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观课报告

2022-09-19 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观课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执教者:

  重庆人民路小学教师

  观察者:

  xxx

  观课时间:

  xxxx年xx月xx号

  观课角度:

  学生的参与度

  老师的这节课实效性很强,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凸显了本次研修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经典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走近毛泽东”中第三篇课文。冯老师接受任务后就深入理解、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新要求、新理念,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进行深刻思考,在一次次的研讨磨课中确立《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堂教学的环节。

  从课前的演说,到课题的释题,冯老师无一不是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冯老师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学习,充分体现了本次研修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下面我就冯老师的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所以本节课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观课的。以第二部分为例:

  一、自读自悟,交流讨论,感悟写法

  师: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就要结合作者的描写方法课,开始行动起来吧?边读边画边批注。

  师:孩子们,看到大家静静与文本交流,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你们,不过,同学交流后,大家可以进行二次批注。谁来交流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打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交流的是105页的第四段第二行。“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我感受到毛主席失去自己的爱子非常伤心。“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

  生:我从106页第8自然段,“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我从这里感受到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心里很复杂。

  陶行知先生所说:“放开孩子们的眼,让他们看;放开孩子们的耳,让他们听;放开孩子们的嘴,让他们说;放开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正是听了冯老师课后的最大感受,学生在课堂之上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综合运用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有层次地阅读、交流,在内容理解与语言感悟上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结构简约、版块清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的特点,使大气和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现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看,课堂上学生的单独参与为主,集体参与为辅。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单独参与,就通过齐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讨论、演一演等集体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有十几次之多,说明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以不同形式参与活动。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通过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师:这是一句古诗,请看出处。“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老师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在入情入境的角色体验朗读中、在背景资料的切入中品读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深入感受的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二、回顾梳理,总结写法:

  师:读到这,我们眼前是一个具有慈父情怀和伟人胸怀的主席。我们通过什么描写感受到的?

  生: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师:很会总结呀,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作时不妨尝试一下。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来描述人物情感特点的写作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冯老师针对这个学习重难点,首先引导学生先从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去研读的基础上,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展开想象。

  三、运用写法,补白练笔

  这十四个字看似简单,字字千钧呀!“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夜注定是辗转反侧,一个难眠之夜,这一夜主席会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小组内练习说话。

  (小组交流)学生交流后续写,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习方法,学会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将精读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应用于略读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是一节充满“语文味”的课。

  研修学习中,我深深地懂得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而人文精神的感悟必须从阅读中获得,自主学习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本课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这样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开辟大块的空间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出充足的时间。把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书,才能真正地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

  报告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向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 相关推荐

【《青山处处埋忠骨》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评课稿04-05

音乐课的观课报告03-13

语文观课报告02-14

语文观课报告03-10

英语观课报告03-10

研修观课报告03-18

观课报告范文04-22

体育观课报告04-25

化学观课报告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