忙,要么往辅导员班一送,交差,要么说没时间管。无论在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在课堂里,我们就能看到这么一个群体,这些孩子上课时看似专注,其实是一个课堂的局外人,老师问什么,要求做什么,他们都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读书时落后,提问时也落后,作业时又落后,标准是个小听众。他们为什么会无动于衷?是缺少思维的细胞吗?不是的,在课堂里,他们已习惯了看别的同学表现,自己盲目机械地坐在课堂,心灵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是典型的懒惰心理。

  2、依赖心太重:这么大了,一部分学生都已习惯了老师“喂”给自己吃,学习缺乏主动性。好一点的是主动完成作业,其次就是老师督促完成作业,再其次就是老师督促也慢吞吞,完成不了,更不用说主动看书学习。这是典型的依赖心理。

  3、畏惧心作怪: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人,有一部分学生一开口就紧张,问题答不完整,声音低沉没有力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显弱势,课中习惯远远地欣赏。这样的孩子对学习语文从来就是有畏惧感。

  4、自卑心滋长:有同学总认为自己在课堂里地位低微,无论自己上课时有多么专注,总是没有灵感。看着班里的小能人与老师那么流畅地进行对话,想想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多方出击,打开学生心结。

  经过认真分析,我觉得要改变现状,就要关注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参与课堂。

  以作文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作文是关键,面对作业都难得完成的学生更不用说作文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我想,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想表。记得第一篇作文是写植物,提前布置日记,写的结果不尽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家里制作了有关课件,并从家里搬来一盆盛开的水仙。通过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激发兴趣,让学生利用观察小助手(眼、鼻、手等)实地接触水仙,引导学生边观察展开想象,让学生说感受,出示有关片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这些情感上的铺垫,语言上的导引,学生自然有话可写了。

  在教学《我的梦想》这篇习作时,写了几遍都不尽人意。我重新制作了课件,幸运地找到了一首写梦想的诗,先不告诉孩子们是来写作文,而是配乐朗读这首小诗,由诗引导学生当小诗人,由小诗人到谈自己的梦想,接着在轻松的乐曲中完成自己的梦想,结果,有许多学生这篇作文写了三四面。

  教学课文时很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我在教学课文后常会问学生你学了本文向课文学到了什么,向作者又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自己总结习得的方法。怎么实践呢?小练笔。如学了《奇异的植物世界》,本课特点是很注重人物心理、表情、动作描写。我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了植物资料用课文中的写法写下来,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大部分同学写得较满意。如:陈逸飞同学写的(……)

  2、善待“弱势”孩子,呵护孩子心灵。

  这点老师们经常做,比如我知道我班有几个特困生,上次有几个可能得到资助的名额,我主动与家长联系,帮他们填表格;时时表扬那些脸上看不到笑的孩子,让全班给他掌声,帮他们扬起自信的笑脸;平时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关注卫生,有时与他们一起打扫。尤其是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贪玩的河蚌没听劝告忘听劝告没有珍珠而后悔,讲完了我又告诉他们,假如你是贪玩的河蚌,你比他幸运,因为你现在育珍珠还来得及,通过讲日本马拉松冠军如何分解目标用智慧赢得胜利等,学生特别喜欢听。

  经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们的接触,有的孩子一有时间就往我的办公室跑,磨磨蹭蹭总想和我说话,有的孩子在日记里写“我有时没事干就想去看周老师,结果我发现他在认真改作业,所以我又悄悄走了。”有个孩子(留守学生)更让我感动,每天上学必先到办公室找我,周五迟迟不肯离天学校,说真恨不得不放假,天天可以看见老师。距离近了,气氛自然融洽了。

  考试阶段临近了,老师的心情又开始焦虑,面对一个成天不肯完成作业的孩子,你生气也好,发怒也好都已无济于事。如果用语言刻薄了伤害孩子的心,回报我们的将是孩子们的失望,以及孩子们与老师之间距离的疏远,甚至对你课堂的厌倦和恐惧。所以,我们得用宽容心对待孩子们的过错。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的举动影响了我们的课堂,请让我们动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一个台阶让他心领神会,同时也提升我们自我的教育智慧;如果孩子在课堂有了出格的行为,我们还得放下我们高高在上的架势,给予必要的惩罚,但不能让孩子失去尊严;如果孩子始终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我们不妨放低对个别孩子的要求,让他有的放矢地完成学习任务。

  3、嬴得家长支持,撑起爱的蓝天。

  说起我们班,管孩子的家长有确不多。有的说忙,有的说孩子学习不行,他知道,看见老师就躲,有的是单亲留守等。与这些家长打交道还得有足够的耐心。事实证明,有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更有自信,学习积极性更高。

  A、唤起家长的信心。与家长谈话不批评不指责,像朋友一样分析孩子情况,尽量告诉家长应样做。再则不光是报忧,还要把孩子的进步及时传递给家长,并告诉他这就是他在这段时间配合管理的效果。

  B、对不管家庭要执着。看谁有耐性。我要么不找你,找就把你找到。有一孩子一直是班上倒数第一,家长早就没信心了,我曾经两次到一个学生家里去,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我曾经因为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一直没接,我一气之下打了十几遍。学生感觉这次老师动真格了,怎么也躲不掉了,只好不情愿地开始完成作业。坚持了几星期,加上我课堂上的表扬,我真不敢相信,他上课发言积极,下课了也不休息完成没完成的学习任务。结果学生进步确实特大,期末考试由原来一直二十几分十几分,到考了个八十分,发卷那天,他笑得嘴都合不拢。家长也很开心,重新找到了教育好他的信心。

  c、反向思维赢得支持。成绩差的孩子,要让家长支持,就要反着做。一般我们要家长配合学习,是要家长督促过关,老师检查,减轻教师辅导压力,可有些长期让老师失望,家长伤心的孩子,家长早就失去信心了,如听写,怎么报也写不到。这样就需要老师教学生如何让家长重新关心他。可以让他在学校反复练,回家再让家长检查,家长角色与教师角色互换,家长一看这也写到了,那也写到了,不就重新赏识孩子,亲近孩子了吗?学生也愉快,逐渐乐学了。

  经过快一个学期的坚持,我们班现在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坚持关心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再害怕与老师交谈,家长心理影响了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的逐渐和谐,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关心,被信任的幸福。

  4、利用小组合作,营造乐学氛围。

  孩子不很愿意与人合作的。更喜欢在群体中表现自己,得到赞赏。我班每周一评主动学习星,助我为乐星,团结合作星等,各种评价表格有序张贴在墙头,孩子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的得星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展示学习成果,品尝成功喜悦。

  我班还开辟了灿烂星空,笔墨童趣专栏,随时展出同学们的好句、好段、好文,好的书法作品,并署上小作家某某某,小书法家某某某,小画家某某某等,让孩子们找到做明星样的感觉。孩子开心了,自然就把这件事当作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了。

  经过一学期与孩子们的相处,我发现,由于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多渠道,多角度滋润学生心灵,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我班成绩与第一名的班只相差3分了,我班学生学习习惯得到老师们认可了,孩子们的笑声多了,家长看破到孩子成绩看到卷子了还找电话问我是不是真的……这一切确实给了的极大的鼓励。我相信,只有关注学生个性心理,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我将坚持与学生心灵同行。

学生心理报告15

  大学生消费愈来愈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且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他们在消费上追求如下几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阅读范围倾向于实用类、娱乐类书籍,而不是理论类比较枯燥的书籍。据调查,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分别为45.6%、52.7%、62.1%,而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仅为22.5%、32.1%,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闲暇生活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以及闲暇社会的基本特质——休闲。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内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基本决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结果证实,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

  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应该协力满足大学生的绝大部分需求,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心理报告(集合15篇)】相关文章:

1.学生心理报告

2.学生心理报告(15篇)

3.学生心理报告15篇

4.学生心理素质陈述报告

5.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6.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7.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8.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学生心理报告 下一篇: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