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报告

2021-08-31 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4名教研员参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5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5、个别教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部分乡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县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因此县上要求,各乡校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总结经验和发扬成绩的同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实际,认真实施新课标要求,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艺术,从而把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2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 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二、困难问题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3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16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4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5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 (1)班和1 (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六个主题:(1)对英语课的兴趣;(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6)你的英语老师统计分析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英语课的人和不喜欢英语课的人的比例基本相同,中间部分的比例很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表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态度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英语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英语课非常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1)教师因素:当今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灌溉”它不能激励学生感受英语,也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步骤是公式化的,课堂上说得多,学生被允许少参与,导致被动接受和被动思考。(二)学生自身因素:英语基础差你学得越多,你就越不能理解、记住和失去信心,从而对老师和他正在教的东西产生恐惧和厌倦。因此,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初动力。受兴趣驱使,你有勇气克服所有困难。如果你失去兴趣,它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二,学生对教师主动性和主动性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学历稍差、心理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应该说服他们克服胆怯,重拾自信更多的咨询和帮助,委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首先鼓励回答更简单的问题,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简洁,有明确的指示,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这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紧张。还应该注意积极外向的学生的探索,给他们机会去玩,从而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同样热情。第三,学生如何掌握沟通技巧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语言是为了相互交流和理解,也是为了交流。有鉴于此,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多讲一些实际的东西,包括会议、生活、家庭、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表达,并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模拟练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致力于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四,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建议。摘录如下:真诚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摆架子,有时开玩笑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利用课间休息和业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积极接触,增进理解,倾听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水平,并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做事情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问问题时,微笑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或者找回作为学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学,师生之间似乎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班级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事实上,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交流,他们才能互相交流,然后他们才能互相合作,互相教导。五、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此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然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空间。因此,教师也应该尽力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要求领导注意以下情况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6

  一、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周,我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如果是习题课,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科任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

  当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五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虽然在隔晚我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备课,但根本不能按教案来讲,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以致于重难点不够时间来强调,不过上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淅的。接下来的几节课都不是讲得很好,当时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在指导老师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精心备课以及修改教案并进行几次试讲,虽然这期间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师的亲切鼓励让我变的有信心,有热情,让我觉得如果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可以做的好。当然在后期的实习工作,我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必然,自己的教学尚未能与张老师比较,但是我已以尽力而为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实习期间我从张老师哪里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时的工作经验,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师德,我想这些足可以让我受益终生。

  二、班主任工作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务都按时认真的完成。例如上体育课、上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以及自修课。在这同时,我有了一些领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在这一个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渐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以及优缺点。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有发挥个人的空间。但信任不等于放纵。

  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能把握一个度,以至于在第二个星期上课时,同学们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观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所以我在以后的实习工作注意把握了一个度。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刻铭记叶老师(师范)的教导,以及张老师的指点。我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也按照张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也不忘引导他们去学习、去与同学相处。在这期间,我们召开了一次题为“爱我中心小学”的主题队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自己经验收的不足以及考虑的不周,当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这一次的队会课不是开得很成功,所以事后,我跟三位主持谈了,如何来组织和主持这样的主题队会,就能够更好达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朝气,让我有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发现法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认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学应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从“做”中学,学生所学的应该是未来社会“实用”的知识。在国内,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节课就不能说成功。但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特别是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深入下去。国内课程改革还处探索阶段,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以上只是我实习生活中的几点小小的体会。可以说,实习给我们的大学生涯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其中的点点滴滴,其中的酸甜苦辣,令我们回味,催我们成熟。在这短短的六周的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一名好教师的不易。我一定更加珍惜剩下这不多的大学生活,好好把握,不断地学习,争取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身,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7

  一、调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__年9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华池县元城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活跃不起来,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活跃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然而俗话说“治病得先知道病根”,我们只有先了解我校语文课堂不活跃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拨云见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以学生答卷调查与听课观察为渠道,调查问卷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来拟定。低年级是拼音识字教学问卷;中年级是作文教学问卷;高年级是阅读教学问卷。从课前导入,课堂操作,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拟题,让学生作答,每班选出十名学生,让他们就本班语文老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的,做一个如实、客观的评价。通过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实的反映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才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调查结果

  读书方面:无课外书籍、无借阅图书、无、无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方面:不进行口语交际、不开展课前说话。

  作业布置:无开放性题。

  教学语言贫乏无感染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平时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发现的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归纳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调查(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中,70%的学生没有一本课外书,60%学生没有到图书室借过书,50%的学生认为图书室藏书量少,不足于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80%的班级没有开展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经常使用一些教学仪器辅助教学,如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由此可见,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发布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设备落后,没有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在调查中,能够经常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没有一个班,开展课前说话练习的仅有一个班,而所有答卷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喜欢课前说话练习。可见我校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没有传授学习方法,识用分离。因此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语言表达差。

  3、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质疑的、能够经常给学生小组讨论的也没有几位老师,但他们都认为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没能很好落实,达不到任何效果,甚至有老师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听讲——背诵——练习。课堂上出现三个偏重,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虽然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也能让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所谓质疑就是象征性的让个别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喜欢提问。所谓小组讨论,也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说说话,具体说什么,有什么效果也没有汇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自己的就是考试的分数,以考试的成绩来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80%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都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对于作业的布置,80%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练习题,没有类似动手操作或调查了解之类的开放题,而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单一的。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评价学生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即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应试进行。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录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些内容考试要出的”,如有学生不听,便板着面孔大声训斥。课堂上没有动手操作,没有表演,没有质疑,没有感情朗读,没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于教师包办太多,致使学生懒动脑,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教师说的便是标准答案。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打瞌睡等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进行大量的字、词、句训练,除了完成练习册里的练习,教师还挖空心思印复习资料,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很少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活动式的作业,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或完成作业的方式。

  5、缺乏教学艺术。在问卷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语文与老师上课没有趣有关,他们认为老师知识不渊博,讲话不风趣幽默,教学语言贫乏,上课只讲课本上的知识,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不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也没有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不懂得赞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让学生尊重自己,而不去尊重学生

  五、对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扭转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的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齐心协力,出谋献策,全力以赴从以下方面投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1、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

  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

  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教师要善于鼓励评价学生。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目光,从各方面学生,发现我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艺术在于鼓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敢于和同学争辩,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同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如表演课本内容、讲故事、动手操作、实验画画以及开展各种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要寓学习于游戏与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

  5、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语文,接触社会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又把学到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乏味,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总之让生活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

  6、作业形式也应丰富。有手工制作、画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文,比书面作业要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7、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

  当课堂死气沉沉时,我们只是一味地埋怨当今孩子太难教,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太坏,而没有从根本上查找自身的原因。应用发唠骚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才能把一篇课文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或者多用些时间看些书来充实自己,当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要有一河长流水”。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有趣的老师,而只有教师本身知识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征服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兴高采烈而非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非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而非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而非越来越弱。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心”施教,只有这样,我们农村小学活跃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构建起来。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未来的世纪将是以智取胜的世纪。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称之为“通向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

  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由应试教育体制转向素质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观念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革新。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了解小学教师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情况,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寻找科学依据。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小学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编制成这份调查问卷。

  (2)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份包括30个项目的问卷从6个方面对小学教师教改思想状况及教改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这6个方面分别是:

  ①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即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

  ②教师对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及运用情况;

  ③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⑥阻碍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因素。

  2、结果处理

  本问卷发出20__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为93%。用统训学的方法、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分以下几个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现如下:

  3、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教师认为应当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的小学教师己经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应当怎样进行培养时,教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

  ①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

  ②回答不系统,支离破碎;

  ③回答笼统(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

  这说明教师虽知素质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

  (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①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教学思想交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师认为推进了教育改革。

  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使用。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师中对新教学模式积极关注并了解的占6、4%,尝试运用的占25%。

  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88%的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

  ④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

  (5)教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从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三、建议与讨论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确实在逐步地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大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容易。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的希望。

  转变教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创立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气候。以笔者陋见,提出几点所谓建议请教于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切实为教师进行教改创造条件。如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者;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通过培养和培训两条途径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构建层次清晰的素质教育体系,使素质教育更具效率性、针对性。

  (三)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活动的检查、监督机制,随时掌握教研活动情况,保证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促进交流、推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业务进修、培训制度。21世纪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有开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师。通过培训增强这些意识和能力。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复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9

  早听说 市区20xx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如火如荼。百闻不如一见。月初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专程前往市区部分学校参观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 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有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中学附属初中和 市民兴实验中学,并对后四所学校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市区的教育欣欣向荣,市区的教改一路领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育投入重心的转移,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使社会的不同阶层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单一公有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那样,多元办学应运而起。

  我们这次考察的市区七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就有单纯公办(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单纯民 办(民兴中学)、公办民营( 实验学校)、公有民助( 中学附属初中)、公办学校内设民助班( 实验小学)等五种类型。在带有 民 字性质的学校中,又有不同的经济组合形式。民兴中学纯系民间股份制的收费教育; 实验学校的教师为公办性质,建校资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过收费、贷款自筹; 实验小学的小班教学是收费教育,而面向施教区的班级则属义务教育; 中学附属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这些不同的组合形式不是随心摆弄的 花色 ,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正确决策。例如, 中学异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原址改办一所公有民助性质的附属初中(即现在的 中学附属初中),资产全部公有,人员性质不变,面向大市招生,经费基本自理,每年向 中学上缴一定费用。这样既完好地保存了原 中学宝贵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国有资产,又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乃一举多得。事实上,改革的浪潮正在为教育事业冲积出越来越广阔的滩头,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占领它、建设它了。 多元办学使市区不少学校摆脱了经费不足的困境,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所民间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完全现代化的民兴中学奇迹般地建成了; 实验中学建校还不到两年,就又合署创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 实验小学创设的小班异常 抢手 ,年年需要扩招。 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投入,使 职技学校、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等学校的新建工程相继竣工,使整个市区的教育事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0

  1、书法课程开设的背景

  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进一步提升了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而在我们地区不少学生正面临着提笔忘字的现象,中小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担忧。写错别字、写不规范汉字等现象屡见不鲜,常言道:字如其人,字写得好的人,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学生而言,现在学生在考试中必须笔答,就拿考试作文来说,很地区都有卷面分数,字写得好,明显占优势。现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书写危机”再不能出现了。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书法课程开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优化学生实际的书写水平。书法习字训练,还能将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结合起来。

  2、学校书法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根据书法活动的学科特点,学校开展书法教学课外活动,全面铺开硬笔书法的学习,安排美术教师授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和技能。借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初二以上的年级和高中,由语文老师安排,进行必要的硬笔书法练习,对愿意参加毛笔书法的学生进行传统书法训练。

  学校还专门提供场地资金,设置了“德艺轩”书法教室,规范书法教学设备,配备适合书法训练专用的课桌和文房四宝,由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年教师鲁永光坐镇,全天向生开放,保证书法课专业化教学的开展。针对书法课程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教材、练习纸,保证书法教学、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师生书法学习的收获和转变

  学生书法学习的的检验除了参与每隔一年的全市学生艺术节大型书法比赛外,班级、年级比赛每学期一次。经过展览比赛等活动,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学生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书法特长而自豪。原来是老师、家长鼓励着来学,现在是学生主动来练习书法,这样一来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书法作品悬挂,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氛围。

  教师书法学习的的检验是板书和教案两大块,教师参与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础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提高了教师本学科的教学魅力。在每月展示的优秀教案中,从内容到书写佳作不断增加。在一年一度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优秀板书好戏连台。

  随着电脑的普及,曾经作为学生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不能渐渐远去。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所以,学习书法可以增强了学习者自信心,能提高个体的专研精神。那个人不愿意有丰富学识?做一个博古通今的人,那就让我们从学习书法开始吧!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1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语之称。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季,各地县、区(局)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力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但小学英语在我市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过了将近5年的历程,在这5年里,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学科调研,收获颇丰,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

  全市82%左右的英语教师及各区(局)教研员。

  二、调研内容

  1、全县开设英语情况。

  2、课时安排及班容量。

  3、教师专业水平。

  4、教学设备。

  三、调研途径 座谈、听课、问卷。

  四、调研结果

  1、到目前为止,伊春市100%开设英语课程;县、区(局)有30%的林场,由于各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师资短缺,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不好。课的内容完不成。这会导致小学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初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吃力,甚至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开设英语课方面必须“一刀切”,全面铺开。

  2、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的优越条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综观目前我市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可以发现: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绝大部分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

  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县、区(局)班容量大、课时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的县、区(局)班容量达到60人以上,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4、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先后8次进行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有一部分的老师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5、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林场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小学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五、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班额过大,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3、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选出部分青年(也有中年)优秀教师参加八次的英语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其中笔试及格率为87%,口试及格率为81%,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质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4、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区局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校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五、建议

  我认为,在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上问题。它们的妥善解决将会促进我市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县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

  师断层的局面。我做为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比拼等,从而不断提高非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增加教育投入

  为了使我市林场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以上是我的调研结果及建议,希望我市小学英语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2

  为了真正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10月19日、20日,我们一行四人随机深入一处乡镇,对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对两处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问卷情况分析

  1、书面问卷人数情况

  (1)初中学生书面问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师书面问卷60人。

  (3)小学学生书面问卷281人,其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学教师书面问卷28人。

  2、初中学生问卷情况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你认为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吗?选择“不了解”和“有安全隐患”的占到了72.9%。

  (2)学校有没有打架斗殴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4)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安全教育吗?选择“没有”的占到了49.4%。

  (5)学校开展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吗?回答“没有”的占55.6%。

  (6)你认为除班主任外的任课老师该不该管学生?27.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7)学校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吗?52.1%的学生认为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8)学校驻地有无网吧?54%的学生选择了“有”,填写名字时,出现了两处。

  (9)学校有没有男女早恋现象?60.2%的同学认为“有”。(10)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同学殴打过?20.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学校同学勒索过?9.5%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2)你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0.4%的同学从不交流,48.7%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34.5%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听。

  (13)学校是否开过集中(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72.8%的同学选择的是“从来没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是谁?59%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选择的是父母,9.9%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9.9%选择的老师。

  3、初中教师问卷情况

  (1)对学生管理的问题。23%的教师认为“不敢管”。

  (2)解决学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师认为应该找双方的家长解决,5%的教师认为有时可以不管。

  (3)对于学校潜在的事故隐患,依次是:学生群殴打架,食堂卫生,宿舍管理,学生盗窃,师生矛盾,火灾隐患,交通隐患。

  (4)对于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师认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师认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为主,社会、学校教育为辅,10%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8%的教师认为应该创造空间、多关心。

  (5)对于最应该关注的学生,58%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孤僻的,25%的教师认为是双差生,17%的教师认为是单亲家庭。

  4、小学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关于打架斗殴现象,18.7%的同学认为有这种现象。

  (2)入学以来被同学殴打情况,18%的同学有关“一次以上的经历”。

  (3)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9.9%的同学从不交流,18%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62.2%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没有出现“父母不愿意听”的情况。

  (4)29.5%的同学认为“学校从来没有集中开过全年级或者全校的家长会”。

  (5)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33.1%选择的老师,四年级男生竟然没有一个选择教师;30.5%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16.2%选择的是父母。

  5、小学教师问卷情况

  (1)关于管理学生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不敢管”。

  (2)对于安全隐患,大多教师选择的交通隐患。

  (3)对于信息渠道对学生的影响,老师们的认识依次是:社会,家庭,电视,网络。

  二、座谈情况

  初中:

  (1)学生最难管的地方:首先是自我约束、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多数学生接受批评时态度较好,但是扭脸还是我行我素。个别学生对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有顶撞、死不认错的现象。其次是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绩差的学生的流行观点。三是理想信念缺乏,什么事都无所谓,即便是不良行为,也认识不到是错误的,是非观念模糊。

  (2)学生早恋现象个别存在,适当引导,与家长结合做通思想工作就能解决。说白了,处的时间长了,男女生之间仅仅是有好感,还没有到“恋”的程度。

  (3)学生拉帮结伙问题。个别存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团结帮助与哥们义气、见义勇为与一哄而上的区别,学生民事行为能力差,应该加强法制教育。

  (4)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班主任哪次班会都讲,但是学生认为老师就是教知识的,说了收效不大。组织全校集体上课,还要请校外的辅导,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效果。

  (5)学生群体基本上有五类:品学兼优的双优生、成绩差又不守纪律的双差生、守纪律成绩平平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不幸的学生。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达到自我教育。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平等交流,总认为是师生交流,注定是失败的交流。教师只有成了学生的朋友,学生才会给老师说真话、说实话,才会愿意向老师倾诉。现在家访的少了,通知家长到学校,往往家长不配合,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

  (6)学生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家庭熏陶很关键,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啥大人啥孩子,学生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关系。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要看家庭的熏陶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抵触。通知家长到学校,有的家长不是配合,而是指责老师,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给学校了你没有给教好你负责任,有的家长抱怨老师耽误功夫,耽误种大棚、耽误养鸡。极少数家长对老师很不尊重。

  小学:

  (1)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学校紧靠公路,二是有的学生离家远,自己骑车等。

  (2)多数教师认为通知家长到学校不如打个电话沟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上给家长留言。很多家长一听老师通知到学校,就感觉事情很大。学生放了学,家庭教育最关键。多数家庭仅仅满足于孩子写完作业,其他放任自流。

  (3)学生性格不同,大多数都很听话,但是性格倔强的、孤僻的哪个班都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4)安全教育要加强,要形成一个体系。

  三、安全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问题。一是管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同学,四是出现个别夜不归宿的情况。

  3、操场安全问题。一是凹凸不平,二是体育器材。

  4、留守儿童问题。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强,难管,个性强。

  5、饮食安全。伙房的管理问题,进货渠道问题。

  6、门岗。年龄大,处理问题迟缓。

  7、老师或者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

  8、晚自习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学校来。平时也有,要钱、要物情况,“传染学生”。

  9、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10、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

  小学:

  1、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点并校,学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学生骑自行车,或者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需要过马路的学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强烈体育运动等容易导致问题。

  5、老师不敢管学生,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到学生大吵、大闹;

  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问题;

  7、社会地痞、流氓到学校打骂校长、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不好。

  8、网吧问题。

  五、建议

  1、给学生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像带等视频材料,供学生、老师学习;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给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开好“安全教育”课。

  6、关闭周边网吧,最好关闭所有网吧。

  7、取缔门口的小摊点,关注食品卫生。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 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 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 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4

  一、建章立制,构建教育管理网络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书法技能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三、建立课程,提升学生书写水平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四、丰富活动,彰显校本书法特色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五、美化环境,利用书法熏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xx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篇

2.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篇)

3.关于专题调研报告

4.关于学校调研报告

5.关于需求调研报告

6.小学书法教育调研报告

7.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8.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上一篇:市场调研报告 下一篇:快递工作报告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小学调研报告

2021-08-31 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4名教研员参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5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5、个别教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部分乡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县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因此县上要求,各乡校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总结经验和发扬成绩的同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实际,认真实施新课标要求,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艺术,从而把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2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将我校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把了解本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环境保护(课程名称:热爱家乡 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目的是既对学生进行了民风民俗的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同时我校还在1——6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校本课程,每门课程每周各一节。由班主任或专职教师授课。

  二、困难问题

  我校校本课程虽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不了解教学的深度、方向和范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该如何授课。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

  三、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为了确保我校的校本课程定时开展,学校在编排课表时,便编排好三到六年级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时间,确保了一周六课时的校本课程。同时希望上级部门给安排专业老师,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农村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要从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农村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在做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不会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校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乎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要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3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三角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16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

  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

  图表 2:教师级别情况

  图表 3:教师年龄人数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

  (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

  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

  四、结束语

  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4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5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 (1)班和1 (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六个主题:(1)对英语课的兴趣;(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6)你的英语老师统计分析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英语课的人和不喜欢英语课的人的比例基本相同,中间部分的比例很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表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态度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英语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英语课非常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1)教师因素:当今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灌溉”它不能激励学生感受英语,也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步骤是公式化的,课堂上说得多,学生被允许少参与,导致被动接受和被动思考。(二)学生自身因素:英语基础差你学得越多,你就越不能理解、记住和失去信心,从而对老师和他正在教的东西产生恐惧和厌倦。因此,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初动力。受兴趣驱使,你有勇气克服所有困难。如果你失去兴趣,它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二,学生对教师主动性和主动性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学历稍差、心理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应该说服他们克服胆怯,重拾自信更多的咨询和帮助,委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首先鼓励回答更简单的问题,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简洁,有明确的指示,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这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紧张。还应该注意积极外向的学生的探索,给他们机会去玩,从而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同样热情。第三,学生如何掌握沟通技巧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语言是为了相互交流和理解,也是为了交流。有鉴于此,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多讲一些实际的东西,包括会议、生活、家庭、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表达,并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模拟练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致力于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四,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建议。摘录如下:真诚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摆架子,有时开玩笑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利用课间休息和业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积极接触,增进理解,倾听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水平,并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做事情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问问题时,微笑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或者找回作为学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学,师生之间似乎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班级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事实上,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交流,他们才能互相交流,然后他们才能互相合作,互相教导。五、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此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然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空间。因此,教师也应该尽力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要求领导注意以下情况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6

  一、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周,我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如果是习题课,我则会事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科任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

  当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五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虽然在隔晚我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备课,但根本不能按教案来讲,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以致于重难点不够时间来强调,不过上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淅的。接下来的几节课都不是讲得很好,当时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在指导老师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精心备课以及修改教案并进行几次试讲,虽然这期间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师的亲切鼓励让我变的有信心,有热情,让我觉得如果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可以做的好。当然在后期的实习工作,我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必然,自己的教学尚未能与张老师比较,但是我已以尽力而为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实习期间我从张老师哪里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时的工作经验,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师德,我想这些足可以让我受益终生。

  二、班主任工作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务都按时认真的完成。例如上体育课、上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以及自修课。在这同时,我有了一些领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在这一个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渐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以及优缺点。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有发挥个人的空间。但信任不等于放纵。

  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能把握一个度,以至于在第二个星期上课时,同学们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通过观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所以我在以后的实习工作注意把握了一个度。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时刻铭记叶老师(师范)的教导,以及张老师的指点。我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也按照张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也不忘引导他们去学习、去与同学相处。在这期间,我们召开了一次题为“爱我中心小学”的主题队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自己经验收的不足以及考虑的不周,当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这一次的队会课不是开得很成功,所以事后,我跟三位主持谈了,如何来组织和主持这样的主题队会,就能够更好达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朝气,让我有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发现法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学生认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学应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从“做”中学,学生所学的应该是未来社会“实用”的知识。在国内,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假如没有给学生留下问题,这节课就不能说成功。但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特别是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深入下去。国内课程改革还处探索阶段,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以上只是我实习生活中的几点小小的体会。可以说,实习给我们的大学生涯留下了难忘的一页,其中的点点滴滴,其中的酸甜苦辣,令我们回味,催我们成熟。在这短短的六周的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认识到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更深刻地体会到当一名好教师的不易。我一定更加珍惜剩下这不多的大学生活,好好把握,不断地学习,争取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身,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7

  一、调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__年9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华池县元城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活跃不起来,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活跃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然而俗话说“治病得先知道病根”,我们只有先了解我校语文课堂不活跃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拨云见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以学生答卷调查与听课观察为渠道,调查问卷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来拟定。低年级是拼音识字教学问卷;中年级是作文教学问卷;高年级是阅读教学问卷。从课前导入,课堂操作,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拟题,让学生作答,每班选出十名学生,让他们就本班语文老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的,做一个如实、客观的评价。通过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实的反映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才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调查结果

  读书方面:无课外书籍、无借阅图书、无、无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方面:不进行口语交际、不开展课前说话。

  作业布置:无开放性题。

  教学语言贫乏无感染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平时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发现的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归纳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调查(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中,70%的学生没有一本课外书,60%学生没有到图书室借过书,50%的学生认为图书室藏书量少,不足于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80%的班级没有开展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经常使用一些教学仪器辅助教学,如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由此可见,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发布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设备落后,没有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在调查中,能够经常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没有一个班,开展课前说话练习的仅有一个班,而所有答卷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喜欢课前说话练习。可见我校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没有传授学习方法,识用分离。因此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语言表达差。

  3、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质疑的、能够经常给学生小组讨论的也没有几位老师,但他们都认为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没能很好落实,达不到任何效果,甚至有老师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听讲——背诵——练习。课堂上出现三个偏重,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虽然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也能让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所谓质疑就是象征性的让个别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喜欢提问。所谓小组讨论,也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说说话,具体说什么,有什么效果也没有汇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自己的就是考试的分数,以考试的成绩来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80%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都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对于作业的布置,80%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练习题,没有类似动手操作或调查了解之类的开放题,而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单一的。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评价学生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即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应试进行。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录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些内容考试要出的”,如有学生不听,便板着面孔大声训斥。课堂上没有动手操作,没有表演,没有质疑,没有感情朗读,没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于教师包办太多,致使学生懒动脑,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教师说的便是标准答案。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打瞌睡等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进行大量的字、词、句训练,除了完成练习册里的练习,教师还挖空心思印复习资料,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很少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活动式的作业,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或完成作业的方式。

  5、缺乏教学艺术。在问卷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语文与老师上课没有趣有关,他们认为老师知识不渊博,讲话不风趣幽默,教学语言贫乏,上课只讲课本上的知识,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不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也没有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不懂得赞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让学生尊重自己,而不去尊重学生

  五、对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扭转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的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齐心协力,出谋献策,全力以赴从以下方面投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1、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

  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

  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教师要善于鼓励评价学生。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目光,从各方面学生,发现我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艺术在于鼓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敢于和同学争辩,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同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如表演课本内容、讲故事、动手操作、实验画画以及开展各种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要寓学习于游戏与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

  5、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语文,接触社会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又把学到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乏味,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总之让生活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

  6、作业形式也应丰富。有手工制作、画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文,比书面作业要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7、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

  当课堂死气沉沉时,我们只是一味地埋怨当今孩子太难教,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太坏,而没有从根本上查找自身的原因。应用发唠骚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才能把一篇课文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或者多用些时间看些书来充实自己,当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要有一河长流水”。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有趣的老师,而只有教师本身知识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征服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兴高采烈而非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非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而非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而非越来越弱。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心”施教,只有这样,我们农村小学活跃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构建起来。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未来的世纪将是以智取胜的世纪。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称之为“通向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教师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

  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传素质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小学教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由应试教育体制转向素质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观念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革新。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了解小学教师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情况,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寻找科学依据。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小学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编制成这份调查问卷。

  (2)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份包括30个项目的问卷从6个方面对小学教师教改思想状况及教改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这6个方面分别是:

  ①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即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

  ②教师对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及运用情况;

  ③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④教师补充新知识情况及从事教育科研情况;

  ⑤教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情况;

  ⑥阻碍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因素。

  2、结果处理

  本问卷发出20__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为93%。用统训学的方法、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分以下几个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现如下:

  3、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师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教师认为应当探索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的小学教师己经认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当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应当怎样进行培养时,教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

  ①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

  ②回答不系统,支离破碎;

  ③回答笼统(比如:素质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

  这说明教师虽知素质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

  (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①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进行教学思想交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师认为推进了教育改革。

  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及使用。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师中对新教学模式积极关注并了解的占6、4%,尝试运用的占25%。

  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有88%的教师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

  ④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

  (5)教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从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三、建议与讨论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确实在逐步地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大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容易。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因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的希望。

  转变教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创立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大气候。以笔者陋见,提出几点所谓建议请教于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切实为教师进行教改创造条件。如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者;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通过培养和培训两条途径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构建层次清晰的素质教育体系,使素质教育更具效率性、针对性。

  (三)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活动的检查、监督机制,随时掌握教研活动情况,保证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促进交流、推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业务进修、培训制度。21世纪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有开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学技能的教师。通过培训增强这些意识和能力。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复杂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转变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9

  早听说 市区20xx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如火如荼。百闻不如一见。月初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专程前往市区部分学校参观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 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有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中学附属初中和 市民兴实验中学,并对后四所学校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市区的教育欣欣向荣,市区的教改一路领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育投入重心的转移,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使社会的不同阶层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单一公有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那样,多元办学应运而起。

  我们这次考察的市区七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就有单纯公办(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单纯民 办(民兴中学)、公办民营( 实验学校)、公有民助( 中学附属初中)、公办学校内设民助班( 实验小学)等五种类型。在带有 民 字性质的学校中,又有不同的经济组合形式。民兴中学纯系民间股份制的收费教育; 实验学校的教师为公办性质,建校资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过收费、贷款自筹; 实验小学的小班教学是收费教育,而面向施教区的班级则属义务教育; 中学附属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这些不同的组合形式不是随心摆弄的 花色 ,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正确决策。例如, 中学异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原址改办一所公有民助性质的附属初中(即现在的 中学附属初中),资产全部公有,人员性质不变,面向大市招生,经费基本自理,每年向 中学上缴一定费用。这样既完好地保存了原 中学宝贵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国有资产,又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乃一举多得。事实上,改革的浪潮正在为教育事业冲积出越来越广阔的滩头,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占领它、建设它了。 多元办学使市区不少学校摆脱了经费不足的困境,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所民间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完全现代化的民兴中学奇迹般地建成了; 实验中学建校还不到两年,就又合署创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 实验小学创设的小班异常 抢手 ,年年需要扩招。 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投入,使 职技学校、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等学校的新建工程相继竣工,使整个市区的教育事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0

  1、书法课程开设的背景

  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进一步提升了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而在我们地区不少学生正面临着提笔忘字的现象,中小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担忧。写错别字、写不规范汉字等现象屡见不鲜,常言道:字如其人,字写得好的人,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学生而言,现在学生在考试中必须笔答,就拿考试作文来说,很地区都有卷面分数,字写得好,明显占优势。现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书写危机”再不能出现了。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书法课程开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优化学生实际的书写水平。书法习字训练,还能将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结合起来。

  2、学校书法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根据书法活动的学科特点,学校开展书法教学课外活动,全面铺开硬笔书法的学习,安排美术教师授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和技能。借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初二以上的年级和高中,由语文老师安排,进行必要的硬笔书法练习,对愿意参加毛笔书法的学生进行传统书法训练。

  学校还专门提供场地资金,设置了“德艺轩”书法教室,规范书法教学设备,配备适合书法训练专用的课桌和文房四宝,由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年教师鲁永光坐镇,全天向生开放,保证书法课专业化教学的开展。针对书法课程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教材、练习纸,保证书法教学、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师生书法学习的收获和转变

  学生书法学习的的检验除了参与每隔一年的全市学生艺术节大型书法比赛外,班级、年级比赛每学期一次。经过展览比赛等活动,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学生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书法特长而自豪。原来是老师、家长鼓励着来学,现在是学生主动来练习书法,这样一来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书法作品悬挂,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氛围。

  教师书法学习的的检验是板书和教案两大块,教师参与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础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提高了教师本学科的教学魅力。在每月展示的优秀教案中,从内容到书写佳作不断增加。在一年一度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优秀板书好戏连台。

  随着电脑的普及,曾经作为学生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不能渐渐远去。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所以,学习书法可以增强了学习者自信心,能提高个体的专研精神。那个人不愿意有丰富学识?做一个博古通今的人,那就让我们从学习书法开始吧!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1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语之称。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季,各地县、区(局)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力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但小学英语在我市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过了将近5年的历程,在这5年里,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学科调研,收获颇丰,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

  全市82%左右的英语教师及各区(局)教研员。

  二、调研内容

  1、全县开设英语情况。

  2、课时安排及班容量。

  3、教师专业水平。

  4、教学设备。

  三、调研途径 座谈、听课、问卷。

  四、调研结果

  1、到目前为止,伊春市100%开设英语课程;县、区(局)有30%的林场,由于各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师资短缺,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不好。课的内容完不成。这会导致小学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初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吃力,甚至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开设英语课方面必须“一刀切”,全面铺开。

  2、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的优越条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综观目前我市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可以发现: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绝大部分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

  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县、区(局)班容量大、课时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的县、区(局)班容量达到60人以上,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4、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先后8次进行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有一部分的老师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5、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林场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小学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五、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班额过大,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3、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选出部分青年(也有中年)优秀教师参加八次的英语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其中笔试及格率为87%,口试及格率为81%,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质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4、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区局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校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五、建议

  我认为,在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上问题。它们的妥善解决将会促进我市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县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

  师断层的局面。我做为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比拼等,从而不断提高非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增加教育投入

  为了使我市林场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以上是我的调研结果及建议,希望我市小学英语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2

  为了真正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10月19日、20日,我们一行四人随机深入一处乡镇,对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对两处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问卷情况分析

  1、书面问卷人数情况

  (1)初中学生书面问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师书面问卷60人。

  (3)小学学生书面问卷281人,其中小学四年级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级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级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学教师书面问卷28人。

  2、初中学生问卷情况

  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1)你认为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吗?选择“不了解”和“有安全隐患”的占到了72.9%。

  (2)学校有没有打架斗殴现象?选择“有”的占到了54%。

  (3)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法制教育吗?选择“从不”的占到了52.5%。

  (4)学校进行集中(全年级或全校)安全教育吗?选择“没有”的占到了49.4%。

  (5)学校开展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吗?回答“没有”的占55.6%。

  (6)你认为除班主任外的任课老师该不该管学生?27.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

  (7)学校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吗?52.1%的学生认为有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8)学校驻地有无网吧?54%的学生选择了“有”,填写名字时,出现了两处。

  (9)学校有没有男女早恋现象?60.2%的同学认为“有”。(10)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同学殴打过?20.7%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1)入学以来你是否被学校同学勒索过?9.5%的同学有“一次以上的经历”。

  (12)你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0.4%的同学从不交流,48.7%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34.5%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听。

  (13)学校是否开过集中(全校或全年级)的家长会?72.8%的同学选择的是“从来没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是谁?59%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选择的是父母,9.9%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9.9%选择的老师。

  3、初中教师问卷情况

  (1)对学生管理的问题。23%的教师认为“不敢管”。

  (2)解决学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师认为应该找双方的家长解决,5%的教师认为有时可以不管。

  (3)对于学校潜在的事故隐患,依次是:学生群殴打架,食堂卫生,宿舍管理,学生盗窃,师生矛盾,火灾隐患,交通隐患。

  (4)对于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师认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师认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为主,社会、学校教育为辅,10%的教师认为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8%的教师认为应该创造空间、多关心。

  (5)对于最应该关注的学生,58%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孤僻的,25%的教师认为是双差生,17%的教师认为是单亲家庭。

  4、小学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关于打架斗殴现象,18.7%的同学认为有这种现象。

  (2)入学以来被同学殴打情况,18%的同学有关“一次以上的经历”。

  (3)平常与父母交流的情况。19.9%的同学从不交流,18%的同学偶尔说说自己学习的事情,62.2%的同学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没有出现“父母不愿意听”的情况。

  (4)29.5%的同学认为“学校从来没有集中开过全年级或者全校的家长会”。

  (5)平常有了苦恼最想告诉的人,33.1%选择的老师,四年级男生竟然没有一个选择教师;30.5%的学生选择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选择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同桌;16.2%选择的是父母。

  5、小学教师问卷情况

  (1)关于管理学生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不敢管”。

  (2)对于安全隐患,大多教师选择的交通隐患。

  (3)对于信息渠道对学生的影响,老师们的认识依次是:社会,家庭,电视,网络。

  二、座谈情况

  初中:

  (1)学生最难管的地方:首先是自我约束、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多数学生接受批评时态度较好,但是扭脸还是我行我素。个别学生对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有顶撞、死不认错的现象。其次是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绩差的学生的流行观点。三是理想信念缺乏,什么事都无所谓,即便是不良行为,也认识不到是错误的,是非观念模糊。

  (2)学生早恋现象个别存在,适当引导,与家长结合做通思想工作就能解决。说白了,处的时间长了,男女生之间仅仅是有好感,还没有到“恋”的程度。

  (3)学生拉帮结伙问题。个别存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团结帮助与哥们义气、见义勇为与一哄而上的区别,学生民事行为能力差,应该加强法制教育。

  (4)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班主任哪次班会都讲,但是学生认为老师就是教知识的,说了收效不大。组织全校集体上课,还要请校外的辅导,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效果。

  (5)学生群体基本上有五类:品学兼优的双优生、成绩差又不守纪律的双差生、守纪律成绩平平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不幸的学生。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达到自我教育。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平等交流,总认为是师生交流,注定是失败的交流。教师只有成了学生的朋友,学生才会给老师说真话、说实话,才会愿意向老师倾诉。现在家访的少了,通知家长到学校,往往家长不配合,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

  (6)学生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家庭熏陶很关键,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啥大人啥孩子,学生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关系。学校的教育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要看家庭的熏陶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抵触。通知家长到学校,有的家长不是配合,而是指责老师,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给学校了你没有给教好你负责任,有的家长抱怨老师耽误功夫,耽误种大棚、耽误养鸡。极少数家长对老师很不尊重。

  小学:

  (1)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学校紧靠公路,二是有的学生离家远,自己骑车等。

  (2)多数教师认为通知家长到学校不如打个电话沟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上给家长留言。很多家长一听老师通知到学校,就感觉事情很大。学生放了学,家庭教育最关键。多数家庭仅仅满足于孩子写完作业,其他放任自流。

  (3)学生性格不同,大多数都很听话,但是性格倔强的、孤僻的哪个班都有,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4)安全教育要加强,要形成一个体系。

  三、安全工作比较突出的问题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问题。一是管理,二是人数多,三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同学,四是出现个别夜不归宿的情况。

  3、操场安全问题。一是凹凸不平,二是体育器材。

  4、留守儿童问题。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强,难管,个性强。

  5、饮食安全。伙房的管理问题,进货渠道问题。

  6、门岗。年龄大,处理问题迟缓。

  7、老师或者班主任,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

  8、晚自习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会“小青年”到学校来。平时也有,要钱、要物情况,“传染学生”。

  9、学生打架、斗殴现象。

  10、部分学生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

  小学:

  1、传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点并校,学生离家比较远,最远的四五里地,学生骑自行车,或者家长用摩托车、三轮车接送。另,需要过马路的学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强烈体育运动等容易导致问题。

  5、老师不敢管学生,出一点问题,家长就到学生大吵、大闹;

  6、门口的小摊点,饮食卫生问题;

  7、社会地痞、流氓到学校打骂校长、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周边环境不好。

  8、网吧问题。

  五、建议

  1、给学生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最好让公检法人员演讲;

  2、发放专题录像带等视频材料,供学生、老师学习;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项工作都责任到人。

  4、党委、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给学校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5、开好“安全教育”课。

  6、关闭周边网吧,最好关闭所有网吧。

  7、取缔门口的小摊点,关注食品卫生。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 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 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 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4

  一、建章立制,构建教育管理网络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书法技能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三、建立课程,提升学生书写水平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四、丰富活动,彰显校本书法特色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五、美化环境,利用书法熏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xx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篇

2.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篇)

3.关于专题调研报告

4.关于学校调研报告

5.关于需求调研报告

6.小学书法教育调研报告

7.小学学校调研报告

8.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上一篇:市场调研报告 下一篇:快递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