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2021-08-24 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开发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1

  旅游业被喻为无烟的xx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来势很好。据统计,2013年接待游客24.2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338万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在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护不力等原因,也带来了环境被破坏,文化被误解、歪曲等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了湘西xx苗族传统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执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xx苗族文化旅游的立法步伐,尤显迫切。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旅游开发对xx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开发过程其实就是保护过程,要在发掘、整理和提炼xx苗族、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前,xx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面临突出的法制问题。

  一是商业化趋重,苗族文化“失真”问题;

  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的破坏。

  (一)当前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立法方面不到位,甚至缺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湘西作为湖南省旅游大州,虽然依据《xx》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旅游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规范性文件,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小觑。当前,就xx区苗族文化旅游立法工作事前调研不够,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缺乏针对性,未突出地方特色,有的如《xx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尚未出台,虽有规划,未有保护条例,法制缺位。有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性,缺乏有效规范,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为旅游资源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样立法中重视旅游文化资源法律保护,对xx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关注。

  二是执法方面也面临缺位与不到位的问题。xx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一直没有成立,管理存在缺位。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也没有成立,行业管理规定落实不够,缺乏标准化。

  (二)发展xx旅游文化产业的法律对策。

  一是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障应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xx苗族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制定景区规划时加大对资源的法律保障,实现可持续性;坚持预防为主原则,xx景区独特的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一旦破坏,后世修补无济于事;实际可操性原则,结合xx景区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与法规政策、法律、《条例》相衔接,解决法律实际过程中的区域差别问题;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民族文化植根民间,开发与保护必须建立民间主动参与上。

  二是加强对xx区旅游文化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立法调研,制定立法规划,加紧出台xx非物质文化、xx景区,苗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法规,及时有效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地方性法规一定要具有区域色彩和苗族特色,在立法中加以规范。

  三是通过立法实现xx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所有权属国家、管理权在政府部门,经营权属开发商和经营商,但是xx苗族文化属于本地区所有、集体所有的部分产权,建立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解决,属于个人的产权建设采取变通试解决。鉴于过往政出多门,“管理多头、管理混乱、都在管理、都不管理”的局面,建议在xx景区设置统一权限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依据地方实际,采取独创性的管理模式。

  四是通过立法解决xx区村、镇共享发展收益机制。在立法中明确xx苗族地区对发展方式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促进xx景区民族文化活动中的村镇参与,群众参与,赋予群众在规划和决策中的发言权和收益权。在立法中明确规定,xx苗族地区村、镇参与,群众参与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有利于苗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五是加强对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行为。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2

  安丰塘因其为天下第一塘,从而使其闻名暇身,妇孺皆知,围绕安丰塘的产生,发展又有许多优美、传奇的故事在人间广为流传,更增添了这座千年古塘的神秘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各种水产品养殖、水生作物的种植应运而生。为了纪念安丰塘的创始者楚国宰相孙叔敖,人们在塘北岸修建了孙公祠(现已被申报为省aa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记述了安丰塘的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是古今研究安丰塘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围绕安丰塘的传说和自然资源,人们建造了“八大景点”,分别是“五里迷雾、洪井晚霞、沙涧荷露、老庙木塔、凤凰观日出、皂口看夕阳、利泽赏明月、石马观古塘”等。徜徉其间,你会觉得这里绿柳垂堤,花开四季,塘面微波荡漾,清水涟漪,各种养殖水产品嬉戏其间,好不快乐。八大景点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一切构成了安丰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天然优势。

  1、县委县政府南工北旅的政策机遇

  新桥国际机场的兴建以及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审时度势,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首批成立八公山风景管委会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这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掀开了安丰塘旅游开发新的一页。“南工北旅”战略的提出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将为安丰塘的开发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及智力保障。

  2、安丰塘护堤及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

  投资1亿多元的安丰塘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提高了安丰塘的防洪防涝标准,新建了多处观景点,满足了游客观景需要,环塘路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正在筹建之中,工程完工可实现晴雨通车,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3、安丰塘镇土地平整工程的开展

  继XX年国投5千余万元的土地平整工程完成之后,XX年又投资4千余万元资金,用于新一轮的土地平整工作,两项工程的完工,安丰塘镇将有80%的耕地得到平整,初步实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的现代农业景象。土地平整和“村村通”工程的先后完工,使得全镇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现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下一步将实现组组通砂石路。这为建立现代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镇村干部队伍

  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使得镇村干部的形象大大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镇党委和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07年的土地平整项目,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大,超乎人的想像,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安丰塘镇镇村干部,硬是把它给完成了,而且无一例信访案件发生。这样的一群干部队伍一定能协助投资者开发好安丰塘,管理好安丰塘。

  5、有着一群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

  这里的人民群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听党话,跟党走,盼安丰塘早日开发的愿望十分迫切,定会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为满足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这些年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小集镇建设规模和品位,使之于创建旅游乡镇相协调。今年投资10万元的安丰塘街道亮化工程,已顺利完工,方便了人们夜晚出行;小商品琳琅满目,充分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旅游接待舒适,价廉,给人以“家”的温馨。小城镇建设可为每位投资者、观光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满足人们食、住、行、娱、购的需要。随着安丰塘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7、便捷的交通条件

  安丰塘镇毗邻新桥国际机场,十迎路(十字路至迎河)、双安路(双桥至安丰塘)、陶建路(陶店至建设)等省级公路纵贯全境,距合阜高速公路入口30公里,距合六叶高速公路六安北入口55公里,加上“村村通”土地平整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得该镇的交通四通八达,极为快捷方便,实现晴雨天镇内外交通无阻。

  8、开发成本低廉

  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者只需在景点建设上再锦上添花,这里可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

  9、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环安丰塘景点外,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席草、荷仁豆及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投资者可依托现有资源直接开发成旅游项目,如现代观光农业、各种休闲垂钓中心、农家乐中心、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等。

  一、不利因素:

  1、安丰塘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安丰塘水面由安丰塘分局管理,水面养殖由养殖场进行管理、承包,由于利益的关系,两者之间常产生矛盾。安丰塘旅游开发需要优质的水面,而为了养殖的需要,承包水面养殖的经营者又不断地向塘内抛洒一些物质,严重污染了水面,这两者矛盾常常是不可调和,为了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必须理顺管理体制。

  2、景点破坏严重

  安丰塘环塘八大景点,均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破坏严重,已找不到昔日的感觉,这需要我们一边保护,一边开发,两者要并举,开发工作未进行之时,对已有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保护的办法。

  3、投资不足,建设力度不够,开发意识不强

  也许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安丰塘旅游开发这些年也只是美好的设想,一直未付诸行动,地方财政仅是吃饭型财政,安丰塘自主开发无能为力,因此等靠要思想严重,影响了安丰塘开发的进度。

  4、规划定位不够

  旅游开发是一项长线投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先制订好规划,然后分年分项实施。安丰塘开发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未制定出来,未给安丰塘开发一个准确的定位。

  5、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旅游事业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旅游业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是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目前我镇的旅游人才既无引进,也无自身培养,突显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6、宣传影响不够。

  目前,安丰塘的旅游宣传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

  二、思路与对策

  透过安丰塘旅游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当前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行重组、变化和提升,才不会使安丰塘旅游“新瓶装旧酒”。

  1、完善旅游开发相关规划,有序开发

  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形成的“南工北旅”这一共识,深化“一业带百业”认识,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有序开发,要不仅建设观光旅游,时机成熟还要发展成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2、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目前,安丰塘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告一段落,但环塘路面的硬化、绿化、美化直至亮化工作还没有启动,希望政府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这一工作,为安丰塘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接待品位

  目前,我镇的旅游接待小而全,不能上档次、上品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少,无法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今后要在提高接待规模和提升档次、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

  4、积极推进景区建设,开发旅游景点

  目前安丰塘旅游老景点有不同程度破坏,且配套开发的力度不够,景点不精,新景点开发滞后,推出去的景点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可游性、可参与性、可感染性不强,农家乐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加快景点建设刻不容缓。建设需资金,光靠政府投入非常有限,需要多渠道融资,多途径参与开发:(1)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招商引资。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参与安丰塘开发。(3)吸引捐助资金。(4)金融信贷资金。

  5、加大旅游区域协作,制定精品旅游线路

  我县的旅游要形成一盘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识,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的态势,安丰塘的旅游开发要与瓦埠湖、八公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寿州一日游,使分散的景点设施统一协调,有机组合,使资源优势得到集中体现,大小景区共享产业规模效益。

  6、加大宣传推销力度

  目前,很多人都只知道有天下第一塘——安丰塘,但安丰塘的具体位置、特产、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都不清楚,这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推销力度,多与记者接触,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安丰塘,既宣传景观,又宣传政策,可统一编制宣传材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营销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安丰塘,走进安丰塘,感受安丰塘。

  7、理顺体制,建立天然无污染养殖

  安丰塘的水面和养殖的管理体制必须理顺,不能两家单位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必须统一管理,服务于旅游开发的大局。我认为安丰塘的养殖要遵从自然生物链条,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好水质,涵养水质,把安丰塘变成一个天然养殖场。

  8、加强旅游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旅游管理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质,必须加强旅游管理干部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形象,引导旅游业向健康方面蓬勃发展。

  三、未来3——5年的思考与打算

  1、申报创建旅游乡镇

  我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旅游乡镇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旅游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2、建立安丰塘旅游专抓队伍,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问题

  3、因地制宜,做好农家乐项目建设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好农家乐有关项目建设,打造品牌,如利用席草、荷仁豆、甲鱼、各种水产品等,加工成精美工艺品和美食。

  4、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在“食、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

  要继续加强小城镇规模建设和亮化、美化工作,提升接待档次和水平,着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旅游产品,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产品。

  5、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旅游环境的治理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监督其合法经营,避免欺、蒙、拐、骗现象的发生。加大旅游环境的治理,避免脏乱差现象出现。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发展思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整体和谐,安丰塘一定会成为寿县旅游产业中一颗璀璨明珠。

  安丰塘镇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因位于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畔而得名。全镇共有48195人,辖8个村、2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因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蕴藏了丰饶的农业资源,这里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景点星罗棋布。特色农业有“荷仁豆”、“席草”、“中华甲鱼”以及依托安丰塘水面而养殖的银鱼、河蟹、鲫鱼、鲤鱼、鳜鱼、河蚬等名特优水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畅销海内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安丰塘旅游迎来发展的春天,掀开了新的一页。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安丰塘旅游产业,提高旅游经济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3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

  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4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xx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5

  近年来,__x县__x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化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项目带动、全面推进”的路子,大力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切实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我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__x年__x年,观光避暑游客明显递增,呈现出旅游业前景大有可为。为了切实加快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做强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现就对加快开发__x镇旅游资源建设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供决策层参考。

  __x镇位于__x北麓,__x县南端,东与湖北竹坪乡接壤、西与__x县赤岩镇相邻,南与______镇相连,北与赤岩镇沙阳相临,境内山川秀美,气候湿润,生态植被良好,原始森林茂密,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最天然的氧吧。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秦楚长城、铁桶寨幽林探险、栗树坪百步梯、百步梯瀑布、莲花石刻,茂林修竹,吃__x米、品山竹笋、观奇景、游竹海”的旅游观光线路,景区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辖区秦楚长城、铁桶寨幽林、莲花石刻等景区,涵括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态植被好,是天然氧吧,有珍稀动植物、有道教圣迹等各个方面,天景、地景、水景齐备,建筑、胜迹、风物并存。

  秦楚长城遗址,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身临其境你能遐想到那时秦楚官兵刀枪相见的战争场景,自古就有“一夫当官,万夫莫开”之势,那慢慢延伸在山梁上的古石墙放眼跳望是那么的雄伟壮观,现已于__x年开始在陕鄂边界,__x东垭子两省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秦楚长城城门楼,几年来,游客不断,那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夏季避暑的最佳圣地。周围,铁桶寨原始森林是探险的好地方,里面有珍稀野生动植物,野生两硒保护动物娃娃鱼还保存着,现当地农户搞家庭式养殖娃娃鱼,已初见成效。栗树坪百步梯充分展示出过去勤劳朴实的人民,在那艰苦的年代,不通路,就在半山腰上开凿,然后从山下河道用肩驮起有脸面的100个石头铺上,供人们来往方便,后来,人们把这条路叫百步梯,像梯子形状。还有,莲花石刻等景点,是一块尚未开发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近年来,__x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制定开发规划。在全面进行资源普查的基础上,__x镇还确立了“秀山奇景-人文历史-生态产业”一体化的品牌特色和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发展定位。

  (二)有序推进景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镇政府计划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支撑,逐步解决铁桶寨景区交通瓶颈和通往__x镇的小南环公路建设问题,形成南区旅游连片规模发展效应,不断夯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实现南区旅游环线的提质改造工程,逐步推进铁桶寨、秦楚长城和莲花石刻等一系列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着力加强遗迹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遗迹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并贯穿旅游工作始终。采取立碑、挂牌、设栅等办法,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实行封闭式保护,在重点水源和风景名胜地建立禁采区和禁伐区,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产业有序开发、持续发展。

  (四)注重打造旅游品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__x始终把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重视当地特色旅游农副产品的开发与包装,通过近几年努力,将______大米推向社会,__x年______大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__x的干竹笋、野生猕猴桃、洋芋粉丝、豆腐干等当地特产深受游客青睐。__x星级农家乐正在筹划建设中,通过品牌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以提升景区品位,扩大景区知名度。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__x镇属山区地带,以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地势东高西低,海拔700-1800米,山高路远,全镇竹面积达4.5万亩,是典型的林区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孙家坡村的莲花山与铜钱村的穆家沟循环路,尚没完成,莲花山石刻旅游景区得不到开发利用,山路行走里程长且陡峭险峻,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项目资金短缺。__x镇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项目上级尚未立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项目支持,仅靠镇财力无法实现后续发展。

  三是服务设施落后。__x境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优势明显,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吃、住、行、娱等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在扩大宣传上求突破。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广泛宣传__x镇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全方位提高__x的知名度,不断扩大铁桶寨、秦楚长城和集镇竹文化广场等景区景点在外界的影响,使旅游产业能够真正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二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__x入境处新建标志性建筑,统一风格样式,高标准建设太山庙、双河、大坪、孙家坡村街,开发__x大米基地,保护楚长城、莲花山石刻等遗址,并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改造提升、达标晋级,有效解决该镇旅游景点单一、布点分散的问题。

  三是在交通道路建设上求突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铜钱村西亚子—__x镇旅游景区公路大项目建设立项;打通莲花山至穆家沟循环路,全面打通旅游大环线,提升旅游交通能力,解决旅游可进入性差的问题。同时组织人员尽快编制出台《__x镇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抓好集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基础条件。

  四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求突破。采取招商引资与民间资本合作的办法,在境内各村街建设星级农家乐和宾馆,积极打造__x自然生态观光风景区,带动民营资本建设餐饮、食宿、购物等设施,通过开发特色小吃、组织地方小戏演出小分队、组建旅游车队等形式,逐步开发游客能够参与的体验活动,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单一和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旅游开发综合效益。

  五是在区域合作上求突破。加强与周边的__x、__x等镇的合作交流,逐步将__x旅游资源融入__x南区旅游圈,倾力打造__x—__x——__x—__x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大旅游网络框架,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交流的优势。

  (一)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__x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县上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统筹规划、统筹开发,捆绑宣传、捆绑推介,促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单靠某一个地方的能力是有限的。建议县上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补助、宣传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对__x—__x——__x镇旅游环线公路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6

  xx方圆28平方公里,地势坦荡平旷,核心区域集中在涌洞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相邻,盖上有川河、楠木两个村11个组,850户3090人。平均海拔1230米,四季云烟,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堪称自然空调、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胜地。笔者近期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其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浅建议。

  一、xx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由于交通限制,xx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一直深受县内市民宠爱,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驴友、摄友慕名前往或故地重游,也逐步吸引周边市民眼球。特别是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可进入性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到xx观光、避暑、赏花、驴行。初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00余人次实地领略xx风光,单是5月4日“乡村旅游川河行”当天,就吸引400余名市民参与。可见,xx旅游开发众望所归,值得期待。

  xx作为我县旅游的储备资源,其开发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端上“旅游饭碗”,扩宽就业渠道,能在较快时间内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二是能够加速形成县城—xx—酉水河一日游精品线路,助推我县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建设。三是可以作为大边城景区的补充,添加新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互补,丰富边城景区体量和内涵。

  二、xx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提出,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渝东南旅游专题会议,每次研究一个问题,推动渝东南旅游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历史性跨越。20xx年8月,市政府在南川区召开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提倡各区县“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日益优化的外部环境,为xx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网络布局扩展,启动实施了洪安边城、西街、盐水井湖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整合上千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出钟灵、大溪、孝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升级,蕴藏已久的xx,亟待揭开神秘的“盖头”,向世人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三、xx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一)资源小而分散。xx盖顶有天然石门回道“四门洞”、鸡冠岩、栩栩如生的“朱氏婆婆”、满山映山红、万亩天然草场、千年银杏古树、红军战斗遗址;盖下有千亩梯田,“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纳沙河沿岸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扁口洞”。总体来看,旅游资源丰富,但若站在武陵山区来审视评估,这些资源缺乏稀有性和震撼力,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二)生态环境较差。一方面,xx自然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不到30%,多以灌木和草场为主,缺乏高大乔木和林带,且裸露岩石多。另一方面,xx蕴藏大量的煤、黑滑石、硅等矿产资源。作为我县历史上煤矿主要产地之一,其开采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处可见废弃的煤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地处两省市交界地带,硅矿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部分核心草场出现损坏,随处可见开采“伤疤”。

  (三)配套设施滞后。从涌洞政府驻地、干川和平马上山的公路都是泥土路,可进入性差。布局国电、乌电两大电网,但改造多年电力依然不稳定。唯一的小型水库(烂泥沟水库)基本没有发挥功效,主要依靠地下水,用水质量难以保证。整个区域没有成熟的旅游接待点,缺乏有品位、上质量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唯一的避暑山庄由煤矿厂区改造而成。此外,景点安全防护设施、公厕、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缺乏。

  (四)遗留问题凸显。前些年,我县依托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xx发展起了2万余亩金银花基地。但是,由于当时对旅游开发预测和估计不够,导致基地基本布局在核心草场,且低价签订了长达数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而xx的主要资源集中在草场地带。如下一步引进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则势必处理金银花基地与草场如何选择、流转合同如何终止等遗留问题。

  四、xx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一)精心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制约xx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禀赋大体相当,xx处于诸多名胜景点的包围中,很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如何定位xx旅游开发思路?必须跳出秀山、立足武陵,认真考察论证,注重差异化发展,与周边景区形成互补。结合资源特点,可考虑将其定位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xx作为以生态自然为基石的旅游资源,在具体的规划中,不一定需要大手笔,但必须符合实际,尊重自然,要杜绝照搬同类成熟景区开发模式,坚持低碳、低成本开发,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问题,切忌大兴土木、乱造人文景观,要防止对资源进行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破坏和开发成本。

  (二)保护开发是核心

  自然资源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特点,很多时候保护更是政绩。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资源价值,而xx的资源价值正在于其天然性、独特性、神秘性、多样性。当前,一要通过编制规划对景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一旦确定,严禁新建房屋和搭建产业设施。二要做好旅游开发与矿产资源的规划协调,科学确定矿产开采区,对开采规模进行限制,选址必须符合旅游开发要求。三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要求设置景区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少建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协调。四要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鉴于此,一是在核心区域规划映山红、杜鹃花、金银花以及生态农业、药材等观光带,使游客四季都能有所品赏,改变目前品种单一、可供观赏期短问题。二是应着手将金银花移栽出核心草场,还原一片高山草原。三是规划发展高山蔬菜等生态种养殖业,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与自助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供游客体验。四是依托高山草场、千仞绝壁、山洞奇观,适时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民争利。当前,应对区域农民早作安排,减小后期旅游开发压力。一是根据群众意愿,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迁出旅游开发核心保护区,缓解景区生态环境压力。二是对核心区现有原始村落作为景点打造,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污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档次。

  (三)完善配套是重点

  可进入性是制约xx旅游发展的关键,必须加速突破。短期内,建议按三级公路或高于通畅工程标准建设平马至xx旅游产业路,届时xx到洪安仅需20分钟,能有效地将两个景区串联起来,构筑县城—洪安—xx—酉水河—县城旅游环线,同时打通干川水源至xx等断头路。长期看,应全力争取建设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如能建成,将全面激活xx、酉水河乃至整个龙池、石堤片区旅游发展活力。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过境游给景区的收益是有限的,过夜游则在吃、住、行、购等方面更具潜力。因此,要想办法让游客在xx过夜。短期内,建议培育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亦可在核心区外围建设高山避暑纳凉点,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就地就业。长期看,景区成熟后,可借鉴石柱黄水假日森林小区的经验,通过“旅游地产”模式开发产权式公寓、度假酒店等业态,丰富业态布局。

  当前,要加快完善车行道、景点标识标牌、参观步道、漫游步道、安全防护、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建好生态停车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休息亭台和环保公厕,提高景区的便捷性、舒适性。

  (四)适度营销是辅助

  xx作为新兴自然景区,就目前来看,重点市场应是城市自驾游和驴行群体,适合在周边地区作小范围的推介。长远来看,纵观国内知名旅游城市,都是以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余景区营销。xx也不例外,不宜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边城这张名片,融合边城整体营销,通过客源输送促其发展。倒是可以在文化的挖掘上做点文章,对现有资源巧妙融入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惟妙惟肖,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多方投入是保障

  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鉴于目前景区基础条件太差,开发投入高、收益慢,招商难度较大,必须多措并举。一是争取将xx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应向区域适当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四是可由政府单独或与投资方联合设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储备一批土地,待景区成熟后再进行出让,平衡开发资金。

  同时也应认识到,搞旅游发展,难免负债,要有正确的负债观,我们认为三种情况下可以举债建设:现在建设的成本比三五年后节约几倍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相当,但老百姓当前有迫切需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项目;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项目。但在操作中要量入为出,把握好原则,控制好风险,发挥好效益。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6篇】相关文章:

1.旅游市场开发调研报告

2.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3.旅游文化业开发调研报告范文

4.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研报告

5.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6.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7.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8.发展旅游业调研报告

上一篇:工程验收自查报告 下一篇:物业离职报告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6篇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2021-08-24 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开发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1

  旅游业被喻为无烟的xx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来势很好。据统计,2013年接待游客24.2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338万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在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护不力等原因,也带来了环境被破坏,文化被误解、歪曲等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了湘西xx苗族传统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执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xx苗族文化旅游的立法步伐,尤显迫切。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旅游开发对xx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开发过程其实就是保护过程,要在发掘、整理和提炼xx苗族、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前,xx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面临突出的法制问题。

  一是商业化趋重,苗族文化“失真”问题;

  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的破坏。

  (一)当前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立法方面不到位,甚至缺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湘西作为湖南省旅游大州,虽然依据《xx》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旅游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规范性文件,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小觑。当前,就xx区苗族文化旅游立法工作事前调研不够,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缺乏针对性,未突出地方特色,有的如《xx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尚未出台,虽有规划,未有保护条例,法制缺位。有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性,缺乏有效规范,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为旅游资源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样立法中重视旅游文化资源法律保护,对xx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关注。

  二是执法方面也面临缺位与不到位的问题。xx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一直没有成立,管理存在缺位。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也没有成立,行业管理规定落实不够,缺乏标准化。

  (二)发展xx旅游文化产业的法律对策。

  一是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障应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xx苗族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制定景区规划时加大对资源的法律保障,实现可持续性;坚持预防为主原则,xx景区独特的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一旦破坏,后世修补无济于事;实际可操性原则,结合xx景区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与法规政策、法律、《条例》相衔接,解决法律实际过程中的区域差别问题;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民族文化植根民间,开发与保护必须建立民间主动参与上。

  二是加强对xx区旅游文化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立法调研,制定立法规划,加紧出台xx非物质文化、xx景区,苗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法规,及时有效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地方性法规一定要具有区域色彩和苗族特色,在立法中加以规范。

  三是通过立法实现xx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所有权属国家、管理权在政府部门,经营权属开发商和经营商,但是xx苗族文化属于本地区所有、集体所有的部分产权,建立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解决,属于个人的产权建设采取变通试解决。鉴于过往政出多门,“管理多头、管理混乱、都在管理、都不管理”的局面,建议在xx景区设置统一权限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依据地方实际,采取独创性的管理模式。

  四是通过立法解决xx区村、镇共享发展收益机制。在立法中明确xx苗族地区对发展方式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促进xx景区民族文化活动中的村镇参与,群众参与,赋予群众在规划和决策中的发言权和收益权。在立法中明确规定,xx苗族地区村、镇参与,群众参与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有利于苗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五是加强对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行为。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2

  安丰塘因其为天下第一塘,从而使其闻名暇身,妇孺皆知,围绕安丰塘的产生,发展又有许多优美、传奇的故事在人间广为流传,更增添了这座千年古塘的神秘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各种水产品养殖、水生作物的种植应运而生。为了纪念安丰塘的创始者楚国宰相孙叔敖,人们在塘北岸修建了孙公祠(现已被申报为省aa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记述了安丰塘的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是古今研究安丰塘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围绕安丰塘的传说和自然资源,人们建造了“八大景点”,分别是“五里迷雾、洪井晚霞、沙涧荷露、老庙木塔、凤凰观日出、皂口看夕阳、利泽赏明月、石马观古塘”等。徜徉其间,你会觉得这里绿柳垂堤,花开四季,塘面微波荡漾,清水涟漪,各种养殖水产品嬉戏其间,好不快乐。八大景点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一切构成了安丰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天然优势。

  1、县委县政府南工北旅的政策机遇

  新桥国际机场的兴建以及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审时度势,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首批成立八公山风景管委会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这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掀开了安丰塘旅游开发新的一页。“南工北旅”战略的提出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将为安丰塘的开发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及智力保障。

  2、安丰塘护堤及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

  投资1亿多元的安丰塘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提高了安丰塘的防洪防涝标准,新建了多处观景点,满足了游客观景需要,环塘路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正在筹建之中,工程完工可实现晴雨通车,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3、安丰塘镇土地平整工程的开展

  继XX年国投5千余万元的土地平整工程完成之后,XX年又投资4千余万元资金,用于新一轮的土地平整工作,两项工程的完工,安丰塘镇将有80%的耕地得到平整,初步实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的现代农业景象。土地平整和“村村通”工程的先后完工,使得全镇的交通状况大大改善,现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下一步将实现组组通砂石路。这为建立现代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镇村干部队伍

  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使得镇村干部的形象大大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镇党委和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07年的土地平整项目,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大,超乎人的想像,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安丰塘镇镇村干部,硬是把它给完成了,而且无一例信访案件发生。这样的一群干部队伍一定能协助投资者开发好安丰塘,管理好安丰塘。

  5、有着一群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

  这里的人民群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听党话,跟党走,盼安丰塘早日开发的愿望十分迫切,定会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为满足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这些年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小集镇建设规模和品位,使之于创建旅游乡镇相协调。今年投资10万元的安丰塘街道亮化工程,已顺利完工,方便了人们夜晚出行;小商品琳琅满目,充分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旅游接待舒适,价廉,给人以“家”的温馨。小城镇建设可为每位投资者、观光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满足人们食、住、行、娱、购的需要。随着安丰塘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7、便捷的交通条件

  安丰塘镇毗邻新桥国际机场,十迎路(十字路至迎河)、双安路(双桥至安丰塘)、陶建路(陶店至建设)等省级公路纵贯全境,距合阜高速公路入口30公里,距合六叶高速公路六安北入口55公里,加上“村村通”土地平整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得该镇的交通四通八达,极为快捷方便,实现晴雨天镇内外交通无阻。

  8、开发成本低廉

  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者只需在景点建设上再锦上添花,这里可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

  9、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环安丰塘景点外,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席草、荷仁豆及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投资者可依托现有资源直接开发成旅游项目,如现代观光农业、各种休闲垂钓中心、农家乐中心、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等。

  一、不利因素:

  1、安丰塘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安丰塘水面由安丰塘分局管理,水面养殖由养殖场进行管理、承包,由于利益的关系,两者之间常产生矛盾。安丰塘旅游开发需要优质的水面,而为了养殖的需要,承包水面养殖的经营者又不断地向塘内抛洒一些物质,严重污染了水面,这两者矛盾常常是不可调和,为了安丰塘旅游开发的需要,必须理顺管理体制。

  2、景点破坏严重

  安丰塘环塘八大景点,均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破坏严重,已找不到昔日的感觉,这需要我们一边保护,一边开发,两者要并举,开发工作未进行之时,对已有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保护的办法。

  3、投资不足,建设力度不够,开发意识不强

  也许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安丰塘旅游开发这些年也只是美好的设想,一直未付诸行动,地方财政仅是吃饭型财政,安丰塘自主开发无能为力,因此等靠要思想严重,影响了安丰塘开发的进度。

  4、规划定位不够

  旅游开发是一项长线投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先制订好规划,然后分年分项实施。安丰塘开发的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未制定出来,未给安丰塘开发一个准确的定位。

  5、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旅游事业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旅游业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是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目前我镇的旅游人才既无引进,也无自身培养,突显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6、宣传影响不够。

  目前,安丰塘的旅游宣传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

  二、思路与对策

  透过安丰塘旅游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当前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行重组、变化和提升,才不会使安丰塘旅游“新瓶装旧酒”。

  1、完善旅游开发相关规划,有序开发

  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形成的“南工北旅”这一共识,深化“一业带百业”认识,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面向市场,合理利用”为原则,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有序开发,要不仅建设观光旅游,时机成熟还要发展成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2、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目前,安丰塘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告一段落,但环塘路面的硬化、绿化、美化直至亮化工作还没有启动,希望政府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做好这一工作,为安丰塘旅游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接待品位

  目前,我镇的旅游接待小而全,不能上档次、上品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少,无法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今后要在提高接待规模和提升档次、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

  4、积极推进景区建设,开发旅游景点

  目前安丰塘旅游老景点有不同程度破坏,且配套开发的力度不够,景点不精,新景点开发滞后,推出去的景点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可游性、可参与性、可感染性不强,农家乐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加快景点建设刻不容缓。建设需资金,光靠政府投入非常有限,需要多渠道融资,多途径参与开发:(1)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招商引资。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参与安丰塘开发。(3)吸引捐助资金。(4)金融信贷资金。

  5、加大旅游区域协作,制定精品旅游线路

  我县的旅游要形成一盘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识,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优势互补的态势,安丰塘的旅游开发要与瓦埠湖、八公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寿州一日游,使分散的景点设施统一协调,有机组合,使资源优势得到集中体现,大小景区共享产业规模效益。

  6、加大宣传推销力度

  目前,很多人都只知道有天下第一塘——安丰塘,但安丰塘的具体位置、特产、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都不清楚,这需要我们加大宣传推销力度,多与记者接触,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安丰塘,既宣传景观,又宣传政策,可统一编制宣传材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营销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安丰塘,走进安丰塘,感受安丰塘。

  7、理顺体制,建立天然无污染养殖

  安丰塘的水面和养殖的管理体制必须理顺,不能两家单位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必须统一管理,服务于旅游开发的大局。我认为安丰塘的养殖要遵从自然生物链条,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好水质,涵养水质,把安丰塘变成一个天然养殖场。

  8、加强旅游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旅游管理干部队伍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质,必须加强旅游管理干部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形象,引导旅游业向健康方面蓬勃发展。

  三、未来3——5年的思考与打算

  1、申报创建旅游乡镇

  我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旅游乡镇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旅游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2、建立安丰塘旅游专抓队伍,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问题

  3、因地制宜,做好农家乐项目建设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好农家乐有关项目建设,打造品牌,如利用席草、荷仁豆、甲鱼、各种水产品等,加工成精美工艺品和美食。

  4、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在“食、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

  要继续加强小城镇规模建设和亮化、美化工作,提升接待档次和水平,着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旅游产品,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产品。

  5、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旅游环境的治理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监督其合法经营,避免欺、蒙、拐、骗现象的发生。加大旅游环境的治理,避免脏乱差现象出现。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发展思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整体和谐,安丰塘一定会成为寿县旅游产业中一颗璀璨明珠。

  安丰塘镇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因位于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畔而得名。全镇共有48195人,辖8个村、2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因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蕴藏了丰饶的农业资源,这里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景点星罗棋布。特色农业有“荷仁豆”、“席草”、“中华甲鱼”以及依托安丰塘水面而养殖的银鱼、河蟹、鲫鱼、鲤鱼、鳜鱼、河蚬等名特优水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畅销海内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安丰塘旅游迎来发展的春天,掀开了新的一页。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安丰塘旅游产业,提高旅游经济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3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

  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4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xx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5

  近年来,__x县__x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化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项目带动、全面推进”的路子,大力开发各类旅游资源,切实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我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__x年__x年,观光避暑游客明显递增,呈现出旅游业前景大有可为。为了切实加快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做强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现就对加快开发__x镇旅游资源建设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供决策层参考。

  __x镇位于__x北麓,__x县南端,东与湖北竹坪乡接壤、西与__x县赤岩镇相邻,南与______镇相连,北与赤岩镇沙阳相临,境内山川秀美,气候湿润,生态植被良好,原始森林茂密,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最天然的氧吧。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秦楚长城、铁桶寨幽林探险、栗树坪百步梯、百步梯瀑布、莲花石刻,茂林修竹,吃__x米、品山竹笋、观奇景、游竹海”的旅游观光线路,景区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辖区秦楚长城、铁桶寨幽林、莲花石刻等景区,涵括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态植被好,是天然氧吧,有珍稀动植物、有道教圣迹等各个方面,天景、地景、水景齐备,建筑、胜迹、风物并存。

  秦楚长城遗址,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身临其境你能遐想到那时秦楚官兵刀枪相见的战争场景,自古就有“一夫当官,万夫莫开”之势,那慢慢延伸在山梁上的古石墙放眼跳望是那么的雄伟壮观,现已于__x年开始在陕鄂边界,__x东垭子两省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秦楚长城城门楼,几年来,游客不断,那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夏季避暑的最佳圣地。周围,铁桶寨原始森林是探险的好地方,里面有珍稀野生动植物,野生两硒保护动物娃娃鱼还保存着,现当地农户搞家庭式养殖娃娃鱼,已初见成效。栗树坪百步梯充分展示出过去勤劳朴实的人民,在那艰苦的年代,不通路,就在半山腰上开凿,然后从山下河道用肩驮起有脸面的100个石头铺上,供人们来往方便,后来,人们把这条路叫百步梯,像梯子形状。还有,莲花石刻等景点,是一块尚未开发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近年来,__x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制定开发规划。在全面进行资源普查的基础上,__x镇还确立了“秀山奇景-人文历史-生态产业”一体化的品牌特色和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后花园的发展定位。

  (二)有序推进景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镇政府计划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支撑,逐步解决铁桶寨景区交通瓶颈和通往__x镇的小南环公路建设问题,形成南区旅游连片规模发展效应,不断夯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实现南区旅游环线的提质改造工程,逐步推进铁桶寨、秦楚长城和莲花石刻等一系列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着力加强遗迹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遗迹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并贯穿旅游工作始终。采取立碑、挂牌、设栅等办法,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实行封闭式保护,在重点水源和风景名胜地建立禁采区和禁伐区,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产业有序开发、持续发展。

  (四)注重打造旅游品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__x始终把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重视当地特色旅游农副产品的开发与包装,通过近几年努力,将______大米推向社会,__x年______大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__x的干竹笋、野生猕猴桃、洋芋粉丝、豆腐干等当地特产深受游客青睐。__x星级农家乐正在筹划建设中,通过品牌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以提升景区品位,扩大景区知名度。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__x镇属山区地带,以竹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地势东高西低,海拔700-1800米,山高路远,全镇竹面积达4.5万亩,是典型的林区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孙家坡村的莲花山与铜钱村的穆家沟循环路,尚没完成,莲花山石刻旅游景区得不到开发利用,山路行走里程长且陡峭险峻,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项目资金短缺。__x镇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项目上级尚未立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项目支持,仅靠镇财力无法实现后续发展。

  三是服务设施落后。__x境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优势明显,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吃、住、行、娱等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在扩大宣传上求突破。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广泛宣传__x镇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全方位提高__x的知名度,不断扩大铁桶寨、秦楚长城和集镇竹文化广场等景区景点在外界的影响,使旅游产业能够真正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二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__x入境处新建标志性建筑,统一风格样式,高标准建设太山庙、双河、大坪、孙家坡村街,开发__x大米基地,保护楚长城、莲花山石刻等遗址,并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改造提升、达标晋级,有效解决该镇旅游景点单一、布点分散的问题。

  三是在交通道路建设上求突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铜钱村西亚子—__x镇旅游景区公路大项目建设立项;打通莲花山至穆家沟循环路,全面打通旅游大环线,提升旅游交通能力,解决旅游可进入性差的问题。同时组织人员尽快编制出台《__x镇旅游发展规划》,继续抓好集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基础条件。

  四是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求突破。采取招商引资与民间资本合作的办法,在境内各村街建设星级农家乐和宾馆,积极打造__x自然生态观光风景区,带动民营资本建设餐饮、食宿、购物等设施,通过开发特色小吃、组织地方小戏演出小分队、组建旅游车队等形式,逐步开发游客能够参与的体验活动,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解决旅游资源开发单一和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旅游开发综合效益。

  五是在区域合作上求突破。加强与周边的__x、__x等镇的合作交流,逐步将__x旅游资源融入__x南区旅游圈,倾力打造__x—__x——__x—__x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大旅游网络框架,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交流的优势。

  (一)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__x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县上加大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统筹规划、统筹开发,捆绑宣传、捆绑推介,促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单靠某一个地方的能力是有限的。建议县上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补助、宣传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对__x—__x——__x镇旅游环线公路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6

  xx方圆28平方公里,地势坦荡平旷,核心区域集中在涌洞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相邻,盖上有川河、楠木两个村11个组,850户3090人。平均海拔1230米,四季云烟,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堪称自然空调、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胜地。笔者近期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其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浅建议。

  一、xx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由于交通限制,xx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一直深受县内市民宠爱,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驴友、摄友慕名前往或故地重游,也逐步吸引周边市民眼球。特别是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可进入性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到xx观光、避暑、赏花、驴行。初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00余人次实地领略xx风光,单是5月4日“乡村旅游川河行”当天,就吸引400余名市民参与。可见,xx旅游开发众望所归,值得期待。

  xx作为我县旅游的储备资源,其开发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端上“旅游饭碗”,扩宽就业渠道,能在较快时间内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二是能够加速形成县城—xx—酉水河一日游精品线路,助推我县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建设。三是可以作为大边城景区的补充,添加新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互补,丰富边城景区体量和内涵。

  二、xx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提出,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渝东南旅游专题会议,每次研究一个问题,推动渝东南旅游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历史性跨越。20xx年8月,市政府在南川区召开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提倡各区县“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日益优化的外部环境,为xx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网络布局扩展,启动实施了洪安边城、西街、盐水井湖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整合上千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出钟灵、大溪、孝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升级,蕴藏已久的xx,亟待揭开神秘的“盖头”,向世人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三、xx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一)资源小而分散。xx盖顶有天然石门回道“四门洞”、鸡冠岩、栩栩如生的“朱氏婆婆”、满山映山红、万亩天然草场、千年银杏古树、红军战斗遗址;盖下有千亩梯田,“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纳沙河沿岸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扁口洞”。总体来看,旅游资源丰富,但若站在武陵山区来审视评估,这些资源缺乏稀有性和震撼力,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二)生态环境较差。一方面,xx自然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不到30%,多以灌木和草场为主,缺乏高大乔木和林带,且裸露岩石多。另一方面,xx蕴藏大量的煤、黑滑石、硅等矿产资源。作为我县历史上煤矿主要产地之一,其开采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处可见废弃的煤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地处两省市交界地带,硅矿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部分核心草场出现损坏,随处可见开采“伤疤”。

  (三)配套设施滞后。从涌洞政府驻地、干川和平马上山的公路都是泥土路,可进入性差。布局国电、乌电两大电网,但改造多年电力依然不稳定。唯一的小型水库(烂泥沟水库)基本没有发挥功效,主要依靠地下水,用水质量难以保证。整个区域没有成熟的旅游接待点,缺乏有品位、上质量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唯一的避暑山庄由煤矿厂区改造而成。此外,景点安全防护设施、公厕、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缺乏。

  (四)遗留问题凸显。前些年,我县依托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xx发展起了2万余亩金银花基地。但是,由于当时对旅游开发预测和估计不够,导致基地基本布局在核心草场,且低价签订了长达数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而xx的主要资源集中在草场地带。如下一步引进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则势必处理金银花基地与草场如何选择、流转合同如何终止等遗留问题。

  四、xx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一)精心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制约xx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禀赋大体相当,xx处于诸多名胜景点的包围中,很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如何定位xx旅游开发思路?必须跳出秀山、立足武陵,认真考察论证,注重差异化发展,与周边景区形成互补。结合资源特点,可考虑将其定位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xx作为以生态自然为基石的旅游资源,在具体的规划中,不一定需要大手笔,但必须符合实际,尊重自然,要杜绝照搬同类成熟景区开发模式,坚持低碳、低成本开发,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问题,切忌大兴土木、乱造人文景观,要防止对资源进行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破坏和开发成本。

  (二)保护开发是核心

  自然资源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特点,很多时候保护更是政绩。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资源价值,而xx的资源价值正在于其天然性、独特性、神秘性、多样性。当前,一要通过编制规划对景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一旦确定,严禁新建房屋和搭建产业设施。二要做好旅游开发与矿产资源的规划协调,科学确定矿产开采区,对开采规模进行限制,选址必须符合旅游开发要求。三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要求设置景区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少建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协调。四要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鉴于此,一是在核心区域规划映山红、杜鹃花、金银花以及生态农业、药材等观光带,使游客四季都能有所品赏,改变目前品种单一、可供观赏期短问题。二是应着手将金银花移栽出核心草场,还原一片高山草原。三是规划发展高山蔬菜等生态种养殖业,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与自助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供游客体验。四是依托高山草场、千仞绝壁、山洞奇观,适时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民争利。当前,应对区域农民早作安排,减小后期旅游开发压力。一是根据群众意愿,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迁出旅游开发核心保护区,缓解景区生态环境压力。二是对核心区现有原始村落作为景点打造,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污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档次。

  (三)完善配套是重点

  可进入性是制约xx旅游发展的关键,必须加速突破。短期内,建议按三级公路或高于通畅工程标准建设平马至xx旅游产业路,届时xx到洪安仅需20分钟,能有效地将两个景区串联起来,构筑县城—洪安—xx—酉水河—县城旅游环线,同时打通干川水源至xx等断头路。长期看,应全力争取建设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如能建成,将全面激活xx、酉水河乃至整个龙池、石堤片区旅游发展活力。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过境游给景区的收益是有限的,过夜游则在吃、住、行、购等方面更具潜力。因此,要想办法让游客在xx过夜。短期内,建议培育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亦可在核心区外围建设高山避暑纳凉点,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就地就业。长期看,景区成熟后,可借鉴石柱黄水假日森林小区的经验,通过“旅游地产”模式开发产权式公寓、度假酒店等业态,丰富业态布局。

  当前,要加快完善车行道、景点标识标牌、参观步道、漫游步道、安全防护、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建好生态停车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休息亭台和环保公厕,提高景区的便捷性、舒适性。

  (四)适度营销是辅助

  xx作为新兴自然景区,就目前来看,重点市场应是城市自驾游和驴行群体,适合在周边地区作小范围的推介。长远来看,纵观国内知名旅游城市,都是以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余景区营销。xx也不例外,不宜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边城这张名片,融合边城整体营销,通过客源输送促其发展。倒是可以在文化的挖掘上做点文章,对现有资源巧妙融入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惟妙惟肖,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多方投入是保障

  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鉴于目前景区基础条件太差,开发投入高、收益慢,招商难度较大,必须多措并举。一是争取将xx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应向区域适当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四是可由政府单独或与投资方联合设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储备一批土地,待景区成熟后再进行出让,平衡开发资金。

  同时也应认识到,搞旅游发展,难免负债,要有正确的负债观,我们认为三种情况下可以举债建设:现在建设的成本比三五年后节约几倍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相当,但老百姓当前有迫切需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项目;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项目。但在操作中要量入为出,把握好原则,控制好风险,发挥好效益。

【旅游开发调研报告6篇】相关文章:

1.旅游市场开发调研报告

2.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3.旅游文化业开发调研报告范文

4.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研报告

5.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6.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7.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8.发展旅游业调研报告

上一篇:工程验收自查报告 下一篇:物业离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