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021-08-26 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2

  今天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收获颇多。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我们教研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摩:

  一、教学流程:

  张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流程观察记录表:

  本教学流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科学实用,创设多处情境指导朗读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美丽转身。

  建议:当然,课堂永远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生字教学在扎实一些,可抓几个重点字写一写,这样更能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上,上一些分割,多一些整合。

  二、课堂提问: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

  在《称赞》这节课上,对学生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3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占全体同学的88%,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较广。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者两次,有14个同学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5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

  建议: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

  1.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10个生字,重点识记“背”“糙”的字音,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称赞的句子。

  3.结合图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新词称赞、粗糙

  4.体会称赞所带来的快乐,学会称赞别人。

  这样设计做到了: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准确清晰,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紧紧围绕着这四个目标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引导学生,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文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接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让学生读,这样学生不仅认读了生字词同时也读熟了课文。理解字词除了反复读,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摸一摸理解“粗糙”,方法新颖,学生印象深刻。

  建议:

  “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这一目标没有落实。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3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

  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

  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

  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4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三、观后反思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5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凡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利用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听完李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李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特性:

  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快!

  雷雨是夏日的精灵,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雨的资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为深入学问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妙!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李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并且方法灵活多样。首先李老师引导同学说出,之前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去偏旁、结合动作等。最后李老师进行了集中识字,其中把虫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蝉、虹,集中分析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些什么,分析出注意的事项:宽窄、高矮、笔画、穿插。其中重点强调了穿插的写法。并反复强调了写字坐姿。

  三、课件丰富多彩,紧扣文本。美!

  在教学中,李老师是个有心人。在教学写“雷雨前”这几小节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多媒体——雷雨前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此时的景

  象,接着抓住重点词语:满天、黑沉沉、压、垂等词语进行体会,让学生再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压”“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四、演绎情景,多样练读!精!

  李老师的课上还很重视学生的体验,如:让学生学做大树,当狂风吹来时,学生的手臂就是树枝,在风中摇摆不止,而老师对着这些摇摆不定的大树进行采访,学生连连说“风太了,我停不下来。”“我快要被吹倒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情境,这时他们就是大树,他们就是在风中摇摆的树枝。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那只逃走的蜘蛛,周老师也让学生说说:蜘蛛,你为什么要逃走啊?学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变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着自己的害怕。这样的移情体验,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这样的设计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总之,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便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的

  心智活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6

  观课时间:3月12日

  观课题目:乡下人家

  观课教师:

  授课教师:

  大家好!今天心情激动,因为可以走进王璐老师的语文课堂,欣赏其常态语文课堂风采。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但引发大家思维的碰撞,更给了大家智慧的启迪。

  1、变换座位。王老师把传统的“秧田式”讲授型座位变换成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圆桌式”小组座位。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会学。合作前,葛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合作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画面”,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亮出“量规”,让学生想学。“量规”本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工具,将其纳进课堂,我们只能简单视其为“要求”。王老师提出了“量规”:倾听用心有礼;交流有条有理;汇报有声有色。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媒体参与,让学生乐学。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王老师时不时使用媒体展示句子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7

  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指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听、思、说、读、写、做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如果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学生没有上这节课,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了。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一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参与的度,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今天观看了王老师的上课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学生的参与度方面做了统计。

  本班共50人,回答了3次的学生有2人,所占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6;回答了三次的学生有6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2;回答了两次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40;回答了一次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4;没有回答问题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0。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参与度很高,老师充分关注了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目标。

  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课上老师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发言中来,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在反复发言。老师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见解,没有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同时存在。老师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即使答得不完整,或答错了,也鼓励他们的勇敢。

  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因感到能学会而愿意学,因愿意学而学得更好。在教学中,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问题的设计,优等生可以增加难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实;中下等生可以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饱尝成功的喜悦,建立更多的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

  三、老师的提问很有实效性和层次性很强,以学定教。

  老师的每次提问使多数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引发了多数学生的思考,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很活跃,扎实有效的进行了教学。

  建议: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不发言的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8

  一、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 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9

  一.春风拂面-(导入部分)

  这是一篇议论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新课导入部分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使他们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是值 得我们执教者思考的。而老师的导入就像一阵春风 一样,令学生神清气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许多学生们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体验立即被这阵春风唤醒。就像全 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句话的体现,老师在课始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真理是怎样诞生的”,并对课题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 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春雨如丝-(词语教学,方法渗透)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对语言文学的感悟。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语言训练抛到了脑后,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词语教学 是语言训练中的重头戏,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词语训练,那精彩纷呈的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必须从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入 手。而曹老师的词语教学宛如春雨,那样细腻那么缜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师在本堂课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选一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让孩 子孤立地解释词义。

  而对于文本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就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 观点而选择不同的事例这些重点等。这些议论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去关注。当然,教师又不宜在文本知识上做 过 多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之类的术语。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中,曹老师抓住三个事例的共同特点,大胆取舍,精读第一个事例,研 读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1.这个事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哪部分写得最简单?为什么作者将“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想写?3.是不是发现问题,就轻松找到真理呢?这中间会有怎么样的过程呢?4.课 文还写了两个事例,再对比第一个事例,看看这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看似完成课堂目标,实则也将学习方法无声息地渗透给 学生,曹老师用最常见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转移到关注三例的内容和表达上,进而关注三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不同的文体 在叙事时的差异,发现了不同的'观点在引用3例时的详略。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师的“追问”艺术,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曹老师对于文本的三个 事例不是简单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再设问题,并在层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梯度,很好地补充与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体现了教 师的功底,很难得。

  三.雨后春笋-(以问促学,方法运用)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枯燥的议论文,有什么好读的呢?但曹老师都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品 析,读中感悟真理。就像层层剥笋一样,与孩子们一起攻破一个个问题,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重点研读第一个事例时,曹老师就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去读好重 点语句,通过多次默读,自由读,个别读,找出事例中的规律来,后两个例子作为略写,曹老师采用了对比阅读法,架设三个科学事例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张老师巧妙地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第二段在课堂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课始曹老师用范读的 方式来引出课文的真理,揭示课堂;第二次是通过三个事例的对比朗读引出此段话,通过再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规范,准确巧妙使用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独特效 果。最后曹老师利用引读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 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四.春光灿烂-(回归整体,理解观点)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觉得张老师的课堂就有这样的魅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曹老师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 进行思考,圈画,交流,汇报,解读,表达,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知识的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中,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0

  20xx年10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在景东县小、民小参加第四期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这次活动是由县教师进修学校为落实骨干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成果,由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观摩学习的交流活动。这次活动,每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新课改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期五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我们总共听了十九节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不同版本。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如:杨成金、孙灵梅和程燕锦等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读颠倒;默读以求读通顺、连贯、流利,并粗知课文大意;展示读 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教材;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杨成金老师在《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中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程燕锦老师在《去年的树》一文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讲读,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思想端正,“以学论教”。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自主的学习,这表现在教学效果上,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氛围融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我们老师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四是在学习中,学生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等。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思维得到发展。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例如:那就是讲的太多,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这样下来当然时间不够,而学生也听得很累。就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确有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我认为,这个目的是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内容教学,是让其它知识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师到最后强加给学生:“通过这我们要怎样做,做怎样的人?”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课文内容是否有趣,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授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孙灵梅老师在激励孩子时说:“你读得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乖孩子”等让学生融入角色。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中,有一名学生读得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并鼓励了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自己又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五、教学艺术。

  首先是启发诱导的艺术。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其次是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紧密,过渡自然,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总之,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每一节课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老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交流意见、表现自我创造机会,让他们得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常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1

  “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 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 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

  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

  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

  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

  第四关:用“蛋”组词

  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到最后教师还做了铺垫“其实,鸟的王国里还有很多鸟,它们要等你们学好课文才和你们见面呢?想见见它们吗?那就认真学习课文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第一小节,教师版画大树,并让学生摸鸟蛋说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凉凉的鸟蛋”可以说成“鸟蛋凉凉的”,引导学生体会鸟蛋,真好玩,在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并联系实际谈感受,从而理解了重点词语“焦急不安”。

  第三小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送蛋,并上台表演,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教师创设了小鸟慢慢出壳慢慢长大的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句,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表演读,考察了学生对词句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教会学生多种学习课文和词句的方法。

  总之,董老师的目标具体明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扎实高效,既关注了课程内容,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地验证了xx老师说的“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2.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4.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5.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6.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7.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通用6篇)

8.最新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上一篇:项目经理辞职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个人成长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021-08-26 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学习了这堂观摩课,收获颇多,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善:

  1、应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2、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美。

  4、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2

  今天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收获颇多。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我们教研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摩:

  一、教学流程:

  张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流程观察记录表:

  本教学流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科学实用,创设多处情境指导朗读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美丽转身。

  建议:当然,课堂永远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生字教学在扎实一些,可抓几个重点字写一写,这样更能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上,上一些分割,多一些整合。

  二、课堂提问: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

  在《称赞》这节课上,对学生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3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占全体同学的88%,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较广。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者两次,有14个同学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5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

  建议: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

  1.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10个生字,重点识记“背”“糙”的字音,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称赞的句子。

  3.结合图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新词称赞、粗糙

  4.体会称赞所带来的快乐,学会称赞别人。

  这样设计做到了: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准确清晰,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紧紧围绕着这四个目标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引导学生,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文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接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让学生读,这样学生不仅认读了生字词同时也读熟了课文。理解字词除了反复读,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摸一摸理解“粗糙”,方法新颖,学生印象深刻。

  建议:

  “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这一目标没有落实。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3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

  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

  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

  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4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三、观后反思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5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凡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利用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听完李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李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特性:

  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快!

  雷雨是夏日的精灵,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雨的资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为深入学问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妙!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李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并且方法灵活多样。首先李老师引导同学说出,之前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去偏旁、结合动作等。最后李老师进行了集中识字,其中把虫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蝉、虹,集中分析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些什么,分析出注意的事项:宽窄、高矮、笔画、穿插。其中重点强调了穿插的写法。并反复强调了写字坐姿。

  三、课件丰富多彩,紧扣文本。美!

  在教学中,李老师是个有心人。在教学写“雷雨前”这几小节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多媒体——雷雨前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此时的景

  象,接着抓住重点词语:满天、黑沉沉、压、垂等词语进行体会,让学生再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压”“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四、演绎情景,多样练读!精!

  李老师的课上还很重视学生的体验,如:让学生学做大树,当狂风吹来时,学生的手臂就是树枝,在风中摇摆不止,而老师对着这些摇摆不定的大树进行采访,学生连连说“风太了,我停不下来。”“我快要被吹倒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情境,这时他们就是大树,他们就是在风中摇摆的树枝。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那只逃走的蜘蛛,周老师也让学生说说:蜘蛛,你为什么要逃走啊?学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变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着自己的害怕。这样的移情体验,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这样的设计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总之,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便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的

  心智活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6

  观课时间:3月12日

  观课题目:乡下人家

  观课教师:

  授课教师:

  大家好!今天心情激动,因为可以走进王璐老师的语文课堂,欣赏其常态语文课堂风采。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但引发大家思维的碰撞,更给了大家智慧的启迪。

  1、变换座位。王老师把传统的“秧田式”讲授型座位变换成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圆桌式”小组座位。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会学。合作前,葛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合作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画面”,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亮出“量规”,让学生想学。“量规”本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工具,将其纳进课堂,我们只能简单视其为“要求”。王老师提出了“量规”:倾听用心有礼;交流有条有理;汇报有声有色。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媒体参与,让学生乐学。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王老师时不时使用媒体展示句子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7

  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指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听、思、说、读、写、做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如果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学生没有上这节课,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了。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一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参与的度,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今天观看了王老师的上课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学生的参与度方面做了统计。

  本班共50人,回答了3次的学生有2人,所占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6;回答了三次的学生有6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2;回答了两次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40;回答了一次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4;没有回答问题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0。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参与度很高,老师充分关注了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目标。

  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课上老师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发言中来,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在反复发言。老师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见解,没有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同时存在。老师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即使答得不完整,或答错了,也鼓励他们的勇敢。

  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因感到能学会而愿意学,因愿意学而学得更好。在教学中,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问题的设计,优等生可以增加难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实;中下等生可以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饱尝成功的喜悦,建立更多的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

  三、老师的提问很有实效性和层次性很强,以学定教。

  老师的每次提问使多数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引发了多数学生的思考,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很活跃,扎实有效的进行了教学。

  建议: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不发言的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8

  一、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 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9

  一.春风拂面-(导入部分)

  这是一篇议论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新课导入部分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使他们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是值 得我们执教者思考的。而老师的导入就像一阵春风 一样,令学生神清气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许多学生们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体验立即被这阵春风唤醒。就像全 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句话的体现,老师在课始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真理是怎样诞生的”,并对课题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 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春雨如丝-(词语教学,方法渗透)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对语言文学的感悟。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语言训练抛到了脑后,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词语教学 是语言训练中的重头戏,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词语训练,那精彩纷呈的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必须从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入 手。而曹老师的词语教学宛如春雨,那样细腻那么缜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师在本堂课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选一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让孩 子孤立地解释词义。

  而对于文本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就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 观点而选择不同的事例这些重点等。这些议论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去关注。当然,教师又不宜在文本知识上做 过 多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之类的术语。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中,曹老师抓住三个事例的共同特点,大胆取舍,精读第一个事例,研 读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1.这个事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哪部分写得最简单?为什么作者将“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想写?3.是不是发现问题,就轻松找到真理呢?这中间会有怎么样的过程呢?4.课 文还写了两个事例,再对比第一个事例,看看这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看似完成课堂目标,实则也将学习方法无声息地渗透给 学生,曹老师用最常见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转移到关注三例的内容和表达上,进而关注三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从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不同的文体 在叙事时的差异,发现了不同的'观点在引用3例时的详略。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师的“追问”艺术,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曹老师对于文本的三个 事例不是简单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再设问题,并在层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梯度,很好地补充与挖掘了文本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体现了教 师的功底,很难得。

  三.雨后春笋-(以问促学,方法运用)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枯燥的议论文,有什么好读的呢?但曹老师都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品 析,读中感悟真理。就像层层剥笋一样,与孩子们一起攻破一个个问题,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重点研读第一个事例时,曹老师就让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去读好重 点语句,通过多次默读,自由读,个别读,找出事例中的规律来,后两个例子作为略写,曹老师采用了对比阅读法,架设三个科学事例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张老师巧妙地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第二段在课堂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课始曹老师用范读的 方式来引出课文的真理,揭示课堂;第二次是通过三个事例的对比朗读引出此段话,通过再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规范,准确巧妙使用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独特效 果。最后曹老师利用引读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 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四.春光灿烂-(回归整体,理解观点)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觉得张老师的课堂就有这样的魅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曹老师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 进行思考,圈画,交流,汇报,解读,表达,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知识的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中,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0

  20xx年10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在景东县小、民小参加第四期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这次活动是由县教师进修学校为落实骨干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成果,由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观摩学习的交流活动。这次活动,每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新课改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期五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我们总共听了十九节语文课,包括“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不同版本。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如:杨成金、孙灵梅和程燕锦等教师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读颠倒;默读以求读通顺、连贯、流利,并粗知课文大意;展示读 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教材;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杨成金老师在《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中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程燕锦老师在《去年的树》一文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讲读,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思想端正,“以学论教”。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自主的学习,这表现在教学效果上,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氛围融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我们老师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四是在学习中,学生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等。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思维得到发展。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例如:那就是讲的太多,教学方式采取满堂灌,这样下来当然时间不够,而学生也听得很累。就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确有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我认为,这个目的是贯穿于你的整个课堂内容教学,是让其它知识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师到最后强加给学生:“通过这我们要怎样做,做怎样的人?”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课文内容是否有趣,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授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孙灵梅老师在激励孩子时说:“你读得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乖孩子”等让学生融入角色。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中,有一名学生读得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并鼓励了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自己又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五、教学艺术。

  首先是启发诱导的艺术。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其次是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紧密,过渡自然,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总之,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每一节课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老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交流意见、表现自我创造机会,让他们得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常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1

  “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 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 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

  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

  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

  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

  第四关:用“蛋”组词

  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到最后教师还做了铺垫“其实,鸟的王国里还有很多鸟,它们要等你们学好课文才和你们见面呢?想见见它们吗?那就认真学习课文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第一小节,教师版画大树,并让学生摸鸟蛋说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凉凉的鸟蛋”可以说成“鸟蛋凉凉的”,引导学生体会鸟蛋,真好玩,在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并联系实际谈感受,从而理解了重点词语“焦急不安”。

  第三小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送蛋,并上台表演,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教师创设了小鸟慢慢出壳慢慢长大的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句,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表演读,考察了学生对词句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教会学生多种学习课文和词句的方法。

  总之,董老师的目标具体明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扎实高效,既关注了课程内容,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地验证了xx老师说的“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2.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4.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5.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6.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7.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通用6篇)

8.最新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上一篇:项目经理辞职报告 下一篇:大学生个人成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