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庭手工业扶贫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手工业扶贫调研报告1
一、概况:
江苏赣榆塔山镇20xx年1月由土城镇和徐山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有塔山和小塔山水库,且历史上曾称为塔山人民公社故得名塔山镇。全镇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5万公顷。辖30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姚葛埠村位于赣榆县塔山镇最西部大徐山脚下,属丘陵山区。西、北、南三面环山,东南与新葛埠接壤,全村453户,1685口人,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丘陵地1520亩无法灌溉。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山岭连绵,境内有4座山头,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全村只有一条出村的生产路,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全村没有一分水稻田,农业经济无业源。属于贫困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水生活水平,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要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对姚葛布村的路、桥、电灌站进行规划新建,修好村内的防渗渠,对山荒进行开发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扶贫的重点村。08年3月,在省、市委的号召下,有姜宏远、孟昭友等同志牵头,对赣榆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我负责塔山镇姚葛埠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稳步推进。村里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规划,加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基本做到团结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都加强了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村里有党员37人。其中村送培了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了预备党员2人,另外,高中文化的村级干部担任主要干部。
2、扶贫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理想。村里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难度大。具体情况为:村年初制定了修3公里的村级公路、搞好农网改造、配套水利、荒山开发、灌电站几大项目,预计投入扶贫资金和实际资金有出入。
3、计生、财税、稳定、抗旱等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到目前止,均无违法生育情况,财税任务的完成都居所在乡镇前列。稳定工作无异常情况。另外,村今年计生和财税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带动促进下很有起色:①计生工作,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开展“八上门”服务;已开展了生殖健康查治活动,举办计生保健知识培训班3期;村计生协成功地劝回了2对外躲夫妇回乡参加妇检,并落实了节育措施,该村期内妇检到位率和节育措施到位率均为100%。②财税工作,实现了由上门催交向主动纳税的转变,现全村98%的村民主动送交了财税任务,全村税收完成均到位。村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活跃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水平。
4、工作人员能主动地为村里出谋划策,积极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反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贫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所调查的村只有实施了经济开发项目,整理土地1000余亩,种植花生。大量栽种金银花,并有专门厂家收购。扶贫思路和力量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提高村民发展经济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发展路子仍模糊不清,如此,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只不过是搭好了舞台唱不好戏,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依旧缓慢。
2、资金到位难是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资金难以到位原因有:第一、后盾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是多余的负担。第二、单位经济状况非常差,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够。无法完成出资任务。第三、无过硬的约束机制,后盾单位出资多出少出一个样,出与不出一个样,挫伤了单位的出资积极性。
3、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村民认为争取到了扶贫,有国家扶助,期望值相当大,从而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如修座桥需15多万元,村民不肯自筹小部分资金,造成后盾单位面对巨大的数额产生畏难松劲情绪,使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对扶贫后盾单位的约束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出与不出、出多出少问题纳入制度化管理,改变出资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工作队员责任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业绩考评制度,杜绝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办不好事的不良习气。
三、加大对村民思想意识的扶贫。要使村民树立起抢抓扶贫机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停留在等靠要和散懒穷上,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扶贫内容,五管齐下,增强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后方单位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种果树,每家挖菜窖、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高产农作物,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家庭手工业扶贫调研报告2
调研的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会有统一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农村不同类型的人对于新农村建设及发展状况的认识特点,以供我们参考,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百姓的心声,为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借鉴典型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研的方法:
我们团队采用最成熟、有效的“调查问卷”的方法,附加以最真实的“走访乡村”、“实地考察”等手段,将最真实的新农村现状展现出来。
我们调查的人群非常广泛,包括:农民、乡政府、个体户、小企业主、饲养业、外出务工人员等。
我们尽量将调查内容涵盖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行了特别关注。(下附调查问卷)
方法论证:
通过“统计学”,“抽样检查”,“概率分析”等数学手段对收集上来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归纳,将最直观的数据用文字呈现出来,以求最直接、真实的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实际。
调研的过程:
我们的调研持续了五天时间,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再所难免,但我们基本上还是按照计划好的步骤一步步实施着。
第一天,我们主要是对各自调研地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搜集了一些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作调查问卷打下基础。
第二天,我们就前一天的劳动成果,进行问卷的设计,尽可能让问卷能覆盖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解决我们所有的疑问,为发现问题全面查找不足,寻找途径和方法。
第三天,进行问卷调查。请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知识背景的农民填写调查问卷,并向他们讲解有疑问的地方,询问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第四天,收集真理前一天发下的问卷,并作初步分析,从中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住户,进行进一步的访问,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
第五天,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归纳、统计数字,撰写各自的调查报告的初稿,以便汇总,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再次采访。
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放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为120份,有效率为80%。
下面就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
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有10%没有上过学,25%只上过小学,30%上过初中,17%上过高中,10%上过中专,其中有8%上过大专及以上。
这样的数据能说明一定的情况:
1、我国施行义务教育以来,国民的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率有了很大的降低,农民的素质明显提高。上面10%的没上过学的主要集中在大龄妇女和老人。
要强国先要强民,强民要让教育先行,只有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才能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路还很远。
2、调查人年龄区间在[17,80]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上。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一般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在农村里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还有就是小孩,这也造成了我们调查对象的年龄偏大。
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平均为4、8人,家庭人员还是偏多的,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比较深,有许多人在生了女孩后还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才行。所以,在建设新农村上,我们不仅要改善硬件,更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落后的一面。
第二部分: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
1、在“农村收入”这一项,传统的种粮食和饲养家禽家畜仍然占到主导地位,在所有收入里面的比例为40%,新兴起来的收入项目主要集中在种植苗木,个体经营和企业上班、企业业主,这四项比例为36%,其他像种其他经济作物,家庭手工业等为24%。
上面这组数据说明了,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仍然需要改善,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还偏多,用科技致富,用知识赚钱在农村还是刚起步。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在“生产中最缺什么”这一项中,八成以上的人都选择了缺资金和缺技术。其余的都选择了缺销售信息和缺致富的项目。
这个调查结果在我们的意料当中,“科学技术致富”—农民最缺的是技术,并且,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支持生产。
3、在“是否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就业或技能培训”中,有75%的人选择了“否”。只有25%的人选择了是,根据我们的走访情况来看,主要是政府组织的有效果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次数太少,政府官员对这块还是不够重视。
4、“你是否会参加免费的培训”这个问题,其实是紧跟第三个问题的,因为政府举行的培训数量不过,或者宣传不够,所以农民参加的机会就不多。但是在答卷中反映出来是,新时代的农民们渴望知识,渴望技术,有近九成的人选择了会去参加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
5、在“改变面貌最缺什么”这一项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软件和硬件。这二个方面的百分比都接近50%。国家也在这些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送技术送知识下乡”等。
6、在“新农村建设能带来什么”方面,有78%的人选择了更多的致富渠道和丰富的文化生活。这2个方面也代表着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7、有63%的调查者认为新农村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有近五成的调查者认为农村富裕的标准是享受优质、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享受便捷的交通。
9、在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上,更多的人选择了:有工作目标和尊老爱幼。前者是现代社会对职业的基本要求,后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这个民族戴上了这个标
家庭手工业扶贫调研报告3
一、概况:
江苏赣榆塔山镇20xx年1月由土城镇和徐山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有塔山和小塔山水库,且历史上曾称为塔山人民公社故得名塔山镇。全镇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5万公顷。辖30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姚葛埠村位于赣榆县塔山镇最西部大徐山脚下,属丘陵山区。西、北、南三面环山,东南与新葛埠接壤,全村453户,1685口人,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丘陵地1520亩无法灌溉。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山岭连绵,境内有4座山头,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全村只有一条出村的生产路,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全村没有一分水稻田,农业经济无业源。属于贫困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水生活水平,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要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对姚葛布村的路、桥、电灌站进行规划新建,修好村内的防渗渠,对山荒进行开发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扶贫的重点村。08年3月,在省、市委的号召下,有姜宏远、孟昭友等同志牵头,对赣榆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我负责塔山镇姚葛埠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稳步推进。村里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规划,加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基本做到团结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都加强了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村里有党员37人。其中村送培了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了预备党员2人,另外,高中文化的村级干部担任主要干部。
2、扶贫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理想。村里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难度大。具体情况为:村年初制定了修3公里的村级公路、搞好农网改造、配套水利、荒山开发、灌电站几大项目,预计投入扶贫资金和实际资金有出入。
3、计生、财税、稳定、抗旱等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到目前止,均无违法生育情况,财税任务的完成都居所在乡镇前列。稳定工作无异常情况。另外,村今年计生和财税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带动促进下很有起色:①计生工作,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开展“八上门”服务;已开展了生殖健康查治活动,举办计生保健知识培训班3期;村计生协成功地劝回了2对外躲夫妇回乡参加妇检,并落实了节育措施,该村期内妇检到位率和节育措施到位率均为100%。②财税工作,实现了由上门催交向主动纳税的转变,现全村98%的村民主动送交了财税任务,全村税收完成均到位。村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活跃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水平。
4、工作人员能主动地为村里出谋划策,积极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反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贫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所调查的村只有实施了经济开发项目,整理土地1000余亩,种植花生。大量栽种金银花,并有专门厂家收购。扶贫思路和力量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提高村民发展经济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发展路子仍模糊不清,如此,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只不过是搭好了舞台唱不好戏,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依旧缓慢。
2、资金到位难是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资金难以到位原因有:第一、后盾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是多余的负担。第二、单位经济状况非常差,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够。无法完成出资任务。第三、无过硬的约束机制,后盾单位出资多出少出一个样,出与不出一个样,挫伤了单位的出资积极性。
3、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村民认为争取到了扶贫,有国家扶助,期望值相当大,从而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如修座桥需15多万元,村民不肯自筹小部分资金,造成后盾单位面对巨大的数额产生畏难松劲情绪,使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对扶贫后盾单位的约束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出与不出、出多出少问题纳入制度化管理,改变出资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工作队员责任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业绩考评制度,杜绝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办不好事的不良习气。
三、加大对村民思想意识的扶贫。要使村民树立起抢抓扶贫机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停留在等靠要和散懒穷上,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扶贫内容,五管齐下,增强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后方单位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种果树,每家挖菜窖、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高产农作物,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