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021-08-16 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年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3

  一、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4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5

  “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

  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

  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

  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

  第四关:用“蛋”组词

  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到最后教师还做了铺垫“其实,鸟的王国里还有很多鸟,它们要等你们学好课文才和你们见面呢?想见见它们吗?那就认真学习课文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第一小节,教师版画大树,并让学生摸鸟蛋说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凉凉的鸟蛋”可以说成“鸟蛋凉凉的”,引导学生体会鸟蛋,真好玩,在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并联系实际谈感受,从而理解了重点词语“焦急不安”。

  第三小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送蛋,并上台表演,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教师创设了小鸟慢慢出壳慢慢长大的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句,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表演读,考察了学生对词句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教会学生多种学习课文和词句的方法。

  总之,董老师的目标具体明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扎实高效,既关注了课程内容,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地验证了xx老师说的“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6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

  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2021年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6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4.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通用6篇)

5.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6.最新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7.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8.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上一篇:教师研修观课报告 下一篇:最新教育培训学校报告
2021年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6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021-08-16 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年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3

  一、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4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5

  “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

  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

  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

  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

  第四关:用“蛋”组词

  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到最后教师还做了铺垫“其实,鸟的王国里还有很多鸟,它们要等你们学好课文才和你们见面呢?想见见它们吗?那就认真学习课文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第一小节,教师版画大树,并让学生摸鸟蛋说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凉凉的鸟蛋”可以说成“鸟蛋凉凉的”,引导学生体会鸟蛋,真好玩,在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并联系实际谈感受,从而理解了重点词语“焦急不安”。

  第三小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送蛋,并上台表演,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教师创设了小鸟慢慢出壳慢慢长大的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句,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表演读,考察了学生对词句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教会学生多种学习课文和词句的方法。

  总之,董老师的目标具体明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扎实高效,既关注了课程内容,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地验证了xx老师说的“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6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

  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2021年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6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3.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4.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通用6篇)

5.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

6.最新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5篇)

7.小学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8.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3篇

上一篇:教师研修观课报告 下一篇:最新教育培训学校报告